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2课时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11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5套)新人教版选修5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5套新人教版选修5.zip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2课时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112.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2课时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26.ppt---(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2课时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11.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111.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25.ppt---(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10.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113.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27.ppt---(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12.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114.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28.ppt---(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13.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115.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29.ppt---(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002130214.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9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299977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2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29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5套)新人教版选修5 2019 2020 学年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 人类 活动 课件 练习 打包 15 新人 选修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5套)新人教版选修5,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5套)新人教版选修5,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人类,活动,课件,练习,打包,15,新人,选修
内容简介:
- 1 -章末整合提升章末整合提升教材 p23思考(1)不是自然灾害。海底火山喷发,没有受灾体。(2)是自然灾害。以自然异变为诱因,造成了人员伤亡。(3)是自然灾害。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造成作物受灾。(4)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教材 p6思考一定灾害强度下,防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害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以应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一旦受灾,灾害损失绝对数量大,危害程度低。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数量小,相对数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教材 p9思考北方的学生可选择干旱、寒潮。感受的角度主要是干旱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干旱带来的人畜缺水,干旱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暴雪天气,寒潮给人畜、农作物带来的冻害等。南方的学生可选择干旱、寒潮或台风。干旱、寒潮感受的角度同上;台风的感受主要谈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谈该天气对建筑、通信、交通、树木等方面的影响。教材 p13思考1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2人类活动包括采矿、工程开挖、蓄水排水、滥伐乱垦等,这些活动破坏了地质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物质条件,增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强度。3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体与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岩石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低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现代冰川(尤其是- 2 -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教材 p14思考我国严重的洪涝灾害经常发生于东部季风区,特别是江河下游的平原区。这是因为季风区降水量较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大,而江河下游平原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更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教材 p17思考大洲名称自然灾害特点亚洲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其中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灾害频繁欧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非洲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现象。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的一些国家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灾害突出;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大洋洲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教材 p21思考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教材 p22思考在原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活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 3 -能源资源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是以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据此回答 14 题。1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b财产损失c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干旱洪涝地震风暴潮a bc d3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潮、病虫害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d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风暴潮4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a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c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解析:第 1 题,在各种受灾体中,人是最主要的,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第 2 题,灾情指标中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等几项;主要指农作物的损失,其灾害应是洪涝和干旱。第 3 题,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受地质灾害和洪涝、风暴潮等影响比较明显。