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动荷载动荷载 一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 唤起学生对动荷载问题的注意 让学生知道动荷载问题的两个方面 目前应当掌握在较简单的工程问题中 动荷载引起杆件的应力 应变和位移的计算 对于材料在动荷载下的力学行为 以后根据工作的需要再进一步补充学习 让学生掌握动荷载问题的基本知识 如杆件作等加速运动时的应力计算 作等速旋转圆盘的应力分析 简单的自由落体冲击和水平冲击 以及循环应力 问题的有关概念 能够深刻认识动荷系数概念 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杆件作等加速运动时的应 力计算 作等速旋转圆盘的应力分析 完成简单的自由落体冲击和水平冲击的 计算 2 教学内容 介绍杆件作等加速运动拉伸 压缩及弯曲时的应力计算 介绍等角速度旋转的动荷应力计算 讲解简单冲击时 能量守恒的基本方程 分别导出自由落体冲击和水平冲 击时的动荷系数公式 及杆件经受冲击时的应力计算公式 二 重点难点二 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 建立三类动荷载概念 掌握杆件作等加速运动时的应力计算 作等速旋转圆盘的应力分析 简单的自由落体冲击和水平冲击问题的计算 难点 难点 对动静法和动荷系数的理解 对于动荷载问题与静荷载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在简单冲击问题中 被冲击杆件冲击点的相应静荷位移的理解和计 算 特别是水平冲击时的静荷位移的理解和计算 三 教学方式三 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 建议学时四 建议学时 3 学时 五 讲课提纲五 讲课提纲 1 1 概述概述 前面研究了静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所谓静荷载静荷载 Static Load 是指构件所承受的荷载从零开始缓慢地增加到最终值 然后不 再随时间而改变 这时 构件在变形过程中各质点的加速度很小 加速度对变 形和应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当荷载引起构件质点的加速度较大 不能忽略 它对变形和应力的影响时 这种荷载就称为动荷载动荷载 Dynamic Load 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分别称为动应力动应力 Dynamic Stress 和动变形动变形 Dynamic Deformation 实验表明 在静荷载下服从胡克 定律的材料 只要动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在动荷载下胡克定律仍然有效 并 且弹性模量也与静荷载时相同 根据加载速度和应力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不同 工程中常遇到下列三类动荷 载 1 作等加速运动或等速转动时构件的惯性力 例如起吊重物 旋转飞轮等 对于这类构件 主要考虑运动加速度对构件应力的影响 材料的机械性质可认 为与静荷载时相同 2 冲击荷载冲击荷载 Impact Load 它的特点是加载时间短 荷载的大小在极短 时间内有较大的变化 因此加速度及其变化都很剧烈 不易直接测定 冲击波 或爆炸是冲击荷载的典型来源 工程中的冲击实例很多 例如汽锤锻造 落锤 打桩 传动轴突然刹车等 这类构件的应力及材料机械性质都与静荷载时不同 3 周期性荷载 它的特点是在多次循环中 荷载相继呈现相同的时间历程 如旋转机械装置因质量不平衡引起的离心力 对于承受这类动荷载的构件 荷 载产生的瞬时应力可以近似地按静荷载公式计算 但其材料的机械性质与静荷 载时有很大区别 动荷载问题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动荷载引起的应力 应变和 位移的计算 另一方面是动荷载下的材料行为 本章属基本知识介绍 只讨论 前两种情况下简单问题的应力和位移的计算 对于第三种情况 则只介绍有关 的基本概念 以唤起读者对动荷载问题的注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需遵照有 关规范要求进行分析计算 2 2 杆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应力计算 杆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应力计算 构件承受静荷载时 根据静力平衡方程确定支反力及内力 当杆件作加速 运动时 考虑加速度的影响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15 1 agF 式中 为杆杆所受外力的合力 为材料密度 为重力加速度 为杆F ga 件的加速度 在静荷载时 此时 式 15 1 即为静力平衡方程 若令0 a agF 称为惯性力 