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_第1页
2016年最新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_第2页
2016年最新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_第3页
2016年最新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_第4页
2016年最新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 最新刑法学 (1)试题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警察。请将正确答囊的序号字母 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按照 (D)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但书 表示的是 ( 外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青人犯罪,可以 (C)。 轻或者免除处罚 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犯罪既遂是指 (B) 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 (D) 导的 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3 年、罚金 1 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 诉期限从 (D)。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9、按照解释的效力划分,刑 法解释可以分为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和 (学理解释 )。 (罪刑法定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1 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 (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作为 )和 (不作为 )。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 (辨认 )和 (控制 )自己行为的能力 . ,即 (直接故意 )与 (间接故意 )。 显 (超过 )造成 (必要限度 ),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 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 (本罪 ),而 (方法行为 )或 (重大损害结果行为 )又触犯其他罪名 (他罪 )的犯罪形态。 17、管制的期限为 3 个月以上 (2 年 )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 (3 年 )。 (犯罪事实 )为根据,以 (刑事法律 )为准绳。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指刑法规定的,决定 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 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 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 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 14 周岁。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 16 周岁。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有何特征 ?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 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前提特征。 (2)自动性。即行为人在主观上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在客观上自动停止了犯罪的继续实施和完成 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的未遂形态和预备形态的根本区别所在 . (3)彻底性。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彻底打消了原来的犯罪意图,在客观上彻底放弃了自认 为本可继续进行的犯罪行为,而且也不打算以后再继续实施此项犯罪。 五、材料分析: 16 分 ) 胡某,男, 63 岁,退休职工。 2012 年 12 月,胡某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了很多名贵花草,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为了防止他人偷窃,胡某在院墙上私自安装了电网,并在墙上书写了 “有电,危险 !”的警告语,还在墙外插了两块写有同样内容的警告语。 2013 年 5 月 9 日晚 8 时许, *农场职工王某和龙某扛着钢筋 电线等物经过胡某家时,王某不慎将钢筋触碰到胡某安装的电网,即刻被电击倒地。龙某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 上前拉扯王某,也被电击倒。胡某听到喊声,知道出事,马上切断电源,并同闻声赶到现场的附近群众一起将龙某和王某送往医院抢救。随后,胡某向所在地派出所报案并详细说明了全部情况。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龙某半月后痊愈。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行为时的心理 态度是什么 ?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罚原则 )? (1)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 理态度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其行为应当按照 (过于自信的 )过失犯罪定罪处罚。 (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3)胡某预见到了私自安装电网后可能致人触电伤亡的后果,但其轻信以书写警告语、插警告牌等方式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完全符合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按过失犯罪定罪处罚。 (4)胡某安装电网的行为,主观上并非希望或者放任致人伤亡,而是由于其预防措施不足以避免发生危害结果, 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