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解剖BMNA_第1页
颌面部解剖BMNA_第2页
颌面部解剖BMNA_第3页
颌面部解剖BMNA_第4页
颌面部解剖BMN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康复科ST 刘健君,面部解剖,facial anatomy,2017/12/15,面部,又称颜面部,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和下1/3三等分。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和颅部拓宽和加深。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具有重要意义,2017/12/15,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面 部 分 区,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缘为界。,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下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区,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区和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2017/12/15,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该区亦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11颞面区:后界为发际,下界为颧弓上缘,前上界为上颞线。,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2017/12/15,颅 骨 颅 skull 位于脊柱上方,由 23 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 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三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接,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的作用。 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 cerebral cranium位于颅的后上部, 内有颅腔, 容纳脑。 面颅 facial cranium 为颅的前下部,包括眶、鼻腔、口腔等结构。,2017/12/15,(一)脑颅 脑颅骨的配布 脑颅骨有 8 块:额骨 frontal bone 1 块顶骨 parietal bone 2 块枕骨 occipital bone 1 块颞骨 temporal bone 2 块筛骨 ethmoid bone 1 块蝶骨 sphenoid bone 1 块,2017/12/15,(二)面颅 面颅骨的配布上颌骨 maxilla 2 块鼻骨 nasal bone 2 块泪骨 lacrimal bone 2块颧骨 zygomatic bone 2 块下鼻甲 inferior nasal concha 2块下颌骨 mandible 1 块腭骨 palatine bone 2 块犁骨 vomer 1 块舌骨 hyoid bone 1 块,2017/12/15,(三)颅的整体观 1. 颅的前面观 颅的前面,中央有骨性鼻腔。骨性鼻腔的外上方为左、右眶腔;下方为口腔。 (1)眶 orbit 为四面锥体形腔。,2017/12/15,2. 颅的侧面观,2017/12/15,2017/12/15,腭骨 palatine bone 位于上颌骨的后方,呈“ L ” 形,构成骨腭和鼻腔外侧壁的后份。,2017/12/15,舌骨 hyoid bone 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和喉的上方,呈马蹄铁形,是一块游离的面颅骨,仅借韧带和肌肉与颅骨相连。,舌骨体,大角,小角,2017/12/15,2017/12/15,上颌骨 maxilla 可分为一体和 4 个突起。体内的空腔称上颌窦。自体向下的突起,称牙槽突,呈弓形,下缘有牙槽;自体的内侧面水平向内伸出的称腭突,参与构成骨腭的前份。,下颌骨,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以活动的骨骼,左右对称,于正中连接呈马蹄形。可分为下颌体及下颌支两部分。 1. 下颌体:分为 上、下两缘和内、外两面。 2.下颌支:为左右垂直部分,分为内、外两面及两突,称喙突和髁突,两骨突之间的凹陷称下颌切迹或乙状切迹。,下颌体外面,1.正中联合:为一直嵴,胚胎时期由左右两部分合成。2.颏孔:第二双尖牙或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下方,有一朝向后上、外的骨孔,有颏神经、血管通过。3.颏结节:正中联合两旁近下颌骨下缘,左右各有一对突起。4.外斜线:从颏结节经颏孔向后上方延续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其下方有颈阔肌附着。,下颌体内面,1.颏棘:分为颏上棘和颏下棘。颏上棘为颏舌肌起点,止于舌。颏下棘为颏舌骨肌的起点,止于舌骨。2.内斜线:从颏棘斜向后方,有一线形骨突起,为下颌舌骨肌起始处,又称下颌舌骨线。3.舌下腺窝:内斜线的前上方。4.颌下腺窝:为内斜线的后下方。,下颌体两缘,上缘:为牙槽突,有牙槽窝包埋牙根。下缘:为下颌底部,圆钝厚实,骨质致密坚硬,为颌面部手术的解剖标志。,下颌支(两面),内面:后上方有下颌孔(相当于下颌磨牙的牙合平面),孔的前内方为有下颌小舌覆盖,下颌孔为下牙槽神经的入口,向前下与颏孔相通,下颌管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麻醉该神经时以下颌孔为标志,应注意避开下颌小舌。外面:下部粗糙,为嚼肌附着处。,下颌支(两突),喙突:呈扁三角形,有颞肌和嚼肌附着。髁突:与颞骨关节凹构成颞下颌关节,可分为颞部和颈部,颈部有翼外肌附着。髁状突为下颌骨的生长中心,在下颌骨发育未完成之前若髁状突受伤可导致面颌畸形。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缘相交的部分,有茎突下颌韧带附着。,下颌骨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为骨质薄弱区,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骨折,同时下颌骨血运较上颌骨少,周围有强大致密的肌肉 及筋膜包绕,炎症不易引流,容易引起骨髓炎的发生,骨折后愈合也较慢.,肌肉Muscle,表情肌:又称为面肌。 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人类面肌较其他动物发达,这与人类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思维和语言活动有关。