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鞋设计专业授课内容皮鞋设计专业授课内容 脚型与楦型脚型与楦型 有关脚型与楦型的课程内容 不仅是学习皮鞋设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而且也是管理人员 生产 人员 销售人员 甚至是穿鞋者也应当了解的基本知识 所谓 量体裁衣 比脚做鞋 是为了给双脚选 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如果所穿的鞋子不合脚 人们不但会感到不舒服 而且还会有疲劳或疼痛的感觉 严 重时还会引起某些脚病 可见了解脚型对设计和制作鞋子是何等重要 现代皮鞋的设计和制作 又是离不 开鞋楦的 因此脚型与楦型便成为了皮鞋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 脚的外部形态 人体的下肢是由大腿 小腿和脚三部分组成的 所谓脚 指的是人体下肢末端与地面接触的行走器官 脚也称为足 脚型是指脚的造型 包括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在制作靴类产品时 还要对小腿的形态 和构造加以研究 人的两只脚基本上是对称的 其中 大拇指一侧称为里怀 小趾一侧称为外怀 由于构成脚的骨骼多而肌 肉少 因此脚的骨骼结构基本上决定了脚的外形 从侧面看 人脚大体成为楔形 脚底部分的曲线呈波浪 形 里怀一侧有明显的脚弓 脚背部成斜坡形 脚后跟为椭圆形 俯视脚背 则构成头斜尾圆前宽腰窄的 不规则形状 参见图 1 1 脚的外形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有特征的部位 二 趾关节二 趾关节 图 1 2 一 脚趾一 脚趾 脚趾在脚的最前端 脚趾可以灵活运动 人 脚在自然悬垂时 脚趾自然向上弯曲 与脚底大 约成 15 角 因此鞋楦的前尖在设计时要有一定 的前跷 以适应脚趾的结构特征 使走路时变得 轻松而不板脚 参见右图 1 2 人在站立时 脚底支撑着人体的重量 而脚 趾对支撑面有很好的附着作用 人在走路时 以 拇趾为主的各个脚趾尖可以蹬着地面 使人体向 前行进 充分利用脚趾的蹬着作用 对人体健康 是有益的 因此脚趾在鞋腔内应有一定的活动余 地 在设计楦型时 楦头的厚度应能容下脚趾高 度 楦头底盘宽度不能太瘦 以防止引起脚趾外 翻 脚趾重叠等脚病 鞋的前尖距脚趾有一段空 隙 叫做放余量 以适应人脚在鞋内的前后变化 参见图 1 3 跖趾关节是有脚趾骨和跖骨形成的关节 是脚里外怀较宽较突出的部位 俗称脚拐骨 脚骨岗 跖趾 关节共有五个 自里怀向外怀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 第二跖趾关节 第三 第四 第五跖趾关节 处于特 殊位置的是第一和第五跖趾关节 跖趾关节是脚底最宽的部位 因此测量脚宽 脚跖趾围 以及确定脚的 肥瘦型都与跖趾关节有关 人体在站立 行走 跑跳时 跖趾关节是脚的主要受力部位 也是活动时最频 繁弯折的部位 因此鞋楦的跖趾部位在安排肉体造型时要圆滑饱满 是鞋穿在脚上既不空旷又不勒脚 饿 只是轻度地抱住脚的跖趾关节 以满足穿着时既合脚又不影响活动的要求 参见图 1 4 如果鞋的跖趾关节过瘦 在第一 第五跖趾会由于过度 摩擦和生成水泡或老茧 在设 计童鞋时尤其要注意 在鞋帮 的设计中 跖趾部位不宜设计 断帮位置 以防止缝线的过早 断裂而影响成鞋的质量 三 脚背三 脚背 脚背也叫做脚跗面 脚跗背 脚背呈现弓形状态 起着传递人体重量的作用 自脚的跖趾关节起着向 后逐渐加厚 特别是在第一跖骨后端 有一明显突起 叫做前跗骨突点 在设计鞋口轮廓线时 口门位置 很关键 如果口门位置太靠后 使鞋口轮廓线变小 前跗骨就不能顺利穿入鞋内 同样 鞋内腔高度不够 时 就会造成压迫脚背 甚至无法穿入 参见图 1 