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工岗位安全培训教材_第1页
锅炉工岗位安全培训教材_第2页
锅炉工岗位安全培训教材_第3页
锅炉工岗位安全培训教材_第4页
锅炉工岗位安全培训教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燃气锅炉岗位安全培训教材燃气锅炉岗位安全培训教材 一 岗位名称 一 岗位名称 煤气作业岗位 二 危险因素及措施 二 危险因素及措施 危险因素 1 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 头昏 恶心 呕吐 软弱无力 当他 意识到中毒时 常挣扎下床开门 开窗 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 大部 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 昏迷 两颊 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 如救治不 及时 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 浓度 中毒时间的长短 常分 轻度 三型 锅炉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部位 眼镜阀平台阀组 管道上各放散口 锅炉 煤气烧嘴 煤气系统各阀门 法兰等连接部位 炉前烧嘴平台 锅炉发生煤气中毒的原因有 管道 阀门泄漏 煤气作业人员的错误操作 导致煤气泄漏 作业人员未佩戴报警器 作业人员在放散管下风向作业等 2 煤气爆炸 煤气爆炸的原因是 煤气与氧气在浓度配比达到一定程度后 遇明火后燃 烧 而产生的热量得不到很好的扩散 故而发生爆炸 一 煤气泄漏 浓度达到爆炸限范围内 如果轻微的泄露一般不会发生爆 炸事故 二 空间的局限性 比如说 在屋子里 具备了一定浓度的煤气无法 和外界空气流通 或者流通不佳 如果是在空旷的室外 只会燃烧不会爆炸 三 存在点火源 明火或者是温度达到了煤气的燃点 以上三点同时具备才会 导致煤气爆炸事故的产生 锅炉内温度尚未达到燃点温度时就输入煤气 使炉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点火时发生爆炸事故 强制送风的炉未开风机 煤气由闸阀窜入送风管 点火 时 发生爆炸 锅炉送煤气点火时 操作人员未先点火 而先将煤气送人炉内 点火发生爆炸 锅炉炉第一次点火时 送煤气未点燃 未经处理的剩余煤气就 第二次点火 发生爆炸 锅炉炉的送风机突然停电 煤气不能完全燃烧 部分 煤气从烧嘴窜入空气管道 发生爆炸 煤气设备停产后 未将煤气处理干净 又未经爆炸试验 动火发生爆炸 准备投产的煤气管道 与有煤气的管道没有 用堵盲板隔断 煤气由闸阀漏入新管道 未经空气分析检查 动火发生爆炸 煤气设备停产检修 设备内的煤气已清除 检验合格 允许动火 后因蒸汽管 未与煤气设备断开 另一台正常生产的煤气设备的煤气沿蒸汽管道及闸阀窜入 检修的这台设备中 第二次动火时未经化验检查 发生爆炸 煤气设备着火时 未通入蒸汽或氮气充压 未切断煤气来源 发生回火爆炸 2 3 火灾 电气设备负荷过高或短路导致火灾 高温管道或设备周围有油污导致火灾 现场作业焊火花等落入电缆或易燃物品上导致火灾 煤气管道或设备上作业导 致煤气着火 4 烫伤 锅炉各蒸汽管路保温缺损导致烫伤 锅炉操作未戴手套导致烫伤 启停炉 操作疏水阀门时蒸汽外溅导致烫伤 操作蒸汽管路设备时设备损坏蒸汽泄漏等 5 锅炉蒸汽爆炸 在蒸汽锅炉的核心部件 锅筒或锅壳内 在正常工况下 介质处于额定 工作压力之下 汽水共存的饱和状态即沸腾状态 通常筒壳内下半部是饱和水 上半部是饱和蒸汽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的共同温度是相应于额定工作压力的饱 和温度 对承压锅炉此温度高于水的标准沸点 100 一旦锅筒或锅壳破裂 器内压力骤然降低为大气压力 原额定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水瞬间变为大气压力 下的过饱和 过热 水 过饱和水无法稳定存在 其一部分瞬时汽化 体积急 剧增大 形成爆炸 叫 蒸汽爆炸 蒸汽爆炸 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 在爆炸中介质除膨胀降压释放少量的 机械能外 主要释放大量的热能 因而蒸汽锅炉爆炸常具有巨大的爆炸能量和 破坏力 且锅炉内原带压饱和水是爆炸能量的主要携带者和释放者 1 压力不高时 常温下承压水的储器破裂 爆炸能量极小 或者说形不 成爆炸 这是因为水的压缩系数极小 承压水储存的机械能极少 又未升温储 存热能 因而储器破裂也释放不出多少能量 2 由于空气是可压缩性气体 压缩空气中储存机械能较多 爆炸能量较 大 储器破裂时破坏力和危险性也较大 3 承压饱和水的爆炸能量是同压力下同体积空气爆炸能量的十多倍 储 器破裂时破坏力和危险性极大 蒸汽锅炉中储存带压饱和水多的锅筒 锅壳 炉胆 集箱等储器 潜在的爆炸危险性较大 4 在承压的蒸汽锅炉省煤器及高温热水锅炉内 水的温度并未达到工作 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但如已超过了水的标准沸点 100 在储器破裂时也会发 生蒸汽爆炸 6 高空坠落 炉前工坠落事故的场所主要有 高处作业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平台等处安全设施或防护设施损坏 作业人员疏忽大意 3 检修作业时 人孔 吊装孔未设置防护盖板 防护栏及安全警示标志等 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 1 煤气事故的处理规则 发生煤气中毒 着火 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事故 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和 煤气防护站 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挂火警电话 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 即通知附近卫生所 发生事故后应迅速查明事故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事 故扩大 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应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 指挥人应是企业领导人 厂 长 车间主任或值班负责人 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 布置岗哨 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进人煤气危 险区的抢救人员应佩带呼吸器 不应用纱布 El 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 器具 