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试题_第1页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_第2页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_第3页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_第4页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五章 核酸化学核酸化学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1 反密码子 反密码子 在 tRNA 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 组成一个密码子 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 配对原则识别 mRNA 链上的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2 2 ChargaffChargaff 规则 规则 1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数总是相等 鸟嘌呤的含量总是与胞嘧 啶相等 2 不同生物种属的 DNA 碱基组成不同 3 同一个体不同器官 不同组织的 DNA 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3 3 核酸的变性 核酸的变性 稳定核酸双螺旋次级键断裂 空间结构破坏 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核酸 的一级结构 碱基顺序 保持不变 4 4 核酸的复性 核酸的复性 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的条件下 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称为 复性 5 5 退火 退火 既 DNA 由单链复性 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 来源相同的 DNA 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 复双链结构的过程 同源 DNA 之间 DNA 和 RNA 之间 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6 6 增色效应 增色效应 当双螺旋 DNA 熔解 解链 时 260nm 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7 7 减色效应 减色效应 随着核酸复性 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8 8 发夹结构 发夹结构 RNA 是单链线形分子 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 这些结构是由于 RNA 单 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 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 称为发夹结构 9 9 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 DNA 单链与在某些区域有互补序列的异源 DNA 单链或 RNA 链形成双螺旋结 构的过程 这样形成的新分子称为杂交 DNA 分子 1010 DNADNA 的解链的解链 溶解溶解 温度温度 双链 DNA 熔解彻底变成单链 DNA 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1111 碱基堆积力 碱基堆积力 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 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 层叠于双螺旋的内侧 相邻疏水性碱基在旋进中彼此堆积在一起相互吸引形成的作用力 维持 DNA 双螺旋结构的 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 1212 超螺旋 超螺旋 DNA DNA DNA 本身的卷曲一般是 DNA 双 螺旋的弯曲欠旋 负超螺旋 或过旋 正 超螺旋 的结果 1313 DNADNA 的一级结构的一级结构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 通过 3 5 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的 线形多聚体 以及其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414 DNADNA 的二级结构的二级结构 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二 问答题二 问答题 1 1 核酸的组成和在细胞内的分布如何 核酸的组成和在细胞内的分布如何 答 答 核酸由 DNA 和 RNA 组成 在真核细胞中 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 另外叶绿体 线 粒体和质粒中也有 DNA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另外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 RNA 2 2 核酸分子中单核苷酸间是通过什么键连接起来的 什么是碱基配对 核酸分子中单核苷酸间是通过什么键连接起来的 什么是碱基配对 答 答 核酸中核苷酸之间是通过 3 5 磷酸二酯键相连接的 碱基配对是指在核酸中 G C 和 A T U 之间以氢键相连的结合方式 3 3 简述 简述 DNADNA 和和 RNARNA 分子的立体结构 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稳定分子的立体结构 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稳定 DNADNA 结构的力有哪些 结构的力有哪些 答 稳定 DNA 结构的作用力有 氢键 碱基堆积力 反离子作用 RNA 中立体结构最清楚的是 tRNA tRNA 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tRNA 的三级结构为倒 L 型 维持 RNA 立体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 4 4 下列三种 下列三种 DNADNA 中 哪个的中 哪个的 T Tm m值最高 哪个的值最高 哪个的 T Tm m值最低 为什么 值最低 为什么 A A AAGTTCTCTGAATTAAAGTTCTCTGAATTA