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实验实验 9 9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及传质性能的测定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及传质性能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结构形式及应用的领域 2 掌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及传质性能的测定方法 3 掌握电导仪及测氧仪的使用方法 4 学习利用组态王软件进行实验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近年来作为化学反应器和生化反应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 气 液两相反应器和气 液 固三相反应器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利用反应气体的喷射动能 和液体的循环流动来搅动反应物料 所以具有结构简单 造价低 易密封 能耗低 也不 会由于机械搅拌破坏生物细胞等优点 广泛用于化工 石油化工 生物化工 食品工业 制药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对反应器的结构尺寸进行恰当的设计后 能得到较好的环流 流动的循环强度 在反应器内形成良好的循环 促进固体催化剂粒子的搅动 因而环流反 应器对于反应物之间的混合 扩散 传热和传质均很有利 既适合处理量大的较高粘度的 流体又适合处理热敏感性的生物物质 还可用于气 液两相或气 液 固三相之间的非均相 化学反应 根据气升式环流反应器降液管的形式可将环流反应器分为内环流反应器和外环流反 应器两种 内环流反应器是指气体从升气管下方喷射进入反应器 使得升气管中液体的气 含率大于降液管中液体的气含率 引起两者之间存在密度差 从而使得环流反应器中的液 体在气体带动下得以循环起来 外环流反应器是指将降液管移到反应器的外面 循环原理 和内环流反应器相同 实验中利用体积膨胀高度法测定气含率 利用电导脉冲示踪法测量液体循环速度 uL 利用动态溶氧法测定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三 实验装置和流程三 实验装置和流程 1 实验装置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结构简图见图 2 9 1 实物装置见图 2 9 2 进入反应器的气 体喷射至升气管后 由于气体的喷射动能和升气管内流体的密度降低 迫使升气管中流体 向上 降液管中流体向下做有规则的循环流动 从而在反应器中形成良好的混合和反应条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件 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的结构简图 见图 2 9 3 实物装置见图 2 9 4 图 2 9 1 内环流反应器的结构简图 图 2 9 2 内环流反应器实物装置 图 图 2 9 3 外环流反应器的结构简图 图 2 9 4 外环流反应器实物装置图 环流反应器是作为气 液两相或气 液 固三相反应器而应用于生物化工或其他化学反 应过程 因此传质性能往往成为过程的控制因素 能否提供良好的传质条件对环流反应器 的应用具有决定意义 本实验在气升管尺寸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不同的气体流量 测 定了设备的流体力学性能 气含率 液体循环速度等 及传质特性 氧体积传质系数 L u 这三个指标既是衡量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传递性能的重要指标 也是环流反应器设aKL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计和工程放大的重要参考数据 2 实验流程 实验流程见图 2 9 5 本实验装置是以水和空气作为介质 气泵送入的空气经阀门调 节和流量计计量后由升气管下方喷嘴进入反应器与液体混合 气体在反应器内随反应液一 起循环 一部分气体随降液管循环回反应器底部再进入气升管 另一部分气体则从反应器 上方排出 N2由钢瓶经减压阀 通过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反应器中 用来在测定氧传质系数 的实验前排除水中的溶解氧 图 2 9 5 实验流程图 四 实验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四 实验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1 1 气含率气含率 的测定的测定 气含率 是表征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实验利用体积膨胀高度法测 量反应器中的平均气含率 计算公式可采用下式 2 9 1 100 0 H HH 式中 H 鼓气后液体膨胀高度 H0 清液层高度 实验步骤 先关排水阀 6 关进气阀 5 关 N2进气阀 3 开进水阀 7 将水放至反应器 内一定高度 一般与升气管顶部相平齐 记下此高度即为 H0 停止进水 启动气泵 开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进气阀 5 调节阀 4 可与放空阀 2 配合调节 将气量调节为一个定值 一般在实验中可 做 5 个气量 从 0 5 m3 h 2 5 m3 h 待气量稳定后 读取反应器内液体膨胀高度 H 则利用上述的公式求得该气量下的气含率 2 2 液体循环速度 液体循环速度 u uL L的测定的测定 液体循环速度 uL是决定反应器循环和混合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实验用电导脉冲示 踪法测量液体循环速度 uL 计算公式可采用下式 2 9 2 t L uL 式中 L 为液体循环一周的距离 