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试题47257_第1页
细胞生物学试题47257_第2页
细胞生物学试题47257_第3页
细胞生物学试题47257_第4页
细胞生物学试题4725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生大礼包第三弹 第 6 章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PART1 教学大纲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 第三节线粒体与疾病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尤其是各区间标志酶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能量的转换分子 ATP 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生成乙酰辅酶 A 三羧酸循 环是各种有机物进行最后氧化的过程 也是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 呼吸链概念 氧化过程中伴随磷 酸化的藕联 1 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 化学渗透假说 熟悉 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有关 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核编码蛋白质向线粒体 的转运 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的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一分子葡萄糖经过三羧酸循环的总反应式 呼吸链和 ATP 合酶复合体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 根据结合变构机制 ATP 的合成 了解 线粒体的起源与发生 NADH H 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穿梭机制 F0基片在 ATP 合成中的作用 与细胞死亡有关的线粒体机制 线粒体控制细胞死亡的假说 疾病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 mtDNA 突变与 疾病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线粒体的组成结构 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 难点 电子传递链 氧化磷酸化 ATP 生成 Part 2 题库 一 填空题 1 线粒体是细胞的 基地 其主要功能是 七 2 线粒体的嵴由 向内腔突起而成 其上面的带柄结构是 由 和 三部分组成 该结构具有 活性 功能是 七 3 线粒体各部分结构中有各自特殊的标记酶 它们分别在外膜是 外腔是 内膜 是 膜间腔是 七 4 线粒体基因组共由 个碱基组成 含 个基因 可分别编码 rRNA tRNA 和蛋白质 七 5 细胞氧化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七 答案 1 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 营养物质在线粒体内氧化并与磷酸化藕联生成 ATP 2 内膜 基粒 头部 炳部 基片 酶 催化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3 单胺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腺苷酸激酶 4 16569 37 5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2 单项选择 1 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的结构是 A 微粒体 B 基粒 C 溶酶体 D 线粒体 E 受体 2 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复合体 B 溶酶体 C 线粒体 D 微体 E 内质网 3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 A 贮存 Ca2 B DNA 复制 C 合成蛋白质 D 合成糖原 E 以上都不是 4 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中丙酮酸 CO2 H2O 发生在 A 核蛋白体 B 内质网 C 溶酶体 D 细胞质基质 E 线粒体 5 细胞内线粒体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生成 A GTP B cAMP C AMP D ATP E cGMP 6 线粒体中三羧酸循环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A 