B B AGTCGTCAATGCATTAGTCGTCAATGCATT C C GGATCTCCAAGTCATGGATCTCCAAGTCAT TTCAAGAGACTTAATTTCAAGAGACTTAAT TCAGCAGTTACGTAATCAGCAGTTACGTAA CCTAGAGGTTCAGTACCTAGAGGTTCAGTA 答 答 C 最高 A 最低 C 的 G C 对多 A 的 G C 对少 5 5 将下列 将下列 DNADNA 分子加热变性 再在各自的最适温度下复性 哪种分子加热变性 再在各自的最适温度下复性 哪种 DNADNA 复性形成原来结构的复性形成原来结构的 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 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 A A ATATATATATATATATATAT B B TAGACGATGCTAGACGATGC TATATATATATATATATATA ATCTGCTACGATCTGCTACG 答 答 A 复性成原来结构可能性最大 因为它是单一重复序列 6 6 真核 真核 mRNAmRNA 和原核和原核 mRNAmRNA 各有何异同特点各有何异同特点 答 答 真核 mRNA 的特点是 1 在 mRNA5 末端有 帽子结构 m7G 5 pppNm 2 在 mRNA 链的 3 末端 有一段多聚腺苷酸 polyA 尾巴 3 mRNA 一般为单顺反子 即一条 mRNA 只含有一条肽链的信息 指导一条肽链的形成 4 mRNA 的代谢半衰期较长 几天 原核 mRNA 的特点 1 5 末端无帽子结构存在 3 末端不含 polyA 结构 3 一般 为多顺反子结构 即一个 mRNA 中常含有几个蛋白质的信息 能指导几个蛋白质的合成 4 mRNA 代谢半衰期较短 小于 10 分钟 三 选择题三 选择题 1 1 ATPATP 分子中各组分的连结方式是 分子中各组分的连结方式是 B B A A R A P P PR A P P P B B A R P P PA R P P P C C P A R P PP A R P P D D P R A P PP R A P P E E P A P R PP A P R P 2 2 决定 决定 tRNAtRNA 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 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 E E A A 3 3 末端末端 B B T CT C 环环 C C 二氢尿嘧啶环 二氢尿嘧啶环 D D 额外环 额外环 E E 反密码子环 反密码子环 3 3 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E E A A 2 2 3 3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B B 2 2 4 4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C C 2 2 5 5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D D 3 3 4 4 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 E E 3 3 5 5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4 4 含稀有碱基较多的核酸是 含稀有碱基较多的核酸是 C C A A 核 核 DNADNA B B 线粒体 线粒体 DNADNA C C tRNAtRNA D D mRNAmRNA E E rRNArRNA 5 5 有关 有关 DNADNA 的叙述哪项绝对错误 的叙述哪项绝对错误 E E A A A A T T B B G G C C C C Pu PyPu Py D D C C总 总 C mC C mC E E A GA G T CT C 6 6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 mRNAmRNA 帽结构最多见的是 帽结构最多见的是 B B A A m m7 7ApppNmPApppNmP B B m m7 7GpppNmPGpppNmP C C m m7 7UpppNmPUpppNmP D D m m7 7CpppNmPCpppNmP E E m m7 7TpppNmPTpppNmP 7 7 DNADNA 变性后 下列那一项变化是正确的变性后 下列那一项变化是正确的 B B A A 对 对 260nm260nm 紫外吸收减少紫外吸收减少 B B 溶液粘度下降 溶液粘度下降 C C 磷酸二酯键断裂 磷酸二酯键断裂 D D 核苷键断裂 核苷键断裂 E E 嘌吟环破裂 嘌吟环破裂 8 8 双链 双链 DNADNA 的的 T Tm 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D D A A A A G G B B C C T T C C A A T T D D G G C C E E A A C C 9 9 DNADNA 复性的重要标志是复性的重要标志是 D D A A 溶解度降低 溶解度降低 B B 溶液粘度降低 溶液粘度降低 C C 紫外吸收增大 紫外吸收增大 D D 紫外吸收降低 紫外吸收降低 第六章第六章 酶酶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1 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 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 称为酶 的活性中心 2 2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 通常酶只能催化 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 种类型 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 立体专一性 3 3 竞争性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作用 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 竞争性抑制剂通常 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 这种抑制剂使 Km增大而 max不变 4 4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 也可以与酶 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 促反应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使 Km不变而 max变小 5 5 别构酶 别构酶 具有变构效应的酶 有些酶除了活性中心外 还有一个或几个部位 当特异 性分子非共价地结合到这些部位时 可改变酶的构象 进而改变酶的活性 酶的这种调节 