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用物理学医用物理学 1 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 同一流线上任意两点的 A A 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B 速度一定相同 C 速度一定不同 D 速率一定相同 一水桶底部开有一小孔 水由孔中漏出的速度为 v 若桶内水的高度不变 但使水桶以 g 4 的加速度上升 则水自孔中漏出的速度为 D A v 4 B 5v 4 C D 2 3v2 5v 2 一血液流过一条长为 1 mm 半径为 2um 的毛细血管时 如果流速是 0 66mm s 血液的粘滞系数为 4 10 3 Pa S 则毛细管两读端的血压降是 B A 10 26 104 Pa B 5 28 103Pa C 2 11 10 3Pa D 2 54 103Pa 3 在一个直立的水桶的侧面有一直径为 1mm 的小圆孔 位于桶内水面下 0 2m 处 则水在小孔处流速为 B A 20m s B 2m s C m s D 4m s 2 102 4 一盛水大容器 水面离底距离为 H 容器的底侧有一面积为 A 的小孔 水从小孔中流出 开始时的流量 为 B A 2AH B C D 2AgHgHA 2AgH2 5 研究流体运动时所取的流管 C A 一定是直的刚性管 B 一定是刚性园筒形体 C 一定是由许多流线所组成的管状体 D 一定是截面相同的管状体 6 理想流体在一水平管中流动时 截面积 S 流速 V 压强 P 间的关系是 D A S 大处 V 小 P 小 B S 大处 V 大 P 大 C S 小处 V 小 P 大 D S 小处 V 大 P 小 7 某段血管的直径受神经控制而缩小了一半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 通过它的血流量将变为原来的 D A 1 倍 B 1 2 倍 C1 4 倍 D1 16 倍 8 水在水平管中稳定流动 已知在 S1处的压强为 110Pa 流速为 0 2m s 在截面 S2处的压强为 5Pa 则 S2 处的流速应为 内摩擦不计 B A 500m s B 0 5m s C 44m s D 1m s 9 一个顶端开口的圆形容器 在容器的底部开一横截面积为 1cm2的小孔 水从桶的顶端以 100cm3 s 的流 量注入桶内 则桶中水面的最大高度为 g 10m s2 B A h 0 B h 3 0cm C h 20 35cm D h 10cm 10 水在等粗管中作稳定流动 高度差为 1m 的两点间的压强差为 设水为理想流体 g 9 8m s2 B A 9 8Pa B 9800Pa C 109800Pa D 90200Pa 11 沿截面为 S 的均匀水平管稳定流动时 所损失的压强能 P B A 只与流经管道的长度成正比 B 与流速和管长的乘积成正比 C 为 0 D 条件不足 无法确定 12 将某种粘滞流体通过管半径为 r 的管道时流阻为 R 如果将管半径增加一倍 其流阻为 C A R 2 B r 8 C R 16 D 16R 13 粘性流体在圆形管道中流动时 某一截面上的速度 v 与速度梯度分别应为 B dx dv A 流速 v 到处相同 到处相同 B 边缘处流速 v 比中心处小 在边缘处大 dx dv dx dv C 边缘处流速 v 比中心处大 在中心处大 D 流速 v 和在边缘处大 dx dv dx dv 14 血流流过一条长为 1mm 半径为 2um 的毛细管时 如果流速是 0 66mm s 血液的粘滞系数为 4 10 3Pa s 则 毛细管的血压降是 A A 5 28 103Pa B 2 64 103Pa C 5 28Pa D 2 64Pa 15 实际流体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中作层流 其流量为 Q 当管半径与管长各为原来的一半而其它条件不变 则其流量 Q2与 Q1的比值为 C A 1 B 1 4 C 1 8 D1 16 16 将某种粘性液体流过管半径为 R 的管道时流阻为 Rf 如果将管半径增加一倍 其流阻变为 C A B C D 2 f R Rf2 16 Rf Rf16 17 在水管的某一点的流速为 2m s 压强为 104Pa 沿水管到另一点的高度比第一点的高度降低了 1m 如果在 第二点处的水管横截面积 S2是第一点 S1的 1 2 则第二点的压强 P 为 水看作理想流体 g 10ms 2 103Kgm 3 C A 1 2 104Pa B 0 6 104Pa C 1 4 104Pa D 1 0042 104Pa 18 柏努利方程适用的条件是 A A 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 B 粘性流体的稳定流动 C 所有流体的稳定流动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19 实际流体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中作层流 其体积流量为 Q 当管半径和管长均增加为原来的 2 倍 如果 其它条件不变 则体 积流量为 C A 2Q B 4Q C 8Q D 16Q 20 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 同一流管上任意两截面处 C A 动能相等 B 势能和压强能之和相等 C 动能 势能 压强能之和相等 D 条件不足 无法确定 21 用比托管插入流水中测水流速度 设两管中的水柱高度分别为 5 10 3m 和 5 4 10 3m 则水的流速应 为 g 9 8m s2 C A m s B 0 63m s C 0 98m s D 0 49m s84 7 22 理想流体在一水平管中稳定流动时 截面积 S 流速 V 压强 P 间的关系是 D A S 大处 V 小 P 小 B S 大处 V 大 P 大 C S 小处 V 小 P 大 D S 小处 V 大 P 小 23 实际流体在半径为 R 的水平圆管中流动时 体积流量为 Q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 在半径为 2R 的水平管 中流动 其体积流量为 C A 2Q B C 16Q D 2 Q 16 Q 24 粘滞系数为 的流体 在半径为 R 长为 l 的水平管中流动 其流率与 D A 