基质 B 内膜 C 基粒 D 嵴膜 E 膜间腔 7 线粒体中 ADP ATP 发生在 A 基质 B 内膜 C 膜间腔 D 基粒 E 嵴膜 8 在光镜下可见线粒体的形状为 A 分技状 B 棒状 线状或颗粒状 C 星状 D 卵圆形 E 以上形状都有 9 在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形状呈 A 短杆状 B 环形 C 哑吟形 D 星形 E 以上形状都有可能 10 线粒体嵴的形状是 A 板层状峪 B 纵行嵴 C 管状嵴 D 锯齿状嵴 E 以上形状都有可能 11 真核细胞的核膜外 DNA 存在于 A 核膜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核糖体 E 高尔基复合体 12 细胞消耗游离氧的代谢发生在 A 线粒体 B 染色体 C 溶酶体 D 高尔基复合体 E 中心体 13 下列哪一种说法描述线粒体 DNA 较为确切 A 线状 DNA B 环状 DNA C 是与核 DNA 密码略有不同的环状 DNA D 与核 DNA 密码略有不同 的线状 DNA E mtDNA 含线粒体全部蛋白的遗传信息 14 动物细胞中含有 DNA 分子并能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 A 中心体 B 溶酶体 C 核糖体 D 线粒体 E 高尔基复合体 15 细胞氧化过程中 乙酰辅酶 A 的生成发生在 A 线粒体基质 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外膜 D 细胞基质 E 核基质 16 关于线粒体的主要功能叙述 A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 A B 进行三羧酸循环 C 进行电子传递 释放能量并形成 ATP D B C 最确切 E A B C 最确切 17 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 A 脱羧产生 CO 放出电子 B 脱羧产生 CO 放出氢原子 C 放出氢原子和电子 D 脱羧产生 CO 放出 ADP E 脱羧放出 ATP 18 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阶段的顺序是 A 糖酵解一丙酮酸脱氢 三羧酸循环一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B 糖酵解一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一丙酮酸脱氢 三羧酸循环 C 丙酮酸脱氢 三羧酸循环一糖酵解一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D 丙酮酸脱氢 三羧酸循环一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一糖酵解 E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一丙酮酸 脱氢 三羧酸循环一糖酵解 19 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后可以产生的能量有 A 34 个 ATP B 36 个 ATP C 38 个 ATP D 40 个 ATP E 42 个 ATP 20 线粒体半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于下列哪一事实 A 线粒体 DNA mtDNA 能独立复制 B 线粒体含有核糖体 C 在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细 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 D mtDNA 与细胞核 DNA 的遗传密码有所不同 E mtDNA 在 G 期合成 答案 1 5 DCEED 6 10 ADBEE 11 15 BACDA 16 20 EEACC 3 多项选择 1 关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哪些说法不正确 A 不同生物的线粒体的峪形态相同 B 细胞内形成 ATP 的中心 C 可完成细胞氧化的全过程 D 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2 细胞内物质氧化的特点是 A 氧化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传给细胞 B 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既不冒烟也不燃烧 C 不 同代谢过程需要不同的酶催化 D 氧化放能是分步 小量和逐渐进行的 3 线粒体的特征有 A 细胞内分解各种物质的场所 B 细胞内供能中心 C 具双层膜结构 D 光镜下呈线状或颗粒状 4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有 A 外膜 B 内膜 C 膜间腔 D 基质腔 5 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有 