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复习试卷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复习试卷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复习试卷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复习试卷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复习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复习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 30 分)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监生(jin) 蛮横(hng) 形骸(hi) 少不更事(gng)B.黝黑(yu) 船舷(xin) 吮吸(sn) 喁喁私语(y)C.辖制(xi) 出岫(xi) 妃嫔(pn) 人为刀俎(z)D.模样(m) 剽窃(pio) 逡巡(qn) 长吁短叹(x)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简捷 没精打采 寒喧 当头一棒B.角隅 走投无路 惦记 张冠李戴C.脑髓 浮想联篇 莞尔 沸反盈天D.撮合 唉声叹气 喧嚣 百无聊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每个人应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B.南昌个别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粘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加入人工色素”,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C.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他都是锱铢必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出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 45%。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正在研究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试点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提高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B.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C.中国百姓餐饮集团决定从 3 月 16 日起在全国所有的肯德基餐厅中停止出售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D.制定反分 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 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5.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6.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日:“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阎,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雄销印。(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特将也, 特将:独自带兵B.楚必敛衽而朝 敛衽:整理衣襟C.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藉:借用D.令趣销印 趣:通“去”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谁约陛下画此计者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先生因行佩之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C.封其后于杞 不拘于时D.竖儒,几败而公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荥阳被项羽围困,刘邦忧心如焚,急不可耐地向郦食其和张良寻求破楚解围的良策并最终听从了张良的意见。B.郦食其为刘邦提出了重新封立六国后代、借助六国君臣百姓力量削弱楚国、以推行德义的方式最终降伏项羽的策略。C.张良针锋相对地论证了郦食其提出的策略的不可行,同时也指出了汉王分封六国后代这一决策所以失误的八条原因。D.张良通过楚强汉弱的严酷现实与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历史的对比剖析,令人信服地推论出了“重封六国只会断送汉王大业”这一结论。第卷(共 120 分)四、(28 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4 分)译文:(2)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地。(4 分)译文:(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 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8 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 分)答:(2)请简要分析下阙作者在营造意境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1)过秦论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威振四海。”(2),齐彭觞为妄作。兰亭集序(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开头即表达了归隐的坚定决心:“,;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历史的经验是甩鲜血换来的,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宜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韩愈在师说中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的观点,作出了,的论断。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根的神韵张奇平(一)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索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你本属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拼命汲取营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头。于是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留恋的也是你头顶的青松,不曾想到忍受孤独饱经风霜的你。你静静地思考着,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面对幽深的峡谷,你已别无选择,惟有拼命地生长。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顽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处女地。(二)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于是,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怀。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博大的胸怀。(三)展览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红地毯上。此时,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挤掉最后一丝血液。然后在你的伤疤外涂上一层漆,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什么。这是一种畸形欲望,你出卖了灵魂,将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姿态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你不再拥有赖以生存的山岩、泥土。尽管阳光异常充沛且温度适宜,你只能望着窗外的绿色,感叹失去的一切。人们或对你品头论足,或将你拱手转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下人们的一种玩物。终于,你忍受不起百般的折磨。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但随之被无情地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14.文章采取了第二人称来行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 分)答:15.(1)第一部分中划线的句子“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指什么样的安排?(3 分)答:(2)如何理解第二部分中画句子“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的化石”的含意(3 分)答:16.山崖上的树根、村头老榆树的树根与展览室里的树根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各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6 分)答:17.综合全文看,作者通过对根的神童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叙述你的看法。(6 分)答:六、(10 分)18.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纸币出现的两个条件。(4分)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当时称为“交子”。这决非偶然。要发行纸币,就必须具备选纸术和印刷术。然后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以北宋帝国的条件最为成熟,最为优越。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初唐是钱帛兼行。贞观治世,“匹绢得粟十余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唐中叶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帛制大体上已经终止货币的职能。北宋统一中原后,却没有统一的币制,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如在四川行用铁钱,陕西与河东地区兼用铜铁钱。铁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