入端压强成正比 B 出端压强成正比 C 入 出端压强之和成正比 D 入 出端压强差成正比 25 一个红血球近似的看作是半径为 2 0 10 6m 密度为 1 3 103kg m3的小球 则它在离心加速度为 105g 作用下在 37 的血液中下降 1cm 所需的时间为 血液的密度为 1 05 103kg m3 粘滞系数为 2 2 10 3Pa s D A 0 099 秒 B 0 099 小时 C 0 10 秒 D 0 1 小时 26 实际流体的粘滞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D A 流速 B 内磨擦力 C 流管截面积 D 流体性质和温度 27 运用牛顿粘滞定律的条件是 D A 理想流体稳定流动 B 粘滞性流体湍流 C 牛顿流体湍流 D 牛顿流体片流 28 用斯托克司定律测量流体的粘度时 所用的物体和物体在流体中下落的速度必是 D A 任何形状的物体 任意速度 B 球形物体 加速下落 C 球形物体 任意速度 D 球形物体 匀速下落 29 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上任意三点竖直接上三支细管 当实际液本在管中作层流时 三细管中的液在与 流管的出口端点的连线呈 A A 直线 B 与水平管平行的水平线 C 折线 D 不能确定 30 设血液的密度 水 1 05 103kg m3 粘滞系数 3 5 103kg m3Pa s 如果主动脉的半径为 1 25cm 试用临界雷诺数为 1000 来计算血液产生湍流时的平均流速 v 为 A A 27cm s B 27m s C 13 5cm s D 13 5m s 31 半径为 R 的球体 在粘滞系数为 密度为 0的流体中下落 若下落所受的阻力与下落速度 v 服从 斯托克司定律 则球形物体的密度是 A B C D VR 6 0 2 0 2 9 gR V 0 2 2 0 2 9 gR V 32 粘性流体在截面积不同的流管中作片流 在截面积为 A 处的最大流速为 V 则在截面积为 A1处的流率 为 B A B C D AV 1 2A AV 2 AV 2 1V A 33 血液以动脉血管到毛细血管速度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B A 血液是粘性流体 B 毛细血管的总面积比动脉管的大 C 毛细血管处的压强小 D 毛细血管的直径太小 34 一个截面不同的水平管道 在不同截面竖直接两个管状压强计 若流体在管中流动时 两压强计中液面 有确定的高度 如果把管口堵住 此时压强计中液面变化情况是 D A 都有不变化 B 两液面同时升高相等高度 C 两液面同时下降相等高度 D 两液面上升到相同高度 35 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运动至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时 其位移 S 速度 v 加速度 a 为 A A s 0 v A a 0 B s 0 v A a 0 C s A v 0 a 2A D s A v 0 a 2A 36 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运动至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 其位移 S 速度 v 加速度 a 为 B A s 0 v A a 0 B s 0 v A a 0 C s A v 0 a 2A D s A v 0 a 2A 37 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的震动方程为 当此物体由处回到平衡位置所需要cmts 3 cos 12 cms12 的时间为 B A 1 0s B 0 5s C 0 8s D 2 4s 38 有一物体重 4kg 连于一弹簧上 在垂直方向作简谐振动 振幅是 1m 当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弹簧为 自然长度 则物体在最高点时的弹性势能 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为 设弹簧伸到最开时重力势能为零 并 取 g 10m s2 D A 60J B 40J C 20J D 80J 39 一个简谐振动在 t 0 时位于离平衡位置 6cm 处 速度 v 0 振动的周期为 1s 则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 为 D A S 6cos t B S 6cos 2 t 2 2 C S 6cos t D S 6cos2 t 40 已知一个 1kg 的物体作周期为 0 5s 的简谐振动 它的能量为 2 2J 则其振动幅为 B A 2m B 0 5m C 0 25m D 0 2m 41 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运动至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 其位移 S 速度 v 加速度 a 为 B A S 0 V a 0 B S 0 V a 0 C S A V 0 a 2 D S A V 0 a 2 42 一个作简谐振动的质点在 t 0 时 离平衡位置 5cm 处 速度为 0 振动周期为 2s 则该简谐振动的振 幅是 B A 10cm B 5cm C 15cm D 2 5cm 43 波产生干涉的条件是 C A 波源的频率相同 振幅相同 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B 波源的频率相同 位相差恒定 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C 波源的频率相同 位相差恒定 振动方向相同 D 波源的位相差恒定 振幅相等 振动方向相同 44 某质点参与 S14cos 3 t cm 和 S2 3cos 3 t cm 两个同方向振动的简谐振动 其合振动的振幅为 3 6 C A 1cm B 7cm C 5cm D 5 9cm 一物体作简谐振动 其振动方程为 S Acos 5t m 当振动动能和势能相等时振动物体的位置在 C 2 A A 处 B A 处 C A 处 D A 处 2 1 2 2 2 3 一个质量为 0 20kg 