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4页
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3 页 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福建省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II II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6 分 下图是我国夜晚灯光分布图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的我国东西部之间明暗交界线与我国 吻合度最高 A 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B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C 人口地理分界线 D 湿润区域半湿润区分界线 2 右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 人口分布均匀 B 人口分布不均匀 C 西部人口密度大 D 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2 2 分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 2 页 共 23 页 1 图中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分别是 A B C D 2 关于 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A 劳动力可能会短缺 B 就业压力增大 C 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D 生态环境破坏 3 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 人口数量一定多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的受教育程度关系很大 C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0 表示人口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可能等于 0 3 4 分 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全面实施 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 人口老龄化行动 A 一对夫妇只能生育 1 个孩子 B 一对夫妇可随意生育孩子 C 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D 优生优育 第 3 页 共 23 页 4 2 分 我国山河壮美 地形复杂 读我国沿 32 N 纬线地形剖面图 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呈平缓下降趋势 B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C 东高西低 呈平缓下降趋势 D 东高西低 呈阶梯状分布 2 图中序号 表示的地形区分别是 A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海大陆架 B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黄海大陆架 C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渤海大陆架 D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海大陆架 3 对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使我国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几乎处处可建水电站 B 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C 有利于我国发展种植业 D 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4 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是 A 春旱 B 低温冻害 第 4 页 共 23 页 C 地震 D 洪涝 5 2 分 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 上游地区 B 中游地区 C 下游地区 D 河口地区 6 2 分 读中国行政区划图 完成下列小题 1 从海陆位置看 我国是一个 A 海陆兼备的国家 B 内陆国 C 岛国 D 热带国家 2 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越我国的省区有 A 云 桂 粤 台 第 5 页 共 23 页 B 台 粤 桂 云 C 台 桂 粤 云 D 云 粤 桂 台 3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A 青 B 新 C 内蒙古 D 宁 4 我国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区分别是 A 黑和粤 B 黑和琼 C 新和台 D 内蒙古和琼 5 下列沿海省级行政区中 濒临南海的是 A 闽 浙 沪 台 B 鲁 苏 辽 C 辽 冀 津 鲁 D 台 粤 港 澳 桂 琼 6 下列省级行政单位 全部位于热带是 A 海南省 第 6 页 共 23 页 B 广东省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台湾省 7 下图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 A B C D 8 某汽车车牌是 皖 A12345 请问该车可能来自下列哪一省份 A 云南省 B 安徽省 C 重庆市 D 甘肃省 7 6 分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 A 雨热不同期 第 7 页 共 23 页 B 雨热同期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全年寒冷干燥 8 2 分 下列四个省 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 B C D 9 2 分 下列做法中 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是 A 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 B 城市房地产占用大量土地 C 在农田大量施用化肥 D 在草原上大量放牧 10 2 分 下列地理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工厂废水排放 河流污染 B 台风 威尔 造成海南 17 人死亡 C 1976 年唐山大地震 D 北京平谷产桃区遭冰雹袭击 几乎绝产 第 8 页 共 23 页 11 6 分 读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A 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B 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 D 线是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 E 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2 图中 D 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下列内容与该线相符的是 A 与一月份 0 等温线一致 B 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 与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 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长 12 2 分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读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第 9 页 共 23 页 1 从地理方位看 汽车产业群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其种具有既沿海又沿江分布特点的是 A 东北汽车产业群 B 西南汽车产业群 C 中部汽车产业群 D 长三角汽车产业群 2 吉林长春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 属于图中 汽车产业群 A 东北汽车产业群 B 西南汽车产业群 C 中部汽车产业群 D 长三角汽车产业群 3 造成东部地区汽车产业群集中分布的直接原因是 A 原材料丰富 B 市场需求大 C 劳动力价格低 第 10 页 共 23 页 D 气候温暖 4 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的产量较小 市场占有量有限 与传统汽车相比 纯电动汽车价格 续航里程 A 低 短 B 低 长 C 高 短 D 高 长 5 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的产量较小 市场占有量有限 但发展潜力巨大 与传统汽车相比 纯电 动汽车环境污染 燃料费用 A 小 低 B 大 低 C 小 高 D 大 高 13 2 分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 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 多年在稻 田 棉田 麦田 果园 茶园等地种植 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 也可作为饲草 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 善环境 抑制杂草等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 有间种 套种 混种 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 群 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 