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程施工措施_第1页
重点工程施工措施_第2页
重点工程施工措施_第3页
重点工程施工措施_第4页
重点工程施工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工程施工措施重点工程施工措施 路面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 25 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玛蹄脂碎 石混合料 SMA 16 1 1 材料要求材料要求 沥青 上面层 下面层沥青采用胶粉 SBS 复合改性沥青 基质沥青均采用 90 号 A 级 所用沥青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橡胶改性沥青 胶粉 SBS 改性沥青技 术要求见表 1 基质沥青技术要求见表 2 封层采用橡胶沥青碎石 技术要求见 表 1 粘层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 3 PG70 28 沥青技术要求见表 4 各层 沥青与石料粘附性不小于 4 级 各种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表 1 1 SBSSBS 类类 I CI C 沥青技术要求表沥青技术要求表 沥青种类 技术指标 橡胶改性沥青 针入度 25 100g 5s 0 1mm 60 80 针入度指数 PI 不小于 0 软化点 T 不小于 BR 65 135 运动粘度 Pa s 不大于 180 运动粘度 Pa s 不大于 1 4 5 延度 cm 不小于 25 25 弹性恢复 不小于 85 闪点 COC 不小于 240 溶解度 不小于 密度 15 g cm3 贮存稳定性离析 48h 软化点差 不大于 5 5 质量变化 不大于 1 0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60 残留延度 5 cm 不小于 15 表表 2 2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 沥青种类 技术指标 90 号 A 级 针入度 25 100g 5s 0 1mm 80 100 针入度指数 PI 1 5 1 0 延度 10 5cm min cm 不小于 30 延度 15 5cm min cm 不小于 100 软化点 T 不小于 BR 44 含蜡量 蒸馏法 不小于 2 2 60 动力粘度 Pa s 不小于 140 闪点 COC 不小于 245 溶解度 三氯乙烯 不小于 99 5 质量损失 不小于 0 8 残留针入度比 25 不小于 57 残留延度 10 cm 不小于 8 残留延度 15 cm 不小于 20 表表 3 3 粘层油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粘层油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 适用范围 技术指标 PCR SBS 改性 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 粒子电荷阳离子 1 18mm 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 0 1 与矿料的粘附性 裹覆面积 不小于 2 3 贮存稳定性 1d 不大于 1 贮存稳定性 5d 不大于 5 蒸发残留物含量 不小于 50 蒸发残留物针入度 25 5s 100g 0 1mm 40 120 蒸发残留物软化点 R B 不小于 50 蒸发残留物 5 延度 cm 不小于 20 溶解度 不小于 97 5 表表 4 4 PG70 28PG70 28 沥青技术要求表沥青技术要求表 沥青使用等级 技术指标 PG70 28 沥青技术要求 质量损失 max 1 00 RTFOT 残留 沥青 PP1 T240 动态剪切 TP5 G sin min 2 2kpa 试验温度 10rad s 70 PAV 老化温度 100 PAV 残留沥 青 动态剪切 TP5 G sin max 5000kpa 试验温度 10rad s 25 物理老化实测记录 蠕变劲度 TP1 S max 300Mpa m 值 min 0 3 试验温度 60s 18 直接拉伸 TP3 破坏应变 min 1 0 试验温度 1 0mm min 18 全线基层顶面设置透层 用油量 0 5 0 7kg m2 透层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 沥青层与基层连接处设置下封层 下封层采用橡胶沥青碎石 沥青面层之间连 接处设置粘层 粘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用油量为 0 4kg m 2 粗集料 面层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采用抗滑 耐磨 坚硬 洁净干燥的石料 集料 形状接近立方体 并具有良好的嵌挤能力 具有一个破碎面颗粒含量达到 100 具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 90 水洗后使用 所有面层石料 采用大型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面层用粗集料技术指标表面层用粗集料技术指标表 压碎值洛杉矶吸水率 与沥青粘 附性 级 坚固性 层位项目 磨耗损失 视密度 t m 3 普通沥青 SMA 13 SMA 16 AC 20 18 20 2 7 1 84 10 AC 25 指标 20 25 2 65 2 04 12 层位项目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0 075 颗 粒含量 软石含量 磨光值 BPN SMA 13 SMA 16 AC 20 9 5mm 12 9 5mm 18 1 3 42 AC 25 指标 18 1 5 细集料 所有沥青面层混合料 4 75mm 以下的细集料都采用石灰岩机制砂 机制砂采 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 并选用优质石灰岩生产 面层用细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见下表 面层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表面层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表 项目 表观相对 密度 t m3 坚固性 0 3mm 含泥量 小于 0 075mm 的含量 亚甲蓝值 g Kg 0 075mm 筛孔通过 率 砂当量 棱角性 s 指标 2 6 10 3 3 10 75 30 机制砂的规格见下表 机制砂规格及级配要求表机制砂规格及级配要求表 通过下列筛孔 方孔筛 mm 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 mm 4 752 361 180 60 30 150 075 0 3100 80 100 50 80 25 608 150 250 15 填料 面层填料采用石灰石磨细的矿粉 保持矿粉干燥 能从石粉仓中自由流出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不作为填料使用 面层用矿粉的技术要求表面层用矿粉的技术要求表 粒度范围 项目 表观密度 t m3 含水量 