5 四 脚后跟四 脚后跟 脚后跟在脚的最后端 有着圆滑的肉体 脚后跟是支撑人体重量的主要受力部位 在赤脚站立时 后 跟支撑重量的 50 以上 随着脚后跟的抬高 后跟受力逐渐减少 而前掌受力逐渐增加 楦后跟底面 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平面 而应是一个略有突起的曲面 以便和脚后跟凸起相适应 这样 在穿鞋时会增加接触面积 分散压力 增加舒适感 脚后跟的两侧的肌肉 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外涨出 因此楦型后跟两侧的肉体要安排得当 里怀一侧 肉体位置高于外怀 楦后跟肉体安排得当是时 穿着时才会提高抱脚能力 脚的最后端有一个突起的位置 叫做脚的后跟突度点 这是测量脚长的一个标志点 在鞋楦的相应部 位 也有一个楦的后跟突度点 便于使成鞋能包容脚后跟 应当注意到楦的后跟弧曲线与脚的后跟弧曲线明显不同 处于美化的需要 鞋楦后跟弧曲线是一条光 滑的曲线 曲线上端向前倾斜 便于鞋口抱脚 还应注意到 楦的后跟侧面与地面相交后得到一条明显的 楦底摆线 而在脚上都是圆滑肉体 在设计鞋帮时 后帮中缝的高度很关键 过高时会 啃 脚后跟 过矮时 又挂不住鞋 一般情况下 设计方案中缝高度时以脚的后跟骨上沿点为基准 成鞋的后帮中缝高度控制在脚的后跟骨上沿点以上 4 5mm 为宜 参见图 1 6 五 腰窝 脚心和前脚掌五 腰窝 脚心和前脚掌 脚弯在小腿和脚背之间的拐弯位置上 当把脚掌向上跷起时 有明显横向皱纹出现 在设计一般鞋类 产品时 其前脸总长度都控制在脚弯之前 如果前脸过长 正处在脚弯活动范围时 就会造成磨脚 咯脚 等现象 在设计靴类产品时 后帮靴筒的高度都超过脚弯部位 那么自脚弯至脚后跟形式的兜围尺寸便是 设计靴筒宽度的重要数据 人在下蹲时 脚弯部位会明显变粗 因此靴楦兜围尺寸一定要大于脚兜围尺寸 这样才能包容脚弯和脚后跟 并且不影响脚弯部位活动 脚踝骨有里踝骨和外踝骨的区别 踝骨是由小腿骨和脚骨形成的两个踝节 小腿内侧胫骨与脚跖形成的里 踝关节 小腿外怀腓骨与脚跖骨形成的是外怀关节 踝关节的外侧分别是小腿骨下端 故也叫作里外踝骨 外踝骨的位置与里踝骨相比较要靠下和靠后 在设计鞋帮时 一般以外踝骨中心下沿点为特征部位 鞋帮 高度处于外踝骨中心下沿点之下时 便不会出现磨脚踝骨的现象 六 小腿上的脚腕 腿肚和膝下部位六 小腿上的脚腕 腿肚和膝下部位 腰窝位于脚长中心间的两侧 也叫作中腰 里怀一侧为里腰窝 外怀一侧为外腰窝 里腰窝为凹陷的 形状 脚弓很突出 外腰窝一侧有一明显凸起 叫做第五跖骨粗隆点 它是外腰窝的标志点 也是测量外 跗围的标志点 由于外腰窝部位轮廓升线比里腰明显 所以第五跖骨粗隆点也是设计帮底部件时常用的设 计点 腰窝部位从整体上看比较稳定 又略向内凹陷 所以常用来设计断帮余量 脚心在脚底的中部 顺着两腰在脚底凹陷处能找到脚心 在脚后跟抬高时 起着传递人体重力的脚背 会形成紧张状态 使得脚底收缩 底心突度加大 因此在设计高跟楦和平跟楦时 它们的楦底凹度是不同 的 楦底凹度适当 便会使鞋底托住脚心 增加受力面积 走路平稳 脚感舒适 如果脚心部位在鞋里得 不到支撑 重力只好分担在脚跟和跖趾关节两处 这种穿鞋状态会引起疲劳脚痛 很不舒服 楦跟高越高 时 底心凹度会越大 前脚掌位于跖趾关节的底面 外表上看上去是凸凹不同的曲面 但在鞋楦的前掌地面底面上 却是平 整光滑略有凸起的曲面 因为当脚前掌受力时 脚掌上的肌肉 脂肪会受到积压 把楦前掌设计成凸弧时 鞋腔内便会产生容纳这些肌肉和脂肪的凹弧 从而使脚感到舒适 这里要注意的是 鞋腔内凹弧过大时 会造成脚的前横弓下塌 形成反向弓形结构 破坏脚的正常生理机能 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七 小腿上的脚腕 腿肚和膝下部位七 小腿上的脚腕 腿肚和膝下部位 脚腕位于小腿与脚之间最细的部位 是设计高 