作用称为变构调节 allosteric regulation 受变构调节的酶称变构酶 6 6 别构效应 别构效应 一个蛋白质与其配体 或其他蛋白质 结合后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 变 使它适用于功能的需要 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或变构效应 7 同工酶 同工酶 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 它们彼此在氨基酸序列 底物的 亲和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8 8 酶的比活力 酶的比活力 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 可以用下式表示 活力单 位数 比活力 蛋白质量 mg 9 9 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 使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 1010 寡聚酶 寡聚酶 由 2 个或多个相同或不相同亚基组成的酶 称为寡聚酶 1111 酶的转换数 酶的转换数 表示酶的催化中心的活性 它是指单位时间 如每秒 内每一催化中心 或活性中心 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 或每摩尔酶活性中心单位时间转换底物的摩尔数 1212 辅酶和辅基 辅酶和辅基 1 与酶蛋白结合较松 可透析除去 2 酶蛋白共价结合较紧 不易透 析除去 1313 诱导契合 诱导契合 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 酶蛋白质受底物分子诱导 构象发生有利于与 底物结合的变化 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楔合 进行反应 1414 全酶 全酶 具有催化活性的酶 包括所有必需的亚基 辅基和其它辅助因子 1515 别构酶的序变模型及齐变模型 别构酶的序变模型及齐变模型 1 相同配体与寡聚蛋白协同结合的另外一种模式 按照最简单的序变模式 一个配体的结合会诱导它结合的亚基的三级结构的变化 并使相 邻亚基的构象发生很大的变化 按照序变模式 只有一个亚基对配体具有高的亲和力 2 相同配体与寡聚蛋白协同结合的一种模式 按照最简单的齐变模式 由于一个底物或 别构调节剂的结合 蛋白质的构相在 T 对底物亲和性低的构象 和 R 对底物亲和性高 的构象 之间变换 这一模式提出所有蛋白质的亚基都具有相同的构象 或是 T 构象 或 是 R 构象 1616 固化酶 固化酶 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水不 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中制成的 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 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 且易于控制 能反复多次使用 便于运输和贮存 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1717 多酶体系 多酶体系 在完整细胞内的某一代谢过程中 由几种不同的酶联合组成的一个结构和 功能的整体 催化一组连续的密切相关的反应 1818 RNARNA 酶 酶 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分子 是生物催化剂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 酶 RNA 核酶类酶 RNA 1919 过渡态 过渡态 酶介入了反应过程 通过形成不稳定的过渡态中间复合物 使原本一步进行 的反应分为两步进行 而两步反应都只需较少的能量活化 从而使整个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二 问答题二 问答题 1 1 为什么处于低介电环境中的基团之间的反应会得到加强 为什么处于低介电环境中的基团之间的反应会得到加强 答 答 水减弱极性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2 2 影响酶高催化效率的因素及其机理是什么 为什么说咪唑基是酸碱催化中的重要基团影响酶高催化效率的因素及其机理是什么 为什么说咪唑基是酸碱催化中的重要基团 答 答 1 机理 酶分子的活性部位结合底物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 在酶的帮助作用下 底 物进入特定的过渡态 由于形成此过渡态所需要的活化能远小于非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 能 因而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2 因素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张力和变形 酸碱催化 共价催化 3 给出质子或结合质子的速度 咪唑基最快 半寿期小于 10 10 秒 3 3 什么是别构效应 简述别构酶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及其在调节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什么是别构效应 简述别构酶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及其在调节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答 答 1 别构效应 当配体结合于别构酶的调节部位后 引起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 变酶的催化活性 2 别构酶结构 别构酶多为寡聚酶 含有两个或多个亚基 其分子中包括两个中心 一 个是与底物结合 催化底物反应的活性中心 另一个是与调节物结合 调节反应速度的别 构中心 两个中心可能位于不同亚基上 使酶活性增强的效应物称为别构酶激活剂 反之 称为别构酶抑制剂 3 别构酶的动力学特点是酶促反应与底物浓度呈 S 曲线 4 当底物或效应物一旦与酶结合后 导致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这种改变了的构象大大提 高了酶对后续的底物分子的亲和力 结果底物浓度发生的微小变化 能导致酶促反应速度 极大的改变 4 4 某酶在溶液中会丧失活性 但若 某酶在溶液中会丧失活性 但若 此溶液中同时存在巯基乙醇可以避免酶失活 该酶应此溶液中同时存在巯基乙醇可以避免酶失活 该酶应 该是一种什么酶 为什么 该是一种什么酶 为什么 答 答 含 SH 的酶 容易氧化与其它巯基生成 S S HS CH2CH3可防止酶失活 5 5 测定酶活力时为什么以初速度为准 测定酶活力时为什么以初速度为准 答 答 初速度时 