则式 15 1 可写成 F 15 2 0 FF 这样 就可将对运动构件的分析式 15 1 看成添加惯性力后的平衡问题式 15 2 来处理 这种将运动问题转化成平衡问题来分析的方法 称为达朗伯达朗伯 原理原理 D Alembert s principle 又称为动静法动静法 下面介绍它的应用 2 12 1 动荷拉伸压缩时杆的应力动荷拉伸压缩时杆的应力 现用起重机以匀加速加吊构件为例 来说明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时动荷 应力的计算方法 图 15 1a 所示为一被起吊时的杆件 其横截面面积为A 长为l 材料密度 为 吊索的起吊力为F 起吊时的加速度为a 方向向上 要求杆中任意横截 面 的正应力 图 15 1 仍用截面法 取任一截面 以下部分杆为脱离体 该部分杆长为x 图 15 1b 脱离体所受外力有自身的重力 其集度为 a gAqst 有截面 上的轴力 根据动静法 达朗伯原理 如果把这部分杆的惯性 d F 力作用为虚拟的力 其集度为 b a g gA q d 方向与加速度a相反 图 15 1c 则作用在这部分杆上的自重 惯性力和轴力 即动荷轴力 可看作是平衡力系 应用平衡条件很易求得动荷轴力 d F 根据平衡条件 有0 x F 0 xqqF dstd 由此求得 xqqF dstd 1 c 将式 a 和 b 代入上式 得 d g a gxAx g a gAgAFd1 式中是这部分杆的自重 相当于静荷载 相应的轴力以表示gxA st F e gxAFst 称为静荷轴力 于是式 d 可改写成 f g a FF std 1 由式可见 动荷轴力等于静荷轴力乘以系数以表示 g a 1 d K 15 3 g a Kd 1 称为杆件作铅垂匀加速上升运动时的动荷系数 它与加速度a成比例 将式 d K 15 3 代入 f 得 15 4 dstd KFF 即动荷轴力等于静荷轴力乘以运动荷系数 当时 1 即动荷轴力等于0 a d K 静荷轴力 欲求截面上的动荷正应力 可将动荷轴力除以截面面积 A 即得 d 由式 d 有 g g a gx A F d d 1 式中即为静荷应力 所以上式也可写成 gx st 15 5 dstd K 即动荷应力等于静荷应力乘以动荷系数 图 15 1d 示动荷应力图 它是x的线性函数 当时 由式 g 可 d lx 得最大动荷应力为 max d 15 6 dstd K g a lg max max 1 同理 欲求动荷伸长或缩短 也可由静荷伸长或缩短乘以动荷系数 d l st l 得到 d K h dstd Kll 2 22 2 动荷弯曲时梁的应力计算动荷弯曲时梁的应力计算 图 15 2a 示一由起重机起吊的梁 上升加速度为 设梁长为 梁的密度al 为 则每单位梁长的自重 静荷集度 为 惯性力为 将静荷集度 gA a g gA 与惯性力相加 并以表示得 d q i dstd Kq g a gAa g gA gAq 1 称为动荷集度 此式表明动荷集度仍可表为静荷集度乘以动荷系数 d q st q d K 于是可以把梁看作为一无重梁 该梁沿全长受集度为的均布荷载作用 d q 如图 15 2b 所示 图 15 2 适当选择吊装点 图 15 2a 可使梁内正弯矩的最大值与负弯矩的最大 绝对值相等 其值为 j dstdstdd KMKlqlqM 22 021 0 021 0 式中为最大静荷 自重 弯矩 相应的弯矩图示于图 15 2c 危险截面的最 st M 大动荷应力为 max d k dstd std d KK W M W M max max 式中是由静荷载所引起的最大正应力 W Mst st max 不论是动荷拉压问题或动荷弯曲问题 求得最大动荷应力后 仍可像 max d 以前那样 来建立强度条件 15 7 dstd K max max 式中仍是静荷计算中的许用应力 上式也可写成 15 8 d st K max 此式表明 验算动荷强度时 也可用静荷应力建立强度条件 只要把许用应力 除以动荷系数即可 d K 3 3 杆件作等角速度转动时的应力计算杆件作等角速度转动时的应力计算 图 15 3a 示一根长为l 截面面积为A的等直杆OB 其位置是水平的 O 端与刚性的竖直轴z连接 设它以角速度绕z轴作等速转动 现来研究其横 截面上的动荷应力 图 15 3 由于杆绕O点作匀速转动 由运动学知 杆内任一质点的切向加速度为零 而只有向心加速度 其值为 n a 15 9 2 xan 式中x为质点到转动中心O的距离 相应地就有惯性力 其大小为 2 mxman 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相反 式中m为质点质量 此惯性力沿杆全长分布 设 为材 料密度 则其集度为 a Axqd 2 与x成比例 如图 15 3b 所示 现于离O端x处 用相距为 dx的二横截面截取一微段 则其惯性力为 d d F b xxAxqFddd 2 dd 欲求x截面上的动荷内力 可在x截面处把杆截开 取l x段杆为脱离 dxF 体 求出它的惯性力之和 xxAF l x l x dd 2 然后 根据动静法 即得 c 2 d 22 22 d xl AxxAxF l x 动荷应力为 d x d 2 22 2 d xl A xF x d 其分布规律如图 15 3c 所示 最大动荷应力发生在处 即靠近z轴处 其0 x 值为 