的物体作简谐振动 其振动方程为 S 0 60cos 5t m 当振动势能最大时振动物体的 2 位置和加速度 A A 0 60m 和 1 26m s2 B 0 60 和 1 20 m s2 C 0 60cm 和 1 26 m s2 D 0 60cm 和 1 20 m s2 简谐振动系统的振动总能量 B A 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B 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C 与振幅成正比 D 与加速度成正比 一个做简谐振动系统的弹簧振子的振动总能量 B A 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B 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C 与振幅成正比 D 与加速度成正比 大小两质量的物体在相同的弹簧振子上作简谐振动 则振动周期 B A 大的物体振动周期长 B 大的物体振动周期等于小的物体振动周期 C 大的物体振动周期短 D 无法判定 作简谐运动的物体运动至负方向的端点时 其位移 S 速度 V 加速度 a 为 D A S A V 0 a w2A B S 0 V wA a 0 C S 0 V 0 a w2A D S A V 0 a w2A 一个质量为 0 20kg 的物体作简谐振动 其振动方程为 当物体在正方向最大唯一一半mts 2 5cos 60 0 处向正方向运动时 它所受到的力和加速度为 B A 1 5N 和 7 5m s2 B 1 5N 和 7 5m s2 C 1 5N 和 7 5m s2 D 1 5N 和 7 5m s2 两个分振动的位相差为 2 时 合振动的振幅是 D A A1 A2 B A1 A2 C 在 A1 A2和 A1 A2 之间 D 无法确定 设某列波的波动方程为 s 10 cm 则该波动的波长为 D 100 10sin x t A 100cm B 100 cm C 200cm D 200 cm 两个初相等的波源 分别由 A B 两点向 C 点无衰减的传播 波长为 AC 5 2 BC 10 则点处的振 动一定 D A 加强 B 减弱 C 振幅为零 D 无法确定 一横波振幅为 8cm 波长为 200cm 以 100cm s 的速度从左到右沿水平张紧的绳传播 T 0 时 绳的左端在 原点且朝下运动 则波动方程是 A A s 8cos B s 8cos 2 1 100 x t 2 1 100 x t C s 8cos2 D s 8cos2 2 1 100 x t 2 1 100 x t 声强 声压和声阻的关系是 C A B C D c P I m 2 m cPI c P I m 2 2 1 c P I m 2 频率为 500Hz 声强级为 70dB 的声音听起来与频率为 1000Hz 声强级为 40dB 的声音等响 则其响度级 为 D A 70dB B 70phon C 40dB D 40phon 某人声音频率为 450Hz 声强级 80dB 听起来与频率为 1000Hz 声强级为 40dB 的声音等响 则此人声 音的响度级为 D A 70dB B 70phon C 40dB D 40phon 声音 1 的声强级为比声音 2 的声强级大 10dB 则声音 1 的强度是声音 2 的强度的 D A 1 倍 B 倍 C 倍 D 101 1倍210 当火车驶近时 观察者觉得它的汽笛的声音的频率是驶去时的频率的 9 8 倍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 c 340m s 则火车的运动速度为 A A 20m s B 18m s C 17m s D 40m s 两种简谐振动合成后 其合振动 D A 一定是简谐振动 B 一定是具有一定周期的复杂振动 C 一定是椭圆振动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已知一波长方程为 s cos bt cx 则该波的波长和频率为 A A B C D 2 2b c 和 b c 2 2 和 c bb 和 2 2 c b c 和 球面波的强度与离开波源的距离 C A 成反比 B 成正比 C 的平方成反比 D 的平方成正比 波的强度是 D A 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B 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C 单位时通过某一截面积的能量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一列平面简谐波无衰减地连续通过几种不同媒质 下面物理量不变的是 D A 波长 B 波速 C 波幅 D 频率 一平面简谐波连续通过几种折射率不同的媒质时 下面物理量不变的是 A A 频率 B 波长 C 波速 D 波幅 两相干波源的位相差为 2 则在波相遇的某点的振幅 C A 一定为两波源振幅之和 B 一定为两波源振幅之差 C 条件不是 无法确定 D 一定为零 两相干波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cm x ftAs 10 2cos 11 cm x ftAs 2 1 10 2cos 22 由 A B 两点无衰减的相向传播 AB 2 则 A B 连线中点处振幅为 A A B C 小于 D 大于 21 AA 21 AA 21 AA 21 AA 声源离开一固定的听者运动 若听到的频率比声源低 8 则声源的速度为 声速为 344m s A A 29 9m s B 31 9m s C 35 2m s D 54 0m s 某人站在公路边 一辆汽车鸣着喇叭以恒定的速度从他旁边疾驶而过 设喇叭的频率为 f0 汽车由远而近 的过程中该人听到的频率为 f1 由近而远的过程中听到的频率为 f2 则 C A f1 f2 f0 B 逐步升高 f2逐步降低 C f1 f0 D f1 f0 图示为超声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血流速度的示意图 设超声仪发出的频率为 f0 超声波速为 C 超声的 频移 f f f0 则血流的速度正为 C A B C D cos2 0 c ff cos 2 0 fc ff cos2 0 f fc cos 2 0 f fc 一列火车以速度 U 向频率为 f 的静止声源运动 波速为 C 