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_第1页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_第2页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_第3页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_第4页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2020 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 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 20 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 20 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 生了什么影响 是否合理 必要 由这些知识的更迭 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 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 学习要求也是两点 掌握 20 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 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 研究取向 2020 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 塞尔登 威德森 布鲁克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 A Reader 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伊格尔顿 国内译为 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即 文学理论导论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塞尔登编著 文学批评理论 从柏拉图到现在 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研讨研讨 2020 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 研究角度 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 基本内容 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 理论 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 20 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 演变的轨迹 1 1 导论导论 塞尔登 60 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 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 马尔赫恩 20 世纪文学研究 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 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 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 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 11 1 范式转换 范式转换 2020 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 20 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 学研究的 范式 paradigm 转换 范式 转换意味着 世界观的改变 库恩论范式转换的意义 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范式构成范式构成 科学共同体 Scientific community 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共 有的东西 共有的信念 价值 技术 等因素 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 经受过相同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具有相近的研究对象和 问题意识 共有的研究模式 学术话语和指代符号 1919 世纪末形成的世纪末形成的 现代文学研究模式现代文学研究模式 主体性原则 工具语言观 审美自律论 文学研究学科化 1 21 2 反思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 2020 世纪文学研究的时代语境世纪文学研究的时代语境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理论认为 单一个体只是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 独自创造了我们归之于他的言语方式和思想方 式 他使用他的群体的语言 他按他的群体的思维方式思维 他发现只有一定量的词 汇及其意义随他使用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只是决定研究周围环境的手段 而且它们 同时也表明了从什么角度 在什么活动背景下 客体迄今为止对于群体或个体才是易 于理解和易于接近的 学术研究受制于时代 社会和文化语境 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问题 科学技术在 20 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超出了以往历史的总 和 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 工具理性泛滥 宗教衰落导致信仰 价值观念和精神生活的失落 生态环境破坏 市 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功利主义蔓延 资本垄断与极权主义政治 1 31 3 知识结构 文学研究的思想资源知识结构 文学研究的思想资源 现象学哲学 心理学革命 现代语言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 现象学哲学现象学哲学 胡塞尔 意识的意向性 第一 意识的发生是意向建构的结果 第二 不被意向意识到的实在 只能 悬置 起来 不予讨论 第三 物质的东西作为整体不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关系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关系 海森堡提出 测不准关系 玻尔提出 互补原理 指出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知识的相对性 