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环境监测管理_第1页
第七章环境监测管理_第2页
第七章环境监测管理_第3页
第七章环境监测管理_第4页
第七章环境监测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第七章环境监测管理环境监测管理 概概 述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是贯彻执行环境保 护法规的依据 是污染治理 环境科研 设计规划 环境 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也是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厂矿企 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 及时 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 污染源的控制 环境规划 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可归纳为 1 评价环境质量 2 追踪寻找污染源 3 收集本底数据 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4 为保护人类健康 保护环境 制定法规标准等服务 环境监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监视监测代表环境质 量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环境监测 是对环境污染物质以及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 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 监视 明确污染趋势 数值和污染 的实际状态 环境监测工作的一般顺序 确定目的 现场调查 制 定方案 实施方案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 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 监测报告 第一节第一节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 一 大气环境监测概况一 大气环境监测概况 从 1995 年起 庆阳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对庆城县的采 暖锅炉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性监督监测 最初主要监测烟尘 排放浓度 环境噪声 林格曼黑度等项目 2001 年以后增 加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监测 二 大气监测点设置二 大气监测点设置 在考虑城市行政区划的同时 还兼顾了不同土地功能 区分区在城区所占比重的特征 城市建设布局和污染源分 布状况 人口疏密程度 气象 地形条件 以及对照点设 在城市主导风向上风侧 并与城市相隔一定距离的大气清 洁背景区等因素 有代表性地适当分配采样点数目 使大 气采样布点工作逐渐纳入大气例行监测的规范化进程 调 整后的大气采样点如下 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 庆城县政府 1 对照点 庆城县老县委 2 庆城县老交通局 3 三 监测周期及频率三 监测周期及频率 庆城县每年于春季 6 月 秋季 10 月 各连续监测 五天 每天采样四次 每次采样 30 分钟 四 监测项目四 监测项目 庆城县大气例行监测均按国家统一要求的四个必测项目 执行 即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 自然降 尘 庆城县城区根据其大气污染特征 大气的监测项目为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 锅炉烟尘 五 分析方法五 分析方法 1 分析标准 分析标准 二氧化硫采用 GB T15262 94 甲醛吸收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总悬浮颗粒物采用 GB T15432 1995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 并参照 空气和废气监测方法 进行 二氧化氮采用 Sal tman 法 GB T15435 1995 2 采样仪器 采样仪器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均 采用 型采样器 3 采气流量 采气流量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为 0 3L min 总悬浮颗粒物为 100L min 六 大气环境评价标准六 大气环境评价标准 二氧化硫 总悬浮颗粒物执行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0 15mg m3 总悬浮颗粒物 0 30mg m3 二氧化氮执行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 二级标准 二氧化氮 0 12mg m3 七 监测结果七 监测结果 2006 年 7 月份 10 月份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对庆 城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 监测结果如下 上半年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 0 019 mg m3 二氧化氮 平均浓度为 0 020 mg m3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 0 220 mg m3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均符 合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空气质 量为 级 良好 下半年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 0 004 mg m3 二氧化氮 平均浓度为 0 046 mg m3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 0 238 mg m3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均符 合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空气质 