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9细胞呼吸新人教版2020020501100.doc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全一册课后限时集训(打包42套)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一册课后限时集训打包42套新人教版.zip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9细胞呼吸新人教版202002050110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8酶和ATP新人教版20200205019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新人教版202002050198.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细胞器__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新人教版20200205019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细胞膜和细胞核新人教版20200205019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核酸糖类和脂质新人教版20200205019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2生态工程新人教版20200205019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1胚胎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新人教版20200205019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40细胞工程新人教版20200205019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__蛋白质新人教版20200205018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9基因工程新人教版20200205019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8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新人教版20200205019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7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新人教版20200205018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6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新人教版202002050188.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5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20200205018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新人教版20200205018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20200205018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20200205018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20200205018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0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新人教版20200205018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细胞中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新人教版20200205017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植物的激素调节新人教版202002050180.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8免疫调节新人教版20200205017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7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新人教版202002050178.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20200205017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新人教版20200205017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20200205017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人类遗传病新人教版20200205017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2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新人教版20200205017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新人教版20200205017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基因的表达新人教版20200205017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走近细胞新人教版20200205015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新人教版202002050169.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新人教版202002050168.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7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新人教版202002050167.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新人教版202002050166.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新人教版202002050165.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新人教版202002050164.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新人教版202002050163.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细胞的增殖新人教版202002050162.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1光合作用Ⅱ新人教版202002050161.doc---(点击预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光合作用Ⅰ新人教版202002050160.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397692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6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30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全一册课后限时集训(打包42套)新人教版 2021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一册 课后 限时 集训 打包 42 新人
资源描述: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全一册课后限时集训(打包42套)新人教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一册课后限时集训(打包42套)新人教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一册,课后,限时,集训,打包,42,新人
内容简介:
- 1 -课后限时集训课后限时集训 1010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1(2019济南模拟)如图是叶片中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试判定甲和乙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 a、叶绿素 b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 a d叶绿素、类胡萝卜素d根据曲线分析可知,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乙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甲为叶绿素,乙为类胡萝卜素,d 正确。2(2019湖北黄冈调研)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较多b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c色素带的宽窄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d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a叶绿体色素中绿色的叶绿素含量占到 3/4,所以提取液呈绿色,a 正确;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所以处于滤纸条最上方,b 错误;色素带的宽窄反映了色素含量的多少,c 错误;用黄化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仍然会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色素带,d 错误。3(2019成都二诊)科学家恩格尔曼在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后,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从这一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红光和蓝光对好氧细菌有吸引作用b好氧细菌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少的光区c叶绿体主要吸收绿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d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d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主要说明这两个区域有氧气产生,a 项错误;好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多的光区,b 项错误;该实验中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说- 2 -明红光和蓝光部位有氧气产生,而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所以该实验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c 项错误、d 项正确。4某同学模拟科学家萨克斯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做法如下:先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进行“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不合理的是 ()a本实验设置了对照组b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c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d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能将 co2转变成了淀粉d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曝光组为对照组,遮光组为实验组;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先将绿色叶片放在黑暗处处理数小时,目的是为了让叶片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达到无淀粉状态;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但该实验无法证明叶绿体能利用光能将 co2转变成淀粉。5(2019湖北模拟)研究者使用同位素18o 标记水和碳酸氢钠中的部分氧原子,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氢钠中18o 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 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起始时水中18o的比例(%)起始时 hco中 318o的比例(%)释放的 o2中18o的比例(%)10.850.410.8420.850.550.8530.850.610.85a.18o2是在小球藻叶绿体的类囊体上生成的bhco可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 co2 3chco中18o 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3d释放的 o2中18o 比例与水相近,推测 o2来自水chco中18o 的比例不同不会造成放氧速率不同,造成放氧速率不同的原因是碳酸 3氢钠的浓度。6用高速离心机打碎小球藻细胞,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本实验()- 3 -a目的是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碳反应)的条件b目的是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传递和转换c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d是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由 co2合成糖类的过程d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分析,co2中 c 首先固定在三碳化合物中,之后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因此用14c 标记 co2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中 co2合成糖类的过程,d 项正确。7(2019烟台期末)rubisco 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 co2固定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种水稻中 rubisco 酶活性(u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水稻品种21 30 两优1.130.80丰优1.070.79a.rubisco 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isco 催化 c3和 co2结合c30 时酶活性下降会使两种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d30 与 21 相比,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b根据分析可知,rubisco 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a 正确;rubisco 催化 c5和 co2结合形成 c3,b 错误;rubisco 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 co2固定的酶,由表格信息可知 30 时酶活性下降,则两种水稻的 co2固定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 正确;30 与 21 相比,丰优酶活性降低值为:1.070.790.28( molmg1min1),两优酶活性降低值为:1.130.800.33( molmg1min1),即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d 正确。8(2019衡水金卷)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两个生理过程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能量形式不同b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c这两个生理过程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原料不同d这两个生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均需要酶的催化c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a 项正确;这两个生理过程的共同点是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b 项正确、c 项错误;细胞内糖- 4 -类等有机物的合成离不开酶的催化,d 项正确。9(2019武汉重点中学联考)低温寒潮会造成农作物受灾,光合作用是受低温影响较显著的过程之一。科研人员用黄瓜研究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1)选取长势相同的黄瓜叶片,平均分成两部分,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叶片_,目的是用于_。 (2)分别进行预处理,一部分置于低温弱光下,一部分置于_下,在培养箱内处理 6 小时之后,再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该实验除了得出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都降低了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以外,还发现_的结论。(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两种预处理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原因,用 nadp作h受体来测定 nadph 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低温黑暗低温弱光预处理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nadph 生成速率100%85.1%100%55.8%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弱光的预处理导致光反应减弱更显著。分析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更显著的原因:_。解析(1)(2)根据题目信息,实验目的是研究黄瓜受到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前后应分别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设置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处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看出低温弱光预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影响更显著。