火车的运动速度 U 为 设 f f f0 0 D A B C D c f f c f f c f f ff f 当一列火车以 26m s 的速度向你开来 用 2KHz 的频率鸣笛时 你听到的频率是 A A 2165 6Hz B 2000Hz C 1857 9Hz D 1955 2Hz 声压幅值为 80N m2 声阻抗为 443 76Kg m3s 的声音的声强为 D A 7 2S m2 s B 7 25S C 0 09S m2 s D 0 18S m2 s 低语时声强为 10 8w m2 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强度为 10 1w m2 则它们的声强级之差为 D A 10 6dB B 110dB C 10 7dB D 70dB 超声波因频率高 波长短而具有一系列特性 下面不是超声波的特性的是 D A 机械作用 B 空化作用 C 易聚焦作用 D 荧光作用 超声波是 B A 机械横波 B 机械纵波 C 电磁波 D X 射线 两列声波在同一媒质中传播 设两声波频率分别为 f1和 f2 3f1 若两波振幅相同 则两波的声强和声强级 的关系为 D A I2 3I1 L2 L1 10lg9 B I2 3I1 L2 L1 10lg9 C I2 9I1 L2 L1 10lg8 D I2 9I1 L2 L1 10lg9 声强 声强级和响度级的关系是 D A 声强级大的声音响度级一定大 B 声强级与声强成正比 C 闻阈线与 0dB 线重合 D 频率为 1000HZ的声音 其强度级 分贝值 与响度级的数值相等 一种声音的频率为 800HZ 声强级为 70dB 听起来与频率为 1000HZ 声强级为 45dB 的声音等响 则前 者的响度级为 C A 45dB B 70dB C 45phon D 70phon 设一架收音机所产生的声音的声强级为 80dB 那么 10 架飞机产生的声音的声强级为 C A 800dB B 80dB C 90dB D 83dB 频率为 1000Hz 声强级为 3Bel 的声音的响度级为 B A 3phon B 30phon C 30dB D 3Bel 声波在密度为 1 29kg m3的媒质中传播 其声压 P 1 5sin X 332t N m2 其中 X 的单位为 m t 的单位为 秒 则这种媒质的声阻抗为 A A 428 28kg m2 s B 42828kg m2 s C 257 36kg m2 s D 25736kg m2 s 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是 D A 振动频率相同的物理过程 B 振动方向相同的物理过程 C 位相差恒定的物理过程 D 任何波动过程 如图所示 两相干波源分别在 P Q 两点处 它们的初位相均为零 它们相距 由 P Q 发出振幅分 别为 A1 A2频率为 f 波长为 的两相干波 R 为 P Q 连线上的一点 则 P Q 发出的两列波在 R 处的 位相差为 D A B 2 3 3 2 C 2 D 3 一肥皂泡的直径为 5cm 表面张力系数为 25 10 3N m 泡内的压强比大气压强 D A 相等 B 大 0 5 Pa C 大 2Pa D 大 4Pa 将一毛细管插入水中 其末端在水下 10cm 处 设在完全润湿的条件下 水在管中可上升到比周围水面高 4cm 将其下端吹成一半球形气泡时 压强应比大气压高 A A 4pg 10 2 Pa B 10pg 10 2 Pa C 14pg 10 2 Pa D 6pg 10 2 Pa 一液泡的直径为 5cm 表面张力系数为 25 10 3N m 泡内的压强比大气压强 C A 相等 B 大 0 5 Pa C 大 4Pa D 大 8Pa 矩形框上张有一表面张力系数为 液膜 有一边是可滑动的 其长为 L 如果用力 F 使可动边匀速且无 摩擦地滑动 X 力所作的功为 C A 增加 FL B 增加 2L X C 增加了 2 L X D 没有增加 在地球上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为 h 如果将同相的实验移到月球上 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 液体上 升高度为 h B A h h B hh D h 0 2 X3 2 在连通器两端系有大小不同 表面张力系数相同的两个肥皂泡 当找开连通器使两泡连通后 两泡的变化 情况是 B A 大泡变小 小泡变大 B 大泡变大 小泡变小 B C 两泡变为同相大小 D 不发生任何变化 一毛细管插在水中 管中水面可升高 20cm 现将毛细管上端折弯绕管口向下 弯折处为原水面 15cm 那 么 C A 水一定能从上端动流上 B 水只能上升 15cm C 水一定能达到管口 不流出 D 水升到管口后一滴一滴下落 物体中分子间的相互用力一定是 C A 万有引力 B 弹性力 C 短性力 D 静电力 理想气体指 D A 绝对没有内摩擦的气体 B 不可压缩的气体 C 分子质量均相同的气体 D 在任何温度和压强下遵从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 一摩尔的氦气 当温度增加 1 时 其能量增加 K 为波尔兹曼常数 R 为气体普适常量 A A R 2 B 3R 2 C 3K2 D K 2 体积 温度和压强都相同的两瓶气体 它们的 A A 气体分子总动能一定相同 B 分子质量一定相同 C 体积一定相同 D 一定是同种气体 要使在固定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加倍 可采用的方法 C A 质量和温度都加倍 B 质量和温度都减半 C 温度加倍 质量不变 D 以上方法都不对 理想气体的质量和 T 时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为 B A kT 2 B 3kT 2 C ikT 2 D iRT 2 毛细管中液面上升或下降取决于 D A 液体的密度 P B 表面张力系数 C 毛细管半径 r D 接触角 0 尽管气体分子的速率很不一致 但处在重国场中的气体分子 除有的能处有重力势能 因此 大气分子在 地球表面上分布 其分子数密度几随海拔高度 h 的变化规律是 D A n 随 h 正比增加 B n 随 h 反比减少 C n 随 h 增加按常数规律增加 D n 随 h 增加按数规律衰减 对于给定液体表面上一段分界线为 l 其表面张力大小和方向 D A 表面张力与 L 成正比 力指向液体内部 