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12章儿童道德ppt课件.ppt_第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2章儿童道德ppt课件.ppt_第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2章儿童道德ppt课件.ppt_第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2章儿童道德ppt课件.ppt_第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12章儿童道德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 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 在他看来 儿童总是 张着眼睛和耳朵 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 观察学习 即通过观察他人 范型或榜样 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获得新行为的过程 例 儿童攻击行为的获得 充气娃娃实验 三 自我控制度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可称为弹性儿童 特点是 管得住 放得开 能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控制程度 儿童心理学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韩宏莉 电子邮箱 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价值观念 社会行为技能 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比如学说礼貌用语 是人与人关系的润滑剂 在社会化过程中 儿童经常能体验到个人愿望与社会要求的尖锐冲突 他逐渐学会理性的 被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来行动 并逐步融入社会群体 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有道德的人 遵守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 儿童道德认知 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儿童道德认知 主要指儿童对是非 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一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说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 1 前道德判断阶段 出生 3岁 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 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不顾规则 他们的行动易冲动 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 道德认知不守恒 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 分不清公正 义务和服从 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 也不是非道德的 2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3 7岁 又称道德实在论 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第一 单方面地尊重权威 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其基本特征是 一是绝对遵从父母 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 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 好 不听话就是 坏 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 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 看作是固定的 不可变更的 他律道德 第二 从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 例如 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 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 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 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 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或者完全正确 或者完全错误 例如 儿童理解 不准撒谎 3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7 12岁 又称为道德相对论或道德主观论 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第一 儿童认识到规则可以改变 第二 判断行为时 既考虑行为的后果 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第三 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 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第四 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 判断不再绝对化 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二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 1927 1987 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用 道德两难故事法 研究人的道德发展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 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 6个阶段 1 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 习俗水平第三阶段 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考虑他人和社会对一个 好孩子 的期望和要求 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 在这个阶段 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的关心别人的需求 从而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第四阶段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 一成不变的条文 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第六阶段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 其认识超越了法律 认为除了法律以外 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 全人类的正义 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柯尔伯格认为 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 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在生活中 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 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二节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老行为主义学派主要通过对动物 如白鼠 鸽子等 的实验来建构理论 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 这些理论受到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行为的社会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 Ban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 AlbertBandura1925年生于加拿大 在美国的依阿华大学学习心理学 1953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教员 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 被称为温和或认知的行为主义者 1974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 198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 杰出科学贡献奖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1 