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MOSFET及相关器件 6 1MOS二极管6 2MOSFET基本原理6 3MOSFET按比例缩小6 4CMOS与双极型CMOS6 5绝缘层上MOSFET6 6MOS存储器结构 相关主题 MOS二极管的VT与反型条件MOSFET基本特性按比例缩小理论与短沟道效应的关系低功耗CMOS逻辑MOS存储器结构 基本FET结构 6 1MOS二极管 MOS二极管是MOSFET器件的枢纽 在IC中 亦作为一储存电容器 CCD器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6 1 1理想MOS二极管 理想P型半导体MOS二极管的能带图 功函数 金属的 m和半导体的 s 电子亲和力理想MOS二极管定义 零偏压时 功函数差 ms为零 任意偏压下 二极管中的电荷仅位于半导体之中 且与邻近氧化层的金属表面电荷量大小相等 极性相反 直流偏压下 无载流子通过氧化层 MOS二极管中三个分离系统的能带图 半导体表面三种状态 随金属与半导体所加的电压VG而变化 半导体表面出现三种状态 基本上可归纳为堆积 耗尽和反型三种情况 以P型为例 当一负电压施加于金属上 在氧化层与半导体的界面处产生空穴堆积 积累现象 外加一小量正电压 靠近半导体表面的能带将向下弯曲 使多数载流子 空穴 形成耗尽 耗尽现象 外加一更大正电压 能带向下弯曲更严重 使表面的Ei越过EF 当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时 反型现象 三种状态 由p型半导体构成的MOS结构在各种VG下的表面势和空间电荷分布 表面电势 s s s 0空穴耗尽 s B禁带中心 ns np ni s B反型 s 2 B时 强反型 强反型时 表面耗尽区的宽度达到最大值 Qs Qn Qsc Qn qNAWm 理想MOS二极管的C V曲线 V Vo s C CoCj Co Cj 强反型刚发生时的金属平行板电压 阈值电压 一旦当强反型发生时 总电容保持在最小值Cmin 理想MOS二极管的C V曲线 理想情况下的阈值电压 强反型发生时 Cmin 6 1 2实际MOS二极管 金属 SiO2 Si为广泛研究 但其功函数差一般不为零 且在氧化层内部或SiO2 Si界面处存在的不同电荷 将以各种方式影响理想MOS的特性 一 功函数差 铝 q m 4 1ev 高掺杂多晶硅 n 与p 多晶硅的功函数分别为4 05ev和5 05ev 随着电极材料与硅衬底掺杂浓度的不同 ms发生很大变化 为达到理想平带状态 需外加一相当于功函数的电压 此电压成为平带电压 VFB 金属与半导体功函数差对MOS结构C V特性的影响 曲线 1 为理想MIS结构的C V曲线曲线 2 为金属与半导体有功函数差时的C V曲线 二 界面陷阱与氧化层电荷 主要四种电荷类型 界面陷阱电荷 氧化层固定电荷 氧化层陷阱电荷和可动离子电荷 实际MOS二极管的C V曲线 平带电压 实际MOS二极管的阈值电压 6 1 3CCD器件 三相电荷耦合器件的剖面图 6 2MOSFET基本原理 MOSFET的缩写 IGFET MISFET MOST 1960年 第一个MOSFET首次制成 采用热氧化硅衬底 沟道长度25um 栅氧化层厚度100nm Kahng及Atalla 2001年 沟道长度为15nm的超小型MOSFET制造出来 NMOS晶体管基本结构与电路符号 PMOS晶体管基本结构与电路符号 工作方式 线性区 6 2 1基本特性 工作方式 饱和区 过饱和 推导基本MOSFET特性 理想电流电压特性基于如下假设 1栅极结构理想 2仅考虑漂移电流 3反型层中载流子迁移率为固定值 4沟道内杂质浓度为均匀分布 5反向漏电流可忽略 6沟道内横向电场 纵向电场7缓变沟道近似 推导基本MOSFET特性 简要过程 1点y处的每单位面积感应电荷Qs y 2点y处反型层里的每单位面积电荷量Qn y 3沟道中y处的电导率 4沟道电导 5dy片段的沟道电阻 电压降 6由源极 y 0 V 0 积分至漏极 y L V VD 得ID 沟道放大图 线性区 理想MOSFET的电流电压方程式 线性区 截止区 ID0VG VT 长沟MOSFET的输出特性 饱和区 转移特性曲线 提取阈值电压研究亚阈特性 举例 对一n型沟道n型多晶硅 SiO2 Si的MOSFET 其栅极氧化层厚度为8nm NA 1017cm 3 VG 3V 计算饱和电压 解 Co ox d 4 32 10 7F cm2 亚阈值区 当栅极电压小于阈值电压 且半导体表面弱反型时 亚阈值电流 在亚阈值区内 漏极电流由扩散主导 在亚阈值区内 漏极电流与VG呈指数式关系 亚阈值摆幅 lgID VG 1 亚0 1微米MOSFET器件的发展趋势 6 2 2MOSFET种类 N沟增强型N沟耗尽型P沟增强型P沟耗尽型 转移特性输出特性 6 2 3阈值电压控制 阈值电压可通过将离子注入沟道区来调整 