(3)从实验结果看出低温弱光处理后,植物 nadph 生成速率降低幅度较大。因此推测低温弱光预处理造成光反应的产物不足,因此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更明显。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对照(2)低温黑暗低温弱光预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影响更显著 (3)低温弱光的预处理导致光反应减弱更显著,生成的 atp、nadph 更少,进一步影响c3还原过程,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更明显10(2019聊城一中模拟)为探究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所用遮阳网对某果树作适当遮光处理,分别于遮光前(0 天)、遮光处理 1 天和 21 天后,取若干叶片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测定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和 rubp 羧化酶(可结合 co2)活性等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5 -(1)实验中对照组的条件为_,其他条件与实验组保持相同且适宜。(2)由表可知,遮光处理 1 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对照组,其原因是叶片通过_以适应短时间的弱光环境。(3)由题可知,rubp 羧化酶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_中,实验结果显示,遮光处理 21 天后 rubp 羧化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叶片_,导致_,从而使得有机物合成减少。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故对照组应为正常光照,实验组应为遮光处理,其他条件两组应保持相同且适宜。(2)由表可知,遮光处理 1 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根据表格所给数据,遮光 1 天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均比对照组高,而 rubp 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几乎无差异,故遮光处理1 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叶片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气孔导度以适应短时间的弱光环境。(3)co2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中,根据 rubp 羧化酶可结合 co2,可知 rubp 羧化酶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实验结果显示,遮光处理 21天后 rubp 羧化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叶片长时间遮光处理会显著抑制 rubp 羧化酶活性,导致暗反应中 co2的固定速率降低,从而使得有机物合成减少。答案(1)全光照(或“正常光照”或“不进行遮光处理”)(2)大于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气孔导度(3)叶绿体基质长时间遮光处理会显著抑制(降低)rubp 羧化酶活性(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或吸收)速率减慢(降低)11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有 r 酶,既能与 co2结合,催化 co2与 c5反应生成c3,也能与 o2结合,催化 c5的分解。co2和 o2在与 r 酶结合时具有竞争性相互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植物叶肉细胞内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br 酶催化 co2与 c5反应时需要h和 atpc增大 co2浓度后,植物叶肉细胞内的 c3/c5比值增大d增大 o2/co2的比值,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6 -c植物叶肉细胞内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 错误;r 酶催化 co2与 c5反应时不需要h和 atp,c3还原时需要h和 atp,b 错误;增大 co2浓度有利于 r 酶催化 co2与c5反应生成 c3,因此植物叶肉细胞内的 c3/c5比值增大,c 正确;增大 o2/co2的比值后,co2的固定过程减弱,c5的分解加快,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d 错误。12(2019哈尔滨模拟)植物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如图为植物气孔开张度的一种调节机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co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当 so2浓度过高时,植物体内 c3的含量上升caba 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 so2的破坏d当 c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bco2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 项正确;当 so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 co2固定酶的活性,导致植物体内 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b 项错误;aba 可调节气孔的开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 so2的破坏,c 项正确;当 co2浓度过高时,会引起保卫细胞中 co2浓度升高,进而在 aba 的作用下导致气孔关闭,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d 项正确。13(2019博雅闻道大联考)为研究补光对温室内番茄不同部位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某课题小组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利用 led 灯进行了植株的补光实验,并设置一对照组(ck 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组所用光源为_。据图分析,led 补光对于_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原因可能是_。(2)led 中叶组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 co2浓度明显高于 ck 中叶组,其原因是_。- 7 -(3)本实验采用 led 灯(冷光源)而非普通白炽灯,目的是为了排除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测定各组数据时,往往采取_,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可信度。解析知识角度: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由题意可知,补光实验是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利用 led 灯进行的,即对照组所用光源为自然光照。据图可知,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led 组下叶的净光合速率与 ck 组下叶净光合速率的增幅(差值)超过其他两组的增幅,可见 led 补光对下叶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番茄植株自然生长时,由于上、中部叶片的彼此交叠遮挡,导致下叶接受的光照相对最弱,影响了其光合速率,因此对下叶进行补光效果最明显。(2)据图可知,对于中叶而言,ck 组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 co2浓度约为 800 molmol1,而 led 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 co2浓度则至少大于 1 500 molmol1。led 组在自然光照基础上进行补光,光照比 ck 组更强,相同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更多,需要更多 co2参与暗反应。(3)本实验研究的是补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尽可能控制使各组相等。led 属冷光源,产热比普通白炽灯少,更利于对温度进行控制。为提高数据的可信度,测定各组光合速率实验数据时应随机取样、重复测定、取平均值。答案(1)自然光照下叶自然状况下,上、中部叶片遮挡,使下叶接受的光照最弱(2)led 组光照更强,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h)更多,还原的 c3更多,故需要更多 co2参与暗反应(3)温度随机取样、重复取样测定、取平均值(答出 2 点即可)14某科研人员将生理状态、大小以及棉铃(果实)数基本相同的棉花植株随机分成 6 组,其中 5 组去除不同比例的棉铃,3 天后对各组棉花叶片的有关变量进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 1图 2(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不去除棉铃组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2)分析图 1 信息,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之间呈_(填“负相关”或“正相关”)。