第 4 题,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答案:1.c2.a3.a4.c- 4 -下表为韩国不同季节气象统计资料,阅读相关信息完成 56 题。5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可能分别是 ()a干热风台风梅雨b沙尘梅雨酷暑c干旱 台风伏旱 d沙尘梅雨台风6与表中的成因相关的是()a冷暖气团交锋 b东北信风c空气旋转辐合上升 d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韩国纬度介于我国江淮地区和黄河之间,气象特征与江淮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大体相似。在春季,易出现沙尘天气;在 6、7 月份,多梅雨天气;在 7、8 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多酷暑天气。答案:5.b6.d国家海洋预报台 2016 年 10 月 30 日 07 时发布风暴潮消息: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 10月 30 日晚上到 31 日上午,渤海湾、莱州湾沿海将出现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据此回答79 题。7下列国家易出现温带风暴潮的是()a日本 b意大利 c巴基斯坦 d蒙古8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都多发的国家是 ()中国印度美国朝鲜a b c d9温带风暴潮多发的季节是()a冬春两季 b春夏两季 c春秋两季 d秋冬两季解析:第 7 题,温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故排除 c、d两项;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海域相对封闭,不易出现风暴潮,日本易出现温带风暴潮。第 8 题,印度易出现台风风暴潮,朝鲜易出现温带风暴潮,中国和美国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均多发。第 9 题,温带风暴潮多出现于春秋两季。- 5 -答案:7.a8.d9.c某年夏日,某江边居民目睹了一座厂房的“人间蒸发” ,一座建在堤岸边的化工厂的厂房在小雨的陪伴下,缓缓滑入江中,不到十分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据此回答 1011题。10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a水土流失 b滑坡c泥石流 d火山喷发11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a江水对堤岸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c堤岸载重过大d建筑基础不牢固解析:根据材料所示信息,该自然灾害是滑坡地质灾害。由于人类选址不合理,厂房建在堤岸边,加大了堤岸的载重量,导致该灾害的发生。答案:10.b11.c12下列哪些人类活动有利于“缩小”洪涝灾害的影响()a合理利用草场资源b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c改善作物种植结构d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解析:选 b。洪涝灾害是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减轻洪涝灾害的措施应从形成因素看:一是减少洪水径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达到此目的;二是分泄洪水,减轻对沿岸重要经济区的危害;三是在洪水高风险区尽量减少人类经济活动以“缩小”灾情。选项 b 符合这些条件,选项 a、c、d 与减轻洪涝灾害无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314 题。2017 年 4 月 1 日凌晨,哥伦比亚西南部普图马约省首府莫科阿市发生严重泥石流灾难,目前已造成 254 人死亡,220 多人受伤,200 多人失踪。2017 年 6 月,受今年第 2 号台风“苗柏”影响,广东省损失惨重。青藏高原无人区发生 5.6 级地震。2017 年 4 月 19 日,神木县大柳塔镇板定梁塔煤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当班入井 7 人,1 人安全升井,其余 6 人被困井下。13四个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 bc d- 6 -14按照成因与发生过程分类,这两起自然灾害分别属于_、_灾害()a地质地貌气象b地质地貌地质地貌c气象地质地貌d生物地质地貌答案:13.a14.a下表显示 x、y 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x 地位于美国西部,y 地位于印度中部。据此回答 1517 题。地点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与震中的距离(千米)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人)x2005.8上午 10:257.48y5002.5凌晨 4:007.11 82015.从表中资料看,下列哪一项不能明确判断出来()ax 地的震源深度大于 y 地bx 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 y 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16造成 y 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资料中看不出的是()ay 地地质脆弱by 地人口密度大cy 地离震中近dy 地地震发生在凌晨17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洪涝、海啸 b滑坡、崩塌c台风、火灾 d泥石流、寒潮解析:第 15 题,表中有震级、震中距等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判断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和是否位于震中,但是没有震源深度的详细信息,不能明确判断出两地的震源深度。第 16题,y 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c、d 项,但无法看出 y 地地质脆弱。第17 题,洪涝、海啸为水文灾害,台风、寒潮为气象灾害。答案:15.a16.a17.b18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7 -a bc d解析:选 c。图中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岩层易滑下。1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解析:选 d。地震的烈度与震中距呈负相关,震级与震中距无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0下图为某区域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图,图中若有河流经过,则图中最容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a河流右岸的甲地b河流右岸的乙地c河流左岸的丙地d河流左岸的丁地解析:选 d。根据坡向和海拔高度,丁位于河流的左岸,结合坡向和岩层倾斜方向,丁地坡向与岩层倾斜方向相同,最易发生滑坡灾害,d 对。二、综合题(共 40 分)21读下面的世界局部地区泥石流分布图和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8 -(1)图中 a 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分)(2)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b 地区泥石流较 a 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2 分)(3)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哪些?(1 分)(4)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4 分)解析:a 为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加上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集中,是泥石流多发的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与洪水有一定联系,所以分析时应该从降水的多少入手,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且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亚欧两洲而言比较少。b 地由于地处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所以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泥石流发生时会冲毁道路、埋没村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影响。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可以减轻泥石流产生的危害。答案:(1)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非洲总体降水相对而言比较少。b 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等。