量为 级 良好 全年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 0 012 mg m3 二氧化氮平 均浓度为 0 033 mg m3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 0 229 mg m3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均符 合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空气质 量为 级 空气质量良好 2010 年 6 月份 10 月份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对庆城 县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 监测结果如下 上半年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 0 002mg m3 二氧化氮 平均浓度为 0 024 mg m3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 0 252mg m3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 度均符合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空气质量为 级 良好 下半年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 0 007mg m3 二氧化氮 平均浓度为 0 019mg m3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 0 208mg m3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 度均符合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空气质量为 级 良好 全年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 0 005 mg m3 二氧化氮平 均浓度为 0 021 mg m3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 0 230 mg m3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均符 合 GB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空气质 量为 级 空气质量良好 1995 年监测锅炉 5 台 其中工业锅炉 1 台 达标率 20 1996 年监测锅炉 6 台 其中工业锅炉 1 台 达标率 33 1997 年监测锅炉 17 台 其中带压锅炉 7 台 烟尘达 标率 77 常压锅炉林格曼黑度达标率 60 1998 年监测 锅炉 24 台 其中带压锅炉 8 台 烟尘达标率 62 9 常压 锅炉 16 台 烟尘达标率 68 1999 年监测锅炉 24 台 其 中带压锅炉 8 台 烟尘达标率 75 常压锅炉 16 台 烟尘 达标率 68 2002 年监测锅炉 21 台 其中带压锅炉 15 台 烟尘达标率 40 二氧化硫达标率 100 常压锅炉 6 台 林格曼黑度达标率 83 2004 年监测锅炉 22 台 其中带压 锅炉 16 台 烟尘达标率 87 5 二氧化硫达标率 100 带 压锅炉 6 台 林格曼黑度达标率 83 2005 年监测锅炉 28 台 其中带压锅炉 15 台 烟尘达标率 86 7 二氧化硫达 标率 100 常压锅炉 13 台 林格曼黑度达标率 84 6 2005 年对全县 32 家砖瓦厂废气排放进行了监测 仅 3 家烟尘排放轻微超标外 其余 29 家砖瓦厂烟尘排放浓 度均低于国家 GB9078 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 准 二级标准 达标率 90 6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 100 2006 年共监测锅炉 43 台 其中带压锅炉 37 台 烟 尘超标锅炉 6 台 超标率 16 2 常压锅炉 6 台 林格曼黑 度达标率 100 2007 年共监测锅炉 39 台 其中带压锅炉 30 台 烟尘超标锅炉 13 台 超标率 43 3 噪声超标 1 台 超标率 3 3 监测常压锅炉 9 台 林格曼黑度 噪声均达 标 从监测结果看 1995 2007 年锅炉的废气排放达标率逐 年提高 城区及全县的空气环境质量逐年好转 第二节第二节 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 一 水环境监测概况一 水环境监测概况 1 地表水方面 庆城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三条 黑 河 大小黑河 环江 柔远河 环江河是甘肃省重点监控 的地表水河流 九五 期间 环江河主要纳污断面在曲子 韩湾段 这一区域有多家石油企业和化工企业 水质 一度达到了严重污染级 1996 2000 年五年期间共接纳废水 1136 72 万吨 接纳各种污染物 10193 73 吨 远远超过环江 河的自净能力 水域的实际功能已为劣 类水质 根据庆 阳地区环境监测站监测 九五 期间的 1997 年和 1999 年是环江河污染最严重的两年 2000 年以后 随着 一控 双达标 工程的实施 环江河沿岸的采油二厂 马岭炼油 厂 庆华集团相继投巨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 并对采油污 水经处理后回注地下采油层 大大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和废 水中石油类得排放量 加之 马岭炼油厂 庆阳沥青厂的 关停 环江河的水质逐步好转 经庆阳市环境监测站 2001 年至 2005 年连续五年监测 曲子 韩家湾段水质为 类 马莲河流域庆城南河桥区段为 类 水中挥发酚 石油类 明显下降 2 地下水方面 庆城县是长庆油田的主要采油区 开发历史已经有 30 多年 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现已引发 了较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2002 年 经县卫生防疫部门对 马岭老油区李家滩自然村部分群众的水井水质进行了取样 分析 多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尤其是溶解性总固体一项 超过国家地下水标准 6 10 倍 玄马 卅铺等矿区乡镇的地 下饮用水 经 2003 2004 2005 年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取样 分析 