结合图 1 和图 2 信息,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提高,棉花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占干重的百分率却提高,请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_。- 8 -(3)若给棉花植株提供 ho,一段时间后在棉花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8o 的淀粉和蔗糖,18 2请写出18o 进入淀粉和蔗糖的路径:_。解析棉花植株的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会运输到存储部位,棉铃是有机物的存储部位,因此去除棉铃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出,进而导致叶片内蔗糖和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增多。答案(1)叶片固定 co2的速率(或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占叶片干重的百分率(空白)对照(2)负相关叶片光合产物利用率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意思合理即可)(3)ho 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 c18o2,而 c18o2参与光合作用产生18o 标记的葡萄糖18 2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再转化成淀粉和蔗糖(意思合理即可)- 1 -课后限时集训课后限时集训 111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1(2019潍坊期中)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途径,其中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产生的h与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b与都发生在细胞器的膜结构上c只要生成(ch2o)的量大于消耗的(ch2o)的量,植株就能正常生长d对生物界来说,产生 atp 的量远远大于c产生的h是 nadh,产生的h是 nadph,a 项正确;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b项正确;该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途径,仅叶肉细胞中生成(ch2o)的量大于消耗的(ch2o)的量,植株不一定能正常生长,因为植物的非绿色部分还要进行细胞呼吸,c 项错误;对生物界的生物来说,光合作用产生的 atp 的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的量,d 项正确。2(2019烟台一中检测)下列关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能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b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浓度太低会限制光合速率c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光饱和点时增加光照强度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d除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外,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没有影响d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a 正确;co2是暗反应的原料,浓度太低会影响暗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光合速率,b 正确;达到光饱和点时增加光照强度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此时限制因素为温度、co2浓度等,c 正确;除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外,水分对光合速率也有影响,d 错误。3(2019青岛期末)下列关于提高北方冬天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a加盖稻草帘可降低呼吸作用b施用农家肥可促进蔬菜对有机物的吸收c适当的增加昼夜温差,可减少有机物消耗d采用蓝紫色薄膜,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2 -c白天加盖稻草帘减小光照面积,降低光合作用产量,晚上加盖稻草帘有保温作用,可提高呼吸作用,a 错误;施农家肥可以补充 co2,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但不能促进蔬菜对有机物的吸收,b 错误;蔬菜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积累有机物,晚上无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适当的增加昼夜温差,可减少有机物消耗,c 正确;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红光,对蓝紫光利用较少,采用蓝紫色薄膜,不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d 错误。4(2019潍坊期末)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 25 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实验有两个自变量bd 点比 b 点 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c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 40%60% 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d制约 c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a影响该实验中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无机盐、水等,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探究的自变量有光照强度、无机盐、水三个,a 错误;由图示曲线可知:与 d点相比,b 点的光照强度较弱,光合作用强度也较弱,因此 d 点比 b 点 co2吸收量高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大,b 正确;根据图示,同一光照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在 40%60%之间时,施肥的效果明显,c 正确;c 点土壤含水量较少,光合作用强度较低,因此制约 c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d 正确。5(2019合肥一模)光合作用速度等于呼吸作用速度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某同学将生长状态相似的番茄幼苗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置于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组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b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光补偿点变大c实验组色素带的位置与对照组不同 d实验组色素带的宽度与对照组相同b实验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是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降低,a 项错误;实验组的光补偿点相对对照组增大,b 项正确;实验组色素带的位置与对照组相同,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色素带会变窄,c、d 项错误。6(2019衡水中学月考)如图为某农作物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分别为降雨后第 2、8、15 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 3 -则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在水分充足时该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出现“午休”现象b曲线波谷的形成与气孔有关c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该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午休”程度d导致曲线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分析题图,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由题干信息“曲线、分别为降雨后第 2、8、15 天测得的数据”及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水分充足时(如降雨后第 2 天)该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 项正确;由曲线图可知,曲线双峰的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波谷的形成是由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固定的 co2减少引起的,即曲线波谷的形成与气孔有关,b 项正确;经上述分析可知,在水分充足时该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故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午休”程度,c 项正确;导致曲线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导致曲线、对应光合速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 项错误。