种绿肥不怕不得收 只怕懒人不开沟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南方的茶园中 常利用行间种植绿肥作物 以提高茶叶品质 其原理是 A 增加空气湿度 改善茶园小气候 B 抑制杂草的生长 减轻病虫害 C 调整土壤湿度 减轻冻害的威胁 D 减轻水土流失 增加土壤水分 第 11 页 共 23 页 2 种植绿肥不怕不得收 只怕懒人不开沟 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A 早涝 B 冻害 C 高温 D 大风 3 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 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 降低风速 B 保持水土 C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D 减少蒸发 14 2 分 近年 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其关键的影响因素是 A 科技进步 B 市场需求量大 C 矿产资源丰富 D 劳动力丰富 15 2 分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高交会 于 2015 年 11 月 16 21 在深圳会展中 心隆重举行 各主办单位和参展单位突出展示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优势项目和前沿技术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各题 1 与传统工业相比 高新技术产业有自己的特点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 A 自然资源丰富 第 12 页 共 23 页 B 科技力量雄厚 C 位置优越 D 劳动力资源充足 2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东部地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高于中西部 B 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 C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小城市 D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3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B 南北气候差异大 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C 主要位于北半球 但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却在南半球 D 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16 2 分 读下列甲 乙两地传统民居图 回答以下问题 1 分析甲 乙两传统民居可得出的结论是 A 两地水热条件相近 第 13 页 共 23 页 B 两地都位于热带地区 C 甲地热量比乙地充足 D 乙地降水量比甲地多 2 下列少数民族主要在乙地聚居的是 A 傣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回族 17 2 分 下列合理保护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措施中 正确的是 A 加强近海域捕捞强度 控制发展滨海养殖业的和远洋捕捞业 B 污水直接排入大海 C 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D 实行伏季休渔的政策 18 2 分 近些年海洋及周边的环境日益恶化 我们如何去保护 蓝色国土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组织学生清理海滩的垃圾 B 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捕鱼力度 C 生产 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排放 D 加强管理 控制渔民的船只数量与网格大小 19 4 分 2016 年 5 月 15 日 宁启铁路动车正式开通 这标志着古城扬州正式迈入 动车时代 下图为 宁启铁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第 14 页 共 23 页 关于宁启动车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具有运输速度快 短途运输价格低等优点 B 途经泰州 苏州和扬州等历史文化名城 C 促进扬州旅游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D 提升扬州农产品 大型机械设备外运能力 20 2 分 下列客货运的运输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 从拉萨护送重伤员到北京 铁路 B 10 万吨原油由中东运往广州 选择管道运输 C 从武汉运一万吨大米到上海 水运 D 从连云港进口的货物到兰州 公路 21 2 分 读德州市 7 天天气预报图 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多云为主 5 月 28 日和 6 月 1 日晴 B 最高气温是 37C 出现在周日中午 12 时 第 15 页 共 23 页 C 空气质量以优为主 周五气温日较差最大 D 以南风为主 天气预报中 表示南风四级 22 2 分 新余种植的主要作物是 A 大豆 小麦 B 芝麻 甜菜 C 油菜 水稻 D 花生 水稻 二 二 解答题解答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23 6 分 2018 年大年初六开始 春节出游进入返程高峰 由于海南出现大雾 能见度多段时 间内都没有达到通航条件 海口秀英港 新海港 南港三大港口多次短暂停航 导致春节期间赴海南自驾 旅游的上万辆出岛车辆严重滞留 无法通过轮渡抵达海峡对岸 堵车里程一度达 10 公里 数万游客无法 按期回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回答问题 1 图中距离海南岛最近的大陆省区 为 它们之间的海峡是 海峡 此海峡是我 国的内海之一 邻近的 省区简称为 2 材料二图中字母 A 所在的海域为 海 海南岛夏秋季节经常会遭受 灾害的影响 导致狂风暴雨天气 第 16 页 共 23 页 3 根据材料二地图提供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海口所在的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地区 B 海口市的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C 海南岛的地势特点为中部高 四周低 D 春节期间海口黑夜长于白昼 4 导致本次春节出游游客滞留海南岛的天气现象是 A B C D 5 由材料二可知 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 6 春节期间 海南岛和黑龙江省均为人们前往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请分析此时两地气候特点的差 异 及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是 24 8 分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带 带 带 第 17 页 共 23 页 2 图中温度带中 7 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填代号 这主要是受 因素影响形成 的 1 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填代号 这主要是因为该温度带纬度 高或低 并且受 夏或冬 季风的影响显著 3 所在地区作物的熟制为 所在地区为 地区 填 湿润 或 半湿润 植被是以 为主 填 森林 或 草原 25 3 分 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黄河发源于 山脉 图中城市 是 它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 2 序号 水利枢纽工程 它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 也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3 黄河从地形区 带走大量泥沙 使下游地区成为举世闻名的 4 长江源头位于 省 最后注入 海 5 主要支流 是 是 是 6 长江和黄河均流经了我国的三大阶梯 河流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均主要分布在河流的 填 上游 中游 或 下游 而三峡水利枢纽位于图中 填序号 26 8 分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2014 年 12 月 12 日正式通水 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 强 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 础设施 经过几十万建设大军的艰苦奋斗 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标志着东 中线 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第 18 页 共 23 页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 从季节分布看 冬春 夏秋 2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 该工程是把 水系的水资源调 到缺水严重的 地区 3 京 津 冀所在的华北地区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第 19 页 共 2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1 2 2 1 2 2 2 3 3 1 4 1 4 2 4 3 4 4 5 1 6 1 6 2 6 3 6 4 第 20 页 共 23 页 6 5 6 6 6 7 6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