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25条经典名句鉴赏_第1页
《春秋》25条经典名句鉴赏_第2页
《春秋》25条经典名句鉴赏_第3页
《春秋》25条经典名句鉴赏_第4页
《春秋》25条经典名句鉴赏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0 春秋 25 条经典名句鉴赏 01 多行不义 必自毙 出处 春秋左传 隐公元 年 释义 做多了不正义的事情 必然会自己摔倒自 己 赏析 这是郑庄公回答他的大臣请求攻击他的弟 弟共叔段的话 郑庄公认为弟弟共叔段经常做坏事 背着 自己暗地里招买暴力之徒 妄图推翻自己的统治 违背道 义 但根本用不着自己进攻 他就会自己完蛋 古时也有 多行无礼 必自及也 的话 实际上都是劝人要修养道 德 崇敬仁义 讲究礼教 以德为本 这样才能长存于天 地自然中 02 爱子 教之以义方 弗纳于邪 出 处 春秋左传 隐公三年 释义 爱护自己的儿子 就应当从道义上去教导他 使他 不要走上邪路 赏 析 这是春秋时卫国大臣石对卫庄公说的话 当时公子州 吁受到庄公宠爱 而州吁喜武却又骄横无礼 违法放荡 石便劝谏庄公说了上面一段话 并指出是由于宠爱过分造 成的 庄公不听 后公子州吁果然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 君 对内暴虐百姓 对外挑起战祸 石后来为了国家的利 益 借陈国人的力量 将州吁及跟随州吁干坏事的自己的 亲生儿子石厚杀死 消除了这个国家的祸患 03 不备 不虞 不可以师 出处 春秋左传 隐公五年 释义 不做好准备防备意外 就不可以率军作战 2 10 赏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对于军事尤其如此 要赢得一场战争 不仅仅是双方武力的较量 也是智谋策 略的较量 当然包括准备工作 不能打无准备的仗 战争 是全方位 立体的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 也是要做好 准备工作的意思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这句话对于一 个军队的主帅来说 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04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出处 春秋左传 恒公六年 释义 百姓没有罪 怀藏玉璧就是罪 赏析 欲加之罪 何 患无辞 老百姓没有做错什么 他也没有得罪什么人 他拥有了一些好的玉璧就是罪过 因为统治者只要看中了 玉璧 随时可以加罪给他 虞公向他的的弟弟虞叔索取玉 璧时 虞叔说了这样的话 05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 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出处 春秋左传 庄公十年 释义 作战靠的是勇气 敲第一通鼓能振作勇气 敲 第二通鼓时士气就衰退 敲第三通鼓勇气就竭尽了 赏析 这是长勺之战得胜后曹刿分析战胜原因的话 作战靠的是勇气 所以 只有抓住敌人勇气衰落的时候和 自己勇气盛壮的时候进攻 作战的效果才会好 其实做其 他事情也一样 要趁着勇气和精神好的时候一口气完成才 好 06 俭 德之共也 侈 恶之大也 出处 春 秋左传 庄公二十四年 释义 节俭 是善行中之大 德 奢侈 是邪恶中之大恶 赏析 节俭 节约 在 3 10 任何时候都是人类的美德 因为这是出于对人的劳动 对 资源的尊重 反之 奢侈 浪费 是邪恶中之大恶 甚至 是 最大的罪 因为这是对资源 对人的劳动的极不尊重 07 欲加之罪 其无辞乎 出处 春秋左传 僖公 十年 释义 要给人加上罪名 还怕没有话说吗 赏析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统治者只要想给你加 罪就加罪 他不需要什么理由 在传统封建社会中 普通 老百姓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 而统治者享有很多的特权 只要他看中了老百姓的什么 他就能想办法据而有之 08 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 出处 春秋左传 僖公 十四年 释义 皮已经不存在 毛又将依附在哪里 比喻不解决根本问题 即使解决其他枝节问题 也没有用 处 赏析 鲁僖公十四年的时候 秦国发生饥荒 派 人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 晋国人不给 晋侯曾多次得到秦 国的帮助 晋大臣庆郑认为这样不对 说 背弃恩惠就 没有亲人 幸灾乐祸就是不仁 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会不 祥 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 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 用什么 来保卫回家呢 而大臣虢射却说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 