产物增加量与时间呈正比 6 6 为什么酶的最适 为什么酶的最适 pHpH 不是一个物理常数 不是一个物理常数 答 答 最适 pH 随底物种类 浓度 与缓冲液成分不同而不同 7 7 羧肽酶 羧肽酶 A A 催化甘氨酰酪氨酸水解时 其催化机制的几个效应是什么 催化甘氨酰酪氨酸水解时 其催化机制的几个效应是什么 答 答 无共价催化 8 8 同工酶作为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主要用于哪些研究领域 同工酶作为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主要用于哪些研究领域 答 答 利用同工酶研究细胞基因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 预测植物的杂种优势 研究植物的 抗逆性等 三 选择题三 选择题 1 1 有四种辅因子 有四种辅因子 1 NAD 1 NAD 2 FAD 2 FAD 3 3 磷酸吡哆素 磷酸吡哆素 4 4 生物素 属于转移基团的辅酶因 生物素 属于转移基团的辅酶因 子为 子为 C C A A 1 3 1 3 B B 2 4 2 4 C C 3 4 3 4 D D 1 4 1 4 2 2 哪一种维生素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 哪一种维生素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 B B A A 硫胺素 硫胺素 B B 核黄素 核黄素 C C 生物素 生物素 D D 泛酸 泛酸 3 3 含 含 B B 族维生素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是 族维生素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是 A A A A 传递电子 质子和化学基团 传递电子 质子和化学基团 B B 稳定酶蛋白的构象 稳定酶蛋白的构象 C C 提高酶的催化性质 提高酶的催化性质 D D 决定酶的专一性 决定酶的专一性 4 4 有机磷农药作为 有机磷农药作为 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 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 B B A A 巯基 巯基 B B 羟基 羟基 C C 羧基 羧基 D D 咪唑基 咪唑基 5 5 从组织中提取酶时 最理想的结果是 从组织中提取酶时 最理想的结果是 D D A A 蛋白产量最高 蛋白产量最高 B B 转换系数最高 转换系数最高 C C 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 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 D D 比活力最高 比活力最高 6 6 同工酶鉴定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 同工酶鉴定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 D D A A 纸电泳 纸电泳 B B SDS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C C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D D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7 7 酶催化底物时将产生哪种效应 酶催化底物时将产生哪种效应 B B A A 提高产物能量水平 提高产物能量水平 B 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C 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D D 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8 8 下列不属于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为 下列不属于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为 A A A A 对环境变化敏感 对环境变化敏感 B B 共价催化 共价催化 C C 靠近及定向 靠近及定向 D D 微环境影响 微环境影响 9 9 米氏常数 米氏常数 D D A A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B B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C C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D D 是酶的特征常数 是酶的特征常数 1010 下列哪种辅酶结构中不含腺苷酸残基 下列哪种辅酶结构中不含腺苷酸残基 C C A A FADFAD B B NADP NADP C C 辅酶 辅酶 Q Q D D 辅酶 辅酶 A A 1111 下列那一项符合 下列那一项符合 诱导契合诱导契合 学说 学说 B B A A 酶与底物的关系如锁钥关系 酶与底物的关系如锁钥关系 B B 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 在底物的影响下其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 才能 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 在底物的影响下其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 才能 与底物进行反应 与底物进行反应 C C 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活性中心方向改变而酶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活性中心方向改变而酶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D D 底物类似物不能诱导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底物类似物不能诱导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12 12 下列各图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曲线是下列各图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曲线是 B B V 1 V 1 V 1 S 1 S 1 S 1 m K 1 m K 1 m K 1 A A B B C C 1313 关于米氏常数 关于米氏常数 KmKm 的说法 哪个是正确的 的说法 哪个是正确的 D D A A 