7(2019考前仿真)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t1t2时,暗反应速率逐渐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 co2的相对值为_。(3)在t3t4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 co2量的相对值不再上升,说明_;此时玉米叶肉细胞间 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 co2浓度,原因是_。解析(1)在t1t2时光照增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捕获光能增加,光合速- 4 -率逐渐加快,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增多,加速了叶绿体基质中 c3的还原,导致暗反应增强,进而使光合作用速率增大。(2) 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图可知,在t3时,净光合速率9,呼吸速率4,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 co2的相对值为9413。(3)在t3t4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 co2量的相对值不再上升,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 co2的速率快,导致玉米叶肉细胞间 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 co2浓度。答案(1)增大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 atp 增多,导致暗反应增强(2)13(3)给予 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 co2的速率快8(2019潍坊市一模)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是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两个重要指标。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环境中的最低光照强度。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适宜温度下,大田中光照强度处于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之间时,_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高于光饱和点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再增强的原因主要是_。(2)早春采用密闭玻璃温室育苗时,一段时间后植物光饱和点对应的光合速率往往_(填“降低”或“升高”),植物的光补偿点会_(填“降低”或“升高”),因此要提高育苗质量应当采取_(至少答出两点)等措施。(3)如果两种农作物的光补偿点相同,则它们在光补偿点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_(填“相同” “不同” 、或“不一定相同”),原因是_。解析(1)达到光饱和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之后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2)早春采用密闭玻璃温室育苗时,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温室内 co2浓度会降低,因此光饱和点对应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光补偿点会升高。(3)不同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同,因此净光合速率相等时,总光合速率不一定相同。答案(1)光照强度环境中的 co2浓度较低(c5和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也是有限的),导致暗反应限制了光反应(2)降低升高增施有机肥、利用 co2发生器、适当通风、施用碳酸氢铵肥料(答出两点即可)(3)不一定相同它们的呼吸速率不一定相同9(2019日照期中)研究小组将某亚热带绿色植物置于 15 的密闭透明玻璃容器内,测定装置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 -aab段叶肉细胞吸收的氧气可参与水的生成b开始光照的b时刻,叶肉细胞中 c5会减少c由b到c,植物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d适当提高温度,可缩短达到c点的时间bab段叶肉细胞在黑暗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a 项正确;b时刻开始光照,叶绿体中产生 atp 和h,参与还原 c3生成 c5,叶肉细胞中c3减少,c5增多,b 项错误;由b到c斜率变小,植物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c 项正确;该植物是亚热带植物,在环境温度为 15 的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加快,达到c点的时间缩短,d 项正确。10(2019合肥检测)科学家研究小麦在适宜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环境温度升高时,cd段位置上移b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 mg 时,b点将向右移动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光合色素的量有关a当温度逐渐升高至最适范围时,cd段位置会上移,但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之后,光合速率降低,cd段位置会下移,a 错误。a点时,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 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 正确。mg 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当缺少 mg 元素时,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降低。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当植物缺 mg 时,要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就必须要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所以b点将向右移,c 正确。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饱和点,该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此时影响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酶的浓度等,d 正确。11(2019青岛二中期末)如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地面高度不同处 co2浓度的变化,实线表示 10 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 22 时的测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6 -a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 c 点会左移 b10 时,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相同c22 时,植株高处比低处固定 co2能力强 db 点对应处是玉米植株叶光合面积较大处d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由于微生物分解作用,会释放出 co2,故 c 点将会右移,a错误;由图中实线可知,上午 10 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 co2的吸收量不同,植株不同高度处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不同,故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不同,b 错误;夜晚,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固定 co2,c 错误;由图可知,b 点 co2浓度最低,是玉米光合作用面积较大处的高度,d 正确;故选 d。