15 10 2 22 maxd l 下面讨论圆环绕通过圆心且垂直于圆环平面的轴作匀角速旋转的情况 如 图 15 4a 所示 机械里的飞轮或带轮等作匀速转动时 若不计轮辐的影响 就 是这种情况的实例 图 15 4 设环的宽度为t 平均半径为R 且t远小于R 截面面积为A 圆环作匀 角速转动时 有向心加速度 于是各质点将产生离心惯性力 集度为 2 Ran e 2 d RAq 其作用点假设在平均圆周上 方向向外辐射 如图 15 4b 所示 欲求截面上的动荷内力 可取半个圆环为脱离体 图 15 4c 按动静 d F 法 脱离体受离心惯性力及动荷轴力的作用而平衡 于是由 有 d q d F 0 y F cosddcos 2 2 2 2 dd RRAsqF 由此得 f 22 d RAF 动荷应力为 15 11 22d d R A F 强度条件为 22d d R A F 15 12 上式表明 对于同样半径的圆环 其应力的大小与截面积A的大小无关 而与 角速度成比例 所以 要保证圆环的强度 须限制圆环的转速 2 4 4 冲击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 冲击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 4 14 1 概述概述 冲击冲击 Impat 是指因力 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急剧变化而激起的系统的瞬 态运动 其特点是冲击激励参量的幅值变化快 与系统的固有周期相比持续时 间短 频率范围宽 在物体碰撞 炸药爆炸 地震等过程中 都会产生冲击 受冲击作用的结构上会产生幅值很大的加速度和应力 本节仅讨论简单冲击现象 例如 当一运动物体以某一速度与另一静止物 体相撞时 物体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从而受到很大的作用 力 这种现象便为冲击 其中运动的物体称为冲击物冲击物 受冲击物体称为被冲击被冲击 物物 被冲击物因受冲击而引起的应力称为冲击应力冲击应力 Impact Stress 用重锤 打桩 吊车突然刹车等都是工程中常见的冲击问题 由于冲击时间非常短促 而且不易精确测出 因此加速度的大小很难确定 这样就不能引入惯性力 无法用前节介绍的动静法求出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 事实上 精确分析冲击现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因而在工程实际中 一般 采用偏于保守的能量法来计算被冲击物中的最大动应力和最大动变形 为了简 化计算 还需采用如下几个假设 冲击物的变形很小 可视为刚体 被冲击物的质量引起的应力可单独分析 对冲击影响小 分析冲击时忽 略不计 冲击物与被冲击物接触后 两者即附着在一起运动 略去冲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如热能的损失 只考虑动能与势能 重 力势能和弹性应变能 的转化 因此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在冲击过程中 冲击物所减少的动能T和势 能V之和应等于被冲击物所增加的弹性应变能 即 V 15 13 VVT 上式为用能量法求解冲击问题的基本方程 4 24 2 冲击时应力及位移的计算公式冲击时应力及位移的计算公式 4 2 14 2 1 自由落体冲击自由落体冲击 设以弹簧代表一被冲击构件 图 15 5a 实际问题中 一根被冲击的梁 图 15 5b 或被冲击的杆 图 15 5c 或其它被冲击的弹性构件都可以看作 是一个弹簧 只是各种情况的弹簧常数不同而已 设冲击物的重量为Q 从距 弹簧顶端为h的高度自由落下 重物与弹簧接触后速度迅速减小 最后为零 此时弹簧的变形最大 用表示 下面来求的表达式 d d 由图 15 5a 可知 弹筑达到最大变形时 冲击物减少的势能为 d a d hQV 由于冲击物的初速度与最终速度都等零 所以没有动能的变化 即 b 0 T 图 15 5 被冲击物的弹性应变能等于冲击荷载在冲击过程中所作的功 由于冲击荷载 V 和位移分别由零增加到最大值和 当材料服从胡克定律时 冲击荷载所做 d F d 的功为 故有2 dd F c dd FV 2 1 将式 a b 和 c 代入基本方程 15 13 得 d ddd 2 1 FhQ 设重物Q按静荷载方式作用于构件 弹簧 上时的静位移为 静应力为 st st 在线弹性范围内 变形 应力和荷载成正比 故有 st d st dd Q F 或者写成 e QF st d d st st d d 以式 e 的第一式代入式 d 得 st 2 d d 2 1 QhQ 或者写成 022 stdst 2 d h 由此解出 st stst 2 ststd 2 112 h h 为了求得位移的最大值 上式中根号前的符号应取正号 故有 d st std 2 11 h f 引用记号 15 14 stst d d 2 11 h K 称为自由落体冲击动荷系数自由落体冲击动荷系数 因此式 f 成为 d K 15 15a stdd K 式 e 成为 15 15b QKF dd stdd K 15 15c 