(4)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至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回答任意两点即可)措施:加强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回答任意两点即可)22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0 分)- 9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6分)(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4 分)解析:(1)图中有海拔、河流、降水量等信息,另外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山地,台风对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同。(2)可从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以及应急措施等角度分析。答案:(1)甲地:风暴潮、洪涝;乙地:滑坡、泥石流。成因:乙地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2)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加强交通、通讯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渔船靠港,船只停开;加固建筑物和堤坝;建设海防林工程;完善城市排水系统。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鹰嘴豆为全球第二大种植的豆类作物,形似鹰嘴,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长寿豆” ,耐旱、耐盐碱。原产并盛产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新疆木垒县是鹰嘴豆的中国主产区。材料二图甲为新疆部分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新疆木垒县。图乙为表层土壤含水量与不同日期播种鹰嘴豆种子产量关系。(1)阐述影响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分布的原因。(2 分)- 10 -(2)描述鹰嘴豆不同播种日期产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成因。(4 分)(3)结合图乙时段,分析新疆木垒县可能面临与鹰嘴豆原产地不同的自然灾害。(4 分)解析:(1)读图甲,图示地区城市主要沿河分布,沿河地区水源相对充足。城市位于冲积扇地区,沿等高线分布,地形相对平坦,便于生产生活。城市分布在交通要道沿线,便于聚落发展和对外交流。(2)根据图乙,鹰嘴豆播种早,产量高。播种晚,产量低。主要原因是这里是干旱区,冬季积雪多,早春,融化的雪水渗到土壤里,土壤水分含量高,能够满足种子生长需水,所以种植早,产量高。随地温上升,蒸发加剧,土壤含水量下降,影响种子生长。所以种植晚,产量低。(3)读图,新疆木垒县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活动频繁或冷锋活跃。早春或晚秋多寒潮或低温冻害。答案:(1)沿河分布,水源相对充足;沿等高线分布(或冲积扇),地形相对平坦,便于生产生活;沿交通要道分布,便于聚落发展和对外交流。(2)播种早,产量高;播种晚,产量低。冬季积雪,早春融化的雪水渗到土壤里,土壤水分含量高,满足种子生长需水;随后地温上升,蒸发加剧,土壤含水量下降,影响种子生长。(3)寒潮或低温冻害。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活动频繁或冷锋活跃。24 (10 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 1.35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3 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 12 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 5 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解析:洪涝灾害的防治可从改善上游集水条件、增大下游泄洪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是以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和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据此回答 14 题。1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b财产损失c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干旱洪涝地震风暴潮a bc d3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潮、病虫害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d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风暴潮4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a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c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解析:第 1 题,在各种受灾体中,人是最主要的,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第 2 题,灾情指标中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等几项;主要指农作物的损失,其灾害应是洪涝和干旱。第 3 题,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受地质灾害和洪涝、风暴潮等影响比较明显。第 4 题,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答案:1.c2.a3.a4.c下表为韩国不同季节气象统计资料,阅读相关信息完成 56 题。- 2 -5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可能分别是 ()a干热风台风梅雨b沙尘梅雨酷暑c干旱 台风伏旱 d沙尘梅雨台风6与表中的成因相关的是()a冷暖气团交锋 b东北信风c空气旋转辐合上升 d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韩国纬度介于我国江淮地区和黄河之间,气象特征与江淮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大体相似。在春季,易出现沙尘天气;在 6、7 月份,多梅雨天气;在 7、8 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多酷暑天气。答案:5.b6.d国家海洋预报台 2016 年 10 月 30 日 07 时发布风暴潮消息:受冷空气的影响,预计 10月 30 日晚上到 31 日上午,渤海湾、莱州湾沿海将出现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据此回答79 题。7下列国家易出现温带风暴潮的是()a日本 b意大利 c巴基斯坦 d蒙古8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都多发的国家是 ()中国印度美国朝鲜a b c d9温带风暴潮多发的季节是()a冬春两季 b春夏两季 c春秋两季 d秋冬两季解析:第 7 题,温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故排除 c、d两项;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海域相对封闭,不易出现风暴潮,日本易出现温带风暴潮。第 8 题,印度易出现台风风暴潮,朝鲜易出现温带风暴潮,中国和美国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均多发。第 9 题,温带风暴潮多出现于春秋两季。答案:7.a8.d9.c- 3 -某年夏日,某江边居民目睹了一座厂房的“人间蒸发” ,一座建在堤岸边的化工厂的厂房在小雨的陪伴下,缓缓滑入江中,不到十分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据此回答 1011题。10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a水土流失 b滑坡c泥石流 d火山喷发11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a江水对堤岸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c堤岸载重过大d建筑基础不牢固解析:根据材料所示信息,该自然灾害是滑坡地质灾害。由于人类选址不合理,厂房建在堤岸边,加大了堤岸的载重量,导致该灾害的发生。答案:10.b11.c12下列哪些人类活动有利于“缩小”洪涝灾害的影响()a合理利用草场资源b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c改善作物种植结构d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解析:选 b。洪涝灾害是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减轻洪涝灾害的措施应从形成因素看:一是减少洪水径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达到此目的;二是分泄洪水,减轻对沿岸重要经济区的危害;三是在洪水高风险区尽量减少人类经济活动以“缩小”灾情。选项 b 符合这些条件,选项 a、c、d 与减轻洪涝灾害无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314 题。2017 年 4 月 1 日凌晨,哥伦比亚西南部普图马约省首府莫科阿市发生严重泥石流灾难,目前已造成 254 人死亡,220 多人受伤,200 多人失踪。2017 年 6 月,受今年第 2 号台风“苗柏”影响,广东省损失惨重。青藏高原无人区发生 5.6 级地震。