主体因素和先决条件对认识的影响 关系意识的建构和确立关系意识的建构和确立 罗蒂的表述从另一个角度上 或许是更容易被人接受的角度 阐明了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罗蒂 除了知识在一种能展现 X 与 Y Z 等的关系的语言中如何描述它之外 人们对 X 一无所知 所谓 未被现在的看法或爱好染污的过去的真实面目 的想法 和 未被 根植于任何人类语言中的偏见和兴趣染污的实在的本质 的想法可谓如出一辙 所谓 与人类已经进行和能够进行的任何实际的调查没有任何关系的纯粹 不过是一个浪漫 的理想 我们关于 X 的知识其实并非 X 本身 而是 X 与我们的关系 心理学革命心理学革命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潜意识的关注 弗洛伊德学说的另一个颠覆传统的观点是对性的强调 非理性主义思潮与反思现代性 现代语言哲学 语言转向 现代语言哲学 语言转向 linguisticlinguistic turnturn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关于哲学问题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不是虚伪的 而是无意思的 哲学家们的大多 数问题和命题是由于我们不理解语言的逻辑而来的 它们是属于善多少和美同一这一类的问题的 因此最深刻的问题实际上不是问题 这是不足为怪的 全部哲学就是 语言批判 现代语言哲学现代语言哲学 卡西尔 人论 除了在一切动物种属中都可以看到的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以外 在人那还可发现 可称之为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 它存在于这两个系统之间 这个新的获得物改变了整 个人类生活 与其他动物相比 人不仅生活在更为宽广的实在之中 而且可以说 他 还生活在新的实在之维中 在有机体的反应 reaction 与人的应对 response 之间有着不容抹杀的区别 在 前一种情况下 对于外界刺激的回答是直接而迅速地作出的 而在后一种情况下 这 种回答是延缓了的 它被思想的缓慢复杂过程所打断和延缓 人不再能够直接地面对实在 他不可能仿佛是面对面地直观实在了 人的符号活动能 力 Symbolic activity 进展多少 物理实在似乎也就相应地退却多少 在某种意义 上说 人是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 他是如此地使自己被包围在 语言的形式 艺术的想象 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 以至除非凭借这些人为 媒介物的中介 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 批判理论 在近几十年剧烈的阶级冲突中 虽然统治者们已经不得不越来越依靠现实的统治机 器 但是意识形态对维系一个有崩溃之虞的社会结构来说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凝聚力量 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 马尔库塞 当代社会的各种能力 智力的和物质的 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大得不可估量 这意味 着社会对个人统治的范围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大得不可估量 我们的社会 在一个极高 的效率和一个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双重基础上 以技术而不是以恐怖来克服离心的 社会力量而显出特色 因此 调查这些发展的根源和考察它们的历史选择 是当代 社会批判理论目的的组成部分 霍克海默 意识形态渗入日常生活 生产过程对人的影响 并不仅仅表现在直接的当代形式中 而且还表现为被整 合进诸如家庭 学校 教会 崇拜构制等一系列变化缓慢和相对稳定体制中的形式 1 41 4 理论谱系理论谱系 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演变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演变 常见的描述把 20 世纪文学研究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 人本批评 或 人本主义研究 第二类 文本批评 或 科学主义研究 第 三类以 批判理论 为基础的 文化研究 1 41 4 理论谱系理论谱系 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演变 不同视角 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演变 不同视角 A 反思现代性视角 从现代批评到后现代批评的演变 B 文学观念演变视角 从文学的审美研究到文学的文化研究 C 语言意识转变视角 从关注语言形式对文学的规定性过渡到关注语言活动和语言文化的 规定性 系谱学研究强调 历史过程不是一个单线的 进化的 有清晰因果关系的过程 任何思想 观念和理论的发展都是非连续性的 不断演化的过程 否认一种理论或思想的形成是某种原因造成 而是将其视为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 语言形式的发现 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巴赫金语言形式的发现 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巴赫金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发展和衰落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发展和衰落 1915 年前后成立了 莫斯科语言学学会 和彼得格勒的 诗歌语言研究会 主要成员 雅各布逊 什克洛夫斯基 托马舍夫斯基 艾亨鲍姆 日尔蒙斯基等人 俄国形式主义的活动时间 1915 1930 年 正是俄国文化 白银时代 的后期和十月革命时期 1930 年前后因政治原因衰落 2 12 1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观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观 批评用社会历史观点研究文学 反对以 形象思维 和 形象 阐释文学性质 特点的文学理论 决定文学的不是其内容 而是 文学性 literariness 文学性 使文学成其为文学的那种决定性要素 文学性体现在语言形式上 其特征是语言的 陌生化 奇特化 英译 unfamiliarity 雅各布逊 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对日常语言的有意 违规 用 材料 手法 的划分代替 内容 形式 的划分 用 本事 法布拉 和 情节 修热特 说明 内 容 形式 划分的不合理 关注 外形式 与文学的关系 强调形式的建构功能 所有的艺术品都是作为一个现有模式的比较物和对照物现有模式的比较物和对照物而被创造出来的 一个新的 形式不是为了表达一个新的内容 而是为了取代已经丧失其艺术性的旧形式 一般说来 小说乃是由于拓展而变得复杂的环形和梯形结构的组合 小说形成的 特殊程序是对称法 