A 三羧酸循环 B 丙酮酸一乙酰辅酶 A C ADP ATP D 糖酵解 6 线粒体常分布于细胞中的部位有 A 细胞需能区域 B 高尔基体四周 C 粗面内质网附近 D 核周围 7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在于 A 含有 DNA B 含有产能有关的酶 C 是产生能量的场所 D 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8 在线粒体膜上进行的代谢过程有 A 三羧酸循环 B 糖酵解 C 丙酮酸一乙酰辅酶 AD 氧化磷酸化 9 光镜下线粒体的形状可能是 A 颗粒状 B 分枝状 C 棒状 D 线状 10 清除衰老的线粒体是通过 A 溶酶体的粒溶作用 B 溶酶体的异溶作用 C 溶酶体的自溶作用 D 细胞膜的外吐 11 线粒体的基粒结构可分为 A 头部 B 囊腔 C 柄部 D 基部 12 含核酸成分的细胞器有 A 染色体 B 核糖体 C 高尔基复合体 D 线粒体 13 识别线粒体有关部位的标志酶是 A 单胺氧化酶 B 腺苷酸激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mtDNA 复制的酶 14 属膜相结构的细胞器是 A 细胞核 B 溶酶体 C 线粒体 D 中心体 答案 AC BCD BCD ABCD ABC ABCD BC D ACD C ACD ABD ABCD ABC 4 名词解释 1 线粒体 2 线粒体嵴 3 基本微粒 4 半自主性细胞器 5F1 偶联因子 6 呼吸链 7mtDNA 8 细胞呼吸 9 三羧酸循环 10 氧化磷酸化 答案 1 线粒体 mitochondria 是存在于细胞质内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器 由内外二层单位膜围成的膜 相结构 内膜向内凸起形成峪 峪上的颗粒为基本微粒 它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装置 线粒体内室是进行 三羧酸循环的场所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 ATP 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 的能量 2 线粒体嵴 mitochondriacristae 是指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结构 峪可增加细胞内线粒体内膜面积 有利于线粒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在线粒体嵴膜上 有许多有柄小球体 称为基本微粒 基粒 它是偶联 磷酸化的关键装置 即 ATP 的产生部位 3 基本微粒 elementary particle 简称为基粒 是线粒体峪膜上的有柄小球体 也称 ATP 酶复合体 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 它由 3 部分组成 即头部 为可溶性 ATP 酶 F1 柄部 有对寡霉素敏感 的蛋白 OSCP 基部 有疏水蛋白 HP 或 F 为质子通道 并将头柄部连结整合到线粒体的内膜 上 4 半自主性细胞器 semiautonomous organelle 线粒体能自我增殖 有 mtDNA 以及转录蛋白质的 mtRNA mt 核糖体等 似乎线粒体是细胞内一个独立 自主的细胞器 但实际上它自身的遗传系统贮存 信息很少 不能为自己编码全部蛋白质 构建线粒体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细胞核 DNA 因此 线粒体只能 是一个半自主的细胞器 其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 5 F1 偶联因子 F1 factor 线粒体的基粒头 柄部为 F1 偶联因子 尤其是头部的主要蛋白组成了 DNA 合成酶结构 它使 ADP 磷酸化为 ATP 头部还有抑制 ATP 水解的酶蛋白 保护产生的 ATP 不被水 解 因此 F1 因子是实现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6 呼吸链 respiratory chain 线粒体内膜上由多个酶复合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叫呼吸链 呼吸链的成分有 辅酶 1 NAD 黄酶 FAD 辅酶 Q 细胞色素 b c1 c a 等 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 可逆地接受 和释放电子和质子 电子在逐级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帮助质子泵出内膜外面 在膜间腔形成 质子浓度差透入基部 并通到柄 头部 质子的流动动力可以使 ADP 磷酸化为 ATP 7 mtDNA mitochondrial DNA 即线粒体 DNA 指存在于线粒体内的 DNA mtDNA 呈高度扭曲的 双股环状 mtDNA 能转录自身的 mRNA rRNA 和 tRNA 线粒体的蛋白质约有 10 是由 mtDNA 编码的 如果没有 mtDNA 编码的 mRNA tRNA 及核糖体 细胞核 