腰鞋类和筒靴类的一个分界位置 高腰靴后帮高度 在脚腕以下 筒靴的靴筒高度一般在脚腕及以上的 位置 腿肚在小腿肌肉最丰满 最粗的位置上 是 设计高筒 中筒靴的一个主要设计点 一般设计中 筒靴高度时 取在腿肚位置以下 错开最粗的部位 膝下是在膝下方外侧的腓骨粗隆下沿点位置 是设 计高筒靴的参考数据 参见图 1 7 第二节 第二节 脚的组织结构脚的组织结构 脚是人体的运动器官 它是由肌肉 骨骼 韧带 血管 淋巴管 神经 皮肤等组织节构 由于脚的 肌肉较少 所以脚的构造基本确定了脚的外形 脚骨的运动作用是依靠附着在骨骼上肌肉的收缩 来完成的 而肌肉的收缩又是在神经的支配下完成的 血管 淋巴管起着营卫作用 皮肤起着保护其它组织 的作用 从中可以看到 构成脚的这些组织 结合成 高度统一又互相制约的整体 只有在各个组织都健康 无损的情况下 脚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反之 局部的病变也会影响到整个机体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 因此 皮鞋的设计已经不能单纯是为了设计一个装脚 的 容器 而起码应当是设计出维护脚的健康 保持 脚的正常生理机能的优质产品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介 脚的组织 供设计时参考 一 脚的骨骼 人体的下肢包括大腿 小腿和脚三部分 大腿骨 是股骨 小腿骨包括 腓骨和胫骨 脚骨包括趾骨 跖骨和跗骨 如图 2 1 中所示 脚骨主要由二十六块构成 包括趾骨 14 块 跖 骨 5 块 跗骨 7 块 在趾骨除了拇趾是两块骨以外其 余每趾骨都有三块骨 五块趾骨与五组脚趾骨分别对 应相连 自里怀向外怀依次排列 分别叫作第一趾骨 第二趾骨 第三 第四 第五趾骨 其中以第一趾骨 最粗最短 第五趾骨最 长 在第五趾骨末端有个明 显的突起 叫作第五趾骨粗隆点 是测量外腰窝的标 志 如图 2 2 中所示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脚的七块跗骨包括三块 楔骨 及骰骨 舟壮骨 距骨 跟骨各一块 楔骨自里怀向外列分别叫作第一楔骨 第二楔 骨和第三楔骨 三块楔骨之后是舟壮骨 舟壮 骨之后是距骨 距骨的两侧与小腿骨下端形成 里外怀的踝关节 跟骨在脚骨的最后端常叫作 后跟骨 为了便于记忆脚的骨骼 可记住下面的口 诀 脚骨计有二十六 趾有十四跖有无 一二三 楔骨内舟 上距下跟后出头 二 脚的关节二 脚的关节 关节是有骨与骨的间接连接而形成的 所谓间接连接是指骨端通过关节腔连接 如果骨与骨直接连接 将形成骨缝 脚骨的关节比较多 趾骨与趾骨间形成趾关节 跗骨与跗骨间形成跗关节 趾骨与跖骨间形 成跖趾关节 跗骨与跖骨间形成跗跖关节 距骨与小腿外怀腓骨形成外踝关节 距骨与小腿里侧胫骨形成 里踝关节 关节的运动是与骨端的形状有关 形状不同运动的轴线不同 大部分脚骨能分别参与屈伸 环转 外 展 内收和回转的运动 其中第一至第五跖趾关节活动最为频繁 而跗关节的活动量却很小 对于儿童和少年的脚型来说 脚的发育还没有定型 如果穿上过痩的鞋子 必然会阻碍脚骨的生长 很容易造成拇趾外翻或脚趾重选等脚病 对于成年人来说 如果鞋子只能容下脚的骨骼和肌肉 而不能容 下脚关节的活动 同样也会使脚受到损伤 在鞋腔内应符有关节特别是跖趾关节的余地 选购皮鞋时 穿 起来走一走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三 脚弓三 脚弓 脚弓是指由脚骨形成的弓壮结构 按脚弓伸展的方向 可分为横弓和纵两种类型 横弓是左右伸展 有前横弓和后横弓的区别 纵弓是前后伸展 有内纵弓和外纵弓的区别 如图 2 3 中所示 前横弓是由第一到第五跖趾关节构成的 后横弓是由三块楔骨 和骰骨构成的 内纵弓是由三块跖骨三块楔骨 舟壮骨 距骨和后跟骨构成的 外纵弓是由第四 第五跖骨 