12如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且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本题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a若a代表 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若a代表 co2释放量,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 co2浓度c若a代表 co2释放量,若提高大气中 co2浓度,e点不移动d若a代表 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 25 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 30 ,b 点下移b若a代表 o2吸收量,则随光照强度的增大,从外界吸收的 o2量逐渐减少,说明光合作用生成的 o2被有氧呼吸所利用,所以光合作用是从 o2吸收量减少开始的,即在 d 点之前光合作用已经进行,a 错误;若a代表 co2释放量,则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最小光照强度),因此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可能是 co2浓度,若提高大气中 co2浓度,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b 正确,c 错误;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若a代表 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 25 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 30 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b点应上移,d 错误。- 7 -13(2019湖北八校联考)把等量新鲜的不同植物叶片(叶面积相同)放在密闭透明的容器内(形状大小相同),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光照强度相同)。经过 8 小时后,对容器内的氧气进行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光合作用反应速率容器植物部位光的颜色温度/o2增加量/ml1天竺葵叶红色251202天竺葵叶绿色25153紫罗兰叶红色25804紫罗兰叶绿色2510注:4 个容器内植物叶片呼吸速率相同。(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实验中的光合作用反应速率是植物叶片的_(填“净光合速率”或“总光合速率”)。(2)容器 1 和 2 内 o2增加量不同的原因是_。(3)容器 1 和 3 内 o2增加量不同,原因是植物种类的不同,则其影响因素可能是_。(4)如果将实验的时间适当延长(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发现容器 1 和 3 内 o2增加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增加,原因是_(实验过程中叶片活性始终不变)。解析(1)该实验中除了植物种类不同,各组中另一个不同的处理是光的颜色不同,故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种类和光的颜色,通过检测不同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2)容器 1 和 2 内的自变量为光照颜色不同,由于叶片中的色素吸收的红光远大于绿光,导致容器 1 内的净光合速率远大于容器 2 内的净光合速率,所以容器 1 和 2 内 o2增加量不同。(3)容器 1 和 3 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不同,两个容器内 o2增加量不同,可能是不同植物体内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或含量不同。(4)由于各组净光合速率大于 0,所以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导致容器中的 co2浓度逐渐降低,进而限制了光合速率,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容器 1 和 3 内 o2不再增加。答案(1)植物种类和光的颜色净光合速率(2)叶片中的色素吸收的红光远大于绿光,导致容器 1 内的净光合速率远大于容器 2 内的(3)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或含量)不同(4)容器内的 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或净光合作用速率为零),o2含量不再增加14(2019名校考前仿真)甲、乙两种植物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环境中 co2浓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8 -(1)co2浓度为 b 时,限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为_、_。q 点甲植物和乙植物制造 o2的速率_(填“相同”或“不同”)。(2)光照强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该密闭容器中 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原因是_。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co2浓度为 b 时,乙植物已达到最大光合速率,说明限制此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应为 co2浓度以外的因素,又由于实验的温度是最适的,故限制此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o2浓度为 b 时,甲植物还没有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故限制此时光合速率的外界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q 点甲植物和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由于甲植物和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同,故甲植物和乙植物制造 o2的速率不同。(2)光照强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容器中,由于植物正常生长,即净光合速率大于 0,植物需从装置中吸收co2,使装置中 co2不断减少,由图可知,当环境中 co2浓度降低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最先降低,所以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是甲植物。由于在适宜的条件下,密闭容器内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 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 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 co2浓度降低,co2浓度降低会使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当 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这时装置内 co2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所以使该密闭容器中 co2浓度先降低,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1)co2浓度光照强度不同(2)甲植物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适宜的条件下, 密闭容器内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 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 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 co2浓度降低,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这时装置内 co2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 - 1 -课后限时集训课后限时集训 1212 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1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 dna 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d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但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原核细胞只能通过二分裂来增加数目;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核中的 dna 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主要的调控作用,当细胞体积扩大时,细胞核中的 dna 不会随之增加,这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2如图所示,甲中 ab 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 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甲中的 a、乙中的 ba,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b甲中的 b、乙中的 ab,是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乙中细胞周期可以是从 a 到 b 再到 ad乙中细胞周期可以是从 b 到 a 再到 bc细胞周期的起点是上次分裂完成时,甲中的 a、c 段和乙中的由 b 到 a 都是分裂间期,可以进行 dna 的复制;甲中的 b、d 段和乙中的由 a 到 b 是指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后期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乙中的细胞周期应是由 b 到 a 再到 b。