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先秦文明 距今 170 万年前前 221 年 阶段特征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 经济形态 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新旧交替 除旧布新成为 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形成了农耕经济的 雏形 农业上夏 商 周时期已种植五谷 火耕 耜耕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时代到来 牛耕的逐渐推广 兴修水利 都江堰 井田瓦解 私有出现 手工业 商周时期是青铜文 明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 以贝为币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 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 王位世袭制 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 朝 内外服制度 西周 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等 对古代 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春秋 奴隶社会 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 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 出现 春秋五 霸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 通过一系列变法 商鞅等 分 封 制逐渐被郡县制 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 取代 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封建官僚制 终 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 出现百家争鸣 它是社会政 经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 就 第二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秦汉文明 前 221 220 年 阶段特征 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经经济文化发 展第一个高潮 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 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封建经济得到 发展 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 固 大一统时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 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 医学 造纸术 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 个高峰 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对后世影响深远 也对世界文明作贡献 第三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 220 589 年和 581 907 年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国家分裂 隋唐时期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 出繁荣的局面 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政治上虽有短暂统一 但以政权并立对峙为主 北方混战 少数民族内迁以及民族领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 国家统一 疆域辽阔 社会安定 政治清明 典章制度先进完善 中央集权制 机构完善 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 经济 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 商品经济水平低 南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生产工具 的改进 对内对外交通的发达 促进了农业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南北经济趋平衡 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思想文化成果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融合的特点 三教鼎 立 艺术大放光彩 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 文学艺术领域全面繁荣 兼收并蓄 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 科技 科技进步 世界领先 第四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宋元文明 907 1271 年 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 封建经济发展 封建国家分裂 民族融合 政治 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空前加 强 经济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思想 理学形成 多元化 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科技 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文化继续发展 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文明 14 19 世纪中期 1368 1840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 步发展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 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 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 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经济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并已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带有向工业文 明转型的趋势 政治 国家统一 国力强盛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统治者运用国家 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 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 走入近代社会 伴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 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着严重的危 机 思想 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理学仍占据主流地位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1840 1860 阶段特征 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基本历史特征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 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由农耕文明时 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要通过中外各方面对 比分析巨变原因 经济 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外资企业出现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新的经济 因素处于萌发状态 政治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 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 也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又呈现出新的时 代特点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思想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 开始主张学习西方 开启了民智 向西方学习 成为社会思潮 外交 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社会生活的变革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 且保留了中 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第二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1860 1901 阶段特征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社会经 济 阶级关系 政局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这一阶段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 现代化 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 但不完整 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 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两大矛盾中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居于最主要的地 位 政治 西方列强从一次次发动侵略战争 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向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 地过渡 马关条约 和 辛丑条约 分别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 形成 清政府从抵抗到彻底投降 成为列强工具 镇压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 维新派和农民先后开展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思想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新思潮 君主立宪 革命思潮 民主共和 19 世纪 60 年 代到 1895 年 中国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主张 在 中 体西用 思想指导下 开展洋务运动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 为历史潮流 民主革命思想开始传播 农民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经济 洋务派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随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诞生 并在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为中国进一步发 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 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开始强烈要求资 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第三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 1927 年 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 近代化的 整体发展 体现在近代化在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领 域的全面展开 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 阶段 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 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 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政治 19 世纪末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争 八国侵华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 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 由于康 梁的推动 维新思潮在 19 世纪末最终演 变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政治运动 虽说由于顽固派的反对 这场政治运动犹如昙 花一现 很快夭折 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厚重而深远的 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建立民国 孙中山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 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政体 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中国近 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19 年 5 月 1923 年底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4 年 1 月 1927 年 7 月 国民大革命时期 突出特点 国共合作 主要成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 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一战之后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思想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主张改良政治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发展民族工商业 对引 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未形成完整理论 未付 诸实践 康梁维新派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进行改革政体的尝试 对激发了人民的爱国 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民主共和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觉醒 探 索构成此时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第四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 1949 年 阶段特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 近 代化艰难地进行 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官僚资本 日本的侵华 美国的侵略等因素 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 几乎陷入绝境 同时 增加了新的内涵 中国无产阶级开 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 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 域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的矛盾始终是本阶段最主要的矛盾 经济 国民经济的 黄金时期 民族资本的萎缩 在三座大山 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 大量涌入 的挤压下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政治 1927 1936 年 出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共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的探 索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国共两党 两个政权的对峙是重要特征 1937 1945 年 日本 侵华 中华民族面 临严重民族危机 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全民族抗战开始 两个 战场同时存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防御 相持 最后胜利 是中国抗战的基本过 程和发展趋势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是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既是重要阶段特征 也是胜利根本保证 抗 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945 年 8 月 1946 年 6 月 是民族战争向国内战 争过渡阶段 中国面临两个前途 两种命运的抉择 中共为和平民主而斗争 1946 年 6 月 1949 年 9 月 国民党进攻解放区 解放战争开始 解放战争由防御 反攻 决战到最 后胜利 人民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为新中 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 中国革命终于取得胜利 世界古代史的阶段特征世界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西方文明的源头 阶段特征 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 给后世以借鉴 成为现代 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 罗马法则独树一帜 构成欧洲历史上最 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 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向工业文明迈进 公元 14 世纪 16 世纪末 阶段特征 经济 14 15 世纪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新 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打破世界各 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 传播了人 文主义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 14 15 世纪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 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 公元 17 世纪 18 世纪末 阶段特征 思想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 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 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 新兴的美国开 创了政治新体制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 公民取代臣民 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 17 18 世纪 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 专制 殖民 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 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 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 18 世纪末 19 世纪中后期 阶段特征 经济 18 世纪下半叶 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 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 工 业文明时代到来 同时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 步形成 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 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 主义的方案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对 理 性王国 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 催生了浪漫主义和 批判 现实主义文艺思 潮 政治 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 第四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 19 世纪晚期 20 世纪初 阶段特征 经济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 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形成 大企业时代到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司法局招聘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甘肃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评估中心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与康复医疗设备产业协同发展报告
- 2025年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技术路径与产业变革报告
- 2025年消费金融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策略与行业动态报告
- 合肥市二手房市场价格的多维度解析与影响因素探究
- 合成孔径雷达快速时域成像算法:原理、优化与应用探索
- 合作学习:开启高中生物教学的新征程
- 2025年足彩胜负彩过滤服务协议书范本3篇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环境灾害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广播电视机线员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北京国寿健投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辅警结构化面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托管厨师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我是什么》课件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师生互动与课件使用
- 烷烃的命名教学课件
- 黑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日本语入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