m t 为为循环一周所用的时间 s 对于内环流反应器 2 9 3 2 2 HL 内 内内 内 内内 R RR 式中 为升气管的高度 m 和分别为外筒和内筒的半径 m 内 H 内 R 内 R 对于外环流反应器 2 9 4 L 2 HL 式中 H 为反应管的高度 m 为升气管和降液管间的水平距离 m L 电导探头在反应器侧壁的位置已固定 因此液体循环一周的距离 L 为定值 故只需测 出循环一周所需时间 t 即可得出液体循环速度 循环时间 t 的测量采用电导示踪法 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来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开启气泵 调节到一定的气量 待稳定后从环流反应器上方快速倒入 25ml 饱和氯化钠盐水 这时在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显示屏上会出现一条衰减振荡的正弦曲线 第 1 个波峰和第 2 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1 第 2 个波峰和第 3 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 为 t2 第 3 个波峰和第 4 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3 则平均循环时间为 2 9 5 3 t tt t 321 也可用第 4 个波峰和第 5 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 t4为来验证一下 液体循环速度 uL的计算机组态王软件实验数据采集界面如图 2 9 6 所示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图 2 9 6 液体循环速度实验数据计算机采集界面 3 3 氧体积传质系数 氧体积传质系数 K KL La a 的测定的测定 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是衡量反应器传质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实验采用动态氧浓度 法来测定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相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操作步骤 首先向反应器中通入 N2以排除水中的溶解氧 使其氧浓度降到一定的程度 然后再迅速切换到向塔中鼓空气 在计算机采集的屏幕上就得到一条氧浓度上升的曲线 定出初始浓度 CL0和最终平衡浓度 C 则氧浓度的动态值 CL t 可用下式表示 2 9 6 t C C aK dt t dC LL L 两边积分 得总体积传质系数 KLa 2 9 7 aK t t C C C C ln L L L0 或 2 9 8 t C C C C ln t 1 aK L L0 L 式中 C 平衡氧浓度 CL0 初始氧浓度 CL t 测试过程瞬时氧浓 度 总体积传质系数 KLa 也可采用输出信号电压值表示为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2 9 9 t U U U U ln t 1 aK L L0 L 式中 U 溶氧平衡时电压值 mv UL0 溶氧初始时电压值 mv UL t 通 入空气过程中电压瞬时值 mv 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的计算机组态王软件实验数据采集界面如图 2 9 7 所示 图 2 9 7 氧体积传质系数实验数据计算机采集界面 4 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 先将前次电导测量时塔中的盐水排掉 装上氧探头 开启测氧仪 关排水阀 6 开进水 阀 7 将水放至反应器内一定高度 2 关空气阀 1 开 N2进气阀 3 打开 N2钢瓶总阀 逆时针旋转为开 旋动减压阀把手 顺时针旋转为开 开启进气阀 5 这时 N2就被鼓入塔中 用以驱赶液体中的溶解氧 为了节约 N2 将气量调至 0 2 m3 h 0 4 m3 h 能够使得塔中液体循环起来就可以了 并将塔顶盖上盖子 在计算机采集的屏幕上就得到一条氧浓度下降的曲线 待氧浓度下 降到 3 4 时 停止鼓 N2 转而切换为鼓空气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3 关 N2减压阀 逆时针旋转为关 开空气阀 1 关 N2进气阀 3 将计算机采集界面的氧 浓度下降曲线清除 重新开始采集 启动气泵 开进气阀 5 调节阀 4 可与放空阀 2 配 合调节 将气量调节为一个数值 如 0 5 m3 h 这时在计算机采集屏幕上会出现一条氧 浓度上升的曲线 待氧浓度的曲线上升到一定的值基本走平后 在计算机采集屏幕上点击 停止 按钮 再点击 计算 按钮 进入 Excel 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求出该气量下的 液相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的数值 五 五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 1 1 气含率 气含率 的测定的测定 气含率 的测定数据列入表 2 9 1 表 2 9 1 气含率 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号 气量 m3 h 清液层高度 H0 m 液体膨胀高度 H m 气含率 1 2 3 4 5 2 2 液体循环速度 液体循环速度 u uL L的测定的测定 测定的液体循环速度 uL数据列入表 2 9 2 表 2 9 2 液体循环速度 uL的测定数据 序号 气量 m3 h 循环距离 L m 循环时间 t s 液体循环速度 uL m s 1 2 3 4 5 3 3 总体积传质系数总体积传质系数 K KL La a 