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 B 在一定酶浓度下 最大速度的一半 在一定酶浓度下 最大速度的一半 C C 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 D 速度达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速度达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414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A A A A VmVm 不变 不变 KmKm 增大增大 B B VmVm 不变 不变 KmKm 减小减小 C C VmVm 增大 增大 KmKm 不变不变 D D VmVm 减小 减小 K K m m 不变不变 1515 下面关于酶的描述 哪一项不正确 下面关于酶的描述 哪一项不正确 A A A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B 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是生物催化剂 C C 酶具有专一性 酶具有专一性 D D 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1616 催化下列反应的酶属于哪一大类 催化下列反应的酶属于哪一大类 B B I O I O I O 1 1 6 6 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3 3 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A A 水解酶 水解酶 B B 裂解酶 裂解酶 C C 氧化还原酶 氧化还原酶 D D 转移酶 转移酶 1717 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C C A A 传递氢 传递氢 B B 转移基团 转移基团 C C 决定酶的专一性 决定酶的专一性 D D 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1818 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描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描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D D A A 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 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 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 B 活性中心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结合基团 一类是催化基团 活性中心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结合基团 一类是催化基团 C C 酶活性中心的基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酶活性中心的基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D D 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中心 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中心 1919 下列哪一种抑制剂不是瑚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下列哪一种抑制剂不是瑚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D D A A 乙二酸 乙二酸 B B 丙二酸 丙二酸 C C 丁二酸 丁二酸 D D 碘乙酸 碘乙酸 2020 酶原激活的实质是 酶原激活的实质是 C C A A 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 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 B B 酶蛋白的别构效应 酶蛋白的别构效应 C C 酶原分子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 酶原分子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 D D 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活性中心 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活性中心 2121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C C A A 加速代谢 加速代谢 B B 恢复酶活性 恢复酶活性 C C 生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生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D D 保护酶的方式 保护酶的方式 2222 一个简单的米氏酶催化反应 当 一个简单的米氏酶催化反应 当 S Km S Km 时 时 B B A A 反应速度最大 反应速度最大 B B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C C 增加酶浓度 反应速度显著变大 增加酶浓度 反应速度显著变大 D D S S 浓度增加 浓度增加 KmKm 值也随之变大值也随之变大 2323 下列哪一项不能加速酶促反应速度 下列哪一项不能加速酶促反应速度 C C A A 底物浓集在酶活性中心 底物浓集在酶活性中心 B B 使底物的化学键有适当方向 使底物的化学键有适当方向 C C 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D D 提供酸性或碱性侧链基团作为质子供体或受体 提供酸性或碱性侧链基团作为质子供体或受体 2424 关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关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酶的抑制剂中一部分是酶的变性剂 酶的抑制剂中一部分是酶的变性剂 B B 酶的抑制剂只与活性中心上的基团结合 酶的抑制剂只与活性中心上的基团结合 C C 酶的抑制剂均能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 酶的抑制剂均能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 