骰骨和后跟骨构成的 在四条脚弓中以内纵弓变曲度最大 以前横弓变化最大 鉴于 这中情况 在鞋腔里腰窝会有一个明显的凹度 在楦底面跖趾部位 之后会有一个前后身的分界 前横弓的变化与鞋楦设计有很大关系 人体在站立时 体重通 过距骨分别传递到跖骨和跟骨上 此时脚弓保持着弓状结构 支撑 着人体的重量 当人在行走时 人体的重心会随着脚的着地部位的 移动而移动 当重量完全集中在一只脚的跖趾关节时 前横弓消失 脚继续运动 在重心转移到另一只脚上时 消失的前横弓又回复到 愿来的弓状结构 这是前横弓的正常生理机能变化 当人在跑跳时 脚掌会对地面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同样地面对脚掌也产生同样大的 反作用力 当这种反作用力作用在脚掌的瞬间 前横弓发生了形态 变化 从而减缓了反冲击作用的强度 起到了减震作用 保护了机 体 脚弓是人类所特有的 在皮鞋的设计中 要注意保护脚弓 保持脚弓的正常生理机能 当楦底的前掌 凸度过大时 鞋腔内凹度必然加大 穿上这样的鞋会造成前横弓的下塌 形成一种反弓状结构 长期穿这 样的鞋 会造成韧带的松驰 疲劳 损伤 从而丧失弹性 使前横弓很难回复原来的弓壮结构 前横弓变 化 见图 2 4 前横弓下塌 也必然会影想到其它几条脚弓的下塌 最后形 成平足 患平足的人 长时间站立行走都会引起疲劳 感到疼痛 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工作 四 脚的机肉四 脚的机肉 脚在运动中 骨骼处于被动的地位 由于附着在骨骼上的肌 肉进行收缩和驰缓作用 才使脚进行运动 大多数肌肉都是棱形 中部粗大称为肌腹 向两端逐渐变细 最后构成肌腱痛或肌膜 每块肌肉都有两个附着点起点和止点 起点是运动时固定不动的端点 止点是运动活动的端点 每块肌 肉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 当肌肉收缩与驰缓时 就产生了关节运 动 脚趾的伸屈脚掌的内翻 脚跟的跷起等运动都是由两组肌肉 来完成的 其中一组肌肉产生收缩 另一组肌肉驰缓 两组配合 便产生了关节运动 脚上的肌肉与小腿上的肌肉是连在一起的 与大腿与腰部上的肌肉也是有关连的 了解了肌肉引起运动的原 理 就能例解 为什么穿不合脚的鞋会引起腿部不适 膝盖疲劳 甚至腰部也疼痛 如果所穿的鞋子过于瘦小 压破脚趾压破脚背 肌肉直接受 到挤压会产生难受不适和疼痛 如果鞋子过于肥大 走路时为了 防止抬脚时造成鞋子脱落 肌肉便处于紧张收缩壮态 想把鞋子 勾住 时间长 肌肉产生疲劳 自然会有发酸发疼的感觉 长期 穿鞋跟过高的鞋 为了保持平衡 便要挺胸收腹腿伸直 这种疆 硬的作用时间长便会引起各种不适甚至造成膝盖和腰腿痛 因此 设计合脚的鞋来生产适场合脚的鞋来穿着 是业内业外人士都应 知道的常识 五 血管和神经五 血管和神经 人脚上分布着大量的血管和神经 由于脚处于距心脏和大脑最远的位置上 总是血和传导较难到达的器官 因此增加脚部的运动 可以 促进血液循环 所以脚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如果脚的血液循环功能减弱 静脉血回流不足 会引起 局部酸性代谢废物的积聚 这些有害的成份开始时引起脚的疲劳 沉重 进而引起脚的各种疾病 可见脚 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脚部也是经络集中的地方 在脚底还有和人体各部位器官相关连的神经 反射区 通过刺激这些神经反射区 会改善脚的微循环 能显箸地促进疾病的治疗 基于这些观念 人们设计了运动鞋 游鞋等健身鞋系列 促进脚的健康 此外还开发了磁疗鞋 理疗 鞋 药疗鞋等医疗保健鞋 促进人体健康 六 脚的皮肤六 脚的皮肤 覆盖于脚的皮肤 也和全身的皮肤一样有着保护肢体 调节体温 排泄废物和感受刺激的作用 皮肤 的构造 