通过改变氧化层厚度来控制阈值电压 随着氧化层厚度的增加 VTN变得更大些 VTP变得更小些 加衬底偏压 选择适当的栅极材料来调整功函数差 6 2 4MOSFET的最高工作频率 当栅源间输入交流信号时 由源极增加 减少 流入的电子流 一部分通过沟道对电容充 放 电 一部分经过沟道流向漏极 形成漏极电流的增量 当变化的电流全部用于对沟道电容充 放 电时 MOS管就失去放大能力 最高工作频率定义为 对栅输入电容的充 放 电电流和漏源交流电流相等时所对应的工作频率 6 2 5MOSFET的二阶效应 1 衬底偏置效应 体效应 2 沟道调制效应3 亚阈值导电 MOS管的开启电压VT及体效应 体效应系数 VBS 0时 0 MOS管体效应的Pspice仿真结果 Vb 0 5v Vb 0v Vb 0 5v Id Vg 体效应的应用 利用衬底作为MOS管的第3个输入端利用VT减小用于低压电源电路设计 沟道调制效应 沟道发生夹断后 有效沟道长度L 实际上是VDS的函数 L L VDS 称为沟道调制系数 的大小与沟道长度及衬底浓度有关 沟道调制系效应改变了MOS管的I V特性 进而改变了跨导 输出阻抗r 约为1 ID MOSFET的沟道调制效应 L L 6 2 6MOSFET的温度特性 体现在阈值电压 沟道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 1 VT T的关系对NMOS T增加 VTN减小 对PMOS T增加 VTP增加 2 T的关系若E 105V cm 为常数 约为体内迁移率的一半 正常温度范围 与T近似成反比关系 3 IDS T的关系 6 2 7MOSFET交流小信号模型 低频交流小信号模型 MOSFET高频交流小信号模型 考虑二阶效应 高频时分布电容不能忽略 6 3MOSFET按比例缩小 6 3 1短沟道效应 1 线性区中的VT下跌2 DIBL效应3 本体穿通4 狭沟道效应 线性区中的阈值电压下跌 电荷共享模型 DIBL效应 drain inducedbarrierlowering 短沟道MOSFET的漏极电压由线性区增至饱和区时 其阈值电压下跌将更严重 原因 当沟道长度足够短时 漏极电压的增加将减小表面区的势垒高度 漏极与源极太接近所造成的表面区的电场渗透 此势垒降低效应导致电子由源极注入漏极 造成亚阈值电流增加 此效应称为漏极导致势垒下降效应 本体穿通 punch through 短沟道MOSFET中 源极结和漏极结耗尽区宽度的总和与沟道长度相当 当漏极电压增加时 漏极结的耗尽区逐渐与源极结合并 因此大量的漏极电流可能由漏极经本体流向源极 由于本体穿通效应 栅极不再能够将器件完全关闭 且无法控制漏极电流 高漏电流将限制短沟道MOSFET的工作 狭沟道效应 当沟道宽度很狭窄时 随着W的减小 阈值电压将增大 此现象称为狭沟道效应 在沟道宽度方向 实际耗尽区大于理想耗尽区 实际耗尽区的电荷大于理想耗尽区的电荷 使VT增大 6 3 2按比例缩小规范 1974年 R Dennard等提出了MOS器件 按比例缩小 的理论 1CE理论 constantelectricalfield 2CV理论 constantvoltage 3QCV理论 quasi constantvoltage 6 3 2按比例缩小规范 按CE理论缩小的器件和电路性能 按CV理论缩小的器件和电路性能 按QCV理论缩小的器件和电路性能 6 4CMOS与BiCMOS CMOS反相器剖面示意图 CMOS反相器 CMOS反相器剖面示意图 CMOS反相器 Latch up 闩锁效应 PNPN结构等效电路 导通条件 1 外界因素使两个寄生三极管的EB结处于正向偏置 2 两个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NPN PNP 1 3 电源所提供的最大电流大于寄生可控硅导通所需要的维持电流IH Latch up 闩锁效应 避免闩锁效应 工艺上可采取的措施 使用金掺杂或中子辐照 以降低少数载流子寿命阱结构或高能量注入以形成倒退阱 可以提升基极杂质浓度将器件制作在高掺杂衬底上的低掺杂外延层中采用沟槽隔离结构 CMOS开关 传输门 BiCMOS Bi CMOS工艺是把双极器件和CMOS器件同时制作在同一芯片上 它综合了双极器件高跨导 强负载驱动能力和CMOS器件高集成度 低功耗的优点 使其互相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的优点 它给高速 高集成度 高性能的LSI及VLSI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6 5绝缘层上MOSFET SOI MOSFET被制作在绝缘衬底上 如果沟道层为非晶或多晶硅时 称为薄膜晶体管 TFT 如沟道层为单晶硅 称为SOI 氢化非晶硅TFT是大面积LCD以及接触影像传感器等电子应用中的重要器件 