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五1 某钢厂检查一月上旬内的五天中生产的钢锭重量,结果如下:(单位:kg)日 期重 量124910 5500 5800 5740 5710 5440 5680 5240 5600 5400 5410 5430 5400 5640 5700 5660 5700 5610 5700 5610 5400试检验不同日期生产的钢锭的平均重量有无显著差异?(=0.05)解 根据问题,因素表示日期,试验指标为钢锭重量,水平为5.假设样本观测值来源于正态总体 .检验的问题:不全相等 .计算结果:表5.1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值P值因素A误差41522768021617556920144123.94960.02199 *注释: 当=0.001表示非常显著,标记为 *,类似地,= 0.01,0.05,分别标记为 * ,* . 查表,因为,或= 0.02199 0.05,所以接受,认为在四种不同催化剂下平均得率无显著差异 .3 试验某种钢的冲击值(kg m/cm2),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含铜量A,另一个是温度B,不同状态下的实测数据如下: 试验温度含铜量20 0 -20 -400.2%0.4%0.8%10.6 7.0 4.2 4.211.6 11.0 6.8 6.314.5 13.3 11.5 8.7试检验含铜量和试验温度是否会对钢的冲击值产生显著差异?(=0.05)解 根据问题,这是一个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问题,不考虑交互作用.设因素分别表示为含铜量和温度,试验指标为钢的冲击力,水平为12.假设样本观测值来源于正态总体 .记为对应于的主效应;记为对应于的主效应;检验的问题:(1)全部等于零,不全等于零; (2)全部等于零,不全等于零;计算结果: 表5.3 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值P值因素A260.781730.390834.58960.0005*因素B误差总和361164.31585.2717130.369221.43860.878624.40060.0009* 查表,显然计算值分别大于查表值,或= 0.0005,0.0009 均显著小于0.05,所以拒绝,认为含铜量和试验温度都会对钢的冲击值产生显著影响作用.4 下面记录了三位操作工分别在四台不同的机器上操作三天的日产量:日产量操 作 工机 器B1B2B3M115,15,1719,19,1616,18,21M217,17,1715,15,1519,22,22M315,17,1618,17,1618,18,18M418,20,2215,16,1717,17,17设每个工人在每台机器上的日产量都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同 .试检验:(=0.05)1) 操作工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2) 机器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3) 它们的交互作用是否显著?解 根据问题,这是一个双因素等重复(3次)试验的问题,要考虑交互作用.设因素分别表示为机器和操作,试验指标为日产量,水平为12.假设样本观测值来源于正态总体 , .记为对应于的主效应;记为对应于的主效应;记为对应于交互作用的主效应;检验的问题:(1)全部等于零,不全等于零; (2)全部等于零,不全等于零; (3)全部等于零,不全等于零;计算结果: 表5.4 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值P值因素A因素B相互效应AB误差总和32624352.75027.16773.541.333144.750.91713.58312.2501.7220.53237.88717.11290.66450.00233*0.00192* 查表,计算值 ,或,而均显著小于0.05,所以拒绝,接受,认为操作工之间的差异显著,机器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5 某轴承厂为了提高轴承圈退火的质量,制定因素水平分级如下表所示因素上升温度保温时间(h)出炉温度水平18006400水平28208500试问应选用哪张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写出第三号试验条件;又如果试验结果为试验号1 2 3 4硬度合格率 100 45 85 70试填好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解 根据题意,这是一个3因素2水平的试验问题 .试验指标为硬度的合格率 .应选择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随机生成正交试验表如下:表5.5 试验案表方表头设计ABC空列硬度合格率(%)列号123411212100221214531122854221170由此可见第三号试验条件为:上升温度800、保温时间6h、出炉温度500 .直观分析需要计算K值,计算结果如下:表5.6 计算表表头设计ABC空列硬度合格率(%)列号123411212100221214531122854221170185130170115K=300P=22500Q=24150=32501151701301852372522900229002372512254004001225直观分析 由计算的K值知,因素A、B、C的极差分别为70,40,40,因此主次关系为,B,C相当 .由于试验指标为硬度的合格率,应该是越大越好,所以各确定因素的水平分别是,即最佳的水平组合是,即最佳搭配为:上升温度800、保温时间8h、出炉温度400.采用方差分析法,计算得下表:表5.7 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差F值A1225112251B40014000.33C40014000.33误差122511225总和32504如果显著性检验水平取,则查表得,显然计算的F值均小于查表值,所以认为三个因素对结果影响都显著 .6 某良种繁殖场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制定试验的因素位级表如下:因素品种密度(颗/100m2)施肥量(kg/100m2)位级1位级2位级3窄叶青8号南二矮5号珍珠矮11号4.503.753.000.750.3751.125问应选用哪张正交表安排试验,并写出第8号试验的条件;如果9组试验结果为(单位:kg/100m2):62.925,57.075,51.6,55.05,58.05,56.55,63.225,50.7,54.45,试对该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解 该问题属于3因素3水平的试验问题,试验指标为水稻产量 .