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层 表皮层在最外层能防止细菌侵入机体 真皮层在表皮层下面 内 有汗腺脂腺毛根等皮肤的衍化物以及血管淋巴管 神经末稍等 皮下组织在最下层 与肌肉脂肪等组织相 连 脚趾上的指甲是由表皮层角质化合形成的坚硬致密透明的物质 脚的皮肤能进行呼吸 不断排出二氧化碳气 并且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增加 二氧化碳气的排放量也 增加 如果把脚装在不透气的朔料袋子中 脚同样会有憋气的感觉 那么在选择鞋材料时 应该注意鞋材 的透气性 脚在运动后会发热出汗 汗液的分泌是通过汗腺向外排泄的 出汗的多少 除与运动量的大小有关外 还 与汗腺的分布有关 在脚底上 脚心和跖趾关节部位的汗腺分布密度大 是易出汗的区域 汗液中含有一 些有机物 在细菌作用下很容易分解 分解后的产物呈酸性 如不及早清除 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并 产生难闻的气味 那么在选择鞋材时 还应注意鞋材的吸湿性能 含液如果在鞋内排不出去 脚底便会有 滑腻的感觉 脚的皮肤也能蒸发水份 水以水蒸汽的形式自体内散出 在选择鞋材时也应注意对鞋材的透水性能 透水气性与透气不是同一性能 透水气性差的材料会有捂脚的感觉 天然鞋材料的透气性透水汽性以及吸湿性能都比较好 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 一面产生热量 一面又把多余的热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以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人体正常温度在 36 5 摄氏度左右 前额的温度基本上是人体平均体温 体表的温度约于口腔内温度 脚皮肤的温度则更底 在外界温度在 20 32 度间变化 当脚处于 10 摄氏度以下的湿冷环境中 就会受到 冻伤 因此在生产冬季穿用拖鞋 靴时 要注意鞋材的保暖性 同样在生产夏季穿用的凉鞋时 要注意鞋 材的散热性和隔热性 对于皮鞋的功能来讲 有个最起码的要求 是要对人脚起到保护作用 了解脚的组织结构 目的是为 生产结构合理的鞋打下基础 第三节第三节 脚印图与脚长脚印图与脚长 脚印图是记录脚底形态和轮廓的图形 通过脚印图可以准确测量出脚长及各特征部位长度 为楦型设 计提供基础数据 一 脚的特征部位点 根据脚的外形特征 可以确定出一些标志点作为脚型测量的控制点 这些点叫做脚的特征部位点 这些点 主要包括以下十个内容 应在脚型上找到 1 拇趾外突点 在大拇趾肚里踝边沿最凸的位置 2 小趾端点 在小趾前端位置上 3 小趾外突点 在小趾肚外踝边沿最凸的位置 4 第一跖趾关节点 在第一跖趾关节里怀边沿最凸的位置 5 第五跖趾关节点 在第五跖趾关节点外怀边沿最凸的位置 6 前跗骨突点 在脚背第一跖骨后端最凸的位置 7 第五跖骨粗隆点 在脚外怀腰窝第五跖骨后端边沿最凸的位置 8 舟上弯点 在脚背向上弯曲时拐弯最凹的位置 9 外踝骨中心下沿点 在外踝中心线最下端位置 10 第二趾叉点 即第二脚趾两侧趾缝的两个顶点 二 制取脚印图 制取脚印图有许多种方法 下面采用最简单的灰粉法来制取 1 材料 牛皮纸 爽身粉 铅笔 将铅笔的一侧削平 露出铅笔芯 2 步骤 耍两人配合操作 1 右脚赤足 2 在平面上铺上一张报纸 靠右侧撒上适量爽身粉 右脚踩在爽身粉上 3 在站立的两脚间放上一条牛皮纸 光面朝上 牛皮纸与左脚间距离为一尺左右 4 将沾有灰粉的右脚轻轻移在牛皮纸上 注意两脚受力要平衡 千万不要左右晃动 否则脚印会加宽 5 另一个人面对脚型 用铅笔削平的一边垂直贴在脚周边轮廓上描画一周 铅笔不要离开脚边沿 也 不要挤压脚皮肤 6 最后将十个脚的特征部位点标在描画的脚印图上 见下图 3 1 7 脚离开牛皮纸 便会得到中间有灰粉印迹周边轮廓线的脚印图 