溶解性固体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3 饮用水源方面 教子川饮用水源始建于 1980 年 面积为 144 平方公里 利用教子川河水作为水源 简单处 理后经加压泵房送入高位水池 然后通过重力输入城市管 网 最大供水能力为 1000 立方米 日 水质经监测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的 类水质标准和 GB5749 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达标率 100 冉河川水源始建于 1997 年 利用冉河川地表水和泉 水作为水源 经长距离 距庆城县 10 公里 输水到城南净 化站 目前最大供水能力为 2500 立方米 日 水质经取样分 析 各项指标均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 准 的 类水质标准和 GB5749 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达标率 100 为优质饮用水 两个水源地的水可以满足当前 5 万多城区居民的日常 生活用水 基本上解决了城区饮用水紧缺 以致无水可供 的状况 二 监测河段 断面和采样点设置二 监测河段 断面和采样点设置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是依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 的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并结合我县各河段河道水文特征 和地面水污染状况而设置的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原则上在 各城市的河流上游设置对照断面 下游设置控制断面和消 减断面 采样点位 环江河和柔远河汇合口 庆城南河桥区段 教子川饮用水源 冉河川饮用水源 马岭镇琵琶寨村离家 滩自然村 卅铺镇王桥村罗河自然村水井 翟家河乡李河 小学水井 翟家河乡路家掌村王老庄自然村水井 三 监测周期及频率三 监测周期及频率 庆城县地面水水质监测 分枯水期 1 5 月 丰水期 8 月 平水期 10 11 月 每天各采样点采取水样一份 四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四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1990 年全省先后共开展了 28 个监测项目 各河段的 水质监测项目不等 在 15 28 项之间 各河段历年的监测 项目也不尽相同 各水质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 自 1980 年 5 月 26 日的 80 国环办第 77 号文颁发了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试行 后 以此为统一分析方法 1983 年以后执行 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 1983 年版 见表 1 地表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表 1 序号测定项目分析方法序号测定项目分析方法 1PH玻璃电极法13石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 2悬浮物重量法14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 3硬度EDTA 滴定法15亚硝酸盐氮N 1 萘 乙二胺比色法 4溶解氧碘量法16硝酸盐氮紫外分光光度法 5COD重铬酸钾法17氰化物异烟酸 吡唑啉酮比色法 6BOD5 20 五天培养法 18电导率电导仪法 7氨氮纳氏试纸比色法19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 8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大肠菌群发酵或滤膜法 9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细菌总数倾注培养法 10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腈比色法 11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3汞冷原子吸收法 12挥发性酚4 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和直接光度法 24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 法 五 评价标准五 评价标准 石油类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中 类标准 其他项目执行 地表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中 类标准 六 监测结果六 监测结果 1 1 地表水监测结果 地表水监测结果 2003 年 4 月 23 日 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对位于庆城县县 城的东 西二河 环江河和柔远河 汇合口进行了取样 对包括水温 PH 值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 硝酸盐氮 挥发酚 氰化物 砷 汞 六价 铬 铜 铅 锌 镉 石油类 氟化物 氯化物 总大肠 菌群 总磷 阴离子洗涤剂 亚硝酸盐 粪大肠菌群 非 离子氮等 25 项指标进行化验分析 监测结果除 COD BOD 六价铬 氯化物 4 项外 其余 21 项均符合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III 类水质标准 水质达标率为 84 2004 年 4 月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在位于 县城东西汇合口 马莲河 进行取样 对包括水温 PH 值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 氨氮 总磷 铜 锌 镉 砷 氟化物 六价铬 挥发酚 氰化物 石油类 粪大肠菌数 阴离子洗涤剂 硫化物 电导率等 24 项指标 进行了鉴定 24 个项目中 5 个项目超标 其中总氮为 12 154 毫克 升 超标 11 2 倍 COD 为 147 毫克 升 超 标 7 7 倍 阴离子洗涤剂 0 429 毫克 升 超标 7 7 倍 氨 氮为 1 557 毫克 升 超标 0 6 倍 BOD 为 5 03 毫克 升 超标 0 26 倍 其余 19 个项目均符合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 