结构主义思想的最初形态 形式向结构的演化 2 3 2 3 陌生化陌生化 奇特化 问题 奇特化 问题 什克洛夫斯基 艺术之所以存在 就是为使人们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就是为使人感 受事物 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 而不是仅仅知道事 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 使形式变得困难 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 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目的 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 方式 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陌生化陌生化 含义的多义性含义的多义性 A 陌生化是一种技巧手法 B 不同于常规的语言形式 C 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感受 雅各布逊对文学语言特征的阐释 雅各布逊对文学语言特征的阐释 语言活动的语言活动的 6 6 个要素个要素 C 语境 context 语言活动的目的 D 信息 message 取决于语言形式 A 说话者 B 受话者 addressee addresser E 接触 contact F 代码 code 语言活动语言活动 6 6 个基本要素的功能个基本要素的功能 C 指称的 所指的 D 诗性的 能指的 A 情感的 B 意动的 E 交际的 F 元语言的 雅各布逊对文学语言特征的阐释雅各布逊对文学语言特征的阐释 选择 联想 组合 句段 文学语言特征举例文学语言特征举例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 组合 句段 便下襄阳向洛阳 选择 联想 钱锺书 谈艺录 律诗之有对仗 乃撮合语言 配成眷属 愈能使不类为类 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雅各布逊 文学语言的特点雅各布逊 文学语言的特点 文学语言的特质在于突出 能指 即语言形式对显现信息 内容 的作用 文学语言 具有 能指优势 的特点 文学语言的能指优势表现为 对普通语言有组织地违反 强调 陌生化 主要是指文学语言在形式上 修辞 语法 用词 造句 叙述 语音 语义等等 有异于普通语言 日常语言 2 42 4 母题研究母题研究 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 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 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母题定义 能在民间传说中辨认出来的民间故事的最小单元 汤普森 民间故事母题三类故事要素汤普森 民间故事母题三类故事要素 绝大多数母题分为三类 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 众神 或非凡的动物 或巫婆 妖魔 神仙之类的生灵 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物角色 如像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 或残忍的后母 第二类母题涉及情节的某些背景 魔术器物 不寻常的习俗 奇特 的信仰 如此等等 第三类母题是那些单一的事件 它们囊括了绝大多数母题 正 是这一类母题可以独立存在 因此也可以用于真正的故事类型 显然 为数最多的传 统故事类型是由这些单一的母题构成的 托马舍夫斯基的母题研究托马舍夫斯基的母题研究 把母题从一种叙事单元的研究转化为一种叙事形式 叙事结构 的研究 关联母题 在叙事中直接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因而是不可减省的母题 自由母题 可以减掉而并不破坏事件因果 时间进程的完整性的母题 对故事情节的构成来说 只有关联母题才是重要的 有价值的 自由母题对 艺术的建构故事 有重要意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套自由 母题 动态母题 有直接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 其典型形式是主人公的行为和举止 静态母题 是对自然 地域 环境 人物及其性格等的描写 早期小说叙述话语的成分多由动态母题与关联母题构成 少有甚至没有静态母题和自 由母题的成分 现代小说刚好相反 举例 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叙事话语比较举例 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叙事话语比较 三国演义 操与宫坐久 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 操曰 吕伯奢非吾亲 此去可疑 当窃听之 二人潜步入草堂后 但闻人语曰 缚而杀之 如何 操曰 是矣 今若不先下 手 必遭擒获 遂与宫拔剑直入 不问男女 一连杀死八口 搜至厨下 却见缚一口 猪欲杀 宫曰 孟德多心 误杀好人矣 急出庄上马而行 主要是 动态 关联母题 的话语形式 巴金 家 对觉新的描述 从此他丢开了化学 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 他把平时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 橱里 不再去动它们 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 他打牌 看戏 喝酒 或者听父亲的 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 他不大用思想 也不敢多用思想 主要是 静态 自由母题 的话语形式 母题研究的意义母题研究的意义 母题研究强调了话语形式 能指 而不是话语内容 所指 对叙事的意义 开创了从结构形式上阐释文学的思路 普洛普对民间文学叙事结构的分析深化了形式化的母题研究 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叙事 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 52 5 巴赫金的语言研究及其文学理论巴赫金的语言研究及其文学理论 巴赫金不是俄国形式主义成员 但从研究路向上看 巴赫金与俄国形式主义都关注语 言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 巴赫金称他的研究属于 超语言学 即关注语言的文化意义 多样性 差异性 异己性和对话性 巴赫金与 20 世纪后期兴起的后现代和解构主义不谋而合 这是其思想理论至今依然充 满生机的根本原因 长篇小说的长篇小说的 杂语杂语 性及复调小说理论性及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长篇小说话语研究的主要著述 长篇小说的话语 长篇小说话语的发端 言语体裁问题 等 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所活动的一切方面 它的一切成素 从声音形象直至 抽象的意义层次 都是社会性的 