亲水 系数 外观 塑性 指数 加热安 定性 0 6mm 0 15mm 0 075mm 指标 2 5 0 8 1 0 无团粒 结块 4 颜色基 本不 变 100 90 10090 10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遵循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热拌沥青混合 料的目标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确定矿料级配最佳 沥青用量 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符合下表的要求 其中表面层 下面层的级配 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使级配形成 S 型曲线 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 性能 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表 筛孔尺寸通过质量百分率 方孔筛 mm SMA 13SMA 16AC 20AC 25AC 13 31 5 100 26 5 100 90 100 19 100 90 10075 90 16100 90 10078 9265 83 13 2 90 10 0 65 8562 8057 76 9 5 50 7545 6550 7245 65 100 4 75 20 3420 3226 5624 5290 100 2 36 15 2615 2416 4416 4255 75 1 18 14 2414 2212 3312 3335 55 0 6 12 2012 188 248 2420 40 0 3 10 1610 155 175 1712 28 0 15 9 159 144 134 137 18 0 075 8 128 123 73 75 10 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检验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上述各表的要求 试验 遵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052 2000 的有关规定进行 表面层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面层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指标 层位 击实次数 双面 次 稳定度 KN 流值 0 1mm 空隙率 沥青饱和 度 SMA 1675 6 0 3 5 475 85 SMA 1350 6 0 3 5 475 85 AC 20 AC 25 75 5 2 4 53 670 85 AC 13 75 5 2 4 53 670 85 指标 混合 料类型 浸水马歇尔试验 48h 残留稳定度 动稳定度 次 mm 冻融劈裂 残留强度 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10 50mm min u SMA 16 80 3000 80 2800 SMA 13 80 3000 80 2800 AC 25 AC 20 75 800 75 AC 13 75 800 75 指标 混合 料类型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结合料损失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 浸水飞散试验 SMA 16 0 1 15 SMA 13 0 1 15 沥青各面层的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 其代表值面层达到 98 以 上 2 2 透层 粘层施工透层 粘层施工 透层施工前 将基层表面浮灰清扫干净 使基层顶面的集料颗粒部分外露 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洒布沥青材料 浇洒透层油后立即撒布石屑 并用轻型压路机滚压一遍 粘层油在当天洒布 待乳化沥青破乳 水分蒸发完成后 紧跟着铺筑沥青 层 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浇洒粘层油前 把路面的脏物尘土清除干净 当有沾粘的土块时 用水刷 净 待表面干燥后浇洒 浇洒过量的予以刮除 浇洒粘层沥青后 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 行人通过 气温低于 10 时或路面潮湿 不浇洒粘层沥青 3 3 组成设计组成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优选矿料级配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 以此作 为目标配合比 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 进料速度及试拌合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 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 供拌 和机控制室合用 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 尽量和各热料仓的供 料大体平衡 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 OAC OAC 0 3 等 3 个沥青 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 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 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 差值不大于 0 2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 铺筑试验段 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 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 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 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 至少包括 0 075mm 2 36mm 4 75mm 及公称最大粒 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 并避免在 0 3 0 6mm 处 出现 驼峰 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 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4 4 沥青面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 4 1 铺筑试验段 在主体工程开工前 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 并在其监督下 按规定要 求的混合料 