类水质标准 水质达标率为 79 2 其中作为石油开发污 染标志的石油类未检出 挥发酚为 0 002 毫克 升 远远低于 评价标准 0 005 毫克 升 但 COD 总氮等污染物指标值 大幅度上升 由此可以看出 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工业废 水对庆城县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已降低到次要位置 而生产污水对地表水 尤其是河流 的污染上升到首要因素 因此 完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加强对生活污水污染 的处理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应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一个 重点 2 饮用水源监测结果饮用水源监测结果 2002 年 5 月 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对教子川饮用水源进 行了取样 确定监测项目 31 个 除氯化物 六价铬 2 项超 标外 其余项目全部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中 类标准 达标率 93 8 2003 年 4 月 23 日 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对位于庆城县的 饮用水源进行了取样 确定监测项目 31 个 包括水温 PH 值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 氨氮 总磷 总氮 铜 铅 锌 镉 砷 氟化物 汞 六价铬 挥发 酚 氰化物 石油类 粪大肠菌群 阴离子洗涤剂 硫化 物 氯化物 硫酸盐 硝酸盐氮 矿化度 总硬度 铁 锰 电导率等 除六价铬超标 0 64 倍外 其余项目均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II 类水质标准 水 质达标率为 95 8 2004 年 5 月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对城区 饮用水源进行了取样 确定监测项目 31 个 所有项目均符 合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 III 类标准 达标率为 100 2006 年 4 月 8 日和 2006 年 9 月 10 日庆阳市环境监测站 对位于庆城县的饮用水源进行了取样 上半年 共监测 29 项 其中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 氨氮 总磷 氯化物 氟化物 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 硫化物 硫酸盐分别超标 0 2 46 7 67 8 1 0 0 2 3 2 1 1 0 2 0 2 0 5 0 1 倍 其余项目均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水质达标率为 62 07 下半年 共监测 29 项 其中 COD BOD 氨氮 总 氮 氯化物分别超标 43 6 55 0 0 9 2 9 1 0 倍 其余项 目均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水质达标率为 82 76 全年 共监测 29 项 其中 COD BOD 氨氮 总氮 氯化物分别超标 45 1 61 4 1 0 2 9 1 1 倍 其余项目均 符合 GB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水 质达标率为 82 76 3 3 地下水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结果 2002 年 12 月经庆城县协委 庆城县环保局 庆城县卫 生防疫站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安环科联合对位于马岭镇琵 琶寨村离家滩自然村 32 口村民饮用水井的水质进行了取样 确定监测项目 31 项 化验结果多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其 中所有样本的溶解性总固体全部超过国家 地下水环境质 量标准 中 III 类水质标准的 6 10 倍 氯化物超标 2 4 倍 石油类 挥发酚未检出 但由于个别指标超标严重 有 9 口井水质严重恶化 无法饮用 2004 年 7 月 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对位于卅铺镇王桥村 罗河自然村罗小伟家的 1 口饮用水井 翟家河乡李河小学 水井 翟家河乡路家掌村王老庄自然村武雪琴等 5 口水井 进行了取样分析 确定监测项目 12 项 结果为 卅铺镇王 桥村罗河自然村罗小伟家水井氟化物 总硬度 六价铬 氯化物含量分别为 1 14 毫克 升 809 35 毫克 升 0 07 毫克 升和 1532 01 毫克 升 分别超标 0 1 倍 0 8 倍 0 4 倍和 5 1 倍 其余 8 项均符合 GB T14848 1993III 类标准 水质达标 率 66 7 翟家河李河小学水质除六价铬含量为 0 074 毫克 升超标 0 5 倍外 其余 11 项符合 GB T14848 1993III 类标准 水质达标率 91 7 翟家河乡路家掌村王老庄自然村武雪琴 家的水井除六价铬含量为 0 085 毫克 升 超标 0 7 倍外 其 余 11 项符合 GB T14848 1993III 类标准 水质达标率 91 7 翟家河乡路家掌村王老庄自然村王才辉家水井硝酸 盐氮 总硬度 六价铬 氟化物含量分别为 80 28 毫克 升 767 61 毫克 升 0 078 毫克 升和 300 11 毫克 升 分别超标 3 0 倍 0 7 倍 0 6 倍和 0 2 倍 其余 8 项符合 GB T14848 1993III 类标准 水质达标率 66 7 翟家河乡路家掌村王 老庄自然村王德仁家水井除总硬度含量为 478 21 毫克 升 超标 0 5 倍外 其余 11 项符合 GB T14848 1993 类标准 水质达标率 91 7 翟家河王老庄自然村王鹏家水井氟化物 六价铬含量分别为 1 09 毫克 升 0 086 毫克 升 分别超 标 0 1 倍 0 7 倍 其余 10 项符合 GB T14848 1993 类标 准 水质达标率 83 3 综合评价结果为卅铺镇王桥村水质 达标率 66 7 翟家河乡路家掌村王老庄自然村水质达标率 85 02 矿区地下水主要是六价铬 氯化物 硝酸盐氮 氟化物 总硬度超标 这些问题除了与气象因素有关外 主要与地质 工业 生产活动有关 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 一 土壤环境监测概况一 土壤环境监测概况 