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生互为主体_第1页
教师学生互为主体_第2页
教师学生互为主体_第3页
教师学生互为主体_第4页
教师学生互为主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学生互为主体 在课堂中如何成为可能教师学生互为主体 在课堂中如何成为可能 对话主义哲学下师生角色定位对话主义哲学下师生角色定位 汉中中学汉中中学 李旭山李旭山 随着课改的深入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关系模式 越来越显 示出它只是一个改革模式 远不是成熟模式 所以我们应该在对话主义哲 学思想指导下 将课堂中师生关系确定为 师生互为主体 关系模式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这一定位 不仅没有真正解决传统课堂 教 师中心 的问题 而且无法处理教改后新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 老师如果积极主导 就有使课堂重新回到传统老路上的危险 如果消极主 导 老师只带学生来到渔场 就缺少和学生交流的热情 实践中的这种尴尬 源于理论上的粗糙 改革历来是寻求实践的出路 而 非寻求理论的科学完善 急于推进改革实践的理论 难免存在一些逻辑上 的问题 一些命题式表述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从逻辑角度看 主导 的对立概念是 跟 从 响应 等 主体 的对立概念是 客体 边缘 等 因而 主导 主体 的结合 显然是一个混搭 存在严重逻辑缺陷的混搭 假如这里 的 主体 是 客体 的反义词 那么老师就成了课堂中的 客体 了 假如这里的 主体 是 主体工程 里 主体 的意义 那么它的对立概 念自然是 边缘 附属 附件 看来老师真成了附属了 主导 与 主体 这一不伦不类的混搭 弱化甚至排除了老师与学生之 间相互倾诉与倾听 表现与欣赏的关系 在老师和知识面前 显然知识被 看得重是目的性的 老师被看得轻是手段性的 只要学生会学老师就可以 不教 教 就是为了 不教 的新观念将老师逐出了交流的核心位 置 情景教学 也好 抛锚式教学 也好 老师已由授予学生鱼 渔 技转变成带学生来渔场了 学生一定会有兴趣也有机会捕到预料中或预料 外的鱼虾 那老师我也就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 晒太阳的老师还有和 学生交流的热情 交流的必要吗 把学生带到渔场 自己晒太阳的老师 还需要很高的学识水平吗 那些校长胆子大 老师水平低的教改名校 如 何可持续发展呢 跨学科代课而出成绩的神话 还能一味颂扬吗 因此 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纠正 主导 主体 的混搭关系 建立新型的学 生观和教师观 学生既与知识互为主体 又与老师互为主体 是平等对话 中的二重主体 师生互为主体 在课改实践中也逐渐成为可能 谁提问就谁受益 并不仅仅意味着 叫唤的孩子多吃奶 而且在于 叫唤 本身的意义 即 谁提问就谁主导 就成了可能 大量隐性问题 被学生托出水面 大量生成问题被学生充分利用 将 谁提问就谁主导 变成现实 连续几节课 就某一篇文章让学生整堂提问 针对学生的问题 进行解答或组织讨论带来的巨大收获 在一定情境中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 主导 老师则成为解答讨论的主体 问题不是先天的 也不是先验的 它是以学生的探索创造为条件的 无探 索无创造的问题 解决得再好 都有可能 与我无关 问题无法也没必要 全部预设 真正对本课堂教学有价值的问题 总是 意外地 产生于正在 进行的课堂中 学生是生成问题的主体 生成问题又主导着课堂 而课堂 的质量往往决定于提问者能否主导课堂 在教学设计中预留若干个隐性问题 让老师在积极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的 前提下 能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或其他问题 就教材或补充阅读 利用若干 节课时 让学生提问 老师组织解答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收获非常 大 作文教学 可以让学生提供题目和作文材料 然后规划学段作文教学任务 或者作文课堂讨论前 学生将他们新组织的题目写的黑板上 由老师讲解 或组织讨论 或者上课开始现场征题 现场进行作文审题思维训练 突出 生成特点 强化现场挑战感 我们积极鼓励反思与质疑 学生就会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个性化的思索 从其他渠道得来的认识 当作挑战课堂预设观点的武器 在课改后的新课 堂中老师会经常面对这种情况 而且老师不会一味的顺毛儿夸学生 会和 学生展开辩论 老师会把敢于与老师辩论的学生理解为表现最好的学生 会把这种师生对垒辩论的课堂理解为最佳课堂 师生间这种对练式教学关 