巴赫金论长篇小说的语言特点巴赫金论长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长篇小说作为一个整体 是一个多语体 杂语类和多声部的现象 长篇小说语言含有如下话语类型 作者直接的文学叙述 对日常各种口语叙述的模拟 对各种半规范性日常叙述的模拟 如日记 书信等 各种非艺术性的作者话语 如道德的 哲学的话语 科学论述 演说 民俗描写等 主人公带有修辞个性的话语 巴赫金从语言角度论长篇小说巴赫金从语言角度论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是用艺术方法组织起来的社会性的杂语现象 作家应 通过社会性杂语现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个人独特的多声现象 来驾驭自己所 有的题材 自己所描绘和表现的整个实物和文意世界 主题通过不同语言和话语得以展开 主题可分解为社会杂语的涓涓细流 主题的对 话化 长篇小说的对话性和复调性长篇小说的对话性和复调性 创作长篇小说的散文作家 不从自己作品的杂语中抽除他人的意向 不破坏在杂语 背后展现出来的那些社会思想的不同视野 他把这些视野都引进了自己的作品 长 篇小说的复调性 巴赫金 长篇小说的发展 就在于对话性的深化 它的扩大和精细 长篇小说的发 展历史 对话性 多声部 使长篇小说蕴含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思想 形成了具有对话特点的 复调小说 民间话语对文学的影响与狂欢化理论民间话语对文学的影响与狂欢化理论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 16 世纪的作家拉伯雷是巴赫金狂欢化研究的主要对象 探讨笑文化和民间的狂欢文化 讨论狂欢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以及狂欢文化的社 会历史意义 狂欢文化的形态 喜剧 戏谑 反讽 戏仿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后现代文化和大众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狂欢化理论在今 天已成为研究大众文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论拉伯雷论拉伯雷 巨人传巨人传 的意义的意义 巴赫金 拉伯雷远远超过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 因为他们只是不符合较为狭隘的古典标准而 已 拉伯雷的形象固有某种特殊的 原则性的和无法遏止的 非官方性 任何教条 主义 任何专横性 任何片面的严肃性都不可能与拉伯雷的形象共融 这些形象与一 切完成性和稳定性 一切狭隘的严肃性 与思想和世界观领域里的一切现成性和确定 性多是相敌对的 大众文化的意义 狂欢文化的特点狂欢文化的特点 无等级性 狂欢没有地位 身份的差异 人们以平等身份参与狂欢 宣泄性 狂欢状态是笑 纵情的笑 讥讽的笑 自我解嘲的笑 在笑中摆脱了现实 的压抑 得到一种心理宣泄 颠覆性 狂欢文化拿一切神圣 严肃的对象来取笑 发泄原始本能 是对现存社会 规范的颠覆 以戏谑方式重构世界 无等级性是对社会等级的颠覆 宣泄性是对现实 压抑的颠覆 大众性 狂欢是民间的整体活动 显示了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另一种公众形象和公众 欲望 是一种与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相对立的广场文化即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戏谑话语大众文化的戏谑话语 戏谑话语属于巴赫金的 狂欢式的笑 的一种特殊类型 狂欢式的笑 的特点 1 全民性 2 包罗万象 3 复杂性或双重性的特点 巴赫金 这种笑是双重性的 它既是欢乐的 兴奋的 同时也是讥笑的 冷嘲热讽 的 它既否定又肯定 既埋葬又再生 戏谑话语的语义并不取决于语言本身 其深层内涵主要来自非语言的社会生活情景 戏谑话语的所指是对社会事件的批判 戏谑话语举例戏谑话语举例 芮成钢在达沃斯论坛以美式幽默调侃美驻华大使骆家辉 问其 坐经济舱来参会是否 有意在提醒美国欠中国钱 戏谑话语 你们 GDP 增长慢 是不是房价太低 你们出什么事领导都要承担责任是不是你们没有 临时工 你们不收过路过桥费是不是因为人手不够 你们不吃地沟油是不是因为造不 出来 你们没有强拆是不是因为你们城管硬功不高 你们官员财产公开是不是因为官 员太傻 你们大学教授那么辛苦是不是因为没有论文好抄 你们各地方政府办公楼都 那么矮 是不是因为公务员都有恐高症 你们没有芮成钢这样的人才 是不是你们的 教育出了问题 3 3 语义细读 英美语义细读 英美 新批评新批评 英美英美 新批评新批评 概况概况 英美新批评的文学研究活动包括英国和美国两个地区 从 20 世纪 20 30 年代延续到 50 年代后期 几乎长达四十年 韦勒克指出 新批评 这群人物远远不是一路 他们都有 与这个假想中的批评同盟大 相径庭的言论 并且表明他们所持的是往往分歧很大甚至矛盾的理论学说 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的共同点是都关注从语义层面探寻文学的特点 英美英美 新批评新批评 发展概况发展概况 第一时间段 1915 年 1930 年 新批评的发轫期 提出了不同的文学见解 是新批评 对其理论基础的探索 第二时间段 1930 年 1945 年 新批评的形成发展期 开始形成较为集中的文学理论 和批评主张 主导地位开始确立 第三时间段 1945 年 1957 年 新批评的鼎盛时代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 瑞恰兹曾 6 次到中国 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 英文 西洋小说 文 学批评 诗歌 戏剧 等课 燕卜荪 1937 1940 年在北大和西南联大 1947 1952 在北大任教 王佐良等人是燕卜 荪的学生 中国学者朱自清 钱锺书 郭绍虞 陈寅恪等人都曾经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 中国古典文学 3 13 1 语义学与英美新批评语义学与英美新批评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与俄国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关注语言 形式 结构 不同 新批评认为文学的特异性集中体现在文学语言的语义上 强调语义分析是文学研究的基础 但对文学语义的特异性有不同的解释 瑞恰兹论文学语言的情感性瑞恰兹论文学语言的情感性 文学语言是 情感性 emotive 的 科学语言则是 指称性 referential 的 瑞恰兹把诗定义为 非指称性的伪陈述 non referential pseudo sta temenr 对一种伪陈述的接受完全取决于它对我们的情感态度的影响 文学批评原 理 兰塞姆论文学语言的肌质性兰塞姆论文学语言的肌质性 诗歌语言有 构架 肌质 两种成分 构架 structure 指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 意释 换成另一种说法的成分 构架是诗歌的逻辑成分 属于理性因素 肌质 texture 是诗中无法用其他语言转述的东西 属于诗歌的感性成分 文学语言具有 肌质 性 构架 肌质 论体现了新批评对文学语言中的理性成分的重视和认同 构架 肌质 论是对亚里士多德的 