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费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介于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 厚度一般在 2m 左右 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优劣直接 影响人类的生产 生活和社会发展 庆城县处于黄土高原 广厚的第四纪黄土沉积物为土 壤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地形 地貌的变化导致俄母质 类型 水热状况的差异 四季气候的变化 动物的活动和 人为影响推动了土壤的发育 全县土壤分类采用四级分级 法 共分为四个亚类 13 个土属 29 个土种 二 土壤质量监测二 土壤质量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的目的是 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 状况 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中将土 壤环境质量分为 3 类 分别规定了 10 中污染物和 pH 值得 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 类土壤 指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 区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茶园 牧场和其他保护地 区的土壤 其质量基本上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类土壤 指一般农田 蔬菜地 茶园 果园 牧场等土壤 其质量 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类土壤 指林 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 的农田土壤 蔬菜地除外 其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 造成危害和污染 类土壤分别执行一 二 三 级标准 三 土壤背景值调查三 土壤背景值调查 通过分析测定突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 确定这些元素 的北京值水平和变化 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 为保 护土壤生态环境 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 防治提供依据 四 土壤污染事故监测四 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由于废气 废水 废渣 污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或 者使土壤结构与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或者对作物造成 了伤害 需要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 确定污染物的来源 范围和程度 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 监测状况五 监测状况 庆城县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未开展 第四节第四节 噪声环境监测噪声环境监测 一 噪声环境监测概况一 噪声环境监测概况 八五 期间 庆城县环境保护局就对城区环境噪声治 理做了试点 经过逐步完善 与 2003 年做了 庆城县噪声 功能区划 并绘制了 功能区划图 编制了 庆城县噪 声控制及达标区建设实施方案 对建筑施工场地 歌舞厅 严格限定营业时间 城区采暖锅炉要求全部安装消声装置 2003 年在城管 公安 工商等部门的配合下 将城区的电 焊部 修理部全部迁至城外 大卡车昼间限制进城 2004 年将汽车站迁往莲池 使城区内车辆再次得到分流 这些 措施的实施 对城区的噪声污染控制起到了显著作用 期 间锅炉噪声监测与锅炉废气监测一并进行 二 环境噪声监测方法二 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一 监测方法 一 监测方法 1 1 测量仪器为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 仪 其性能应不低于 GB3785 和 GB T17181 1 2 对 2 型仪器的要求 测量 35 dB 以下的噪声应 使用 1 型声级计 且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校准所用仪器应符合 GB T 15173 对 1 级或 2 级声校准 器的要求 当需要进行噪声的频谱分析时 仪器性能应符 合 GB T3241 中对滤波器的要求 1 3 测量仪器和校准仪器应定期 校定合格 并在有效 使用期限内使用 每次测量前 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 学校准 其前 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 0 5 dB 否则 测量结果无效 1 4 测量时传声器加防风罩 1 5 测量仪器时间计权特性设为 F 档 采样时间 间隔不大于 1s 二二 测测量量条条件件 2 1 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雪 无雷电天气 风速 为 5m s 以下时进行 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 应采取 必要措施保证测量准确性 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 气象情况 2 2 测量工况 测量应在被测声源正常工作时间进行 同时注明当时的工况 区域噪声随机取样 100 个数据 声 级涨落大于 10dB 取 200 个数据 并记下测量时间 地点及 该点周围的主要声源 交通噪声和 24 小时固定点监测 读 取 200 个数据 分别记下车流量和周围的主要声源 工业 扰民噪声源调查时 根据实际情况 选点设在敏感处适当 增减 每两个测点间的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相差幅度不超过 5dB 三三 监监测测点点布布设设 3 1 根据工业企业声源 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 