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论文——微生物制药_第1页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制药_第2页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制药_第3页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制药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制药微生物制药 摘要 微生物制药利用微生物技术 通过高度工程化的新型综合技术 以利 用微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 依赖于微生物机体在反应器内的生长繁殖及代谢过 程来合成一定产物 通过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提取精制 并最终制剂成型来实现 药物产品的生产 关键词 微生物制药 抗生素 甾体激素 酶及酶抑制剂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 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 微生物制药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利用某种微生 物以 纯种状态 也就是不仅 种子 要优而且只能是一种 如其它菌种进来 即为杂菌 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能以极低浓度抑制或影响其他 生物机能的低分子量代谢物 微生物制药利用微生物技术 通过高度工程化的 新型综合技术 以利用微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 依赖于微生物机体在反应器内 的生长繁殖及代谢过程来合成一定产物 通过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提取精制 并 最终制剂成型来实现药物产品的生产 微生物制药的生物来源是青霉素 放线 菌 作用对象是抗菌药 抗肿瘤药 抗病毒药 除草剂 酶抑制剂 免疫调节 剂 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壁合成药 影响细胞膜功能药 干扰蛋白质合成药 化学结构是抗生素 维生素 氨基酸 甾体激素 酶及酶抑制剂 一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果 Louis Pasteur 1822 1895 法国微生物学家 化学家 对狂犬病的研究 是他科学生涯中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将狂犬患者的唾液注射到兔子 体中 使兔感染狂犬病后 再将兔的脑和脊髓 制成可供免疫用的弱化疫苗 1885 年在一个 9 岁的被患狂犬病的狼咬伤的孩子身上试用 获得成功 这一研 究成果当时被誉为 科学纪录中最杰出的一项 巴斯德研究所就在那时筹款建 立 开创了药物微生物技术的新时代 Alexander Fleming 英国细菌学家 他首先发现青霉素 后英国病理学家 弗劳雷 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 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 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青霉素的发现 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 菌作用的药物 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 药的高潮 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 Selman Abraham waksman 抗生素之父瓦克斯曼 美国人 对土壤微生物产 生抗生素物质进行了系统和开创性工作 发现了链霉素是结核杆菌的克星 二 抗生素 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有内在抗性 intrinsic resistance 和获得性抗性 acquired re2sistance 内在抗性是指细菌天然对某些抗生素不敏感 获得 性抗性涉及细菌遗传背景的改变 细菌可通过随机突变 或表达潜在抗性基因 获得抗性 也可通过抗性基因水平转移获得抗性 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MGE 可以在同种甚至不同种菌株间水平转移 加速了临床 上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产生 1 链霉素 streptomycin 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 分子式 C21H39N7O12 1943年美国 S A 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得到 是继青霉素后 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 开创了结核病 治疗的新纪元 链霉素属于不含伯胺基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采用两种方法 制备免疫原 一是利用醛基可以采用O 羧甲基 羟基胺法 将其生成含有带羧 基的半抗原衍生物 然后采用碳化二亚胺法 将带有羧基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 的胺基或者羧基结合 二是利用链霉素其醛基直接与载体蛋白的胺基缩和 2 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抗生素约2 3 来源于链霉菌 利用链霉菌产抗生素能 力与链霉素抗性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定向筛选正向突变株 是目前农用抗生素科 研领域的研究热点 紫外诱变是菌种选育过程中最常用的诱变方法之一 但该法 导致的菌种突变是随机的 正突变株的出现频率很低 需要进行大量的筛选工作 通过将链霉素抗性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结合 可快速 有效的获得理想的抗 生素高产突变株 三 甾体激素 甾体激素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类药物 由于其结构极其复杂 目前 利用全合成的方法比较困难 通常以具有甾体母核结构的天然产物为原料采用 半合成的方法改造后制得 以前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以薯蓣皂素为起始原料 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薯蓣资源日渐枯竭 皂素价格不断上涨 促使国内外 一些公司寻找和开发新的甾体激素药物的原料 植物甾醇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 可以作为甾体激素药物半合成的原料 