B 表面张力与 L 成正比 力与 L 垂直且沿液面切线方向 C 表面张力与 L 成反比 力指向液面各个方向 D 表面张力与 L 成反比 力与 L 垂直且指向各个方向 在相同温度下 同种类气体分子的三种速率 即最可几速率 VP 平均速 V 方场根速率之间有 C A B C D 2 VVVP 2 VVVP 2 VVVP 2 VVVP 半径为 R 的球形肥皂泡 用在球泡上的附加压强是 B A B C D R 2 R 4 R R2 液体在毛细管中下降一定高度 则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接触角为 C A 钝角 B 直角 C 锐角 D 任意角 由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作成半径 R 的圆环 环重 W 金属丝的直径与环半径相比略去不计 将环水平放 在水面与水相接触 向上拉环 当环被拉脱时的拉力为 F 则水的表压张力系数为 D A B C D R F 2R F 4R WF 2 R WF 4 在真空容器中 有一束分子垂直的射到一块平板上 设分子的平均速度为 V 单位容积中的分子数为 n 分子的质量为 m 则分子与平板碰接产生的压强为 B A mnV2 B 2mnV2 C mnV2 D mnV2 3 1 3 2 一容器中有两种气体 已知其中一种是氢气 二者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之比 4 1 则另一种气休分子的摩 尔质量为 D A 7 10 3kg mol B 14 10 3kg mol C 28 10 3kg mol D 32 10 3kg mol 液体表面面积增加一倍时 D A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各增加一倍 B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不变 C 表面张力和表面化能各增加两倍 D 表面张力不变 表面能增加一倍 在 20Km2的湖面上 下了一场 50mm 的大雨 雨滴平均增径 r 1 0mm 设温度不变 求释放出来的能量 已知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73 10 3牛 米 B A 217 105焦耳 B 21 7 107焦耳 C 2 17 105焦耳 D 21 7 焦耳 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 二者分子的方均根速之比为 B A 2 1 B 4 1 C 1 4 D 8 1 要使毛细管中的水面升高 就 C A 使水升温 B 加入肥皂 C 减小毛细管占径 D 将毛细管住水里插一些 为了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与称量自毛细客脱离的液滴重量 并测量在脱离的瞬间液滴颈的直径 d 得 知 318 滴液体是 5 0 克重 d 0 7 毫米 则此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为 A A 70 1 10 3牛 米 B 73 10 2牛 米 C 50 5 10 3牛 米 D 50 10 2牛 米 温度和压强都相同的两瓶气体 它们的 A A 分子密度一定相同 B 质量一定相同 C 体积一定相同 D 总能量一定相同 在一定速率 v 附近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f v 的物理意义是 一定量的气体在给定温度下处于平衡态时的 D A 速率为 v 的分子数 B 分子数随着速率 v 的变化而变化 C 速率为 v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D 速率在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一 U 形毛细管 B 管半径 rB比 A 管半径 rA小 当管中装入浸润液体后 C A 两管中液面高度相同 B A 管中液面比 B 管为高 C B 管中液面比 A 管为高 D 条件不足 无法确定 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氧气和氮气 当它们的压强相同时 则两种气体的 C A 分子密度一定相同 B 温度一定相同 C 分子平均平动能相同 D 分子平均平动能的总和相同 某温度下氮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m s 则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C 2 v A B 32 2 1 2 Jv 1032 2 1 23 Jv C D 10022 6 1032 2 1 2323 Jv 232 10022 6 32 2 1 Jv 把一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一边装 CO2 另一边装 H2 两边气体的质量相同 温度相同 如果隔板 与容器壁间无摩擦 隔板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C A 不会移动 B 向 H2一边移动 B 向 CO2一边移动 D 不能确定 体积为一升 压强为 1 大气压的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的总和为多少 A A 152J B 15 2J C 1529J D 1519J 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多少 用千克 米 3表示 A A 1 96 10 3千克 米 3 B 1 96 10 2千克 米 3 C 1 96 10 4千克 米 3 D 1 96 10 1千克 米 3 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一个空气泡 因此它的读数比实际气压小些 当实际气压为 768 毫米汞高时 它的读 数只有 748 毫米汞高 此时管中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 80 毫米 试问此气压计读数为 734 毫米汞高时 