根据题意应选择正交表来安排试验,随机生成正交表如下:表5.8 试验安排表表头设计ABC实验结果 产量(kg/m2%)列号123111162.925212257.075313351.6421255.05522358.05623156.55731363.225832150.7933254.45由表可知,第8号试验的条件:品种(A3)珍珠矮11号,插值密度(B2)3.75棵/100m2 ,施肥量(C1)0.75kg/100m2纯氨;直观分析需要计算K值,计算结果如下:表5.9 计算表表头设计ABC实验结果 产量(kg/m2%)列号123111162.925212257.075313351.6421255.05522358.05623156.55731363.225832150.7933254.4557.2565556.12K=174.32560.455.2854.256.7255.5257.62同上题进行直观分析,得出K值的大小关系为:由直观分析看出:本例较好的水平搭配是: 采用方差分析法,计算得下表:表5.10 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差F值A1.75920.879 0.0223B65.861232.9310.8361C6.66023.3300.0845误差78.776239.38839.388,所以认为三个因素对结果影响都不显著. 7 在阿魏酸的合成工艺考察中,为了提高产量,选取了原料配比A,吡啶量B和反应时间C三个因素,它们各取了7个水平如下:原料配比A:1.0,1.4,1.8,2.2,2.6,3.0,3.4吡啶量B:10,13,16,19,22,25,28反应时间C:0.5,1.0,1.5,2.0,2.5,3.0,3.5试选用合适的均匀设计表安排试验,并写出第7号试验的条件;如果7组试验的结果(收率)为:0.33,0.336,0.294,0.476,0.209,0.451,0.482,试对该均匀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可能更好的工艺条件.解 根据题意选择均匀设计表来安排试验,有3个因素,根据使用表,实验安排如:表5.11 试验安排表ABC收率列号12311230.33224 6 0.33633620.29444150.47655310.20966540.45177770.482所以 第7号实验的条件为:原配料比3.4,吡啶量28ml,反应时间3.5h.通过直观分析,最好的实验条件是:原配料比3.4,吡啶量28ml,反应时间3.5h.通过回归分析,最合适的实验条件是:原配料比2.6,吡啶量16ml,反应时间0.5h.习题六1 从某中学高二女生中随机选取8名,测得其升高、体重如下: 1 2 3 4 5 6 7 8身高(cm)160 159 160 157 169 162 165 154体重(kg) 49 46 53 41 49 50 48 43在绝对距离下,试用最短距离法和离差平方和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解 由R软件,用最短距离(左)和差离平方和法(右)对题目进行聚类分析如下图6.1,表6.1和表6.2:最短距离法 离差平方和法图6.1 聚类树形图表6.1 聚类附表(最短距离法)步骤聚类合并系数首次出现的阶段类别下一步 组 1组 2 组 1组 2 1165.00000221210.00010434813.00000741713.00020551313.00040661517.00050771429.000630表6.2 聚类附表(离差平方和法)步骤聚类合并系数首次出现的阶段类别下一步 组 1组 2 组 1组 2 1162.5000042489.00000735717.50000641326.33310551244.750406615106.833537714257.3756202 已知五个变量的距离矩阵为 试用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对这些变量进行聚类,并画出聚类图和二分树.解 针对距离矩阵1),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如下.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a )将,聚类图和树状图如图6.2:图6.2 聚类图(左)与树状图(右)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类似,步骤如下: a),聚类图和树状图如图6.3:图6.3 聚类图(左)与树状图(右)(2)针对距离矩阵2)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a)聚类图和树状图如图6.4:图6.4 聚类图(左)与树状图(右)由于本题数据的特殊性,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结果相同(略).(3) 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 ,聚类图和树状图如图6.5:图6.5 聚类图(左)与树状图(右)由于本题数据的特殊性,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结果相同(略).3 在一项关于作物对土壤营养的反应的研究中,要测定土壤的总磷量和总氮量(占干物质重的百分比),今对10份土样测得数据如下: 土样 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总磷量()总氮量()0.12 0.15 0.36 0.17 0.14 0.06 0.10 0.11 0.11 0.120.63 1.19 2.30 1.29 0.73 0.52 0.33 0.61 0.47 0.66在绝对距离下,试用重心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解 由R软件得到重心法聚类分析的结果如图6.6与表6.3:图6.6 聚类树形图表6.3 聚类过程记录表步骤聚类合并系数首次出现的阶段类别下一步组 1组 2组 1组 2118.0010022110.002104369.005006415.010207524.010008667.027307716.048468812.4597599132.5728004 1975年Dagnelie收集了11年的气象数据资料如下表 变量 年序 x1 x2 x3 x4 123456789101187.9 19.6 1.0 1661 89.9 15.2 90.1 968153.0 19.7 56.6 1353132.1 17.0 91.0 1293 88.8 18.3 93.7 1153220.9 17.8 106.9 1286117.7 17.8 65.5 1104109.0 18.3 41.8 1574156.1 17.8 57.4 1222181.5 16.8 140.6 902181.4 17.0 74.3 1150其中:x1前一年11月12日的降水量;x27月均温;x37月降雨量;x4月日辐射,试对这四个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解 由R软件分析得到如下表6.4,6.5:表6.4 各主成分的重要性: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主成分4标准差1.61033490.98908480.534077410.37854199方差贡献率0.64829470.24457220.071309670.03582351累积贡献率0.64829470.89286680.964176491.00000000表6.5 因子荷载: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主成分4X10.2910.8710.332-0.214X2-0.5060.425-0.742-0.111X30.5770.136-0.4180.688X4-0.5710.2050.4040.685由于前两个主成分对应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9.287,因此选取主成分的数目为2.5 对某初中12岁的女生进行体检,测量其身高x1、体重x2、胸围x3和坐高x4,共测得58个样本,并算得的样本协方差为试进行样本主成分分析.