将灰粉印痕用铅笔画出虚线轮廓 8 如果自已给自已描脚印图时会有较大误差 这是因为左右脚此时受力不平衡 对于准确测量时自测 方法不可取 三 底中线的确定 确定底中线需要两个点 1 第二趾跟叉点连线的 1 2 处 Z 点 将两个趾根叉点连接起来 取其 1 2 定 Z 点 底中线是脚步前掌受力的中线 人在直立时 受力中线一般 通过第二趾的趾根 2 后端控制点 B 脚后跟呈圆弧状 确定 B 点时应在外踝骨中心下沿点以后的部位 在虚线构成的半圆形脚印图形中 作出 一条直线将灰粉面积大致分成左右相等 该直线与后端的虚线和实线相交后取其边距的 1 2 处定 B 点 3 连接 ZB 两点后并延长 便得到底中线 见下图 3 2 4 有些脚印图不属于正常脚型 在统计脚型规律时不作为有效数据 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娄型 见下图 1 拇趾外翻 2 拇趾内翻 3 平足 4 高弓足 5 趾外施 6 趾内施 四 脚长 人脚的长度是有变化的 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脚的长度都会有微小的变化 影响脚尺寸变化的周面主 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应该知道人的左右脚只是基本对称 它在长度和围度上并不完全相等 一般情况下右脚运动较大 使 得它在长度和围度上大于左脚所以测量脚型时一般要选择右脚 人脚在悬垂 直立和负重时 由于受力状况不同也会有长短肥瘦的变化 所以测量脚型时取直立状态 左右脚受力平衡时测量 季节对人脚尺变化也有影响 夏季气温偏高脚的散热量加大血管扩张 脚尺寸也扩大 冬季的尺寸偏 小所以测量脚型时选择夏季较好 人脚在后跟抬起的情况下 前脚掌受力加大 跖围会加大 而腰窝部位处于支撑紧张状态 跗围反而 变小 所以测量脚型时要在平面上测量 在确定脚长时 一般以脚印图上量取 是指脚趾端点和脚后跟突度点在底中线上投影间的距离 脚趾 端点以最长的脚趾前端点为标准 脚后跟突点以脚后跟圆弧上最的位置为标准 作图后得到脚长线 A1O 见下图 3 4 五 分踵线 人脚受力中心线有两条 一条是表示前掌受力的中线是底中线 另一条表示的是脚后跟部位受力中线是分 踵线分踵线略斜向外怀一侧 作分踵线也需要找到两个点 1 第三趾肚外点 R 在脚印图上找到第三脚趾的趾肚 在趾肚外怀一侧最凸的位置定 R 点 2 后端点 B 连接 RB 线为分踵线 见图 3 5 六 斜宽线与踵心线 斜宽线和踵心线是脚底上两条主要的宽度线 1 斜宽线 连接第一跖趾关节点 H1 和第五跖趾关节点 H 即得到斜宽线 斜宽线是脚底里外怀最宽位置的 连线 将来测量跖围时也要通过斜宽线 斜宽线与底中线的交点叫作前掌凸度点定为 W 点 2 踵心线 踵心线是脚后跟受力中心的宽度线 脚后跟受力中心位置 国际上通用为取脚长的 18 在底中线上 定出 M 点然后过 M 点作分踵线的垂线 交于里怀为 M1 点 交于外怀为 M2 点 M1M2 线即为分踵线 M1M2 与 RB 相交后得到踵心突度点 M 根据脚长的规定 在脚图上是可以测量出 A1O 的实际长度 乘上 18 后得的数值 自 O 点起在底中线 上测量即得 M 点 M1M2 垂直 RB 即得踵心线 见上图 3 6 七 脚的特征部位长 制取脚印图时 已经标出了脚的特征部位点 表示脚的特征部位长时应统一在底中线上表示 在脚印图上 过脚的各个特征部位点分别作底中线垂线 所得到的垂足与 O 点间距离即为脚的各个部位长 见图 3 7 1 脚趾端部位 A1 脚趾端点长度 OA1 脚长 2 拇趾外突部位点 A2 拇趾突点长度 OA2 3 小趾端部位点 A3 小趾端点长度 OA3 4 小趾外突部位点 A4 小趾外突点长度 OA4 5 第一跖趾关节部位点 A5 第一跖趾关节点长度 OA5 6 第五跖趾关节点 A6 第五跖趾关节点长度 OA6 7 前跗骨突点部位点 A7 前跗骨突点长度 