D D 酶的抑制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酶的抑制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2525 胰蛋白酶原经肠激酶作用后切下六肽 使其形成有活性的酶 这一步骤是 胰蛋白酶原经肠激酶作用后切下六肽 使其形成有活性的酶 这一步骤是 C C A A 诱导契合 诱导契合 B B 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 C C 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 D D 同促效应 同促效应 2626 酶的比活力是指 酶的比活力是指 B B A A 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B B 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 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 C C 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D D 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 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 1 1 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 2727 泛酸是下列哪一过程的辅酶组成成分 泛酸是下列哪一过程的辅酶组成成分 B B A A 脱羧作用 脱羧作用 B B 乙酰化作用 乙酰化作用 C C 脱氢作用 脱氢作用 D D 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 2828 下列哪一种维生素是辅酶 下列哪一种维生素是辅酶 A A 的前体 的前体 B B A A 核黄素 核黄素 B B 泛酸 泛酸 C C 钴胺素 钴胺素 D D 吡哆胺 吡哆胺 2929 下列那种维生素衍生出了 下列那种维生素衍生出了 TPP TPP A A A A 维生素 维生素 B B1 1 B B 维生素 维生素 B B2 2 C C 维生素 维生素 B B5 5 D D 生物素 生物素 3030 某一酶 某一酶 的动力学资料如下图 它的的动力学资料如下图 它的 KmKm 为 为 C C 3 3 2 2 1 1 0 0 1 1 2 2 3 3 1 S 1 S A A 2 2 B B 3 3 C C 0 330 33 D D 0 50 5 第七章第七章 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与辅酶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维生素 维生素 vitamin 是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这类物 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 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 二 简答题二 简答题 1 根据溶解性维生素的分类根据溶解性维生素的分类 答 脂溶性 水溶性 前者包括 A D E K 后者包括 B 族 C 族 硫辛酸等 2 水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缺乏症 答 维生素 B1 TPP 缺乏时易患脚气病 缺乏时易患脚气病 维生素 B2 FAD FMN 缺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 B2 时 有口舌炎 唇炎 眼角膜时 有口舌炎 唇炎 眼角膜 炎和眼球多呈血管等症状 炎和眼球多呈血管等症状 维生素 B3 辅酶 I 辅酶 II 缺乏时出现癞皮病的症状缺乏时出现癞皮病的症状 维生素 B6 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胺 泛酸 辅酶 A 人类未发现缺乏症人类未发现缺乏症 维生素 B7 生物素 猪猪 后腿痉挛 足裂缝后腿痉挛 足裂缝 皮炎皮炎 叶酸 四氢叶酸 巨红细胞贫血巨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 B12 腺苷辅酶维生素 B12 巨红细胞贫血巨红细胞贫血 硫辛酸 硫辛酸 人类没有缺乏症 维生素 C 缺乏时造成坏血病缺乏时造成坏血病 3 脂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其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其缺乏症 答 维生素 A 视紫红质 夜盲症 维生素 D 1 25 二羟维生素二羟维生素 D3 佝偻病等 佝偻病等 维生素 K 凝血障碍性疾病 维生素 E 溶血性贫血 全身水肿 神经系统症状 新生儿 4 简述加工过程中维生素损失的因素简述加工过程中维生素损失的因素 答 热 脱水 粮谷精加工 化学因素 第八章第八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1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 糖 脂肪 蛋白质等物质在生物体内通过酶的催化 实现的一系列释放能量 的化学反应过程 6 1 V 4 2 2 2 高能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 在标准条件下水解时 自由能大幅度减少和化合物 一般是指水解释放的 能量能驱动 ADP 磷酸化合成 ATP 的化合物 3 3 P OP O 比 比 指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的 ATP 分子数 或者呼吸过程中 消耗 的O2和产生的 ATP 分子数之比 电子从 NADH 传递给 O2 时 P O 2 5 而电子从 FADH2 传 递给O2时 P O 1 5 4 4 穿梭作用 穿梭作用 是用来转运还原剂穿过线粒体内膜的体系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无 法穿过该膜 但它可以还原其他可以穿过该膜物质 以便于它所携带的电子送达电子传递 链 5 5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内膜上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 并偶联 ADP 和 Pi 生 成 ATP 的过程 它是需氧生物生物氧化生成 ATP 的主要方式 6 6 F F1 1 F F0 0复合体 复合体 7 7 高能键 高能键 含有高能的化学键 在水解反应或基团转移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大量自由能 一 般超过 5kcal