2017 年 4 月 19 日,神木县大柳塔镇板定梁塔煤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当班入井 7 人,1 人安全升井,其余 6 人被困井下。13四个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 bc d14按照成因与发生过程分类,这两起自然灾害分别属于_、_灾害()- 4 -a地质地貌气象b地质地貌地质地貌c气象地质地貌d生物地质地貌答案:13.a14.a下表显示 x、y 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x 地位于美国西部,y 地位于印度中部。据此回答 1517 题。地点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与震中的距离(千米)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人)x2005.8上午 10:257.48y5002.5凌晨 4:007.11 82015.从表中资料看,下列哪一项不能明确判断出来()ax 地的震源深度大于 y 地bx 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 y 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16造成 y 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资料中看不出的是()ay 地地质脆弱by 地人口密度大cy 地离震中近dy 地地震发生在凌晨17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洪涝、海啸 b滑坡、崩塌c台风、火灾 d泥石流、寒潮解析:第 15 题,表中有震级、震中距等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判断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和是否位于震中,但是没有震源深度的详细信息,不能明确判断出两地的震源深度。第 16题,y 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c、d 项,但无法看出 y 地地质脆弱。第17 题,洪涝、海啸为水文灾害,台风、寒潮为气象灾害。答案:15.a16.a17.b18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5 -a bc d解析:选 c。图中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岩层易滑下。1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解析:选 d。地震的烈度与震中距呈负相关,震级与震中距无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0下图为某区域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图,图中若有河流经过,则图中最容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a河流右岸的甲地b河流右岸的乙地c河流左岸的丙地d河流左岸的丁地解析:选 d。根据坡向和海拔高度,丁位于河流的左岸,结合坡向和岩层倾斜方向,丁地坡向与岩层倾斜方向相同,最易发生滑坡灾害,d 对。二、综合题(共 40 分)21读下面的世界局部地区泥石流分布图和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6 -(1)图中 a 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分)(2)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b 地区泥石流较 a 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2 分)(3)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哪些?(1 分)(4)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4 分)解析:a 为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加上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集中,是泥石流多发的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与洪水有一定联系,所以分析时应该从降水的多少入手,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且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亚欧两洲而言比较少。b 地由于地处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所以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泥石流发生时会冲毁道路、埋没村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影响。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可以减轻泥石流产生的危害。答案:(1)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非洲总体降水相对而言比较少。b 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等。(4)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至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回答任意两点即可)措施:加强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回答任意两点即可)22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0 分)- 7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6分)(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4 分)解析:(1)图中有海拔、河流、降水量等信息,另外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山地,台风对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同。(2)可从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以及应急措施等角度分析。答案:(1)甲地:风暴潮、洪涝;乙地:滑坡、泥石流。成因:乙地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2)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加强交通、通讯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渔船靠港,船只停开;加固建筑物和堤坝;建设海防林工程;完善城市排水系统。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鹰嘴豆为全球第二大种植的豆类作物,形似鹰嘴,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长寿豆” ,耐旱、耐盐碱。原产并盛产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新疆木垒县是鹰嘴豆的中国主产区。材料二图甲为新疆部分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新疆木垒县。图乙为表层土壤含水量与不同日期播种鹰嘴豆种子产量关系。(1)阐述影响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分布的原因。(2 分)- 8 -(2)描述鹰嘴豆不同播种日期产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成因。(4 分)(3)结合图乙时段,分析新疆木垒县可能面临与鹰嘴豆原产地不同的自然灾害。(4 分)解析:(1)读图甲,图示地区城市主要沿河分布,沿河地区水源相对充足。城市位于冲积扇地区,沿等高线分布,地形相对平坦,便于生产生活。城市分布在交通要道沿线,便于聚落发展和对外交流。(2)根据图乙,鹰嘴豆播种早,产量高。播种晚,产量低。主要原因是这里是干旱区,冬季积雪多,早春,融化的雪水渗到土壤里,土壤水分含量高,能够满足种子生长需水,所以种植早,产量高。随地温上升,蒸发加剧,土壤含水量下降,影响种子生长。所以种植晚,产量低。(3)读图,新疆木垒县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活动频繁或冷锋活跃。早春或晚秋多寒潮或低温冻害。答案:(1)沿河分布,水源相对充足;沿等高线分布(或冲积扇),地形相对平坦,便于生产生活;沿交通要道分布,便于聚落发展和对外交流。(2)播种早,产量高;播种晚,产量低。冬季积雪,早春融化的雪水渗到土壤里,土壤水分含量高,满足种子生长需水;随后地温上升,蒸发加剧,土壤含水量下降,影响种子生长。(3)寒潮或低温冻害。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活动频繁或冷锋活跃。24 (10 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 1.35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3 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 12 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 5 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解析:洪涝灾害的防治可从改善上游集水条件、增大下游泄洪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 -第一节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了解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等概念。