系 也就是互为主体的关系 教学相长的新步伐将就此开始 由此产生的挑战是 许多学生热衷于逆向思维 热衷于否定具有永久价值 的认识 他们迷信偶像而不相信权威 追逐利己的实用价值而远离道德哲 学价值 追逐时尚观念而远离永恒价值观念 如在 愚公移山 课堂教学 中 学生会质疑愚公 认为愚公在确定目标和选择方法上都不合理 不值 得我们学习 面对这个质疑 老师常见的做法有两种 一是简单肯定学生勇于挑战权威 的质疑精神 而不加引导 这样做是鼓励学生创新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最 终使学生满足于浅层次的创新 二是笼统地说 可以质疑 但传统的精神 不能丢 而不去探寻 不能丢 的具体理由 老师明知道学生不应该否 定正确的价值观 却苦于找不到有力的回应 所以只能草草收场或 粗暴 弹压 最终浇灭了学生的创新火苗 这样的质疑是没有建树的质疑 是老 师缺位的质疑 是容易把学生引向简单化的质疑 是有创新主体而无创新 主导的质疑 真正需要质疑的 不是愚公的简单做法而是老师的简单化倾向 有质 疑无答疑 有答疑无交流 有交流无深度 旁观质疑而不能引导质疑 面对质疑我们应做好如下几件事 看清质疑的核心 分析质疑的原因 回 应质疑 学生质疑愚公的核心是 认为愚公目标有问题 眼界不开不知搬家 愚公方法有问题 不懂得开山 修路 所有质疑最终都指向传统主流价值观 学生质疑的深层原因是 1 在机会遍地 节奏飞快 追求速成的当今 似乎谁也不愿意做愚公式的 人物 选择太耗时的方法 死心眼一条道走到黑 眼观六路 多渠道获益 是人们生存的重要经验 一夜成功 一夜暴富 是当今人的普遍幻想 愚 公做法自然会被时代疏远 2 在竞争为主旋律的当今 务实的人们不会相信最笨的做法会换来好运气 机遇总是青睐聪明的有心人 他们认为竞争的实质是智慧的竞争 愚公不 是智慧的象征 3 在崇尚成功哲学的当今 结果远远重要于过程 愚公挖山的过程意义 因愚公方法选择不当 而被今天的人彻底否定 甚至成了负价值 挖山也 好 修路也好 让神仙搬走也好 都是手段 是可选择可否定的 4 创新成为主题的当今 方法层出不穷 路径不断更新换代的创新主流下 人们最容易提出新的思路否定旧的做法 愚公的做法自然会遭到否定 5 在颠覆和 PK 逐渐成为时尚的当今 一些学生热衷于逆向思维 热衷于 否定具有永久价值的认识 他们迷信偶像而不迷信权威 追逐利己的实用 价值而远离道德哲学价值 追逐时尚观念而远离永恒价值观念 事实上 学生的许多质疑都是直接或间接冲击已有的普遍价值观的 对学生质疑的回应 1 本文是一篇寓言 而不是脱贫致富的现实事例 寓言是艺术形式 不是科学 推论 艺术的夸张变型以至魔幻是常见的合理形态 所以寓言故事有一大半是 不合乎生活经验 不合乎科学理念的 因而用生活经验科学理念来考核 大部 分寓言故事是经不起考核的 首先惨遭淘汰的是童话 拟人类寓言 然后是有 悖于生活真实的寓言 这样就留不下几个合规律的寓言了 2 其实 太行王屋二山 是象征 象征人生或人类无法回避的困难 绕开这两 座山就意味着我们要绕开无法回避的困难 面对巨大困难我们常常是别无选择 的 只能用大无畏的精神和超群的恒心来面对 绕开困难往往意味着走入更大 的困境 甚至是绝境 假如我们把人口压力喻为太行 王屋二山 那么 第一 必须面对不能绕开 第二必须子子孙孙认真对待而不能靠一代人解决 假如我 们把反腐败喻为愚公移山 我们不仅要挖掉腐败山头还要挖掉腐败根基 而不 能因为我们个人力量绵薄就绕开它 任它肆意隆起增加新的海拔 3 人生中最大的困难 就是在精神上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超 越 得到心中天帝的奖赏 人生最大的奖赏应送给超越自己的努力 真正的超 越只有自己才能完成 真正的天帝就在自己心中 因而与其说是愚公感动了天 帝 还不如说是愚公超越了自己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谁 又能回避自己绕开自己呢 那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如懒惰或贪欲就是太行 王 屋二山 任由它们滋生膨胀 你甚至连绕开的空间都会失去 事实上许多人要 一辈子面对这些人性弱点 与之战斗不止才能走好整个人生道路 4 如果说太行 王屋二山是眼前困难 那么绕开它到达平原地带也许会遇到新 的无法想象的困难 甚至灭顶之灾 如洪荒 亢旱等常见灾难 没有解决眼前 困难的习惯 而总想绕开眼前困难的人 最终会被新的困难彻底击垮 5 让孙子们也跟着愚公挖山 其实是培养孩子们坚持的恒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寓言的结局恰好证明这种培养锻炼的意义 6 愚公挖山一方面是为了找到出路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安土 重迁是中华民族的特质 移民就意味着流浪 意味着背祖离亲 意味着叶落难 以归根 不断挖山也许是愚公唯一能为家乡和孩子做的事情 7 年近九十 两山合围 峰高万仞 阻于七百里之远 也是人们难以迁徙的客 观原因 这些叙述中的细节无不暗示着挖山不止的合理 8 愚公精神有丰富的内涵 帝感其诚 确有充分理由 不满现状 勇于开拓 事业心强 