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x_第1页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x_第2页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x_第3页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x_第4页
麻疹流行特征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疹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及研究新进展 2015年1月28日 疫情概况 全国麻疹疫情特征 16年 6年 保持22年在10 10万左右波动 3年 开始应用MV 开始计划免疫 开始消除麻疹 2010年全国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2003 2009年27省份以省为单位开展补充免疫活动 2013 2014年麻疹疫情回升 近年麻疹发病显著下降 但2013 2014年回升 全国2015年麻疹疫情继续上升 各省呈交替高发的态势 1988 2014年 不同年龄组病例占比变化 1岁组 从15 升至50 2 4岁 从20 降至10 5 19岁 从60 降至5 20岁组 从10 升至35 8月龄 8 23月龄最高2 4岁其次20 39岁组已超过5 19岁组 40岁组快速上升 2005 2014年不同年龄组发病率 2014年全国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 2014年全国病例出生队列分布 成人 60年代末 90年代初出生均匀分布在各出生队列中 2013年 2014年各省麻疹病例年龄特征 2014年各省麻疹病例居住状态 浙江省麻疹疫情 浙江麻疹 提醒 2015年两起暴发 杭州萧山区乐荣电线电器有限公司麻疹暴发疫情 报告麻疹确诊病例5例 疑似病例4例 5例麻疹确诊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在17 26周岁 均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人 否认有麻疹相关疫苗免疫史 发病日期为12月26 31日之间 离开四川时间在12月5日左右 来萧山时间为12月12日 28日之间 病例症状典型 症状较重 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麻疹暴发疫情 发病3人 最后1例为1月13日报告 其中2例为6月龄和2岁儿童 1例为44岁女性 否认有麻疹相关疫苗免疫史 病例间有亲属关系 均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 12月10日左右离开四川 12月28日到1月8号发病 麻疹流行特征小结 麻疹发病水平已大幅降低 且大年龄儿童 青少年发病极少 体现了既往消除麻疹措施的效果流行周期性未打破 随着易感者积累 已再度回升 本土H1基因型绝对优势 97 4 发病年龄组变化 与人群免疫力估计相符的 常规免疫是核心8 23月龄 及时接种关键成人发病相对凸显 部分地区更明显发病率虽然比以前高 仍远低于儿童主要是比重相对增加医院内感染与传播难以阻断 2014年 成人传播疫情案例 续发传播主要发生在成人之间 30对有明确传播关系 麻疹病例之间传播链 Vaccine2012 30 3996 4001 医院内传播 挑战中国的一个高危因素 防控策略 已消除麻疹国家 地区的经验与策略 美国 三次消除麻疹的努力1966 1978 1993三次设立目标 经过35年努力 2000年实现策略 2剂MCV常规免疫高接种率 查验接种证WHO美洲区 1994年设立目标 2002年实现策略 一次初始SIA MCV1高接种率 周期性后续SIA澳大利亚 新西兰 韩国 2006年宣布实现 2014年WHO 证实 策略 一次初始SIA 常规免疫2剂MCV高接种率日本 正在申请消除麻疹证实 前期背景 1995 2006仅1剂程序 低接种率 2007 08大规模暴发策略 初一高三滚动式SIA 常规免疫2剂MCV高接种率 我国消除麻疹的综合策略 一次初始SIA 两剂次常规免疫高接种率 免疫预防常规免疫 8月龄 18月龄两剂MCV强化免疫 SIA 查验接种证 入学查验是否接种 2剂MCV加强监测暴发控制医院感染控制风疹控制宣传动员 见 2004 2009以省为单位开展SIA27个省完成8月 14岁1 86亿儿童接种 2010全国统一组织开展1995 2009出生队列1 03亿人次 2011 2013以县为单位风险评估选择性 非选择性SIA 消除麻疹免疫策略 群体性补充免疫 2005年开始实施 非强制性 2013年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消除麻疹免疫策略 入托 学查验接种证 消除麻疹策略 监测工作 消除麻疹策略 暴发疫情控制 暴发界定 报告 调查 风险评估 处置 应急接种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2014版 消除麻疹策略 风疹控制 2007年 含风疹成分疫苗纳入常规免疫2015年 风疹个案监测 