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1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2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3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4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儒道法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百家争鸣的余音与绝响 材料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 、 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 诗 书 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材料二: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於是孔甲为陈涉博士 ,卒与涉俱死 何也?以秦焚其业 ,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思考:秦朝的统一是哪家思想的胜利?秦始皇对待百家思想是何种态度,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实现目的?其结果如何?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汉初:尊崇黄老之学 背景: 经济: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政治: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缓和阶级矛盾。 治身(养生)、治国、 “ 无为而无不为 ” ( “ 待时而动 ”“ 因时制宜 ” ) 内容: 影响: 积极: 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政权,为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奠定基础。 消极: 无为而治,威胁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背景: 政治: 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集权,开拓大一统。 经济: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使统治者不满足于“ 无为 ” ,推崇 “ 有为 ” 而治。 思想: 黄老之学的缺陷使其不适应社会发展,儒学自我整合有利于强化专制集权。 董仲舒新儒学: 措施: 肯定董仲舒新儒学,实行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儒学成为选官标准;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垄断教育。 “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 ” ,君主行仁政 加强君权,缓和矛盾 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加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 ” 重建伦理,稳定秩序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运用皇权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这五部因为孔丘编纂删订而被尊为经典的古书,在大黄金时代结束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这五部古书里团团打转。所谓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著作,在二十世纪之前,百分之九十都是对这五部古书的研究和再研究,所谓学者、专家、思想家差不多都是为这五部古书做注解,或为其中某一句某一字做考证的人。知识分子从事这种工作也够艰苦的,大家互相抄录,辗转引据,资料随着时间而越增越多,从幼年到白发苍苍,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圈。 柏杨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武帝时 国力渐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 不甘无为淘汰黄老 适应并促进 利集权、制地方 汉初 经济残破 归纳先秦至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政治思想内容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 成为 大宗 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沉重打击 西汉 初期 :尊崇黄老之学,儒学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正统思想 孔子: “ 仁 ”“ 礼 ” 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 “ 养浩然之气 ” 荀子: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董仲舒: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三纲五常 史料 :指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根据或依据。分:文献,实物,口述;第一手(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的,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后人对第一手史料所作的诠释或解释)。 史料解释: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的观点。 历史评价:是个人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必须有鲜明的立场,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 从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 除了它顺应了当时社会的 政治经济形势 外,还在于: 一、儒家崇尚 “ 仁政 ” ,客观上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安定太平; 二、提倡 “ 和 ” 的精神,容易为一般人接受,更有利于推行道德教化; 三、儒家中庸学说更适宜于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更容易得到认同; 四、 “ 大一统 ” 理论更利于我国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我国两千多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而有之 ? 新语 无为 材料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 面对这样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汉代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采纳了何种治国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 汉代与黄老之学 从思想来源看:以 早期道家理论 为基础,兼采 法、儒、墨、阴阳等家 的思想。 从内容看:黄老之学主张“ 无为 而无不为”,既 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 ,又主张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是一种“ 积极 无为 ”的哲学观。 黄老学说与早期道家学说有何联系与区别? 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 ” 就是 “ 三纲五常 ”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 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大一统”,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秩序。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既神化专制皇权,又限制君权过度膨胀,使君主实行“仁政”。 “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等级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推动教育的发展;带有神学色彩,禁锢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董仲舒新儒学通过神化专制皇权,维护统治秩序。 联系: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从地位看:先秦儒学只是 百家之一 ;而汉代儒学依据 公羊春秋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而成,被当作“ 圣经 ” 而 独尊 。 从理论基础看:先秦儒学的 理论基础是 仁 ;而汉代儒学的理论基础是 天人感应 。 从与统治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 批判时政,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 ;而汉代儒学则 承认现实社会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