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和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能结合自然灾害的资料,分析自然灾害产生的条件、造成的影响及地区差异。自然灾害【自主学习】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诱因:自然异变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3.4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孕灾环境自然异变一定会形成自然灾害吗?提示:自然异变不一定会形成自然灾害,当自然异变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和损失时,才构成灾害。【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 年 1 月 3 日 22 时 38 分许,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驾驶人赵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沿泾川县长庆桥 x521 线由东向西行驶至 2 km500 m 处(泾明乡山底下村境内)时 ,因操作不当,碰撞路边桥梁防护墩,造成 4 人死亡、1 人受伤。材料二当地时间 2017 年 1 月,美国多地迎来降雪。据报道,冬季风暴席卷了美国多地。此外,大雪还造成航班延误和取消,南方的主要机场,包括亚特兰大和夏洛特市的机场均受到影响。除了南部地区遭遇恶劣天气之外,美国东北部和西部也遭遇冬季风暴袭击,出现雨雪天气。部分州际公路持续几日无法通行,有多起交通碰撞事故的通报。- 2 -(1)上面两个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2)要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析材料二中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提示:(1)材料一不属于自然灾害;材料二属于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是否以自然界异常变化为诱因;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等,即对人类社会是否造成破坏。(3)材料二中的孕灾环境:大气圈、水圈;致灾因子:冬季风暴;受灾体:人员、财产和资源。【核心归纳】1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自然灾害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图示如下: 2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自然灾害系统。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判断自然灾害的方法判断一种事件或现象,是不是自然灾害,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等。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缺少条件,那只可能是一种自然异变或自然现象;如果缺少条件,那可能- 3 -只是一种人为灾害。图示如下:自然异变自然属性自然灾害社会属性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跟踪训练】2016 年 5 月 22 日,印度尼西亚卡罗当地火山喷发,造成次生灾害,根据官方数据,火山喷发造成 6 人死亡。2016 年 1 月 27 日日本御岳山突然喷发出大量火山灰,造成数人被火山灰掩埋,数十人重伤。2014 年 2 月 13 日印度尼西亚克卢德火山大规模喷发,造成 10 万人受灾。20 世纪 40 年代通古拉火山喷发造成了 3 万人死亡。据此完成(1)(2)题。(1)材料中涉及的几次火山喷发()a不属于自然灾害b属于孕灾环境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2)材料中四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b人口密度不同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d太阳高度不同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形成条件中的自然异变,是致灾因子之一。第(2)题,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致灾因子强度、人口密度和抗灾救灾投入密切相关,但与太阳高度无关,答案:(1)c(2)d自然灾害的影响【自主学习】1灾情的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2灾害表现(1)人员伤亡伤害类型生理伤害:死亡、伤残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群体差异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是脆弱群体青壮年男性相对不易受损伤)(2)财产损失类型具体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 4 -等财产造成损毁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特点对不同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无法或很难恢复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影响因素灾害强度经济发展水平防抗灾害能力)具体表现: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图表导读1读教材 p3图 1.1“等待救援”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灾害的受灾体、致灾因子及孕灾环境。(2)12 岁的奥梅拉的特写镜头说明了什么?提示:(1)图示灾害的受灾体主要是人员、财产、自然资源及环境;致灾因子是火山喷发的岩浆、泥石流;孕灾环境是岩石圈。(2)儿童是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脆弱群体,是救助的重点。2读教材 p5图 1.8“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同一次自然灾害对不同的地区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2)自然灾害对区域造成的危害除了灾害本身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1)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防抗灾能力也不相同。(2)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防抗灾能力、人们的防灾意识、人员的构成等。【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2015 年 12 月 16 日,一股强大的暴风雪猛袭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带来大雪、冰雨和强风,在冰点以下的超低温伴随下,造成上千航班取消,道路凶险,交通缓慢,事故频发,同时搅乱了圣诞节前人们的购物计划。材料二美国这场暴风雪,积雪深度 0.304 8 米,庞大暴风雪系统起自中西部,逐渐向东移动至美国东部沿岸,绵延 1 000 余千米,从俄亥俄河谷一直延伸到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 5 -美国东部地区先降大雪,然后自 14 日深夜至 15 日降冰雨。宾夕法尼亚中部的部分地区 14日晚间积雪厚 0.304 8 米,而暴风雪正在向新英格兰地区进发。国家气象局警告说,缅因州地区在当地时间 15 日迎来暴风雪天气,马萨诸塞州的部分地区有 612 英寸(1 英寸0.254米)的积雪,其次是雨夹雪和冰雨。目前已造成至少 16 人死亡,死亡人数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严重影响公共交通,另外有大量的房屋倒塌。(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灾害?为什么?(2)材料二中分别体现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其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1)是。其具备了自然异变这个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这个承受灾害的客体两个条件。(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有可能造成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核心归纳】1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的灾害特点人员伤亡生理伤害:人体伤亡、伤残。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受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影响,存在差异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财产损毁。