热情投入 目标明确 矢志不渝 豪情满怀 不畏困难 埋头苦 干 坚持不懈 以身作则 带动群体 不求私利 甘于奉献 心地虔诚 追求 崇高 质疑愚公就意味着质疑这么多的优秀品质 而这些品质也是今天人最需 要的品质 总之 在方法与目标之间 方法可以调整 目标不能轻易改变 在方法与 精神之间 方法可以灵活 但精神不可丢弃 方法体现智商 精神则反映着情 商 在谁都不傻的今天 往往精神的作用才是决定作用 所以愚公精神并不过 时 它的永恒意义还将再放异彩 事实上 相对于智叟等人的安于现状 愚公 的行为则是一种创新行为 而且愚公在挖山中会碰到并解决各种问题 会积累 在其他活动中无法积累的宝贵经验 我们应该甘于在创新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永 不回头 不去追求功利的短期回报 这也是愚公精神 愚公精神将会更加坚定 我们的创新方向 使我们的创新更有底气更有持久的动力 愚公精神永不过时 愚公精神将带我们走向更具创新优势的新时代 这样的回应质疑 才是真正的积极的态度 才能和学生真正交流而不流于 无原则的肯定 这样的回应质疑 才能使质疑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才能触动学 生质疑的核心而不流于简单的否定 这样的回应质疑 才可在鼓励质疑的同时 捍卫普遍价值观 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也许我们无法现场应对学生的 质疑 但我们有办法提前备课应对可能预见的质疑 也许我们应对的预案还暂 显朴拙 但我们还有机会在课后反思中完善它 尤其是面对有关传统价值观的 质疑 更应该有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投入 用愚公精神激励自己将回应对普 遍价值观的质疑进行到底 也许回应学生的质疑 使他们得到的收获 大于直 接讲授课文的收获 也许老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质疑的更高层面 有所发 现有所提高 实现了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因而 老师与学生平等辩论 就成了老师最迫切的选择 也是最佳选择 就成了新课堂中讨论课的最高层次 平等辩论的互为主体 不管是主动选择 还是逼出来的选择 它都将变成未来课堂的常态 辩论中的回应质疑 才是真正积极的态度 才能和学生真正交流而不流于 无原则的肯定 辩论中的回应质疑 才能使质疑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才能触动 学生质疑的核心而不流于简单的否定 辩论中的回应 也事实上使课堂的辩论 双方成为了互为主导 互为主体的关系 既然是辩论 那么孰胜孰负难见分晓 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也激发老师将课堂营造成正真的智慧课堂 欣赏与 创作中的互为主体 在赏析艺术作品时 欣赏者需要全方位的投入 需要个性化的解读 需要 将作者当作共鸣的第一分享者 因而 赏析艺术作品既是别人无法主导的活动 也是颇具再度创作的表演 如果用 主导与主体 的提法 就无法衡量艺术 欣赏课 当老师像赵忠祥一样深情诵读课文 当老师像于丹一样精彩解读作品 当老师像朱光潜一样细腻描述意境 当老师像林庚说木叶一样讲述艺术现象 当老师像余秋雨一样复原再现文化残片时 他难道不是彻底沉静在艺术欣赏 的主体中吗 老师难道要为了体现主导身份 而放弃这种一气呵成的完整鉴赏 吗 假如是学生完在完成上述艺术鉴赏 老师能主导得了吗 老师能随意打断 吗 所以 谁鉴赏就谁主体 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艺术创作 更无法用 主导与主体 的提法来衡量 所有的艺术创作 都 是个性化的过程 如果是老师在创作 也无法保证做到示范的作用 当老师为 了示范而写作 那一定不会写出真正的好作品 如果是学生在创作 那老师也 无法主导 也不应该主导 只能是帮助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意图 是指导而不 是主导 主导下的艺术创作无法满足天性和个性 因而也写不出真正的好作品 学生独特的艺术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 也许是艺术修 养的综合体现 不管是哪一种都无法让外在的要求来主导 代沟形成的共鸣差 异 趣味差异 话题差异 越来越使老师的主导出力不讨好 几乎所有的语文 老师都承认 好作文 文学作品 不是教出来的 像福楼拜教莫泊桑那样的文 学佳话 是无法在中学课堂复制的 一个人如果成功 主导 一群 主体 创 作时 那些 主体 充其量是奥运会开幕式上机械的群众演员 因而在艺术创 作教学中 只有 指导与写作 而不是 主导与主体 的关系 对学生创作影响最大的老师 是作为读者的老师 是作为独立创作的老师 而不是指手画脚的老师 手把手教的老师 作为读者 老师和学生是两个同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