有机整体论 organicism 的一种发展 反讽反讽 论与论与 张力张力 论论 反讽 irony 指一种表达复义的语言技巧 又是一种与文学本体相关的属性 瑞恰兹指出 反讽使 通常互相干扰 冲突 排斥 相互抵消的方面 在诗人手中结 合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文学的反讽性源于生活本身的悖论性 相互矛盾的因素共同构成了现实世界 泰特认为诗歌的语言和语义有一定的 外延 指称性 又具有能够引发各种联想和想 象的 内涵 暗示性 文学语言和语义始终徘徊在内涵与外延 确定指向与模糊暗示之间 构成了一种紧张 的关系 形成了所谓的张力 文学语义特征文学语义特征 文学语言或文学的语义具有 复义 性 pluri siguation 燕卜荪称之为 含混 性 ambiguity 含混是文学语言 语义 特别是诗歌语言最重要的特点 文学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比喻性的语言 比喻的特点就在于模糊 含混 多义 3 23 2 语义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语义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新批评称这种方法为 细读 细读 是指对文学文本 尤其是对文本的语言 语义 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这样的解读来理解和感受文本 钱锺书钱锺书 宋诗选注宋诗选注 是细读分析的典范是细读分析的典范 宋诗选注 虽然用的是中国传统的选本加注释的模式 但钱锺书的注释则是依照新 批评的细读方式 把诗歌的读解和欣赏建立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 注释一般都是对字句读音 含义的说明 解释则多取字词的字典义 钱锺书的注释则 关注字句在整首诗中的意义 特别是字句的隐含义 言外义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王禹偁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与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钱锺书细读批评举例 钱锺书细读批评举例 无语无语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 按逻辑说来 反 包含先有 正 否定命题总是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 诗人常常运 用这个道理 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 无语 的 王禹偁说它们 无语 或如龚自珍 己亥杂诗 说 送我摇鞭竟东去 此山不语看中原 并不违反事实 但是同时也 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 有语 欲语而此刻忽然 无语 这样 数峰无语 此山 无语 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改用正面的说法 例如 数峰毕静 就减削了意 味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钱锺书细读批评举例 语义比较钱锺书细读批评举例 语义比较 这是古今传诵的诗 其实脱胎于陆游 剑南诗稿 卷十八 马上作 杨柳不遮春 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头 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新警 南宋群贤小集 第十册有另 一位 江湖派 诗人张良臣的 雪窗小集 里面的 偶题 说 一段好春藏不尽 粉墙斜露杏花俏 第三句有闲字填衬 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 这种景色 唐人也 曾描写 例如温庭筠的 杏花 杳杳艳歌春日午 出墙何处隔朱门 吴融 途中 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又 独照影时临水畔 最含情处出 墙头 但是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杂排列 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 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钱鍾书钱鍾书 谈艺录谈艺录 语义分析举例 词性分析语义分析举例 词性分析 唐人李贺好用 动字 形容字之有硬性者 来写流动的 轻盈的物象 形成了在意象 创造上 变轻清者为凝重 使流易者具锋芒 的特点 与一般人眼里的事物常态不一 样 如 空山凝云颓不流 黑云压城城欲摧 云是 凝云 乌云也有压倒城楼的份量 3 3 细读细读 的理论与操作的理论与操作 新批评追求文学批评的科学性 瑞恰兹认为 文学批评是一门 应用科学 燕卜荪表示要做 分析性的批评家 而反对 欣赏性的批评家 怎样进行语义分析 新批评提出一套术语 观念 并有相应的理论和操作方法来规范 语义分析的思路和程序 语境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一语境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一 新批评的语境和语言学说的语境不完全一样 语言学的语境主要是指上下文 强调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只有在上下文的环境中才能确 定 新批评的语境不仅包括上下文 同时更看重与文本词语 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 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共时性 在现场的 新批评强调历时性的 不在现场的语境对语 义的规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语义分析提供更大的自由和空间 新批评的语境理论新批评的语境理论 语义分析不能仅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文本 应在 双重 甚至 多重 语境中进行 强 调不在现场的历史语境对语义的规定 燕卜荪说 在这样的语境中理解一个词的意义 可能会涉及到 整个文明史 典故与双重语境理论典故与双重语境理论 典故就是有双重甚至多重语境的词语 典故的语义既与文本语境有关 又与文本之外的历史语境有关 双重语境给文本的词语或句子赋予了两种以上的语义 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基本方式 和思路之一 举例 杜甫悼亡诗 哭李尚书 风雨嗟何及 江湖涕泫然 诗经 郑风 风雨 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 典故语义分析 典故语义分析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茆簷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钱锺书细读举例 典故析义钱锺书细读举例 典故析义 这两句是王安石的修辞技巧的有名的例子 护田 和 排闼 都是从 汉书 里来 所谓 