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_第1页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_第2页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_第3页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_第4页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4 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心凉操作手法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心凉操作手法 黄帝问曰 愿闻黄帝问曰 愿闻 九针九针 之解 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之解 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 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满而泄之者 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满而泄之者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 素问素问 小针解篇小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 治顽麻冷痹 先浅后深 凡九阳而三进三退一曰烧山火 治顽麻冷痹 先浅后深 凡九阳而三进三退 慢提紧按 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 慢提紧按 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 治肌热骨蒸 先深后浅 用六阴而三出三入二曰透天凉 治肌热骨蒸 先深后浅 用六阴而三出三入 紧提慢按 徐徐举针 退热之可凭 皆细紧提慢按 徐徐举针 退热之可凭 皆细 细细 搓之 去病准绳 搓之 去病准绳 金针赋金针赋 烧山火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 中 深三层 天 地 人三部 1 进针时 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 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 随其呼气时 将针刺入浅层 天部 得气 3 得气后 重插轻提 连续重复 9 次 行九阳数 4 再将针刺入中层 人部 重插轻提 连续重复 9 次 行九阳数 5 其后将针刺入深层 地部 重插轻提 连续重复 9 次 行九阳数 此时 如果针下产生热感 稍待片刻 6 随病人吸气时将针 1 次提到浅层 此为一度 如果针 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 再施前法 一般不过三度 7 手法操作完毕后 留针 15 20 分钟 待针下松弛时 侯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 急按针孔 透天凉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 中 深三层 天 地 人三部 1 在进针时 医者轻用押手 2 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 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 地 部 得气 3 得气后 轻插重提 如此 6 次 行六阴数 4 再将针提至中层 人部 轻插重提 连续 6 次 行 六阴数 5 再将针提至浅层 天部 轻插重提 如此 6 次 行 六阴数 此时 针下产生凉感 称为 1 度 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 可将针 1 次下插至深部 再施前法 但一般不超过三度 凉感不论在地部 人部或天部出现 可停止手法操作 6 手法操作结束后 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 不按 针孔或者缓按针孔 1 焦勉斋的烧山火 透天凉焦勉斋的烧山火 透天凉 烧山火 进针气至后 先将针上提至浅部 用紧按慢提 三进一退的手法 不限于三一之数 以进多出少为原则 透天凉则以少进多出为原则 配合医者之呼吸运气 向下 插针时 用紧按法 口鼻呼吸 向上退针时用慢提法 微 微吸气 这样提插进退配合 约 5 分钟即有热感 透天凉 进针气至后 先将针插至深部 用紧提慢按 合 医者呼吸运气而施术 向上提针时 医者吸气并用力捻转 针柄 向下插针时徐徐口鼻呼气 进退提插配合 约 5 分 钟即有凉感 2 陆瘦燕的烧山火 透天凉陆瘦燕的烧山火 透天凉 烧山火 先进针至天部 腧穴深度的上 1 3 处 慢提紧 按九次 按针时左转 次进至人部 腧穴深度的中 