要素包括采用包含麻疹和风疹的病例定义将麻疹和风疹病例纳入常规报告整合麻疹和风疹个案调查表同步进行麻疹和风疹血清学检测监测病例分类应同时包括麻疹和风疹省卫计委 浙江省麻疹风疹监测方案 浙卫办疾控 2014 1号 我国消除麻疹的疑惑 麻疹的策略足以消除麻疹超过25年有效疫苗的2剂次免疫程序广泛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实行入学查验接种证的政策高质量的麻疹实验室和监测足够高的报告接种率可以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国家和省级多年超过95 的2剂次接种率但中国本土的H1基因型仍然在几乎所有省份循环 人群 免疫空白 在哪里 儿童实际接种率可能比报告的结果低当调查时 可发现低接种率流动人口对以行政为单位的接种率报告方式的挑战在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存在难以覆盖的儿童一些青年人可能没有完成免疫一些儿童可能在第一剂次时没有成功 又未接种第二剂次第1剂接种月龄较小 8月龄 需要 新的知识和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免疫规划实施的测量手段 真实的接种率有效的接种率评估可以识别免疫空白 并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有助于保持高覆盖率可以帮助理解疫苗接种的障碍所在通过以证据为基础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接种率需要有效策略来免疫青年人应对所有的麻疹暴发协同麻疹和风疹通过沟通的策略来维持信心 麻疹发病与疫苗免疫策略 巴西圣保罗州 1980 2011 Note Includesnotifiedcases1980 1992andonlylaboratory confirmedcasesafter1992 Measlescatchupcampaign9months 14years CampaignMMR9months 10years Outbreakcontrolfollow upMR6months 5years follow upMMR1 4years MRcampaignWomen20 29years MRcampaign20 39years MMRfollow up1 4years follow upMR9months 4years 成人接种 思考 基本策略几乎没有差异南美 如巴西的人口密度很高 也需要高的疫苗接种率中国在消灭脊灰工作的策略方面基本上是借鉴南美的经验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目前消除麻疹的策略需要进一步借鉴和强化落实南美一些国家的经验 差距 到底差在何处 需要政府高度的政治承诺 消除麻疹是否是优先的工作目标 技术措施需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完善的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策略 要真 高 大年龄组人群欠账何时还 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 要真 灵 高质量的实验室支持网络 要真 准 广泛的社会动员 医疗机构在消除麻疹中的职责 医疗机构负责就诊的麻疹监测病例报告 保证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户籍地与现住址 联系电话 采集就诊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 完成标本运送并协助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开展主动监测 医疗单位应每周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测 了解医生诊断为麻疹 风疹病例病例的报告情况 经认证考核的实验室可开展监测病例的血清学检测 对本单位有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考核指标 疑似病例报告率医疗机构麻疹 风疹病例报告率100 报告的麻疹 风疹病例数 所有诊断为麻疹 风疹的病例 100 医疗机构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和送检及时率医疗机构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95 以上 按照要求采集血标本的麻疹病例数 所有报告的麻疹病例 100 医疗机构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90 以上 按时送达血标本的麻疹病例数 采集标本的麻疹病例 100 省卫生计生委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规范 主要问题 医院内感染 论文数据 医院成为主要感染场所 特别是在8月龄之前尚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对于一般医院 病例的预检分诊 病例隔离及其保护性措施未常规开展 