微生物选择性降解甾体侧链技术的发展 使这些廉价易得的甾醇充分利用成为可能 1 植物甾醇的微生物转化 诺卡氏菌 分枝杆菌 节杆菌和假单胞杆菌等微生物都能将甾醇类化合物 作为碳源利用 而使甾醇降解 甾体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的酶对甾体底物 的某一部位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来获得一定的产物 2 微生物选择性降解甾醇侧链 微生物对甾醇作用产生42AD和ADD主要包括侧链的降解 C23位羟基氧化成酮 基以及C25 6位双键的氢化 其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侧链的降解 甾醇侧链的 降解开始于C227位的羟化 然后经过氧化 最终截断于C217位 选择性控制微 生物降解侧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加入酶抑制剂以及利用诱变技术 3 影响植物甾醇侧链降解收率的因素 一是发酵液中植物甾醇的溶解度 甾醇是脂溶性化合物 在水中的溶解度 很低 因此反应中甾醇的有效浓度相当低 这就导致反应速度和转化率偏低 因此 应采取措施提高甾醇底物的溶解度 使甾醇与微生物细胞有良好的接触 从而提高产物收率 二是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甾体微生物降解缓慢的原因 不仅在于发酵液中底物和产物溶解度低 也在于它们进出微生物细胞的速度也 很低 因此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甾醇底物及其转化产物能自由地出入 细胞 也是促进侧链降解的有效方法 3 四 微生物发酵制药 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 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 通 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 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 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 提高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扩大适应症 中药发酵制药技 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 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 结合现代生 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 是从中药 天然药物 制药 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 1 微生物对中药发酵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 并易于组织工业化生 产 现代工业中许多生物产品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 如各式各样的酶 抗 生素 有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分泌几十种胞外酶到培养基中去 微生物进 行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胞内酶更是有成百上千 这些丰富而强大的酶系是中药发生 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 可以将药物的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成分 这些新成分就 是新的活性药物筛选的物质基础 这就是微生物可以用来发酵炮制中药的理论 根据如酶法已成为中药炮制的一种方法 2 由于微生物也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有些本身就是功 效良好的药物 或以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为前体 经微生物的代谢可以形成新的化 合物或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和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有可能将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 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微生物容易诱变 可以根据需要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 使之更适 合中药发酵的需要 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微生物体中得到运用 也是基因工程等 技术最成熟的领域 4 五 酶抑制剂 酪氨酸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化学本质是含铜蛋白 是黑色素生物合 成的关键酶和限速酶 酪氨酸酶的活性与色素沉着性疾病 食品褐变等均有密 切关系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对人类皮肤色素疾病的治疗 食品保鲜及农业抗虫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微生物来源 从海洋红藻表面分离得到核盘霉菌中的葡萄孢菌 利用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追踪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 分离得到3个含 吡喃酮结构的化合物均对酪 氨酸酶有抑制性 同时初步确定 吡喃酮联接戊烷基时显示最强的酪氨酸酶活 性抑制力 从4000余个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找到一株活性化合物产生菌 经鉴定 为链霉菌 以酪氨酸酶为底物 发现链霉菌代谢产物H7264A和H7263B 均具有酪 氨酸酶抑制活性 2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国内外对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抑制机理普遍认为包括 清除氧自由基 终止自 由基链的引发 削弱酪氨酸酶的供氧作用 削弱酪氨酸酶作用 酪氨酸酶抑制 剂结构与底物相似 作为酪氨酸酶的竞争性底物 从而削弱酪氨酸酶对酪氨酸 及其系列氧化产物的催化氧化作用 根据抑制剂与酶作用后是否引起酶永久性 失活 可将酶抑制剂分为不可逆抑制与可逆抑制 5 参考文献 1 蒋培余 细菌遗传元件水平转移与抗生素抗性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通 报 2006 年第 4 期 2 张桂贤 链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