1 3 处 提插 捻转如前数 再进至地部 腧穴深度的下 1 3 处 施术同前 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 这样为一度 反 复三度 倘热至 出针揉闭孔穴 如无热感 可反复再施 直到热至 透天凉 进针直至地部 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 提针时右 转 次退至人部 同前提插 捻转六次 再退至天部 亦 同前法施术 这样一进三退 称为一度 操作三度 若凉 生 则可出针 出针前摇大其孔 不闭其穴 如无凉感 应反复再施 直至凉生 3 周树东 周楣声的烧山火 透天凉周树东 周楣声的烧山火 透天凉 烧山火 烧山火可补虚寒 法取三才逐步探三按拇前呼始 入 一提拇后吸相关由浅渐深天至地 慢提紧按九成三疾 以出针当疾扪 热生针下效非凡 有歌曰 有歌曰 烧山之火能除寒 一退三飞病自安 始是五分烧山之火能除寒 一退三飞病自安 始是五分 终一寸 三番出入慢提看 终一寸 三番出入慢提看 分天 地 人三部徐徐进针 初进针时可将针直入至适当深度 得气后将针向上提至天 部 随即用紧按慢提 三进一退 因患者之呼吸而运用手 法 目视患者 手不离针 当患者呼气时向下三次进针为 主 吸气时一次退针为辅 呼气时口唇微闭 如吹风状 三次从口呼出 吸气时即闭合其口 一次由鼻吸入 向下 进针时用紧按法 拇前食后行九阳数 停针时要用力按针 不动 向上退针时是用慢提法 食前拇后 在天部提三按 九 左捻多右捻少 呼进吸退 热生以后将针从人部再至 地部时 也同样行之 患者即感有针下发热 并能沿经传 布 上下周流 当针深入地部后 将针再提至人部 如此 反复行之 最后一次出针至天部 少停再尽出针 疾扪其 穴 透天凉 透天凉可除烦热 直针至地徐后撤紧提随吸食指 前 慢按随呼食后说针下凉生再上提 三退一进热自夺退 针至天再入深 如此反复同前撤 有歌曰 有歌曰 透天凉法退热烧 一进三飞冷风飘 先针一寸透天凉法退热烧 一进三飞冷风飘 先针一寸 退五分 三出三入紧提消退五分 三出三入紧提消 先一次进针至应有深度 再先深后浅 分地 人 天三部 徐徐退针 直针入地得气后 注视患者呼吸 紧提慢按 三退一进 目视患者 手不离针 当患者吸气时向上三次 提针为主 并用食前拇后稍向右捻 行六阴数 呼气时一 次按针为辅 同时拇前食后稍向左捻 吸气时口唇微开 三次用口吸入 呼气时即闭其口 一次用鼻呼出 当针下 发凉时 即退针至人部 施术如前 能使凉气循经传导 最后遍体清凉 出针时不按针孔 所谓一进三飞或一退三 飞者 意即连续前进三次或后退三次 轻巧快捷 犹如鸟 之飞翔也 4 彭静山的烧山火 透天凉彭静山的烧山火 透天凉 烧山火补法 适用于虚寒症 选好穴位 针刺得气以后 这时拇指用力向前作龙眼推旋 当拇指向前推旋完毕 左 手拇 食两指用力夹住针柄上端 不使针向回松劲 急用 右手拇指指甲 从上向下刮动针柄 这时病人酸麻的感觉 就变为热的感觉 这种热由针穴局部向远处传导 透天凉泻法 适用于实热症 选好穴位 针刺得气后 拇 指用力以凤眼法向后拉捻 急用左手拇 食二指夹住针柄 上端 夹的紧点 固定针柄 不使它向回松劲 然后用右 手小指指甲 从下向上刮动针柄 这时病人已产生的酸麻 感觉 就会变成凉的感觉 其凉从内向外 直透出来 颇 感愉快 5 吴倬仙的烧山火 透天凉吴倬仙的烧山火 透天凉 灵枢经云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 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此即继起者用透天凉烧山火之两手法 针灸家师承有云 提针为热 插针为寒 内转为泻 外转为补 补泻之法 可停针侯气 迟迟转之 提插之法 不可偏用 盖尽量插 之 而至于骨 则不可再插 尽量提之 而针以外出 则 不能再用 故定为三提一插 提针呼气 插针吸气 为烧 山火 盖提数多 则气之出于卫分者多振振恶寒之证 用 此手法 阳日用偶数 阴日用奇数 必能使之发热 反言之 三插一提 插针吸气 提针呼气 为透天凉 盖 插数多 则气之入于营分者多蒸蒸发热之证 用此手法 阳日用奇数 阴日用偶数 必能使其退热 除寒退热 乃 针灸家必要之手法 故灵枢经列于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之末 等于冠诸本腧篇之首也 以上所言烧山火透天凉之正法 乃男用于午前 女用于午后 如男子午后 有大寒证大热 证 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 则反而用之 如女子午前有大 寒证大热证 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 以反而用之 歌曰 三插一提透天凉 三提一插火烧山 提针吹气插针吸 女 午后兮男午前 6 刘炳权的烧山火 透天凉刘炳权的烧山火 透天凉 烧山火 烧山火 热补法 是指施术后病人自觉穴位针下 有热感 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 虚证 它将穴位分天 人 地三部分进行操作 表层为天 中间为人 深层为地 方 法是进针得气后浅层为天部 操作拇指向前单方向捻转 顺时针 捻转度为 120 度 频率为每分钟 80 100 次 捻转同时将针提插 插时用力要重 