史对史 汉人语对汉人语 整个句法从五代时沈彬的诗里来 所谓 脱胎换 骨 可是不知道这些字眼和句法的 来历 并不妨碍我们了解这两句的意义和欣赏 描写的生动 我们只认为 护田 和 排闼 是两个比喻 并不觉得是古典 所以这 是个比较健康的 用事 的例子 读者不必依赖笺注的外来援助 也能领会 符合中 国古代修辞学对于 用事 最高的要求 用事不使人觉 若胸臆语也 新批评语境论的意义新批评语境论的意义 文学文本的语义并非完全取决于作者 语言带着历史的回响进入文本 刘勰 文心雕龙 隐秀 辞生互体 有似变爻 秘响旁通 伏采潜发 语境是一种能够引发语义滋生的 语义场 后现代的 互文性 文本间性 和 主体间性 思想的萌芽 比喻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二比喻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二 新批评认为比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 而是强调比喻在文学中的本体意义 休姆 创作激情只是一种发现新类比的快乐 布鲁克斯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的技巧 重新发现隐喻并充分 运用隐喻 钱锺书 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特点 新批评的比喻理论新批评的比喻理论 通常都把比喻视为一种生动的 形象化的言说方式 即用具体去形容抽象 这个意义 上的比喻只是一种修饰 说明 形容 说法改变 意思含蓄 但没有增加新的信息 若喻体为 A 喻指为 B 那么传统语言学对比喻的理解就是 A B 即借助喻体 A 去 说明 形容 修饰和美化喻指 B 新批评认为文学比喻的喻体和喻指不是说明性或解释性的关系 而是并列 对比的关 系 即通过并列和对比 使喻体和喻指相互对照 相互指涉 进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这个新意是喻体和喻指本身原来没有的 也是无法用现成的语言来表达的 比喻的关系 A B C C 是一个无法直接言说的意义 维姆萨特 在理解想象的隐喻时 常要求我们考虑的不是喻体如何说明喻指 而是当两者被放在 一起并相互对照 相互说明时能产生什么意义 瑞恰兹 比喻是 语境间的交易 指出喻体和喻指本来都有自己的语境 比喻就是把 B 语境的语义置于 A 语境之中 使 喻指有了更丰富的含义 新批评比喻理论举例新批评比喻理论举例 张爱玲 中国的日夜 我真喜欢听 耳朵如鱼得水 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 张爱玲 童言无忌 童年的一天一天 温暖而迟慢 正象老棉鞋里面 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张爱玲的喻指一般都不是实物形象 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新批评的比喻理论新批评的比喻理论 异质远距 原则 喻体和喻指不仅应该距离越远越好 远距原则 而且它们的联系还应该是不同质的 反逻辑的 异质原则 诗歌真理来自形象的冲突 而不是靠它们的共谋 比喻就是有意把话说错 强调好的比喻的喻体语义和喻指语义存在着冲突 钱鍾书 钱鍾书 两柄多边两柄多边 论对论对 异质远距异质远距 的发挥的发挥 两柄 指喻体和喻指 多边 是说 事物一而已 然非止一性一能 遂不限于一功一效 取比者用心或别 着眼因殊 指同而旨则异 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 受常处变 一物之体 可 面面观 立喻者各取所需 每举一而不及余 读者倘见喻起意 横出旁申 举例 李贺 银浦流云学水声 复义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三复义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三 复义 Ambiguity 又译为 多义 含混 晦涩 复义 多义性 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点 意 的不可言说性和语言本身的含义对作家言说的干扰 使文学文本形成了具有多 重含义的可能 其既可以强化作家所要表达的意思 也可能与作家的本意冲突甚至相 悖 燕卜荪燕卜荪 含混七型含混七型 论复义论复义 一个词或句子同时产生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多种词句的不同意义共同构成了某种蕴意 同一个词有两个似乎并不相关甚至矛盾的意思 词语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意义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或心态 一种比喻或修辞手段所表达的思想介于两种意义之间 矛盾的表述迫使读者自己去寻找解释 两种矛盾的意义暴露了作者思想的分裂 含混含混 例证 陈寅恪例证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元白诗笺证稿 一个词或句子同时产生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唐代诗人元稹的悼亡诗 遣悲怀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陈寅恪 所谓长开眼者 自比鳏鱼 即自誓终鳏之义 读者 不妨两存其说 保留其语义 的含混 含混含混 例证 朱自清例证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诗多义举例 一种比喻或修辞手段所表达的思想介于两种意义之间 陶渊明 饮酒诗 结庐在人间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朱自清 王康琚 反招隐 诗 小隐隐陵薮 大隐隐朝市 伯夷窜首阳 老聃伏柱史 庄子 让王 中山公子牟请教瞻子说 身在江湖之上 心居魏阙之下 奈何 陶渊明于二者之外 另成一新境界 即 心远地自偏 反讽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四反讽分析 细读的理论与操作之四 反讽 Irony 新批评的反讽是指一种特殊的复义现象 即语义矛盾造成的复义 如夸大 正话反说 悖论语言等 相互干扰 对立 冲突 排斥的两种意义被结合成一种以悖论形式来显示的相对平衡 状态 表达了对常态 常理的解构 布鲁克斯 反讽所以具有悖论性是因为它表现出对常情的违反 是一种 用修正来确 定态度的办法 反讽举例之一 悖论话语反讽举例之一 悖论话语 老子 道可道 非常道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大直若曲 大巧若拙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永忆江南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反讽举例之二 所言非所指反讽举例之二 所言非所指 克制陈述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茂丘西奥 这伤口没有一口井那么深 也没有一扇门 那么阔 可是这一点儿大也就够了 正话反说 数峰无语立斜阳 反讽举例之三 诙谐反讽反讽举例之三 诙谐反讽 鲁迅 阿 Q 正传 用叙述历史的语言叙述阿 Q 的故事 塞万提斯 唐吉柯德 对骑士小说的诙谐模仿 金庸 鹿鼎记 对武侠小说的诙谐模仿 3 43 4 