OA7 8 外腰窝部位点 A8 外腰窝部位点长度 OA8 9 舟上弯点部位点 A9 舟上弯点长度 OA9 10 外踝骨中心部位点 A10 外踝骨中心长度 OA10 11 踵心部位点 M 踵心点长度 OM 12 后跟边距长度 OB 乘以 2 图 3 7 八 脚的特征部位宽 脚的特征部位宽指拇趾突点宽 小趾突点宽 第一跖趾宽 第五跖趾宽 外腰窝宽和踵心全宽 从图 中宽度线上可以看到宽度线上包含着三部分内容 即轮廓宽 脚印宽和边距宽 它们的关系是 轮廓宽 脚印宽 边距宽 轮廓宽为实线到底中线距离 脚印宽为虚线到底中线的距离 边距宽为实线与底中线间的距离 例如 踵心全宽 踵心脚印全宽 里边距宽 外边距宽 九 长度系数 知道了脚长也知道了脚的特征部位长 那么它们之间关系可以用长度系数来表示 长度系数是指各个特征部位在底中线上的长度与脚长的百分比数 长度系数 脚特征部位长 脚长 100 通过对大量脚型测量数进行分析 最后得到一组有规律的数值 见表 1 1 P11 12 表 1 2 长度位置规律值 脚长 男 25 号脚数值女 23 号脚数值 脚长部位 OA1100250 00230 00 拇趾外突点部位 OA290225 00207 00 小趾端点部位 OA382 5206 25189 75 小趾外突点部位 OA478195 00179 40 第一跖趾关节点部位 OA572 5181 25166 75 第五跖趾关节点部位 OA663 5158 75146 05 前跗骨突点 OA755 3138 25127 19 外腰窝部位 OA841102 5094 30 舟上弯点部位 OA938 596 2588 55 外踝骨中心部位 OA1022 556 2551 76 踵心部位OM 1845 0041 40 后跟边距 2 OB410 009 20 前掌凸度点部位 OW68 8172 00158 24 对于某一具体的脚来说 它的长度系数不一定和规律值相等 也可能会有某几项与规律值相同 但测 的数值总体上不会有太大出入 按规律值设计的脚型是一种理想化的标准脚 从整体上看 长度系数规律 值代表了中国人脚型特点 第四节第四节 脚型的测量脚型的测量 脚型测量是指对脚的特征部位进行测量 脚型的测量包括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 在上一节中 通过 踩脚印图进行的脚长测量等等都属于间接测量 在本节中将介绍脚的直接测量 一 影响脚尺寸变化的因素一 影响脚尺寸变化的因素 对于每一双具体的脚了来说 脚的尺寸大小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首先应当知道 人的左右脚只是基本上对称 他们在长度何围度上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右脚的活动大于左 脚 使得右脚的长度和围度普遍比左脚大 在进行脚型测量时 一般都选择右脚测量 当然 在选购鞋时 则应当两制脚都要试一试 防止意外发生 人体在负重时 脚的尺寸也会有变化 由于人体的负重 加大了脚的承载力 使脚弓消失 从而引起 长度和宽度上的变化 当人的体重集中在一只脚上时 长度可增加 3mm 左右 宽度可增加 2 5mm 围度可 增加 10mm 左右 在设计鞋楦时 一定要考虑脚的动态变化 在选购鞋时 不应只是做着试穿 还应当站 起来走一走 季节的变化对脚的尺寸也有影响 夏季时天气热 脚的散热量也大 血管扩张 脚的尺寸偏大 冬季 时天气冷 为了减少热量散发 整个脚都处于收缩状态 脚的尺寸相应偏小 在脚型测量时 一般都选在 夏季进行 人脚在后跟垫高的情况下 尺寸也有变化 一般说来 随着脚后跟的升高 脚前掌受力增加 脚跖趾 围长加大 而脚底心受力减 小脚跗围长也减小 在设计高跟鞋 中跟鞋和平跟鞋时 要考虑脚跖围和脚 跗围的这一变化规律 二 脚围测量的内容二 脚围测量的内容 脚围指的是通过脚的特征部位测量的围长 包括脚跖围 脚跗围 