意为晋国早已得罪了秦国这是根本 就是买粮给秦国解决 枝节问题 也无济于事 09 礼以行义 信以守礼 刑 以正邪 出处 春秋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释义 礼仪用来推行道义 信用用来保持礼仪 刑律用来纠正邪 4 10 恶 赏析 这是晋文公主管占卜的筮史论述治国之道 他认为治理国家应该坚持讲礼义 讲信用 辅于刑罚 礼 义和信用是国家的根本 不能放松 不能背弃 一个国家 不讲礼义 就不能取得百姓的支持 就不能使百姓的精神 走上正途 背恩忘信 就不能取信于民 就不能取信于邻 国 就不能处理好各种内政外交事务 当然 刑罚也不可 或缺 它是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 礼义 信用要与刑罚结 合起来 10 敬 相待如宾 出处 春秋左传 僖 公三十三年 释义 给他送饭 很恭敬 彼此像客人 一样 赏析 祝福中国的夫妻和睦相处 一般都会用 一个成语 那就是 相敬如宾 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 中 国人很重视家庭的作用 一向认为 家和万事兴 和睦的 家庭不仅能团聚家中所有成员的力量 而且能在社会树立 良好的典范作用 因为家是国的基础 这样一来 作为家 庭核心的夫妻关系处理得如何就更为重要了 夫妻相敬如 宾被认为是有德行的表现 11 一日纵敌 数世之患也 出处 春秋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 一天放 走敌人 这是几辈子的祸患 赏析 我们常说 除恶 务尽 斩草不除根 萌芽复又生 就是说对待恶的势力 决不能心慈手软 要彻底去除恶根 所以 对待敌人也一 样 要干净彻底地打击他们 使他们再也不能为非作歹 遗祸子孙 12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5 10 出处 春秋左传 宣公二年 释义 一个人谁没 有过错呢 有了过错能够改正 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赏析 这里是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犯下的错误 有的人犯错后 尽量掩盖 试图不让人知道 有的人做错 事后 还沾沾自喜 得意洋洋 显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其 结果是错误累累 最聪明的做法莫过于有错就改 俗话说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只要在认识到错误后改正就好 13 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 出处 春秋左传 宣公 三年 释义 鼎的轻重大小 下面的诸侯 是不应该 询问的 赏析 这有一段故事 鲁宣公三年 公元前 606 年 楚灵王攻打陆浑之戎 到达雒水 在周王境内陈 兵示威 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 楚灵王问起九鼎的 大小轻重 这一下就暴露了楚灵王的野心 王孙满回答 鼎的大小轻重在德不在于鼎本身 今周德虽衰 但天 命未改 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一下就把楚灵王问鼎天 下的觊觎之心给镇住了 问鼎 便成为后世觊觎君位的典 故 14 虽鞭之长 不及马腹 出处 春秋左 传 宣公十五年 释义 马鞭虽长 但是不能打到马 肚子下面 赏析 虽鞭之长 不及马腹 后世便凝 缩为 鞭长莫及 的成语 比喻力量达不到 这说明凡做 事 当视条件而定 要量力而行 度时制宜 既不可盲目 蛮干 更不能做自己能力解决不可企及之事 15 非我 6 10 族类 其心必异 出处 春秋左传 成公四年 释义 不是和我们同一种族的人 他的心思与我们不 同 赏析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在我国过去几千 年的历史中 常被引用 作为拒绝与外种族和平共处 拒 绝接纳外种族人进入本土 与外种族作战的一个重要理论 依据 这是不足为奇的 在民族至上 狭隘民族主义盛行 的国家或时代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被不少人奉为经典 作为行动的依据 当然 这中间的是是非非 善善恶恶 非常复杂 难以一概而论 16 祸福无门 唯人所召 出处 春秋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释义 祸或福 对每一个人来说 并无专门进入之门 全在于人们的召 唤 赏析 祸或福 对每一个人来说 并非是命定的 上天降予的 而是靠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的 做善事则招 福 做恶事则引祸 祸福无门 唯人所召 这就把祸福 之来归因于人的行为 而不是迷信的宿命论 17 虽楚 有材 晋实用之 出处 春秋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释义 虽然楚国有不少贤才 但都被晋国使用了 赏析 这就是成语 楚材晋用 的有名典故 意思是 用他国人才 当时晋楚争霸 