医院感染在麻疹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麻疹的医院传播特点 原因麻疹病毒的高传播力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2小时病例早期尚未表现出麻疹特异性症状特征通常比社区获得的麻疹更严重暴发迅速播散高危地点 输液室 急诊部 侯诊室在接近消除或消除后阶段的重要性美国麻疹消除以后20 的暴发为医院感染WHO的暴发分析中 22 的麻疹病例为医院感染 麻疹医院传播的防控建议 预防确保医院的医务人员有免疫力医务人员或新进人员强制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麻疹的意识呼吸道疾病院感的防控 分诊 个人防护 宣传 高发季节降低门诊病人的输液比例 减少传播机会发热出疹性病人确立预检分诊和专门诊治流程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每一例病例立即对发热出疹性患者实施呼吸道预防措施报告疑似病例对所有可能的麻疹病例接触者都要立即应急接种无免疫力的卫生工作者停止治疗患者 主要问题 成人发病 东 中 西部地区1 59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曲线图 成人易感者比例较大 可能是今后流行主体 主要问题 疫情报告 暴发漏报 估算北京 天津 辽宁麻疹暴发疫情报告情况 主要问题 疫情处置 调查 处置不及时暴发处置不到位 搜索 接种率评估 应急免疫 下一步 针对不同出生队列 分类考虑 8月龄 1 降低全人群发病率 2 减少接触 8 23月龄 1 及时接种率 2 2剂次全程 95 3 减少接触 5 19岁 1 既往SIA已覆盖 发病极少 2 在校生查验接种证 补种MR MMR 3 降低全人群发病率 减少接触 20岁 尤其1978 1993队列 1 疫苗时代出生 接种率低 2 近年强化免疫未覆盖 3 数量大 活跃 易感者均匀分散 SIA必要 可行性小 4 策略 重点人群接种 医务 大学 外来务工 疫情时应急接种 鼓励接种 减少接触 2 4岁 1 风险评估 补充免疫 3 入托查验 入学查验 3 减少接触 研究新进展 消除麻疹定义演变 无本土传播vs1 100万 2004年西太区 消除麻疹现场指南 定义 在具有一定数量人口的较大地理区域内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输入麻疹病毒也不引起持续传播 所有的散在病例和传播链都与输入病例有关 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临时标准和指标为 年报告确诊病例发病率在1 100万以下 不包括输入病例 具有高质量运转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系统 每个出生队列人群麻疹免疫力在95 以上 2010年WHO总部WER在有运行良好的监测系统存在的前提下 某特定地理区域 如 某区域 内 12个月未出现本土麻疹传播2012年8月WHO西太区进一步明确了消除麻疹目标 在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前提下 特定区域内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超过12个月以上 消除麻疹和风疹地区目标 DecadeofVaccinesgoal Meetvaccinationcoveragetargetsineveryregion countryandcommunity 全球疫苗行动计划 到2015年 WHO6大区中至少4个区实现消除麻疹 至少2个区实现消除消除风疹 到2020年 至少5个区实现消除麻疹和风疹 我国消除麻疹目标演变 2006年卫生部制发 2006 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到2012年 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 100万以下 不包括输入病例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全面发展2010年卫生部制发 2010 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 总目标 2012年 力争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 100万以下 不包括输入病例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分年度目标 2010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25 30 100万以下 2011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 10 100万以下 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 100万以下 达到消除麻疹目标 国务院卫生事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在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前提下 