实际气压是多少 温度保持不变 A A 751mmHg B 760mmHg C 650mmHg D 810mmHg 一均匀带电的铅直无限大平板 电面密弃为 0 9 3 10 8摩仑 米 2 平板上有一长为 l 5 厘米的金属细丝 线 线上是有质量 m 1 克的小球 若平衡时丝线与平板成 300角 问球带电多少 C A 5 10 3C B 1 5 10 3C C 1 1 10 6C D 1 10 5C 神经细胞内外的液体都是异电的电解液 细胞膜本身是很好的绝缘体 相对介电常数等于 7 在静息状态 下 膜外是一层正电荷 膜内是一层负电荷 测得膜内外的电势差为 72mv 膜厚度为 6nm 则细胞膜的 电场强度是 C A E 1 106伏 米 B E 1 105伏 米 C E 1 2 106伏 米 D E 2 4 106伏 米 在真空中有一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体 半径为 R 单位长柱带电量为 q 则柱体外距柱轴 r 处的场强为 B A B C D r qR 4 1 r qR 4 1 r qR 4 1 r qR 4 1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梯度为零 则该点的 A A 场强一定为零 B 电势一定为零 C 电势能一定为零 D 电压一定为零 在两个无限大均匀带等量园种电荷密度 的平行平面之间的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 C A U d B U d C U 0 D U 0 2 q 0 q d q02 均匀带电 q 的球体内离球心 r 处的场强 B A 等于零 B 与 r 成正比 C 与 r2成正比 D 与 r2成反比 高斯定理中的 qi 是指 A A 高斯面内所包含的电荷 B 高斯面外所存在的荷 C 高斯面内外所有的电荷 D 高斯面内的正电荷 已知高斯面上场强处处为零 在它所包含的空间内 B A 一定没有电荷 B 所有电荷 代数和为零 C 一定有电荷 D 高斯面外的电荷相等 如果通过任意封闭曲面的电通量为零 在封闭面上 D A 各点的场强一定为零 B 各点的场强一定小于零 C 各点的场强一定大于零 D 各点的场强不易确定 神经细胞内外的液体都是导民的电解液 细胞膜本身是很好的绝缘体 相对介电常数等于 7 在静息状态 下 膜外是一层正荷 膜内是一层负电荷 测得膜内外的电势差为 72mv 膜厚度为 6nm 则细胞膜任一 侧的电荷密度为 真空介电常数 0 8 9 10 12库仑 2 牛 米 C A 7 0 10 4库仑 米 2 B 8 5 10 4库仑 米 2 C 7 5 10 4库仑 米 2 D 6 0 10 4库仑 米 2 两共轴无限长圆柱面 R1 3 10 2米 R2 0 1 米 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 两者电势差为 450 伏 则两圆柱面上的 电场强度为 A A Er 3 74 10 2 r 伏 米 b Er 3 74 r 伏 米 Er 5 35 10 2 r 伏 米 Er 5 35 r 伏 米 电荷 q 均匀分布在长为 2l 的细直线上 则其中垂面上距直线为 r 处的场强为 B A B l rY dy l q 0 2 322 0 4 l rY dy l qr 0 2 322 0 4 C D l rY dy l q 0 2 322 0 l rY dy l q 0 2 322 0 2 电荷 q 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 的非导体球内 试让球内任一点的电势为 U 2 0 22 8 3 R rRq 球内离球心为 1 米的任一点电势 U B A B C D 2 0 22 8 3 R rRq 2 0 22 8 3 R rRq 2 0 22 8 2 R rRq 2 0 22 8 2 R rRq 两根半径为 a 相距为 d 的无限长直导线 d 2a 带有等量异号电荷 单位长度的电量为 求这两根导线的电 势差 C A B C D a adL ln 0 d adL ln 0 d adL ln 0 a adL ln 0 有一面电荷密度为 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园盘 求轴线任一点的场强 离盘心为 r A A E B E C E D E r 1 2 22 0 r Rr 0 2 r Rr 22 0 2 0 2 电荷 q 均匀分布在长为 2l 的细直线上 求其中垂面上距直线 r 处的场强和电势 B A E V l q 0 4 22 0 1 lr 0 22 0 00 ln 4r lrl r q A E V 0 2 0 4r q 22 0 1 lr 0 22 0 0 ln 4r lrl l q B E 0 V E V 00 4r q 2 00 4r q 00 4r q 把电荷 Q 分为 q 与 Q q 两个部分 并相隔一定的距离 若使两部分电荷间有最大斥力 求 1 比值 Q q 2 最大斥力的大小 B A 1 Q q 1 2 2 B 1 Q q 2 1 2 2 0 2 16r Q 2 0 2 16r Q C 1 Q q 3 1 2 D 1 Q q 1 3 2 2 0 2 4r Q 2 0 2 8r Q 用细的不导电的塑料棒弯成半径为 50cm 的圆弧 两端间空隙为 d 2 0cm 电量为 q 3 12 10 9库仑的正电 荷均分布在棒上 求圆心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C A E0 0 18 伏 米 方向指向圆心 B E0 0 18 伏 米 方向指向空隙 C E0 0 72 伏 米 方向指向空隙 D E0 0 72 伏 米 方向指向圆心 挡住光线容易 挡住声音难 这是因为 B A 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B 光的波长比声的波长短得多 C 光是电磁波 声是机械波 D 光能引起视觉 声能引起听觉 光程是 B A 光传播的几何路程 B 几何路程与媒质折射率之积 C 几何路程与媒质吸收系数之积 D 几何路程与媒质折射率之比 一条光线垂直照射在透明薄膜上 薄膜的折射率n 1 欲使反射光线加强 则膜的厚度应为 B A B C D 4 1 n4 1 2 1 n2 1 一束波长为 的光线垂直投射到一个双缝上 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若P点为第一级暗纹的位置 