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个人行为 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的认知 动机等相互决定 充气娃娃 实验 充气娃娃实验 儿童攻击行为的获得 充气娃娃实验 儿童攻击行为的获得 攻击性 让4岁儿童观看打 充气娃娃 的电影 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有三种 第一种 攻击 奖赏型 即攻击者受到 勇敢的优胜者 赞扬 并奖给汽水 糖果等 第二种 攻击 惩罚型 攻击者被斥为 大暴徒 畏缩逃走 第三种 无结果型 即没有得到奖赏 也没有得到惩罚 观看攻击 惩罚型电影的儿童 其攻击性行为比其它两组少得多 几乎没有发生攻击行为 而观看攻击 奖励型和无结果型电影的儿童都进行了模仿 即攻击 充气娃娃 观察学习与刺激 反应不同之处第一 刺激反应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亲自去实践 去尝试 而观察学习 则不要求学习者亲自去实践 只要求学习者去观察 第二 刺激反应学习强调学习者直接接受强化 而观察学习不要求学习者接受直接强化 只需接受替代强化即可 杀鸡给猴看 杀一儆百 班杜拉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直接强化 在很多情况下 学习者输入的信息是S和与其相对应的榜样的R S R的结合作为信息被学习者所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 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 替代强化 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 榜样 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 儿童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 又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 就可以完成学习 故这种学习也可称为 无尝试学习 亲社会行为班杜拉认为 亲社会行为 如分享 帮助 合作和利他主义等 通过呈现适当的榜样能够施加影响 亲社会行为实验 先让一组7至11岁的儿童观看成人玩耍滚木球游戏模式 并将所得部分奖品捐赠给 贫苦儿童基金会 然后让同样年龄的另一组儿童单独玩这种游戏 结果发现 后一组儿童远远没有前一组儿童所做的捐献多 班杜拉认为 亲社会行为靠训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有时强制的命令可能会一时奏效 但会有反复 只有榜样的影响才更有用 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从观察到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 注意过程 对榜样的知觉 观察什么 知觉什么 选取什么进行观察 作为学习的对象 保持过程 对示范信息的储存 个体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 以便在日后能够指导操作行为 动作复现过程 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这是由概念到行为的转化 这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通过练习形成与示范行为同样正确的反应 动机过程 从观察到行为 这一过程决定了哪一种经由观察而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人类的学习方式不仅有直接学习方式 而且还有间接学习方式 强调个人的认知因素的作用 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 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 维持行为的过程 强调示范榜样和自我效能在个人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等等 这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对父母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发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儿童不需要强化 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 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攻击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坚定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一看法 对儿童来说 不仅教师 父母 同伴是重要的榜样 大众传媒也是重要的榜样 这就要求教师和父母以身作则 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 同时要注意儿童与哪些人交往 阅读的书籍 观看的电影 电视 录像是否健康等 二 儿童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 对人和事物带来有害结果的行为早期观点 一种本能 攻击的分类 直接攻击与间接攻击敌意性攻击与攻击性攻击情感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 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 早期冲突和攻击的起源攻击行为的年龄变化攻击行为的稳定性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因素 1 生物学因素2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的作用家庭的影响媒体的影响 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 宣泄性消除强化源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认知训练 暂时隔离法 三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分享合作助人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趋势 婴儿时期的亲社会行为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年龄差异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认知和情感因素观点采择亲社会道理推理移情自我概念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的影响强化的作用榜样的作用 第三节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 良心与道德的内化二 移情作用三 羞愧感 第四节儿童的自我控制 一 自我控制的测量二 自我控制训练有意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自我监督积极鼓励榜样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三 自我控制度自我控制最适宜的儿童可称为弹性儿童 特点是 管得住 放得开 能随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控制程度 附一 教育学生时影响其心态的正反面用语 词 在教育学生时 家长 老师的用语 词 能起到不同作用 正面用语 词 能鼓舞人心 激励他去奋斗 负面用语 词 可使人情绪低落 失去信心 这是从学生中搜集的反映教师或家长的用语 仅供参考 一 教育学生时影响心态的正面用语 词 不错嘛 很努力 理解得真快 思路很清晰啊 有创意 是个好方法 来 继续努力 马上就要成功了 坚持住哦 有前途 这件事你真是做的太好了 表现得不错 学以致用嘛 强 你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你真是个好孩子 自理能力蛮强的嘛 头脑灵活 思维清晰 你是一个活泼 开朗的孩子 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 肯动脑筋是好事 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学生 Wonderful VeryGood 你很用功 这非常好 你遵守纪律 是个好学生 心情不错啊 你很善良 有进步就好 自信就好 进步很大啊 你们这次做得不错 你们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太棒了 心态很好 你很自觉 你们自制力都很强 都长大了 二 教育学生时影响心态的负面用语 词 你怎么这么笨啊 你爸妈怎么生出你这样的人啊 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 学了这么多年你到底干什么去了啊 你写的字怎么这么难看啊 你怎么长的这么丑啊 你是头猪啊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 什么都不懂 还敢瞎狡辩 像这样以后你要有出息 我就不姓 你这个苕 什么也不会 做错事还敢和老师顶嘴 反了你 你给我闭嘴 没救了 长大扫大街去 朽木不可雕也 你考不上大学你干嘛呢 你算是没前途了 你好烦啊 你要死啊 你们班怎么搞的 你个猪脑袋 怎么讲这么多次还不明白啊 你好水啊 你这样下去算完了 你们真是没救了 你们都不是东西 你是个渣滓 看你那样 附二 我学会了感激 调节心态用语 感激伤害我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我的心志 感激绊倒我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