DNA 也无法指令构建线粒体 8 细胞呼吸 ellular respiration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利用氧气氧化糖类或脂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 放出能量形成 ATP 的生物氧化过程 细胞呼吸的主要步骤可简单归纳为 糖酵解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 辅酶 A 进行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 9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是细胞呼吸的一个重要 阶段 由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构成 循环是从乙酰辅酶 A 与草酰乙酸结合成柠檬酸开始 经过多次脱氢 脱羧作用 最后转化成草酸乙酸 草酰乙酸又和乙酰辅酶 A 结合生成柠檬酸再进入循环 脱下的氢经呼 吸链递氢递电子体系偶联氧化过程生成 ATP 10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在有氧代谢的三羧酸循环等反应中 脱下的氢首先与 NAD 或 FAD 结合成 NADH 和 FADH2 经呼吸链中其他成分的传递 NAD 和 FAD 从氧化底物中取得的电子 与 O2 分子结合 提供的能量用以驱动 ADP Pi 转变成为 ATP 的反应 这就是氧化磷酸化作用 把 NADH 的氧化能转换成 ATP 高能磷酸键的能 Part3 拓展阅读 三羧酸循环的故事 从前有个女孩柠檬 1 因为重男轻女 母亲又生了个弟弟叫苹果 十岁时父母就把她遗弃 带着弟弟 远赴美国 留给她一笔抚养费 她是在福利院度过了八年的孤苦日子 十八岁后她离开了福利院 有天在 海边游玩 爱上了一只乌贼 2 可是乌贼并不喜欢她 于是她费尽心机改变自己 终于有天 她变得 与先前的自己完全相异 3 可乌贼还是不喜欢她 心灰意冷之际 她选择了离开 不再做一个可怜的 付出者而得不到丝毫的回报 整整几天坐在梧桐树下 4 默默流泪 黯然神伤 美丽的琥珀路过 心生 怜悯 走到柠檬边上坐下 时间在缓慢流逝 柠檬把先前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倾诉给善良的琥珀听 琥珀不 停安慰着她 并鼓励她忘掉过去 重新开始 两人如此投机 决定结为姐妹 从此以后柠檬就成了琥珀的 妹妹 5 她再也不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人 也算琥珀家人了 6 后来她和琥珀一同到盐湖城 7 游玩 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人 在那个城市的街头 她遇见了她的家人 在茫茫人海中 她一眼就认出了苹 果 8 就在她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 她的父亲草酰乙酸 9 和母亲辅酶 A 10 也认出了自己的亲 生女儿 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越发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亲生骨肉 希望以后能给柠檬创造优越的生 活条件弥补当年遗弃她的过错 可倔强的柠檬拒绝了 她不愿意原谅当年绝情遗弃她的父母 她选择自食 其力 琥珀轻轻拭干柠檬眼角的泪珠 告诉她说 我们的柠檬不是没有眼泪的柠檬 而是喊着泪奔跑的 柠檬 1 柠檬酸 2 顺乌头酸 3 异柠檬酸 4 酮戊二酸 5 琥珀酰辅酶 A 6 琥珀酸 7 延胡索酸 8 苹果酸 9 草酰乙酸 10 乙酰辅酶 A 第 7 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 Part1 教学大纲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管 第二节微丝 第三节中间纤维 第四节细胞的运动 第五节细胞骨架与疾病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细胞骨架概念 细胞骨架分布 微管蛋白与微管的结构 微管组织中心概念 微管蛋白环形 复合体概念 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 中心体概念 微管的 踏车运动 微管的功能 马达蛋白分为哪 3 个 家族 微管的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运输方向及特点 肌动蛋白与微丝的结构 微丝的功能 中间纤维的 结构和类型 中间纤维的功能 熟悉 微管结合蛋白的概念 种类 分布 功能 微管装配的 3 个时期 微管的体外装配 微管的体 内装配 微丝的组装过程分为 成核 聚合和稳定三个阶段 微丝的组装可用踏车模型和非稳态动力学模 型来解释 微丝结合蛋白及其功能 中间纤维的组装特点 中间纤维的装配与调节 了解 影响微管的组装和解聚的因素 影响微丝组装的因素 肌肉收缩的分子基础 中间纤维的发现 和命名 微管与细胞运动 微丝与细胞运动 细胞运动的调节机制 细胞骨架与肿瘤 