特定区域内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超过12个月以上目标 努力实现消除麻疹国家卫生计生委即将制发 2015 年 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 全球麻疹和风疹战略计划2012 2020GLOBALMEASLESANDRUBELLASTRATEGICPLAN2012 2020 愿景 通过强有力的合作 资源和政治承诺 可以并将一定共同努力 实现并保持全球消除麻疹 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RS 的目标 目标 到2015年 全球麻疹死亡率较2000年至少降低95 在WHO实现区域性消除麻疹和风疹 CRS的目标 到2020年 至少在WHO的5个区域实现消除麻疹和风疹的目标 MargaretChan DG WHOAnthonyLake ExecutiveDirector UNICEFTimothyE Wirth President UNFGailJ McGovern President CEO ARCThomasR Frieden Director CDC 近年来关注的主要技术问题 消除麻疹与疫苗接种Q1 消除麻疹要求适龄儿童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达到95 的依据何在 Q2 儿童群体形成免疫屏障的前提下 麻疹病毒是否可在易感成人中持续传播 Q3 是否需要实施针对成人的补充免疫措施 Q1 消除麻疹要求适龄儿童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达到95 的依据何在 麻疹病毒是否会持续传播 取决于有效传播系数RR R0 XR0基础传播系数 是指首发病例在完全易感的群体中可感染的继发病例的平均数X为人群易感性麻疹R0是15 17当R维持在 1的水平时 每传播一代的病例数量将大幅会减少 最终导致所有本土传播链消失 输入病例也将不会再建立起本土传播链 因此 从理论上讲 实现麻疹消除目标就要求R值应 1若R 1 则X应 5 WHO提出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均需达95 的部分理论依据日本的研究表明 当社区接种率达80 90 时 社区麻疹发病率随人口规模增大而升高 中国 印度这样居住密集的国家 对接种率的要求更高 Anderson May1994 不同疾病要求的免疫覆盖率 假设疫苗保护率为100 麻疹病毒的持续传播与人群易感者数量 密度和接触情况 高人口密度更容易传播 Q2 儿童群体形成免疫屏障的前提下麻疹病毒是否可在易感成人中持续传播 麻疹会在易感成人间传播 但因为缺少易感儿童 在有些情况下传播逐渐会终止 如越南 因为儿童接种水平较高 成人间传播不能持续 以及美国 尽管存在成人免疫空白 仍然可实现且保持麻疹消除状态 消除麻疹可以在没有成人疫苗接种措施的情况下实现 但是 中国成年人比例很高 15岁占83 流动人口日益增加 2 4亿 以及20 40岁间人群的免疫空白 尚不能断言单凭较高的儿童接种率 成人间的麻疹传播就会终止 Q3 是否需要实施针对成人的补充免疫措施 美洲的经验 在类似中国人口规模的地区 成人 部分地区到39岁 接种麻 风疫苗作为加速风疹消除的策略之一 并有助于当地维持麻疹消除状态逾10年 目前不建议开展全国范围的针对成人的补充免疫措施但是近年来成人发病越来越高 如何处置 继续实施初三学生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 加强应急接种力度鼓励重点人群 医务人员 高校师生 大中企业 案例 上海市的做法 2014年度上海市消除麻疹补充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麻疹类疫苗接种对象适龄外来人口 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者 新入学的大中专学生 全覆盖接种 本市麻疹高发区县 麻疹发病全市前5位 的大中型企业中新进外来职工 全覆盖接种 可能暴露于麻疹病例的医务工作者和教职员工等 如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 无既往患病史或血清学免疫力证据 全覆盖接种免疫相对薄弱甚至空白的成年人 本市麻疹高发区县及有条件的区县开展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接种或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结合健康体检 婚前体检等方式为成人开展接种 消除麻疹与疫苗接种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Q1 难以找到病例的传染来源 Q2 是否存在隐性感染者或亚临床症状的麻疹病例作为传染源 Q3 麻疹病例有免疫史 是否存在继发性免疫失败 Q4 继发性免疫失败是否具有传染性 难以找到病例的传染来源 麻疹通过空气传播 气溶胶可持续至少1个小时出疹之前4天呈现发热 咳嗽 流涕 结膜炎等非特异性症状时已具有传染性暴露发生在一个拥挤的环境中 如医院 市场 公交车站或机场 麻疹病例很难找到明确的传染源 重要的是 