mol 1cal 4 18kJ 通常用 符号表示 8 8 电子传递抑制剂 电子传递抑制剂 凡是能够阻断电子传递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 9 9 解偶联剂 解偶联剂 一种使电子传递与 磷酸化之间的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 1010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对电子传递和 ADP 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的试剂 1111 能荷 能荷 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 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 中 ATP ADP 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 能荷 ATP 12 ADP ATP ADP AMP 1212 呼吸链 呼吸链 是由一系列的递氢反应 hydrogen transfer reactions 和递电子反应 eletron transfer reactions 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所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 它将代谢物脱 下的成对氢原子交给氧生成水 同时有 ATP 生成 二 简答题二 简答题 1 1 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是什么 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是什么 答 答 特点 常温 酶催化 多步反应 能量逐步释放 放出的能量贮存于特殊化合物 方 式 单纯失电子 脱氢 加水脱氢 加氧 2 2 COCO2 2与与 H H2 2O O 以哪些方式生成 以哪些方式生成 答 答 CO2的生成方式为 单纯脱羧和氧化脱羧 水的生成方式为 代谢物中的氢经一酶体系 和多酶体系作用与氧结合而生成水 3 3 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答 答 线粒体内膜是一个封闭系统 当电子从 NADH 经呼吸链传递给氧时 呼吸链的复合体可 将 H 从内膜内侧泵到内膜外侧 从而形成 H 的电化学梯度 当一对 H 经 F1 F0复合体回 到线粒体内部时时 可产生一个 ATP 4 4 ATPATP 具有高的水解自由能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说具有高的水解自由能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说 ATPATP 是生物体内的是生物体内的 能量通货能量通货 答 答 负电荷集中和共振杂化 能量通货的原因 ATP 的水解自由能居中 可作为多数需能 反应酶的底物 三 选择题三 选择题 1 1 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D D A A 无机离子 无机离子 B B 蛋白质 蛋白质 C C 核酸 核酸 D D 小分子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2 2 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 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 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D D A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 B 磷酸肌酸 磷酸肌酸 C C ADPADP D D G 6 PG 6 P E E 1 3 1 3 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 3 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C C A A 延胡羧酸 延胡羧酸 丙酮酸丙酮酸 B B CoQ CoQ 氧化型氧化型 CoQ CoQ 还原型还原型 C C CytaCyta FeFe2 2 Cyta Cyta FeFe3 3 D D CytbCytb FeFe3 3 Cytb Cytb FeFe2 2 E E NADNAD NADH NADH 4 4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 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 这就是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 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 这就是 D D A A NAD NAD B B FMNFMN C C FEFE S S D D CoQCoQ E E CytCyt 5 5 2 42 4 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 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 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 C C A A NADHNADH 脱氢酶的作用脱氢酶的作用 B B 电子传递过程 电子传递过程 C C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D D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E E 以上都不是 以上都不是 6 6 当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被 当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被 CNCN 抑制后 这时偶联磷酸化 抑制后 这时偶联磷酸化 E E A A 在部位 在部位 1 1 进行进行 B B 在部位 在部位 2 2 进行进行 C C 部位 部位 1 1 2 2 仍可进行仍可进行 D D 在部位 在部位 1 1 2 2 3 3 都可进行都可进行 E E 在部位 在部位 1 1 2 2 3 3 都不能进行 呼吸链中断都不能进行 呼吸链中断 7 7 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D D A A c c1 1 b c aa b c aa3 3 O O2 2 B B c cc c1 1 b aa b aa3 3 O 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