脚兜跟围以及小腿上的脚腕围 腿肚围和膝下围 测量 部位参见图 4 1 1 跖围 脚跖围指的是通过脚的第一跖趾关节和第五跖趾关 节所测量的围长 也叫做跖趾围长 脚跖围是人脚肥瘦的主要 标志 2 跗围 脚跗围指的是通过前跗骨突点和第五跖骨粗隆点所 测的围长 3 兜围 脚兜围指的是通过脚后跟和舟上弯点所测的围长 4 脚腕围 脚腕围指的是通过脚腕最细处所侧的围长 5 腿肚围 腿肚围指的是通过小腿肚最粗处所侧的围长 6 膝下围 膝下围指的是通过小腿腓骨上端粗隆下沿点所测 的围长 三 测量的方法三 测量的方法 测量时要选用鞋用带子 鞋用带子尺是一条宽 8mm 长 50mm 的软尺 正面是厘米刻度 背面是英国和 法国鞋号标记 被测者右脚赤足平稳站立 由另一人来进行测量 如果自己给自己测量时所引起的误差较 大 可作为测量练习用 测量步骤如下 1 先在脚上找到各个特征部位点 第一跖趾关节 第五跖趾关节 前跗骨突点 第五跖骨粗隆点 舟上弯 点 脚腕最细处 腿肚最粗处 膝下腓骨粗隆下沿点 2 用带子尺按脚围测量的内容 通过特征部位点逐一进行测量 3 测量六个围度时 都要求带子持平贴在皮肤上 不能过紧 也不能过松 4 在带子尺环绕一周后 交叉读取数值为各个围度值 5 记录下测量的各个围度的数值 四 脚的围度系数四 脚的围度系数 脚的围度系数是指脚的各特征部位围度与脚跖围长度的百分比数 围度系数 特征部位围度 脚跖围 通过大量的测量数据 可整理出规律数值 参见表 4 1 表 4 1 全国成年女及儿童脚型围度系数 部位成年男子成年女子男女平均规律值大童中童小童 脚跖围S 0 7 l 50 5 7NS 0 9 4 5 7N 脚跗围跗围 100 跖围 脚兜围 131 S130 S 脚腕围 83 20 S89 25 S86 23 S90 25 S 腿肚围 131 76 S139 34 S135 55 S125 96 S 膝下围 120 99 S130 91 S125 96 S120 65 S 在表中的公式中 S 表示脚跖围 l 表示脚长 N 表示脚的肥瘦型 通过变换可得到 N S 0 7l 50 5 7 从中可计算出脚的肥瘦型 例一 例一 测得某男子脚长 254 5mm 跖围长 246mm 求其脚的肥瘦型 已知 已知 S 246mm l 254 5mm 求 求 N 解 解 N S 0 7 50 5 7 246 0 7 254 5 50 5 7 17 35 7 2 48 二型半 例二 例二 测的某女子脚长 231 5mm 跖围长 223mm 求其脚的肥瘦型 已知 已知 S 223mm l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法培训的方法课件
- 安全法制教育培训教案课件
- 人事档案存档申请书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市场供需结构与政策环境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深度剖析及市场前景展望报告
- 灭火器使用课件
- 制药岗位申请书
- 质量复检申请书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创业投资免责声明范本
- (高清版)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 办案审讯员培训课件模板
-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建设需求
- 员工绩效汇报
- 环卫所内勤工作事迹
- 注塑设备维修培训课件模板
- 燃气输配课程设计说明书
- 应急预案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责任防控
- 如何进行模拟堂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