语象理论语象理论 语象 verbal icon 本是符号语义学的一个术语 维姆萨特主张用这个术语取代 文 学形象 或 意象 以避免 形象 image 概念可能引起的种种混乱 维姆萨特认为 文学形象并不都是诉诸于视觉等感官的 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有 关 因此用语象更切合文学实际 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 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布鲁克斯论布鲁克斯论 imageimage 的五种形态的五种形态 A 叙述 麦克白夫人说 我给孩子哺乳 B 比喻 怜悯像赤裸的初生婴儿 C 象征 剧中一再出现 赤裸的婴儿 使人感到它是一种神秘的所指 D 情景 麦克白夫妇杀人的情景 E 人物形象 麦克白夫人和其他人物 文学形象的三种基本形态文学形象的三种基本形态 在文学中 凡是能够激发人们感性想象的语言表现都可称之为形象 根据语言表现的形态及其激发想象的特点 可以把文学形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即 语象 形象 意象 语象 语象 verbalverbal iconicon 由各种语言用法所创造的 非描摹性的 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 语言形 象 一种因语言修辞激发的想象所形成的形象感 语象之一比喻 一个好的比喻可以带来非常丰富的想象 使人产生具体 生动的感受 比喻引发的感 受可以和视觉感受无关 张爱玲 我真喜欢听 耳朵如鱼得水 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了虱子 这些比喻引发了具体的 非视觉性的感受 语象之二通感 语言所引发的感受超出了某种感官的感觉范围 形成五官感觉彼此打通的 感觉挪移 现象 是一种具体 丰富 生动的感受 通感更缺少视觉性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用听觉强化视觉 珠串咽歌喉 李商隐 拟意 用触觉描述听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用听觉 描绘视觉 钱鍾书论通感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 声音似乎会有形象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 似乎会有体质 语象之三 利用汉语 汉字的特点所造成的形 声效果 巧妙地利用语言本身的象形 声调和节奏等特点 强化语言描摹的形象 补充和丰富 了对描摹形象的感受 通过声 形 节奏与描摹的结合 创造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学 形象感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 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 继而雨季开始 时而淋淋漓漓 时而淅淅沥沥 天潮潮地湿湿 即连在梦里 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 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 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 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 式的长街短巷 走入霏霏令人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 道 氵偏旁 双声词 双声叠韵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 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 从少年听到中年 听听那冷雨 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 户内听听 户外听听 冷冷 那音乐 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 听听那冷雨 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 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 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复义长句 春雨的描摹和春雨的感受 形象形象 3 53 5 文本中心论文本中心论 强调文本具有独立自足的意义 在解释文本时排斥主体因素的介入 是 20 世纪文学理 论 尤其是文本批评 形式主义 的重要思想 新批评通过 文本中心论 突出语言和语言形式的作用 把文本语言当作阐释文学及 其特点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对象 文本中心理论是不同于 外部研究 的 内部研究 的思想基础 意图谬误意图谬误 和和 感受谬误感受谬误 1946 年和 1948 年 新批评两个理论家维姆萨特和比尔兹莱合作 先后发表了 意图谬 见 与 感受谬见 两篇论文 系统阐发了新批评的文本中心论和文学研究排斥主体参与的思想 普及和巩固了文本 中心主义的观念 两篇论文 尤其是 感受谬见 引起极大争议 其问题被后来的接受理论作了新的阐 述 意图谬见意图谬见 intentionalintentional fallacy fallacy 传统文学批评把作者意图视为阐释文本的依据 用作者意图解释作品蕴意 把揭示作 者意图视为批评的目的 为了把握作者意图 把研究作家生平引入文学批评 形成传记批评模式 新批评认为这是一种谬误 其错误在于 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 从写诗的 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的标准 意图谬见意图谬见 论的理论意义 论的理论意义 心理学 创作中常有不受主体意图控制的潜意识流露 语言学 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 有其自身携带的意义 接受 言者无意 听者有心 刘勰 方其搦翰 气倍辞前 暨乎篇成 半折心始 作家意图不应视为文本意义的等价物 传记研究不能代替对文本本身的研究 感受谬见感受谬见 感受谬见 指文学批评中的印象主义和心理主义倾向对文本理解的误导 这种倾向强调个人感受在文本理解中的作用 没有文本语义分析的基础 批评成了欣 赏心理的描述 感受诉说和直觉表达 有主观随意性而且常常语焉不详 这种批评空泛而不着边际 感受谬见感受谬见 的问题 的问题 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 把 诗是什么和它所产生的效果 混为一谈 从诗的心 理效果推衍出批评标准 导致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的主观化 夸大个人感觉 印象的作用 感受谬见 指批评标准的不科学 随意性 文学批评过分依赖于个人的心理感受和 主观印象 4 4 语言系统中的言说 结构主义文学研究语言系统中的言说 结构主义文学研究 19661966 年福柯谈结构主义的影响 年福柯谈结构主义的影响 大约在 