则两缝 到达P点的光程差为 D A 2 B C D 2 3 2 1 用两个独立光源 波长相同 分别照射邻近且平行的两狭缝 在屏幕上会出现 C A 双缝干涉条纹 B 单缝衍射图样 C 两单缝衍射图样的重叠 D 没有任何花纹 在一个折射率为1 5的厚玻璃板上覆盖着一层折射率为1 25的丙酮薄膜 当波长可变的平面光波垂直入射到 薄膜上时 发现波长为600nm的光产生相消干涉 而700nm波长的光产生相长干涉 则此丙酮薄膜厚度为 A A 840 n m B 900 n m C 800 n m D 720 n m 在杨氏双缝干涉中 如果把一条缝挡住 在屏上的光强度将 B A 减弱一半 分布不均 B 减弱一半 分布为单缝衍射图样 C 减弱一半 分布为单缝的几何投影图样 D 不变 分布不变 肥皂泡胀大的过程中 表面颜色发生改变 其原因是 D A 折射率发生了变化 B 附加压强发生了变化 C 表面张力系数发生了变化 D 膜的厚度在变化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如果光源到两狭缝的距离不相等 则 D A 无干涉条纹 B 条纹间距增大 C 条纹间距减小 D 各条纹平移一定距离 将杨氏双缝实验装置由空气中改放入水中 则 A 条纹间距增加 B 条纹间距减小 C 条纹间距不变 D 干波条纹消失 用两种波长的单色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 且装置相同 若测得600 nm光束的中央亮 纹与第一暗纹的中心距离为3mm 则400nm光束的中央亮纹与第一暗纹的中心距为 B A mm B 2 mm C 3 mm D 4 mm 2 3 用波长为600 nm的单色光做单缝衍射实验 若测得光束的中央亮纹与第一暗纹的中心距离为3mm 单缝与 屏幕的距离为1m 则缝的宽度为 A A 0 2mm B 0 02mm C 1 8mm D 6 mm 波长为500nm的光波垂直入射到一层厚度为 m的水膜上 水的折射率为1 33 在膜面 上反射的光波与膜底反射重出膜面的光波之间的位相关系是 B A 同位相 B 反位相 C 前者超前后者 2 D 不能确定 若一双缝间距离为d 要使波长为 的光波通过 在光屏上呈现干涉条纹 每条明纹或暗纹的宽度为a 则 光屏与双缝间的距离应为 B A B C D ad2 ad d a ad 2 两束相干光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D A 振动方向相同 B 频率相同 C 位相差恒定 D 以上答案都对 照相机透镜 n 1 5 常镀上一层透明薄膜 使可见光谱的中央部分 550nm 反射最小 若薄膜的折射率为 1 38 那么膜的厚度应为 B A 199 2 n m B 99 6 n m C 49 8 n m D 137 5 n m 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 当缝宽从5mm逐渐减小 中央亮纹的宽度变化情况是 C A 单调地减小 B 单调地增加 C 先减少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在日光下能看到油膜表面有彩色花纹 此现象是 A A 干涉现象 B 衍射现象 C 全反射现象 D 漫反射现象 波长589n m的光垂直照射到1 0 mm宽度的缝上 观察屏在离缝3 m远处 在中央衍射极大值两侧的两个衍 射极小间的距离为 B A 0 9 mm B 1 8 mm C 3 6 mm D 0 45 mm 从一个远处光源发出的波长为589n m的光波入射到缝宽为1 0 mm的狭缝上 在距狭缝2 m远的屏上观察到 最后的衍射图样 那么 在中间亮纹的任一侧两个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B A 3 36 mm B 2 36 mm C 3 36 n m D 2 36 n m 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照射一狭缝 若屏幕上某点P是二级明纹 对于P点来讲 该狭 缝可分割成的半波带的数目为 D A 2 B 3 C 4 D 5 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为1 0mm的单缝上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 0m的凸透镜 已知焦平面内中央明纹的宽度为2 5 mm 则入射光的波为 B A 600 n m B 625 n m C 650 n m D 675 n m 在光栅常数d 1 8 10 6m的透射光栅中 第三级光谱可观察到的最长波长是 B A 700 n m B 600 n m C 500 n m D 400 n m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光栅 如果其中某一光波的三级象与波长为600n m的二级象重合 则这一光波的波长是 A A 400 n m B 500 n m C 600 n m D 900 n m 一束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厘米5000条刻痕的光栅上 所形成的第二级明纹与原方向 夹角为30 则光波的波长为 C A 420 n m B 450 n m C 500 n m D 560 n m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每厘米5000条刻痕的光栅上时 最多能看到三级亮纹象 则入射 光的波长为 D A 400 n m B 500 n m C 550 n m D 589 n m 一束500 n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厘米5000条刻痕的光栅上 所形成的第二级明纹 与原方向的夹角为 B A 40 B 30 C 20 D 10 一个单缝衍射实验中 若第一极小出现在 90 处 则缝宽与波长的比值是 A A 1 B 2 C 3 D 4 一衍射光栅宽3 00cm 用波长600 n m的光照射 产生第二级明纹的衍射角为30 则光栅上总的刻痕条 数为 B A 1 00 104 B 1 25 104 C 1 50 104 D 1 75 104 偏振光是指 D A 振动频率单一的光 