建立流行病学联系 即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出疹日期间隔7 21天 有助于识别易感人群或需要加强防控的高危场所隐性感染者 作为传染源 所有易感人群中麻疹感染都是有症状的 对于已有免疫力的接触麻疹的人 其抗体水平会临时升高且无典型症状表现 目前无证据表明这类人有传染性 密切接触者如何定义 密切接触 可定义为面对面或者在一个密闭区域 如公交车或者教室 内接触15分钟以上 这个定义用来识别具有发病高风险的易感密切接触者 从而进行追踪或必要时接种疫苗 监测 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 定义为与实验室确诊病例在空间和时间上相关 出疹时间间隔7 21天的疑似病例定义为麻疹 临床 确诊病例 西太区新的监测指南认为 如果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聚集性 且具有可信的传播方式 如发生在同一个村庄或城市社区 或通过社交事件或者聚会场发生接触 或到访过发生了确诊病例的医疗机构等 即为具有流行病学联系 继发性免疫失败 比例多大 原因 是否有传染性 免疫失败 原发性免疫失败 PVF 发生率为5 15 参与病毒传播 但传播通常不会持久继发性免疫失败 SVF 免疫衰减 指曾具有麻疹免疫力的人逐渐丧失临床保护作用SVF很难研究 利用IgG活性检测来区分原发性免疫失败和继发性免疫失败的一些研究表明 继发性免疫失败罕见发生 发生率约5 一些对学校麻疹疫情的研究以及一些对国家或独立岛屿再次暴发麻疹疫情的研究 都未发现SVF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SVF病例症状通常相对较轻 具有再次免疫应答的实验室检测特征目前尚无证据证明SVF病例具有传染性 对消除麻疹尚未构成威胁 亲和度检测是区分原发性免疫失败 低亲和度 和继发性免疫失败 有B细胞免疫记忆 的有效方法 61 原发性免疫失败问题 原发性免疫失败 5 10 被动获得性抗体抑制活病毒免疫成功 主要是母体残留抗体的干扰使8月龄以下婴儿接种疫苗不成功 疫苗使用问题 如疫苗未冷藏 接种剂量不足 注射技术 注射用具 消毒剂的影响等因素 使接种剂量达不到最小的免疫成功剂量 接种疫苗期间或免疫的潜伏期内发生其它感染 已证明水痘能干扰麻疹免疫 约有5 的疫苗接种者因各种呼吸道病毒干扰而致原发性免疫失败 个体因素 遗传 62 疫苗效力 1 尽管接种率水平达到90 但在1000名学生中发生100名麻疹病例爆发由于1 2 50 的病例发生在既往曾经免疫的学生中 总体感觉疫苗没有效果 疫苗效力 2 1000名学生 接种率为90 即 900人接种者 100人未接种100例病例中 1 2 50 曾经接种过疫苗 即50人接种 50人未接种疫苗提供的保护率是多少 VE ARU ARV ARU 100VE vaccineefficacy 疫苗效率ARU attackrateinunvaccinated 未接种者的发病率ARV attackrateinvaccinated 接种者的发病率 63 64 疫苗效力 3 接种者的发病率为5 5 未接种者的发病率为50 0 VE ARU ARV ARU 100 50 0 5 5 50 0 100 44 5 50 0 100 89 说明疫苗效率没有问题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接种率高的情况下 TFCSD 65 疫苗效率曲线图 近年来关注的主要技术问题 续 消除麻疹与疫苗接种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如何保护 8月龄婴儿 首剂次MCV接种年龄从8月龄提前 可否能通过给育龄期妇女接种疫苗 提高胎传抗体水平 从而提高对小月龄婴儿的保护力 首剂次MCV接种年龄能否提前 UzicaninA ZimmermanL Fieldeffectivenessofliveattenuatedmeasles containingvaccines areviewofpublishedliterature JInfectDis 2011 204Suppl1 S133 48 发表时间 1960 2010年 WHO2009发布的麻疹疫苗立场文件 6月龄接种MCV1且9月龄接种MCV2的儿童 和9月龄时接种疫苗的儿童所获得的临床保护效果是相当的 6月龄的接种为 额外接种 无论在多大年龄接种 只要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力都将是持久的 研究对象 5 10岁儿童 GansHA YasukawaLL SungP etal Measleshumoralandcell mediatedimmunityinchildrenaged5 10yearsafterprimarymeaslesimmunizationadministeredat6or9monthsofage JInfectDis 2013 207 4 574 82 通过观察首剂次MCV接种年龄分别为6月龄 9月龄和12月龄 6月龄组在9月龄时增加1剂次 的人群 在接种5 10年后抗体水平 抗体亲和度 细胞免疫水平3个指标方面 均呈现6月龄组弱于9月龄组 9月龄组弱于12月龄组 产生高亲和度的抗体对于建立有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非常关键 