细胞骨架蛋白与神 经系统疾病 细胞骨架与遗传性疾病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微管及微丝的组成 组装和功能 难点 微管的组装 踏车模型 Part2 题库 1 填空题 1 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有 和 组成 六 2 微管的组装是由 和 首先形成二聚体 进一步由二聚体组装成 根 呈纵 向排列而成 一些药物如 和 可以引起微管分解 六 3 构成微管的蛋白有两类 和 六 4 微管共有 种类型 其中 具有 根原纤维 具有 根原纤维 具有 根原纤维 六 5 微管的主要成分是 微丝的主要成分是 六 6 在细胞骨架系统中较为稳定的一种骨架纤维是 其直径约为 六 7 细胞中微管组织中心包括鞭毛的 染色体的 和位于细胞质中的 六 8 中间纤维是由中间纤维蛋白单体组成 每个蛋白单体由三个区域组成 和 在横切面上中间纤维有 个蛋白单体 六 答案 1 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 2 13 原纤维 秋水仙素 紫杉醇 3 管蛋白 管蛋白 4 3 单管 13 二联管 23 三联管 33 5 微管蛋白 肌动蛋白丝 6 中间纤维 10nm 8 头部 杆状区 尾部 32 2 单项选择 1 下列哪种结构不由微管构成 A 纤毛 B 纺锤体 C 鞭毛 D 染色体 E 中心体 2 细胞骨架系统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多糖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E 磷酸 3 电镜下中心粒的超微结构微管排列是 A 9 组单管 B 9 组二联管 C 9 组三联管 D 6 组二联管 E 6 组三联管 4 关于微管的化学组成哪项是错误的 A a 微管蛋白 B b 微管蛋白 C MAP D tau 蛋白 E 组蛋白 5 微管的形态一般是 A 中空圆柱体 B 中空长方体 C 中空圆球形 D 实心纤维状 E 以上都是 6 微管蛋白的异二聚体上具有哪种三磷酸核苷的结合位点 A UTP B CTP C GTP D ATP E TTP 7 纤毛 鞭毛的基体由下列哪种微管构成 A 二联管 B 三联管 C 单管 D 四联管 E 以上都不是 8 关于微管的超微结构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外径 25urn B 呈中空圆柱状 C 管壁厚 10nm D 管壁由 13 条原纤维组成 E 原纤维由微 管蛋白组成 9 关于微管组装下列哪项叙述不对 A 微管的组装是分步骤进行的 B 微管两端的增长速度相同 C 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具有重要作 用 D 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是可逆的 E 微管可以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地组装和去组装 10 下列哪项与微管的功能无关 A 受体作用 B 支持功能 C 细胞运动 D 物质运输 E 信息传递 11 微丝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 A 原肌球蛋白 B 肌钙蛋白 C 动力蛋白 D 肌动蛋白 E 稳定因子结合蛋白 12 有关肌肉收缩原理 下列哪项叙述不对 A 当 Ca2 浓度下降时 原肌球蛋白构型改变 触发肌丝滑行 B 肌肉放松时 细肌丝中的原肌球蛋 白隔在肌动蛋白与横桥之间 C 肌肉放松时 细肌丝不与粗肌丝结合在一起 D 横纹肌收缩是肌原 纤维的细肌丝和粗肌丝相互滑动造成的 E 横纹肌收缩过程需要 ATP 提供能量 13 关于肌动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G 一肌动蛋白与 F 一肌动蛋白可互相转变 B 肌动蛋白上有肌球蛋白结合位点 但无二价阳 离子的结合位点 C F 一肌动蛋白的聚合过程不需能量 D 肌动蛋白是微丝的基础蛋白质 E 微丝受 到肌动蛋白一结合蛋白的调节 14 能特异性阻止微管蛋白聚合的物质是 A Na B Mg2 C 秋水仙素 D 细胞松弛素 B E 鬼笔环肽 15 微丝在非肌细胞中与下列哪种功能无关 A 变形运动 B 支架作用 C 变皱膜运动 D 吞噬活动 E 氧化磷酸化 16 对微丝有专一性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A 秋水仙素 B 细胞松弛素 B C 长春新碱 D Mg2 E K 17 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肌球蛋白 A 细胞中的肌球蛋白一般由 6 条多肽链组成 B 肌球蛋白分子的 2 条轻链形成杆状部 C 肌球蛋白 分子头部聚集在肌球蛋白纤维的两极 D 肌球蛋白的头部具有 ATP 酶活性 E 肌球蛋白头部存在肌动 蛋白结合位点 18 在微丝组分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A 肌动蛋白 B 肌球蛋白 C a 一辅肌球蛋白 D 纽带蛋白 E 原肌球蛋白 19 