间接经济损失:物资生产基地、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灾害造成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相对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远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灾害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低,但防抗灾害能力强,灾害影响小;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灾害影响大2.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1)表现(2)原因- 6 -【跟踪训练】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自然灾害,其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回答(1)(2)题。(1)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灾害强度的差异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abc d(2)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灾抗灾能力弱,则关于其灾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损失数量小,影响程度小d很难确定解析:第(1)题,灾情是由受灾体的特性、灾害强度共同决定的。因此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灾害强度的差异。第(2)题,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灾抗灾能力弱,则灾害的危害程度高。答案:(1)d(2)a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自然灾害的概念。2.自然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3.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4.自然灾害影响的表现。5.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微点拨1.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异变是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7 -一种自然现象。当这种自然现象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时,便形成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的判断可从两方面分析,一看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二看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3.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分析方法,主要从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的特性来分析,受灾体的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一般致灾因子强度大、防抗灾能力弱、经济发达、经济密度大,灾情就大;反之,灾情小。4.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区分,一是从成因上,人为灾害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引起的;二是从基本属性上,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为灾害只有社会属性。基础巩固1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解析:选 d。灾情的产生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某一因素的强弱。另外,该题考查的是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衡量灾情大小的基本标准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大小,并不是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在审题时应把二者分清楚。2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 年 3 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 年唐山大地震d2005 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解析:选 c。判断自然灾害的基本标准:一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人为原因导致的;二是对人类造成危害的,造成人们经济损失的。故 c 项符合。读下表,回答 34 题。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19932015 年- 8 -灾害数量/次1 1101 9872 7422 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人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 3102 0406 2906 5503.表中信息反映出,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灾害的强度减小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灾害数量增加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abc d4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c人口数量减少d灾害强度减小解析:第 3 题,直接根据表格信息可判断,灾害的数量在增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故选 b 项。第 4 题,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但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人们的抗灾能力增强。故选 b 项。答案:3.b4.b5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发生在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b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大解析:选 a。影响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不仅与灾害强度等自然因素有关,还受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东部地区自然灾害年均损失数值高,是因为东部地区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地区高。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 68 题。6赤潮属于下列哪种灾害()a气象灾害 b洪水灾害c海洋灾害 d地质灾害- 9 -7赤潮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海区易发生赤潮的是()a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b水温低,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c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开阔d以上都不是8据上题赤潮发生、发展的规律推知,下列哪个地点是防治赤潮的重点区域()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解析:第 6 题,赤潮属于海洋灾害。第 7 题,水温高,利于藻类的繁殖;污染重且海域较封闭,易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第 8 题,珠江口纬度低,水温高,工农业发达,排放污水多,且此处海水没有大规模的运动,极易发生赤潮。答案:6.c7.a8.d下图为非洲某种自然灾害多年平均频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 911 题。9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旱灾 b地震c沙尘暴 d泥石流10导致图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 b人类过度开垦草原c地壳运动的结果 d降水多,坡度大11图中四个城市中,68 月为当地一年中地下水位最低的是()a bc d解析:第 9 题,该自然灾害位于板块边缘交界地区,故应为地震,b 正确。第 10 题,由上题可知,图示灾害为地震,地震发生与气候、人类活动无关,故 c 正确。第 11 题,68- 10 -月为当地一年中地下水位最低,是当地地下水补给最少同时支出最多的季节,而地下水的补给与气候降水密切相关,即当地降水最少的季节,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68 月为当地的冬季为雨季,降水较多,大量补给地下水,故 a 错误;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地下水量充足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学案+练习(打包15套)新人教版选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299977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