解 首先计算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设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别为和阵,计算得到即四个特征值依次为:2.6681,0.9647,0.3126,0.0546,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0.8471%,因此提取主成分为2.四个特征根相应的特征向量为因此,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为:6 比较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异同,阐明两者的关系.解 (1)提取公因子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法和公因子法.若采取主成分法,则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基本等价,该法从解释变量的变异的角度出发,尽量使变量的方差能被主成分解释;而公因子法主要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角度,尽量使变量的相关程度能被公因子解释,当因子分析目的重在确定结构时则用到该法. (2)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是在多个原始变量中通过他们之间的内部相关性来获得新的变量,达到既减少分析指标个数,又能概括原始指标主要信息的目的.但他们各有其特点:主成分分析是将n个原始变量提取m个支配原始变量的公因子,和1个特殊因子,各因子之间可以相关或不相关. (3)统用降维的方法,但差异也很明显:主成分分析把方差划分为不同的正交成分,而因子分析则把方差化分为不同的起因因子;因子分析中的特征值的计算只能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且必须把主成分划分为因子. (4)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比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更具有可解释性. (5)两者分析的实质及重点不同.主成分的数学模型为,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因而可知主成分分析是实际上是线性变换,无假设检验,而因子分析是统计模型,某些因子模型是可以得到假设检验的;主成分分析主要综合原始数据的信息,而因子分析重在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6)SPSS数据的实现:两者都通过“analyze data reduction Factor”过程实现,但主成分分析主要使用“descriptires”,“extraction”,“stores”对话框,而因子分析处使用这些外,还可使用“rotaction”对话框进行因子旋转.7 试对第4题的变量作因子分析,并将结果和上面的结果进行比较.解 用SPSS分析,计算结果如下表6.6-6.8:表6.6 反应压缩比情况表初始值提取值前一年11月12日的降水量1.000.219当年7月均温1.000.665当年7月降雨量1.000.864月日辐射1.000.845提取方法: 主成分法计算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表6.7 方差解释度主成分初始特征根提取因子的方差解释度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2.59364.82964.8292.59364.82964.8292.97824.45789.287 3.2857.13196.418 4.1433.582100.000 提取方法: 主成分法表6.8 主成分矩阵主成分1前一年11月12日的降水量-.468当年7月均温.815当年7月降雨量-.930月日辐射.9198 为研究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宠物市场行业宠物市场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 政务服务在线预约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宠物零食工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族宠物食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品牌营销岗位职责及招聘标准模板
- 2025年家居家电行业智能家居产品市场趋势报告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 2025驾驶员雇佣合同书范本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房产、车辆等资产分配合同
- 初中数学平面几何折叠题讲解与练习
- 鄂教版六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武汉出版社)
- 运动学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 沈阳2025年辽宁沈阳辽中区四家事业单位面向区内事业单位遴选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内河码头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国际贸易术语》课件
- 小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 化学反应中的表示课件九年级化学(2024)上册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专题种猪性能测定
- 纺织厂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