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 在工业企业厂界布设多个测点 其 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 置 3 2 测点位置规定在一般情况下 测点选在工业企业 厂界外 1m 高度 1 2m 以上 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 1m 的位置 3 3 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 时 测点应选在厂界外 1m 高于围墙 0 5m 以上的位置 3 4 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时 如声 源位于高空 厂界设有声屏障等 应按设置测点 同时 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 1m 处另设测点 3 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采用网格均匀布点法 将 现有城区划分为 250m 250m 等距离网格 共获得网格数 量 53 个 因地理条件限制 网格数量为多余 100 个 测 点位于网格中心 3 6 道路交通噪声测量 测点选在各条路段两路口之间 道路边沿外非机动车道旁 20cm 外 距路口距离大于 50cm 四四 测测量量时时间间和和频频率率 4 1 分别在昼间 夜间两个时段测量 夜间有频发 偶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声级 4 2 庆城县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每年进行一次 测量时间 为夏季 昼间规定为 08 00 22 00 时 夜间时间规定为 23 00 07 00 时 三 测量结果三 测量结果 从 2002 年起 锅炉的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达标率为 100 2005 年对全县 32 家砖瓦厂的噪声也进行 了监测 均符合 GB123480 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的 类标准 达标率为 100 城区噪声监测与环境空气质 量监测一并进行 据庆阳市环境监测站 2003 年 11 月对庆 城县环境噪声功能区布点 109 个进行了连续监测 全城区 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52 2dB 一类区平均等效声级为 50 3dB 二类区平均等效声级为 51 9dB 三类区平均等效 声级 54 5dB 四类区平均等效声级为 70 4dB 除四类区超 标 0 4dB 外 其余区域的噪声值均低于 GB3096 1993 城市 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2004 年 5 月庆阳市环境监测站对庆城 县城区环境噪声及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 全城区平均 等效声级为 60dB 符合 GB3096 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标准 二类区昼间标准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8 6dB 符合 GB2096 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四类 区昼间标准 这表明通过限制大货车进城 对建筑工地和 歌舞厅限制施工和营业时间 以及对电焊部 修理部等发 出高强噪声行业的搬迁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第五节第五节 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 一 污染源监测概况一 污染源监测概况 1996 年在全县工业污染源调查中 全县辖区内的企业 马岭炼油厂 长庆采油二厂 长庆运输处 长庆机电厂 长庆工程处 长庆局第二机械厂 长庆井下作业处 长庆 局机械厂 长庆局钻井二处 庆华集团公司油田所属 10 个 油田企业进行了污染源废气 废水和污染源负荷的监测 二 工业废气监督监测二 工业废气监督监测 一 监测分析方法 一 监测分析方法 工业废气的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 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废气部分 所规定的监测分 析方法进行监测 二 工业废气监测项目 二 工业废气监测项目 庆城县污染源工业废气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 烟尘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三 三 1996 20001996 2000 年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年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情况 见附 见附 表表表表 2 附表 2 污染物排放情况 吨 废气排放情况 万标立方米 净化率 名 称 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小计废气总量燃料废气工业净化100 马岭炼油厂580 1295 40299 498 32983 3340367 0040367 0040367 00100 00 长庆采油二厂1108 68800 121291 11173 713373 62166298 00166298 00166298 00100 00 长庆运输处326 51244 85390 9553 511015 8242550 0042550 0042550 00100 00 长庆机电厂211 16198 54299 6544 87754 2030646 0030646 0030646 00100 00 长庆工程处282 06240 10371 0953 52946 7737454 0037454 0037454 00100 00 长庆局第二机械厂216 7544 98124 435 49391 6518771 0018771 0018771 00100 00 长庆局井下作业处401 80113 19261 9517 73794 6735072 0035072 0035072 00100 00 长庆局机械厂201 57169 15259 1637 66668 0425061 0025061 0025061 00100 00 长庆局钻井二处207 38289 00436 1065 331097 8141187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