15 年前 人们突然地 没有明显理由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 非常远离上一代 了 及萨特和梅罗 庞蒂的一代 萨特一代 在我们看来 是一个极为鼓舞人心和 气魄宏伟的一代 他们热情地投入生活 政治和存在中去 而我们却为自己发现了另 一种东西 另一种热情 当列维 斯特劳斯就社会和拉康就无意识 证明了它们的 意义 大概只是一种表面 效果 一种泡沫似的东西的时候 彻底的决裂就出现了 另一方面 那种深深浸透我 们 那种在我们之前就已存在 那种把我们在时空中凝成一体的东西 的确就是系统 我们不是用人 而是用无作者思想 无主体知识 无同一性理论来代替神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structuralism 20 世纪的结构思想和语言学的关系 布罗克曼说 结构主义是以这样的观点为基础的 这些语言学概念 以及与其相关的那些概念 不但可以用于阐明语言学问题 而且可以用 于阐明哲学 文学和社会科学的问题 以及与科学理论有关的问题 并且也只有遵循这种 思想方式 才可能使这些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 语言学相关的结构思想语言学相关的结构思想 索绪尔 言语 语言理论 言语活动只能在语言结构的规范中才能获得意义 系统决定论 结构就是一种关系的组合 其中部分 成分 之间的相互依赖 是以它们对全体 对 整体 的关系为特征的 关系决定论 列维 斯特劳斯 列维 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发现现象的 秩序 对这个现实进行复制 重造和为它建立一个模式 一个神话 一种哲学思想 一种科学理论 它们不仅有一定的内容 而且也为一定 的逻辑组织所决定 这一组织表明了这些现象的逻辑前提和共同成分 否则这些现象 将永不能具有一个统一的共同尺度 于是 像 系统 和 结构 这类概念就成为可 以运用的了 美国文学理论家卡勒论结构主义美国文学理论家卡勒论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首先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之上 即如果人的行为或产物具有某种意义 那么其中必有一套使这一意义成为可能的区别特征和程式系统 结构主义文学思想的特征结构主义文学思想的特征 A 文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B 强调语言形式的结构功能 C 在结构形式中研讨问题 D 具有本质主义取向 4 14 1 结构思想与文学研究结构思想与文学研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是结构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资源 具体的言语活动受制于语言系统 语言系统使言语具有了意义 索绪尔的语言研究中 二元对立 的结构模式 思维模式 起了重要作用 结构思想 列维 斯特劳斯的研究结构思想 列维 斯特劳斯的研究 血族关系的基本结构是指 这样一些系统 它规定了可以与某种类型的亲戚结为姻 亲 结果 这些系统一边把社会的全部成员界定为亲戚 一边把它们划分为两个范畴 即可以与之结婚的与不可以与之结婚的 双边婚姻沿着两条遗传线形成 但是一个单边联姻系统要想运作起来 至少需要三方 的存在 如果甲方从乙方那里娶到了妻子 那他就必须把姑娘嫁给丙方 而丙方又要 把姑娘嫁给乙方 以此循环往复 列维 斯特劳斯乱伦禁忌研究的意义列维 斯特劳斯乱伦禁忌研究的意义 禁止乱伦表现了从自然的血亲事实向文化联姻事实的转变 社会秩序脱胎于以乱伦禁忌为核心的交换组织 通过结构符号之间的对立 互换和转化来确定事物的关系 把形式关系置于实体之上 是结构主义研究的重要特征 列维 斯特劳斯的乱伦禁忌研究 使人类学从自然主义转向文化研究 结构主义文学研究的一般特点结构主义文学研究的一般特点 把握具有恒定模式意义的结构 在结构系统中理解和解释文本的话语 情节和意义 关注深层结构对文本意义生产的规定性 把握具有恒定模式意义的结构把握具有恒定模式意义的结构 力图建立一种有普遍意义的文学 语法 或支配文学实践的叙事规则 以结构 语法 或规则读解文本的意义 例如俄国学者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研究 故事里的情节 人物等因素虽然可变 但它们在故事里的功能却是固定和有限的 功能 指 人物的行动 服从人物行动意义的行为 例证 普罗普的例证 普罗普的 故事形态学故事形态学 各种各样的故事看起来是由不同的人物 情节或主题来区分的 其实大同小异 故事 里的情节虽然是可变的 但它们在故事里的功能却是固定的 有限的 功能即 从其 人物 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 故事形态学 研究的四条法则 研究的四条法则 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稳定不变因素 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和怎样完成 构成 故事的级别成分 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项是有限的 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 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 叙述结构 叙述结构 3131 项角色功能项角色功能 1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 2 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 3 打破禁令 4 对头试图刺探消息 5 对头获得其受害者的信息 6 对头企图欺骗其受害者 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 7 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 8 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 8a 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 他想得到某种东西 9 灾难或缺失被告知 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令 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 10 寻找者允许或决定反抗 11 主人公离家 12 主人公经受考验 遭到盘问 遭受攻击等等 以此为他获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铺 垫 13 主人公对未来赠与者的行动作出反应 14 宝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 15 主人公转移 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在之处 16 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 17 给主人公做标记 18 对头被打败 19 最初的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