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 不应向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2 煤气中毒者的处理 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 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解除一切 阻碍呼吸的衣物 并注意保暖 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 通风 并指派专人维持 秩序 中毒轻微者 如出现头痛 恶心 呕吐等症状 可直接送往附近卫生所急 救 中毒较重者 如出现失去知觉 El 吐白沫等症状 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 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 中毒者已停止呼吸 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 同时通知煤 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抢救 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 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 就近送往医院抢 救时 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3 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 煤气设施着火时 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 通人大量蒸汽或氮气 但设施内 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 100Pa 10 2mmH2O 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 以防回火爆炸 直径小于或等于 100mm 的煤气管道起火 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 灭火 煤气隔断装置 压力表或蒸汽 氮气接头 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4 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 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 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 对爆炸地点应加强警戒 在爆炸地点 40m 以内不应有火源 4 5 锅炉蒸汽爆炸的处理 启动紧急停炉措施 关闭各烧嘴煤气 防止煤气泄漏 除应急处理人员外 其它人撤离危险区域 按操作规程执行紧急停炉程序 三 锅炉操作安全规程三 锅炉操作安全规程 1 上岗前职工劳保着装必须穿戴齐全规范 煤气区作业需戴便携式煤气报 警器并有专人监护 空气呼吸器应完好备用 2 煤气在投入运行前需经检验合格 3 检查煤气排水器应完好 阀门开关位置正确 仪表指示准确 4 接到值长命令后方可进行点火操作 5 投入煤气燃烧前 保持炉膛内负压 60 200 即可准备点火 烧嘴aP 点火应从管道末端开始 逐个操作 严禁同时点火 6 点火操作时应慢慢开启煤气烧嘴 待煤气着火后 即可逐渐打开热风阀 门 进行燃烧火焰调节 7 如果煤气烧嘴在开启过程中未能点燃 应立即关闭阀门 查明原因后再 按规程重新点火 8 增加锅炉负荷时 应先加大引风量再加大送风 之后加煤气量 减小锅 炉负荷时 应先减少煤气量 再减送 引风量 9 煤气设施停气检修或锅炉全部停炉时 应做到可靠切断煤气来源 将煤 气系统吹扫完毕后应将氮气或蒸汽软管与煤气系统断开 严防煤气串入氮气或 蒸汽系统发生中毒事故 10 发现煤气有泄露时 应立即按煤气事故处理规定处理 并报告值长 11 煤气压力波动剧烈或煤气压力低于 2500 不得使用煤气 Pa 12 经常检查煤气系统 特别是室内密封连接部位是否有煤气泄漏 有时 需进入煤气设备内部检修 人进入前要取样分析氧气和 CO 含量 根据含量控制 进入操作的时间 并对含量不断监视 在设备内的操作时间要根据 CO 的含量不 同而却定 如表 1 1 所示 而含氧量中 19 5 23 范围内才能进入 表表 1 1 1 1 含量与可在设备内操作时间表含量与可在设备内操作时间表CO 含量CO 质量含量 3 mmg 体积含量 ppm 设备内的操作时间 h 30 24可长时间操作 30 5024 40操作时间 1 50 10040 80操作时间 0 5 100 20080 160操作时间 15 20min 每次操作的时 5 间间隔 2h 以上 200 160不准入室内操作 四 岗位应急措施 四 岗位应急措施 煤气中毒应急措施 煤气中毒应急措施 1 发现有职工煤气中毒后 发现者立即向值长汇报 值长立即报告车间主 任 通知厂调 安环科及煤防人员和医护人员 并设立警戒线 2 值长报告完毕后组织职工佩戴好呼吸器 将中毒者迅速救出危险区域 向空气逆风流动的方向躲避 解除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温 车间主任第一 时间赶赴现场 3 设立警戒线 防止无关人员发生二次中毒事件 4 根据中毒者中毒情况组织合理救治 5 寻找煤气泄漏点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防止大面积泄漏 6 安全后再解除警戒 煤气泄漏应急措施 煤气泄漏应急措施 1 当班人员立即报告厂调度室 煤防站 医务室 当班负责人 2 发生事故后当班负责人 抢险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3 救护人员佩戴好呼吸器 将中毒人员抬至安全区域并进行现场急救 4 界定危险区域 疏散危险区域人员 5 排险人员佩戴好呼吸器 携带煤气监测设备 切断煤气来源 严禁盲 目作业 防止事故扩大 6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发生事故的设备进行抢修 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 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 1 气瓶压力及高压泄漏检查 慢慢的将气瓶阀打开 气瓶压力表显示 240 巴以上 关闭瓶阀并观察压力表 读数变化不应超过 10 巴 分钟 2 哨声报警装置测试 关闭瓶阀 用手掌心盖住吸气阀出口 按压吸气阀 顶部的红色按钮 慢慢抬起手掌排气 维持压力慢慢下降 观察压力表 应在 压力达到 50 巴时发出哨声 3 将吸气阀与面罩连接 检查面罩口和呼吸器 O 型圈 它们应是清洁的和 完整无损的 将呼吸器压入面罩口 直到听到喀哒声 从面罩上拉吸气阀应没 有轴向移动 4 背上呼吸设备 展开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