B 传播方向单一的光 C 波长单一的光 D 振动方向单一的光 起偏器保持不动 检偏器绕透光轴转动360 时 从检偏器射出的光的强度将出现 C A 两次最大 B 两次最小 C 两者都对 D 两者都不对 一束太阳光 以某一入射角射在平面玻璃上 这时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 透射光的 折射角为32 则入射角为 D A 32 B 28 C 60 D 58 两块偏振片的透射轴互成90 角 在它们之间插入另一偏振片 使它的透射轴和第一片的透射轴成45 角 进入第一偏振片的自然光强度为 则通过第三块偏振片的光强度为 C A B C D 0 4 1 I 0 2 1 I 0 8 1 I 0 16 1 I 两偏振片的方向成 30 角时 透射光强为 I1 若入射光强不变 而使两偏振片方向间夹角变为 45 则 透射光强变为 B A B C D 2I1 1 3 1 I 1 3 2 I 1 3 4 I 单色光通过光栅后形成亮纹时 B A 光栅常数越大 各级亮纹分开的角度越大 亮纹越亮 B 光栅常数越小 各级亮纹分开的角度越大 亮纹越亮 C 光栅常数越大 各级亮纹分开的角度越大 亮纹越暗 D 光栅常数越小 各级亮纹分开的角度越大 亮纹越暗 使自然光通过两个方向相交 60 的偏振片 透射光的光强为 I1 今在两偏振片之间插入另一偏振片 它的 方向与前后两个偏振片均为 30 的角 则透射光的强度为 C A 9 0I1 B 4 5I1 C 2 25I1 D 1 125I1 单色光通过衍射光栅形成的像 C A 是单缝衍射的结果 B 是多缝干涉的结果 C 是单缝衍射和多缝干涉的结果 D 只是相邻两缝干涉的结果 管电压不同 管电流相同时 在钨靶上发射的 X 射线的 B A 硬度不同 强度相同 B 硬度不同 强度不同 C 梗度相同 强度相同 D 硬度相同 强度不同 X 射线的贯穿本领决定于 B A 管电流的 mA 数 B 管电压的 Kv 数 C 照射时间的长短 D 靶面积的大小 X 射线的波长范围是 C A 4000nm 以上 B 10nm 400nm C 0 001nm 10nm D 0 001nm 以下 诊断用 X 射线的管的管电压一般为 D A 几十伏 B 几百伏 C 几千伏 D 几万伏 产生 X 射线的必要条件是 D A 一定要有 X 射线管 B 一定要有高压电源 C 一定要有整流器 D 一定要使电子的能量状态发生急速改变 0 诊断 透视和摄影 所用的 X 射线为 B A 极软 X 射线 B 软 X 射线 C 硬 X 射线 D 极硬 X 射线 X 射线有效焦点是指 C A 电子流在靶面撞击面积 B 沿电子流入射方向观察到的投影面积 C 逆着 X 射线出射方向观察到的投影面积 D 限制 X 射线束大小的窗口面积 用 X 射线摄影时 欲使 X 胶片上 留下层次丰富的影象 D A 管电压适当即可 B 管电流适当即可 C 投照时间适当即可 D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均要适当 X 射线与可见光相比 X 射线的特性是 A A 能使物质原子电离和 B 完全透明的光 C 有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新乡市新乡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衢州市衢江区卫生健康系统招引高层次紧缺人才2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春季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市县分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余庆县招聘10名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温州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卫生院招聘临时医务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局所属事业单位春季人才引进考核招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北招聘(选聘)辅助性岗位工作人员13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河北省人民医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广元市贵商村镇银行科技人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河北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开选聘工作人员岗位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2topic1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
- 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书
- 公司品牌建设五年规划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居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 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
- GB/T 2900.50-2008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
- 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 GB/T 1689-2014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试验机)
- 第二讲国外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 中外管理思想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