提时用力要轻 称重 按轻提 天部捻转提插 9 次 完毕 然后将针进入人部 同法施术 完毕 再将针进入地部 同法施术 完毕后将 针提至天部可重复上述操作 3 4 次 直至病人有热感 每 隔 5 7 分钟行针一次 透天凉 透天凉 凉泻法 是指施术后病人穴位针下自觉 凉感 常用于治疗热证 实证 它亦是将穴位分天 人 地三部进行 但此法与烧山火操作相反 由深层即地部开 始 操作拇指向后单方向捻转 逆时针 捻转度为 140 度左右 频率每分钟 60 80 次 捻转同时将针提插 插时 用力要轻 提时用力要重 称轻按重提 地部捻转提插 6 次 完毕 然后将针退至人部 同法施术完毕 再将针退 至天部 同法施术 完毕后将针进入地部 可重复上述操 作 直至病人有凉感 每隔 5 7 分钟行针一次 7 罗逸仙 张鹳一的烧山火 透天凉罗逸仙 张鹳一的烧山火 透天凉 罗老先生烧山火 拇指与中指夹针 成兰花式 待病人呼 气时进针天部 应刺深度的上 1 3 处 左捻九数 再呼 再进入人部 应刺深度的中 1 3 处 行九数 再呼 再 进入地部 下 1 3 处 行九数 侯病人吸气时 将针一 次提至天部 反复行之 共九九八十一捻 则病人自觉热 气内生矣 行此法须注意四点 一是适宜于虚证 寒证 凡火证 实证均禁用之 二是行针时 聚精会神 细心观 察病人呼吸与捻转节律 不可紊乱 三是捻力轻徐均衡 不可忽轻忽重 忽快忽慢 四是吸气提针时 以净巾掩病 人口鼻 透天凉 拇指与食指持针 成展翅式 待病人吸气时 将 针一次进入地部 右捻六数 呼气时将针慢提至人部 行 六数 再呼 再提至天部 行六数 如此再吸再插 反复 行之 六六三十六数 则病人自觉寒冷内生矣 行此法亦 须注意四点 一是适用于火证 实证 二要聚精会神 捻 转合拍 三要捻重 提慢 插快 指力均衡 四令病人以 鼻呼气 以口吸气 8 楼百层的烧山火 透天凉楼百层的烧山火 透天凉 烧山火 将针刺入应针深度的 1 2 时 行左右捻转手法 9 次以侯气 若觉针下沉紧 再刺入应刺深度 急行三出三 入 慢提紧按的提插捻转手法 一般可使针下产生热感 透天凉 将针刺入应针深度 即行左右捻转手法 6 次以侯 气 若觉针下沉紧 再将针提起 1 2 急行三入三出 紧提 慢按的提插捻转手法 一般能使针下产生凉感 9 管正斋的烧山火 透天凉管正斋的烧山火 透天凉 烧山火 1 行降阴法 用左手押准穴位 右手持针刺入穴内 针 分 3 次渐次的下降 先进至皮下天部 次进至人部 再进 至地部 最后再由地部直接提出于皮肤外面 此法的要点 是先浅后深 使针力着重于深部 徐内疾出 2 在酸麻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 使指力向下 将针 向左方向捻转 每次 180 度 360 度 即将针刺的右手 刺 手 拇指向前进 食指后退的捻转方向 反复行之 有的 患者即可产生热的感觉 3 慢按紧提 此 紧 字的涵义作 重 字解 慢 字的涵义作 轻 字解 进针在天人地部提插针时 要用 重插轻提 4 行九阳数 周易 单数 奇数为阳 九数为老阳 七数为少阳 进针在天人地部捻转 或提插 3 次 三三 得九 为九阳数 亦可在每部各行九阳数 可少停 反复 行之 管老在行九阳数时 强调实效 不泥于古数 注重 病人体质 敏感程度等客观情况 所以有时仅用三三得九 有时用三九二十七 灵活运用 5 随而济之 随顺其经气的流行而补其气 如手之三阴 经及足之三阳经 是从上而下 于刺针后捻插时 使麻酸 胀重感觉 向下传达 与经气的去路相顺 管老不仅重视 针刺方向顺行经气 更强调针感顺应经气 并且巧妙地应 用押手 循经 阻压等辅助手法屡能达到针感顺经之目的 6 行震刮术 先用左手指固定针体 再用右手拇指向下 震刮针柄 或右手食指做固定 右手拇指向下震刮针柄 震刮 30 60 次 每可产生热的感觉 7 乘病人呼气进针 吸气出针 8 出针后 立即以指 或棉球 按揉针孔 以扶正气 使真气存留 不任已入之阳气外逸 透天凉 1 行升阳法 押手及刺手式 同烧山火 不同之点是 将针直刺入地部 然后分 3 次 作阶梯状 经人部天部提 出于皮肤外 此法的要点是先深后浅 使针力着重于浅层 疾内徐出 2 在酸麻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 使指力向上 将针 向右方向捻转 每次 90 度 180 度 即将持针的右手 刺手 拇指退后 食指前进的捻转方向 反复行之 有的患者即 可产生凉的感觉 3 紧提慢按 退针在地人天部提插针时 用重提轻插 4 行六阴数 周易 双数 偶数为阴 六数为老阴 八数为少阴 退针在地人天部捻转 或提插 时 针尖 向上提起 使力在针体 每部各捻转 或提插 2 次 二三 得六 为六阴数 亦可在每部各行六阴数 可少停 反复 行之 5 迎而夺之 与经络循行的来源去路相反 如手之三阳 及足之三阴经 是从下向上 于刺针捻插时 使酸麻胀重 感觉向下传达 与经气的来路相逆 6 行震刮术 先用左手拇指固定针体 再用右手食指 或拇指 向上震刮针柄 或以右手食指固定 右手拇指 向上震刮针柄 震刮 30 60 次 每可产生凉的感觉 7 乘病人吸气进针 呼气出针 8 出针时 将针摇动 使针孔扩大 去针后不揉针孔 以泻散其邪气 10 郑毓琳 郑魁山 李志明的简易凉热补泻法郑毓琳 郑魁山 李志明的简易凉热补泻法 热补法医生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