楚国发生重大事变 俊杰之 士逃亡在外的人极多 其中不少人在晋国被重用 人才难 得 古今同慨 人才就是财富 就是资源 人才如外流 这不仅是社会财富的损失 更会造成不良的政治后果 但 7 10 一个国家如无好的用人体制 人才也很难脱颖而出 人才 外流 也就难免 楚材晋用的社会现象 将会照样演绎下 去 现在 将来 恐怕也会如此 18 犹燕之巢于幕上 出处 春秋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释义 好像燕 子把它的巢穴筑在帐篷上面 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赏析 这是春秋时吴国贤人季札警告危险来临的话 季札出国访问 会见了当时许多名人 并都给予了他们以 有预见性的忠告 使他们免于祸患 如对齐国的晏子 劝 其退还封邑和政权 使其免于后来栾氏 高氏发动的祸乱 对郑国的子产说 郑国执政奢侈 祸难将临 子产必然执 政 嘱其执政后用礼仪来谨慎处事 否则郑国将会败坏 后到晋国 在戚地住宿 听到欢乐的钟声 他预见当地孙 文子没有德行而又想发动叛乱 必致失败 警告他说 就 像燕子筑巢于帐幕之上 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孙文子听 说后 闻过即改 终身不再听寻欢作乐的音乐 19 苟 利社稷 死生以之 出处 春秋左传 昭公四年 释义 如果有利于国家 个人 生死是无足轻重的 赏析 这是春秋时郑国名相子产的话 他当时正制定 一项叫丘赋的制度 遭到国内有权势的人的指斥 咒骂 子产便以这话回答 近代林则徐在两广任上决心禁烟时曾 将这种精神写入诗中以自勉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 福避趋之 20 数典而忘其祖 出处 春秋左 8 10 传 昭公十五年 释义 列举过去发生的事情 责备 其忘记了过去所受的恩惠 赏析 春秋时晋国大夫籍 谈出使周王室 席间 周王问籍谈为什么没有器物贡献王 室 籍谈回答说 晋国从来没有受过王室的赏赐 哪有器 物来贡献 周王当即扳着指头一一举出晋国受赏的事情 责问籍谈 你身为晋国司典 掌管典籍文书档案的官员 的后代 怎么连祖上这些事都忘了 这就是 数典志祖 这典故的来历 21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 政是以和 出处 春秋左传 昭公二十年 释义 用宽厚的 政策措施 来调和并解决严厉的政策措施所造成的负面影 响 用严厉的政策措施 来调和并解决宽厚的政策措施所 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样政治就因此协和 赏析 这是 孔子针对当时子产死后 郑国政策中所出现的宽严皆误的 情况作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郑国名相子产临死时对其 继任者大叔说 为政宽难 后大叔执政 不忍猛而宽 宽的结果 郑国多盗 大叔悔 便派兵剿灭 尽杀之 盗 少止 针对这一情况 孔子认为 政令过于宽厚 百姓就 可能放肆 罔顾法令 社会问题就多 出现这种情况 执 政者就会使用严厉的手段来矫正 但政令过严 百姓就容 易受到伤害 因此 宽严相济才能治理好国家 22 君 子动则思礼 行则思义 不为利回 不为义疚 出处 春秋左传 昭公三十一年 释义 君子行动就要想 9 10 着是否合乎礼的要求 办事就要想着是否合于道义 不做 为图私利而违背礼义之事 不做因不合乎礼义而感到内疚 的事 赏析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应考虑自己的一 言一行 一举一动是否都合于大众公认的礼义要求 而不 要违心地去干违反礼义之事 这就要求人们做事当三思而 行 一切以礼义为准绳 23 春秋 为尊者讳 为亲 者讳 为贤者讳 出处 春秋公羊传 闵公元年 释义 春秋 为尊贵的人避讳一些事 为亲人避讳一 些事 为贤能的人避讳一些事 赏析 这是讲 春秋 的著述原则 儒家认为尊者 亲者 贤者 即使有一些过 失 也不应宣扬 春秋 贵义 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就像 孝子扬父之美 不扬父之恶 一样 所以对于尊者 亲者 贤者一些不伤及 义 的事 就隐讳起来 而不记 载 这就是 春秋 记载历史大事的一个原则 24 唇 亡则齿寒 出处 春秋公羊传 僖公二年 释义 嘴唇没有了 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赏析 这句话包含 了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 春秋时 晋是大国 晋献公想 吞掉虢国 但中间隔了个虞国 便派人送了好马和宝玉给 虞国国君 请求借道攻打虢国 虞国谋臣宫之奇劝阻虞公 认为虢虞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国家 晋灭掉虢后 虞也保不 住 唇亡则齿寒 必然顺道灭掉虞 但虞公贪恋名马及宝 玉不从其谏 果然晋灭虢后 回军途中一举灭掉了虞国 10 10 在国际风云变幻中 与邻国及友邦睦邻相处 形成守望相 助 患难相扶持的态势 是非常重要的 25 拨乱世 反诸正 莫近诸 春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