6月龄或9月龄接种时产生的抗体 与12月龄接种者相比 亲和度更低 GansHA YasukawaLL SungP etal Measleshumoralandcell mediatedimmunityinchildrenaged5 10yearsafterprimarymeaslesimmunizationadministeredat6or9monthsofage JInfectDis 2013 207 4 574 82 另外一项研究结果 发生暴发的一所学校5 17岁学生中 12月龄初免者 与 15月龄初免者 发病风险高2 4倍 提示首剂次MCV接种年龄不同 免疫原性会有所差异 且可能存在临床保护效果的不同 过早接种首剂次可能对其他剂次的效果造成影响 可能的原因包括母传抗体的影响 以及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无论是否存在母传抗体 等 InefficientimmuneresponsesinneonatesmaybeduetoimpairedinteractionsbetweenT lymphocytesandantigen presentingcells Specifically neonatalimmunologicimmaturitymayresultfromfailureofneonatalfolliculardendriticcells FDC torespondtolymphoid mediatedsignals withsubsequentfailureinmaturationofFDCandformationofgerminalcentres 不充分的免疫应答可能因为T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诱导过程受损 进一步来说 滤泡树突细胞对淋巴细胞介导信号的无应答 以及滤泡树突细胞的成熟和生发中心的形成等导致小婴儿免疫功能的不成熟 首剂次MCV接种年龄能否提前 WHO2009年在麻疹减毒活疫苗立场文件中指出 麻疹持续传播的国家首剂次接种时间建议为9月龄 在麻疹发病率和感染风险低的国家 可考虑首剂次接种时间延后至12月龄 中国实施8月龄接种首次MCV的免疫程序 是全球首剂次MCV接种月龄最小的国家 接种年龄越小与更多的原发性免疫失败有关 且即使免疫成功但效果相对较差 综合考虑 不推荐我国常规免疫程序将接种首剂次MCV年龄再提前 也曾有专家提出 在麻疹疫情暴发或流行时 可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的月龄提前至6月龄 但仍需按免疫程序 在其适龄时再常规接种MCV 但鉴于疫苗临床试验 说明书规定8月龄才接种首剂次 所以提前至6月龄接种的可操作性和效果均值得质疑 权衡利弊 我国现阶段仍宜维持8月龄接种首剂MCV免疫程序 并需强调及时接种和两剂次全程接种 育龄妇女接种疫苗来保护婴儿 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来提高胎传IgG抗体浓度 以延长对婴儿的被动保护 1 再次接种提高的抗体水平仅可持续3个月左右 2 抗体从母体转移到胎儿大多发生在怀孕晚期 3 麻疹是一种活疫苗 怀孕期间禁止使用 当育龄妇女 或某个成年人 对麻疹或者风疹易感时建议接种 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不会参与病毒传播 保护太小而不能接种疫苗的婴儿 需通过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而减少婴儿暴露于病毒的机会 1 全面均衡的高覆盖率2 高水平的首剂次及时接种率 天津市家庭免疫计划 为了我的健康 请与我一起接种 近年来关注的主要技术问题 续 消除麻疹与疫苗接种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如何保护 8月龄婴儿 其他问题暴发疫情应急接种是否有效 医院感染对麻疹控制的影响 关注特殊人群及易感人群聚集场所禁忌症掌握 暴发疫情应急接种是否有效 CairnsKL等人对1995 2006年发表的相同主题的227篇文献进行综述 对暴发应急接种的效果进行再评估 发现应急接种 尤其是尽早开展 覆盖年龄段宽且能达到高接种率时 能减少病例 控制传播 较非选择性强化免疫效果更好 对于发现1例麻疹病例后 对周围人群开展非选择性应急免疫的 茧形 免疫策略 而忽视对感染来源分析 缺乏对周围人群免疫水平和 免疫空白 评估的做法 考虑到麻疹传播能力强 出现典型症状之前已具有传染性 这种应急接种往往无效 通过病例调查 暴发调查 发现免疫薄弱环节和原因 通过提高整体的免疫水平是最有效的暴发控制方法 省CDC 浙江省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2014年版 指出 麻疹疫情发生后 结合疫情调查及疫情扩散风险评估结果 对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即使难以体现对本次暴发的明显控制作用 对于提高人群免疫力 防止后续再接触感染发病也有帮助 同时 在病例较多 呈现流行状态时 需对该地区进行风险评估 提出采取应急接种的地区和人群范围 并切实强化落实实施 以阻断麻疹的快速传播 医院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