多晶硅TFT比氢化非晶硅TFT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驱动能力 半导体存储器 挥发性与非挥发性存储器 DRAM SRAM是挥发性存储器 非挥发性存储器被广泛应用在EPROM EEPROM flash等IC中 6 6MOS存储器结构 DRAM存储单元基本结构 SRAM存储单元结构图 a 六管NMOS存储单元 b 六管CMOS存储单元 SIMOS管的结构和符号 EPROM存储器结构 EPROM的存储单元采用浮栅雪崩注入MOS管 Floating gateAvalanche Injuction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简称FAMOS管 或叠栅注入MOS管 Stacked gateInjuction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简称SIMOS管 Gf栅周围都是绝缘的二氧化硅 泄漏电流很小 所以一旦电子注入到浮栅之后 就能保存相当长时间 通常浮栅上的电荷10年才损失30 擦除EPROM的方法是将器件放在紫外线下照射约20分钟 浮栅中的电子获得足够能量 从而穿过氧化层回到衬底中 这样可以使浮栅上的电子消失 MOS管便回到了未编程时的状态 从而将编程信息全部擦去 Flotox管的结构和符号 E2PROM的存储单元 E2PROM的存储单元 E2PROM的存储单元采用浮栅隧道氧化层MOS管 Floating gateTunnelOxideMOS 简称Flotox Flotox管也是一个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 与SIMOS管相似 它也有两个栅极 控制栅和浮栅 不同的是Flotox管的浮栅与漏极区 N 之间有一小块面积极薄的二氧化硅绝缘层 厚度在2 10 8m以下 的区域 称为隧道区 当隧道区的电场强度大到一定程度 107V cm 时 漏区和浮栅之间出现导电隧道 电子可以双向通过 形成电流 E2PROM的编程和擦除都是通过在漏极和控制栅上加一定幅度和极性的电脉冲实现的 虽然已改用电压信号擦除了 但E2PROM仍然只能工作在它的读出状态 作ROM使用 快闪存储器存储单元 a 叠栅MOS管 b 存储单元 FlashMemory 快闪存储器 FlashMemory 是新一代电信号擦除的可编程ROM 它既吸收了EPROM结构简单 编程可靠的优点 又保留了E2PROM用隧道效应擦除快捷的特性 而且集成度可以做得很高 其结构与EPROM中的SIMOS管相似 两者区别在于浮栅与衬底间氧化层的厚度不同 在EPROM中氧化层的厚度一般为30 40nm 在快闪存储器中仅为10 15nm 而且浮栅和源区重叠的部分是源区的横向扩散形成的 面积极小 因而浮栅 源区之间的电容很小 当Gc和S之间加电压时 大部分电压将降在浮栅 源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下空间开发与施工方案
- 工业放大研究-洞察及研究
- 虚拟现实视觉特效合成(CGISynthesis)-洞察及研究
-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建筑工程项目楼盘规划与设计方案
-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考试题目及答案
- 海洋能发电可靠性模型-洞察及研究
- 增材制造环境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损伤预测与修复-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及答案
- 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指南
- 矿业公司采矿管理制度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职业考试试卷与答案
- 非标设备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 2025年的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真题
- 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外贸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登销记以及运统46系统运用21课件
- 《电磁感应现象解析》课件
- 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智慧旅游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