铺筑一段长度不少于 200 米 半幅 的试验路段 并将铺筑试验 路段的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要有用相同于主体工程的材料 机具和 施工程序 以验证混合料的稳定性和消除机械设备上的任何明显缺陷以确信施 工方法和程序的可行性 并取得混合料的压实系数 高程 横坡度的误差 满 足和达到 施工规范 的要求 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通过试验段总结取得如下数据 摊铺机摊铺速度 松铺系数 摊铺温度 初 压 复压 终压 碾压遍数 经取芯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确定生产标准配合比 4 2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拌和设备为 QLB3000 型拌和机 拌和机配有材料配比和施工温度的自动检 测和记录设备 根据施工配合比进料和拌制 严格控制各种矿料比例和用油量 上 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和均匀 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 覆沥青结合料为度 并根据设备情况经试拌确定 SMA 总的干拌时间比普通沥 青混合料增加 2 5 秒 喷入沥青后的湿拌时间增加 5 秒左右 改性沥青增加 10 秒 沥青的加热温度 矿料加热温度 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符合 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 2004 表 5 2 2 2 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 控制在 145 165 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 无花白 粗细集料离析和结团等现象 不 符合要求时不使用 并及时调整 每班拌和结束时放空沥青拌和设备和管道中的沥青并做好各项检查记录 4 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采用载重量 15t 以上的自卸汽车运输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 运料车在开始 运输前 在车厢及底板上涂刷一层隔离剂 使沥青混合料不致与车厢粘结 运料车装料时至少前后移动三次 防止混合料离析 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加以覆盖 防止混合料降温超标和结壳 运料车运输途中 不得随意停歇 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 否则必须及时清除 运料车到达现场后 检查沥青混合料温度 必须满足摊铺温度要求 4 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检查确认其下层的质量 将工作面清扫干净 基层边缘 用消防灭火高压吹风机清理 下层质量合格后再铺筑沥青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两台 ABG423 摊铺机组成梯队作业联合摊铺 相邻两幅 有 3 6cm 宽度的摊铺重叠 相邻摊铺机距离 5 10m 沥青下面层采用两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进行找平 上面层采用浮 动基准梁的方式控制厚度和平整度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符合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 2004 表 5 6 6 的要求并随沥青标号及气温的不同通过试验确定 施工气温低 于 10 时 不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缓慢 均匀 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随意变换速度 或中途停顿 摊铺速度根据拌和机产量 施工机械配套情况以及摊铺层厚度 宽度确定 一般控制在 2 4m min 为宜 开始摊铺 3 6m 长时 立即检测摊铺面标高和横向坡度 不符合要求时立 即调整直至合格 正常施工时 摊铺机每前进 10m 随车检测人员检测一次摊 铺面的标高 坡度 在摊铺机行进过程中 保持螺旋搅拌笼两端的沥青混合料处于饱满状态 螺旋搅拌笼转速保持匀速 一致 减少混合料离析现象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与摊铺机的配合直接影响到平整度的好坏 因此施工时 设专人指挥车辆 选择合理地段调头 倒车时缓慢进行 并在摊铺机前 10 30cm 左右停车 由摊铺机推顶车辆后轮 再起斗卸料 严禁撞击摊铺机 卸料时运料车挂空挡 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 5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碾压采用机械碾压 按初压 复压 终压三个阶段程序进行 每次碾压作 业长度 用红 黄 绿三色彩旗标示 具体位置由测油温的试验 质检人员控 制 初压及终压温度符合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 表 5 2 2 2 的要求 压路机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符合下表规定 压路机碾压速度 km h 初压复压终压 压路机类型 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2 3 4 3 5 6 3 6 6 轮胎压路机2 3 4 3 5 6 4 6 8 振动压路机 2 3 静压或振动 3 静压或振动 3 4 5 振动 5 振动 3 6 静压 6 静压 初压紧跟在摊铺机后碾压 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 采用 2 台 DD130 和 2 台 BW184AD 压路机静压 1 2 遍 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 从外侧向中心 碾压 在超高路段由低向高碾压 在坡道上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初压 后检查平整度 路拱 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复压紧跟在初压后开始 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不超过 60 80m 下面层 采用 4 台胶轮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 相邻碾压带重叠 1 3 1 2 轮宽 沥青玛蹄 脂不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 采用钢轮压路机复压 终压采用 2 台 DD130 和 2 台 BW184AD 压路机静压碾压不少于 2 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