3(2019济南模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体复制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b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分裂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分裂末期,a 错误;染色体复制和中心体复制均发生在分裂间期,b 正确;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分裂末期,纺锤体出现发生在分裂前期,c 错误;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分裂间期,d 错误。4(2019丰台区期末)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旺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上 dna 的复制与转录在细胞核内完成- 2 -b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和 dna 的数目变化一致c分裂末期细胞中央赤道板逐渐延伸形成细胞板d分裂完成后的细胞全部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a染色体上 dna 的复制与转录在细胞核内完成,a 正确;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和 dna的数目变化不一致,b 错误;分裂末期细胞中央细胞板逐渐延伸形成细胞壁,c 错误;分裂完成后的细胞若继续分裂才进入下一个周期,d 错误。5(2019山师附中检测)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 错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为染色质的形态,而染色体是分裂期的形态,故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 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即观察不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 错误;由于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故若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 正确。6如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a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和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c在观察的图像中,b 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d若用图中 b 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c根尖 23 mm 的区域属于分生区,a 错误。在和之间应增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而和之间的清水漂洗环节应删除,b 错误。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经解离已死亡,c 正确。b 区域的细胞属于分生区细胞,其液泡较小,渗透作用不明显,d 错误。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3 -a剪取 5 cm 根尖,用 15%盐酸和甲基绿分别解离和染色b持续观察细胞,能看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c细胞中 dna 数是细胞中的 2 倍d观察装片时,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d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染色应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看到的细胞是死细胞,细胞不分裂。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两时期的 dna 数目是相同的。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8如图为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b没有 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减少一半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a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 dna 仍进行复制。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也复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与亲代细胞的相同,染色体数量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都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中。9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 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 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曲线如图所示。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 20 h。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b 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 rna- 4 -bd 点时,细胞中 dna 含量达到最大值cce 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 6 hbd 点时利用脱氧核苷酸的速率最大,但 d 点到 e 点,tdr 仍然被利用,说明该阶段仍合成 dna,e 点时细胞中 dna 含量最高。10(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如图表示某生物(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 和细胞质中 mrna 含量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请回答下列问题:(1)b 时期细胞主要进行的活动是_。(2)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期(用图中字母表示)。(3)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苷(dna 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上述细胞后,所有处于 b 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在_小时之内可持续检测到被标记的分裂期细胞。(4)另有某种生物(乙)的细胞周期时长为 24 h,分裂期时长为 1.9 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细胞更合适,因为_。解析(1)b 时期细胞中 dna 分子数加倍,主要进行的活动是 dna 的复制。(2)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图中为 d 时期。(3)处于 b 期的细胞最早进入分裂期需要 2.2 小时,最晚进入分裂期需要 10.1 小时,故可持续检测到被标记的分裂期细胞的时间为 2.211.9 小时。(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应选择细胞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细胞。答案(1)dna 的复制(2)d(3)2.211.9(4)甲甲细胞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比乙大 11(2019衡水金卷)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 k2cro4溶液处理对某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k2cro4溶液/(mmoll1观察的细胞数量进行分裂的细胞数量产生微核的细胞数量- 5 -)04 0195233504 0344672871003 9863145341504 008283658(1)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_35 min;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 10 min;用_溶液对根尖染色35 min,压片后制成装片。(2)为更加清晰地观察计数染色体,应选取处于分裂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原因是_。(3)k2cro4会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断裂后没有着丝点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_牵引,在有丝分裂_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而成为微核。实验结果表明,k2cro4溶液对有丝分裂和产生微核的影响依次是_、_(填“促进” “抑制”或“无影响”)。解析(1)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解离 35 min,目的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 10 min;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全一册课后限时集训(打包42套)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397692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