由此可见 只要求出了动荷系数 用分别乘以静荷载 静位移和静应力 d K d K 即可求得构件受冲击时所达到的最大动荷载 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 下面对动荷系数作进一步说明 d K 1 冲击物作为突加荷载 即 作用在弹性体上时 由式 15 14 可0 h 得 因此在突加荷载作用下 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值都为静荷载作用下2 d K 的两倍 2 如果已知冲击物与被冲击物接触前一瞬间的速度为 根据自由落体时 可得gh2 2 15 15 st 2 d 11 g K 3 动荷系数表达式中的静位移的物理意义是 它是以冲击物的重量 d K st Q作为静荷载 沿冲击方向作用在冲击点时 被冲击构件在冲击点处沿冲击方 向的静位移 计算时 应针对具体结构 按上述意义作具体分析 st 4 2 2 水平冲击 设重物Q以速度 沿水平方向冲击一弹性系统 以弹簧表示 如图 15 6 所 示 当重物与弹性系统接触后 该弹性系统便开始变形 与此同时 重物的速 度逐渐减小 当速度降到零时 被冲击点达到最大位移 下面来求的表达 d d 式 图 15 6 在冲击过程中 冲击物的高度无变化 则势能减少为零 即 动能减0 V 少为 被冲击物的弹性应变能增加为 根据方程 15 13 2 2 1 g Q T dd 2 1 FU 得 g dd F g Q 2 1 2 1 2 在线弹性范围内 有 h QF st d d 将式 h 代入式 g 得 Q g Q st d 2 2 解得 st st 22 d gg st 于是 水平冲击动荷系数为水平冲击动荷系数为 15 17 st 2 st d d g K 故有 stdd K 前两式中 为静荷载位移 其物理意义与自由落体冲击相同 st 上面仅介绍了两种常见冲击情况下的应力及位移计算公式 对于其它冲击 情况 例如重物在吊装过程中突然刹车 吊绳受到的拉伸冲击 又如带有飞轮 的旋转圆轴突然刹车时的扭转冲 都可以从基本方程 15 13 出发 推导出相 应的公式 4 2 34 2 3 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一些措施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一些措施 构件受冲击时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因此 必须设法降低冲击应力 从前面 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冲击应力可以表达为 如果设法减少动荷系数 stdd K 便能降低冲击应力 由式 15 14 和 15 15 可知 静位移越大 d K st 动荷系数就越小 这是因为静位移增大表示构件刚度减小 因而能够更多地 d K 吸收冲击物的能量 提高抗冲击能力 主要应从增大静位移着手 但应注意 st 在设法增加静位移时 应当尽量避免增大静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准药品有关物质检测仪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院感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四川省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水电铺设小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章节测试试卷及答案
-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难点题型试卷及答案
- 企业安全环保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汕头大学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驾驶员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影像学》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试卷附答案(三套)
- 2025年上海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记忆版)
- 2025年农村土地租赁协议(合同样本)
- 2025年固态变压器(SST)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海上安全培训课课件
-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临床指南
- 少年读史记课件
- 铁路客运防寒过冬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保健品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