秋水仙素对纺锤丝的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分裂停于 A G 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E 末期 20 关于非肌细胞分裂时缢缩环 下列哪种叙述不对 A 缢缩环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构成 B 缢缩环含微丝成分 C 抗肌动蛋白抗体可加快缢缩环的 产生 D 在胞质分割开始时产生缢缩环 E 胞质分裂完成时缢缩环解聚消失 答案 DCCAA CBCBA DABCE BBECC 3 多项选择 1 关于微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呈中空圆柱体 B 外径 25nm C 13 条原纤维包围而成 D 主要存在溶酶体内 2 微管蛋白的聚合所需的三磷酸核苷是 A TTP B GTP C ATP D UTP 3 属于细胞骨架结构的是 A 微管 B 微丝 C 中等纤维 D 微梁网格 4 微管的功能包括 A 支持功能 B 细胞运动 C 物质运输 D 信息传递 5 微管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 A 单管 B 二联管 C 三联管 D 四联管 6 下列哪些因素促进微管的组装 A GTP B Mg2 C MAP D 高 Ca2 7 核骨架可能与下列哪些方面有关 A 蛋白质的加工 B 蛋白质翻译 C DNA 复制 D 染色质包装 8 微丝的功能主要包括 A 参与肌细胞收缩 B 参与胞质环流 C 参与细胞膜运动 D 参与构成细胞骨架 9 下列哪些纤维属中等纤维 A 肌原纤维 B 波形蛋白纤维 C 神经蛋白纤维 D 角质蛋白纤维 10 下列哪些细胞中常含有波形蛋白纤维 A 骨骼肌细胞 B 平滑肌细胞 C 淋巴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11 含有动力蛋白的是 A 线粒体 B 溶酶体 C 纤毛 D 鞭毛 12 下列属微管结合蛋白的是 A 稳定因子结合蛋白 B MAP C tau 蛋白 D 盖帽因子结合蛋白 13 参与细胞分裂时缢缩环形成的是 A 角质蛋白 B 肌动蛋白 C 肌球蛋白 D 结蛋白 14 关于肌肉收缩原理 正确的叙述是 A 肌肉收缩的能量由 ATP 提供 B 肌肉放松时 粗细肌丝不结合 C 肌肉收缩是粗细肌丝相互滑行造 成的 D Ca2 与肌肉收缩无关 15 关于肌动蛋白 下列哪些叙述不对 A 是微丝的主要成分 B 其聚合体为 F 一肌动蛋白 C 组成粗肌丝的主体成分 D 分子单体呈杆状 16 微丝中包含的蛋白质 A 收缩蛋白 B 调节蛋白 C 连结蛋白 D 微管蛋白 17 关于微管的组装正确的叙述是 A 异二聚体 多聚体 a B 微管蛋白 微管 B a 小微管蛋白 13 条原纤维 微管 C a B 微 管蛋白 异二聚体 多聚体 13 条原纤维 微管 D GTP 的存在是聚合的必要条件 18 下列关于中等纤维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是细胞骨架中最复杂的蛋白纤维系统 B 直径介于微管与微丝之间 C 具有组织特异性 D 体内组 装程度低 19 纤毛的组成部分包括 A 毛部 B 基体 C 端部 D 根丝 20 关于纺锤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有丝分裂器的主要成分 B 与染色单体精确分配有关 C 属临时性细胞器 D 纺锤丝是包括纺锤 体内各种纤维 答案 ABC B ABCD ABCD ABC ABC CD ABCD BCD CD CD BC BC ABC CD ABC ABC ABD ABCD 4 名词解释 1 细胞骨架 2 微管 3 微管结合蛋白 4 微管组织中心 5 微丝 6 肌动蛋白 7 肌球蛋白 8 中等纤维 9 纺锤体 10 中心体 答案 1 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是指存在于细胞核和质膜内侧面之间的纤维状细胞器 它主要包括微管 微丝 中等纤维和微梁网络 细胞骨架在细胞质内形成的网络结构支撑维持细胞的形状 并在细胞运动 物质运输和细胞分裂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2 微管 microtubule 是细胞骨架系统中主要成分之一 它呈中空圆柱体状 外径 25urn 长度不一 在大多数细胞中仅有几微米长 微管管壁由 13 条原纤维组成 原纤维的基本单位是异二聚体 如果将异 二聚体变性处理 可分为 2 个亚单位 分别叫 a 微管蛋白和 6 微管蛋白 除微管蛋白外 微管中还有一些 同微管相结合的辅助蛋白 它们调节着微管的聚合和解聚 微管在细胞形态发生 运动 运输和支持等方 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3 微管结合蛋白 microtubule combined Protein 在微管上 除微管蛋白外 还有与微管相结合的辅助 蛋白 称微管结合蛋白 它们是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必要成分 主要微管结合蛋白有微管关联蛋白 MAP 和微管装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