的测定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动态法来测定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 KLa 根据方程 2 9 7 式 t aK t C C C C ln L L L0 方程 2 9 7 是一直线方程 以横轴为时间 t 纵轴取准数浓度的对数值 所得直线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的斜率即为总体积传质系数 KLa 将计算所得的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数据列入表 2 9 3 表 2 9 3 总传质系数 KLa 的测定数据 序号气 量 m3 h 拟合直线公式方差 R2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1 s 1 2 3 4 5 六 实验数据处理六 实验数据处理 1 气含率 的计算 气含率 的测量计算采用式 2 9 1 100 0 H HH 计算举例 如 H0 910 mm H 930 mm 则气含率 2 15 2 液体循环速度 uL的计算 液体循环速度 uL的计算采用公式 2 9 2 t L uL 计算举例 如外环流反应器 L 2 68 m 已知值 t 15 9 s 测定值 则 uL 0 17 m s 3 氧体积传质系数 KLa 的计算 计算举例 1 在计算机采集氧浓度上升的数据 进入 Excel 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2 选定 A B 两列 其中 A 为时间轴坐标 B 为氧浓度轴坐标 用 图表向导 作 x y 散点图 要求拟合成光滑曲线 点击 完成 在坐标图上可得到一条氧浓度上升的曲 线 3 在曲线上确定起点氧浓度对应的电压值 UL0和对应的时间 t0 例如 UL0 2 525 t0 8 再到曲线上确定终点氧浓度对应的电压值 U 和对应的时间 t 例如 U 18 625 t 286 记下这两组数据 重新开启一列 C 列 在 t0 8 这一行 例如该行的 序号为 3 的 C 列内书写公式 ln 18 625 2 525 18 625 b3 并回车 得到结 果 0 将 0 选定 在该方框内右下角出现细十字时 下拉整个 C 列 则在 C 列中就得到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一组按上述公式取对数后的值 略去最后面一些无意义的数 选 A 列和 C 列用 图表向导 再作 x y 散点图 用 Ctrl 键控制 跳过 B 列 得到一根近似的直线 略去直线后段线性 不好的部分 重新作 x y 散点图 得到一根线性较好的直线 将光标箭头放在直线上 点 右键 选 添加趋势 选 显示公式 显示 R2 得到拟合的直线方程为 y 0 0132 x 0 9615 R2 0 9985 说明实验数据点拟合较好 则液相体积传质系数 KLa 就是该拟合 直线的斜率 即 KLa 0 0132 就是该气量下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 4 改变气量 可得到不同气量下的液相氧体积传质系数 七 实验结果和讨论 思考题 七 实验结果和讨论 思考题 1 给出实验的主要结果 2 思考题 1 试说明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如何得以循环起来的 2 当进气量变化时 气含率 液体循环速度和氧体积传质系数是如何变化的 3 你认为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瘦高型的传质性能好 还是矮胖型的传质性能好 4 实验中所测量的气含率 液体循环速度和氧体积传质系数等 3 个参数对指导工程放大 有何意义 八 实验注意事项八 实验注意事项 1 做测量气含率的实验时 当气量比较大时 反应器内气泡翻滚剧烈 此时要用尺子平 着测量塔内液体平均高度 2 做测量液体循环速度的实验时 应在计算机采集系统开始采样后 瞬间倒入饱和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本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初三化学金属测试试卷及答案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深度探究
- β1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结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新曙光
- Copeptin:冠心病临床评估的新兴生物标志物探究
- 八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试卷及答案
- 基坑支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培训课件的开发原则
- 新解读《GB-T 9771.5-2020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钱币换算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教辅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企业案例报告
- 女职工关爱室管理制度
- 膝骨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
- 物业管理质量保障措施
-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2025-2030中国羟丙基淀粉醚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软装工艺施工方案范本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课件》
- 现代医学中石墨烯的科研进展及市场前景预测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