面肌:控制表情的肌肉,包括额肌、枕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颧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颊肌,2017/12/15,2017/12/15,2017/12/15,枕肌位于枕部外侧,左右各一,起于上项线外侧2/3和颞骨乳突部,止于帽状腱膜,主要作用是后牵皮肤。,提上唇肌,位置:起自上颌骨眶下缘和上颌骨颧突附近,下行交织于口轮匝肌,止于上唇的皮肤,其深面有眶下动脉,眶下静脉,眶下神经功能:主要作用是牵拉上唇向上,提口角肌(尖牙肌),位置: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起自上颌骨的尖牙窝向下止于口角的皮肤功能:主要作用是牵拉口角向上,,肌肉Muscle,咀嚼肌:可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组肌群及翼外肌 1闭口肌群(升颌肌):主要附着在下颌支上,有咬肌、颞肌、翼内肌 2开口肌群(降颌肌):主要附着在下颌体上,是构成口底的主要肌,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 3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颞下嵴,止于关节盘前缘。起闭口作用,使下颌由侧位回到正中位。 下头起自翼外板外面,止于髁状突颈部。收缩时起开口作用,使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切开),舌骨舌肌,舌骨,中间二腹肌纤维环,二腹肌中间腱(切开),颏舌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口 腔 颌 面 部 咀 嚼 肌,神经Neuro,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一)三叉神经:第五对脑神经,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三支出颅,即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二)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2017/12/15,脑神经 I. 嗅神经 II. 视神经 III. 动眼神经 IV. 滑车神经 V. 三叉神经 VI. 展神经 VII. 面神经 VIII. 前庭蜗神经 IX. 舌咽神经 X. 迷走神经 XI. 副神经 XII. 舌下神经,二、 脑神经分类:,(1) 感觉神经: I. II. VIII. (2) 运动神经: III. IV. VI. XI. XII. (3) 混合神经: V. VII. IX. X.,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行程和分支 眼神经 (V1),2017/12/15,上颌神经,由圆孔出颅,经眶下裂、眶下沟入眶下管,分布于面部皮肤及黏膜。 1.蝶腭神经:上颌神经在翼腭凹处进入蝶腭神经节, 在蝶腭神经节处发出以下四支。(1)鼻腭神经:穿过蝶腭孔沿鼻腔、鼻中隔向前下方入切牙管内,出切牙孔分布于上颌前牙腭侧。(2)腭前神经;有叫腭大神经,经翼腭管下降出腭大孔,分布于上颌磨牙、前磨牙腭侧,并与鼻腭神经在尖牙处交叉。(3)腭中、腭后神经:有叫腭小神经,由腭小孔出来,分布于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2017/12/15,上颌神经,2.上牙槽后神经:上颌神经沿翼腭凹前行,于上颌结节后壁发出的分支。主要支配上颌磨牙颊侧牙龈、牙槽骨、牙周膜,不包括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 部分上牙槽后神经进入上颌结节牙槽孔,分布于上颌窦黏膜。,2017/12/15,上颌神经,3.上牙槽中神经:由上颌神经刚入眶下管处发出 ,沿上颌窦外壁下行,分布于上颌双尖牙及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并与上牙槽后、上牙槽前神经相交叉。 4.上牙槽前神经:由眶下神经出眶下孔之前发出,沿上颌窦前壁进入牙槽骨,分布于上颌前牙唇侧,并与对侧上牙槽前神经交叉。,上颌神经(V2),2017/12/15,下颌神经,含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纤维,为混合神经,下颌神经由卵圆孔出颅后分为前、后两股。 1.前股: 感觉神经:颊神经,分布于下颌磨牙颊侧牙龈,颊部后份黏膜和牙槽骨。 运动神经:支配咀嚼肌。 2.后股:主要为感觉神经。如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神经(V3),临床表现: (1) 一侧三叉神经损伤, 同侧面部皮肤、眼结 膜、角膜、口和鼻粘膜的一般感觉消失; 角膜反射消失;同侧咀嚼肌瘫痪和痿缩 , 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某一分支或全部分 支的分布区域阵发性疼痛,可中期缓解, 亦 可突发。压迫眶上孔、或眶下孔、颏孔时 , 可诱发患支分布区的疼痛。,面神经,为第七对脑神经,包含运动、味觉和分泌纤维,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舌前2/3味觉及涎腺的分泌。面神经出茎乳孔后,进入腮腺内分五支,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做面部手术和腮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如颌下切口时,为避免损伤面神经,切口应选在下颌下缘1.5到2.0cm处。,面神经 facial nerve 行程和分支,临床表现: 面神经损伤后的症状, 取决于损伤的部位。 如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外损伤,则同侧的所 有表情肌麻痹, 出现: 额纹消失, 闭眼困难, 角膜 反射消失, 鼻唇沟变浅, 不能鼓腮、露齿, 笑时 口角偏向健侧。,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损伤的定位: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痪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 特点: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不能鼓腮或鼓腮漏气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 特点: 1.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 2.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 3.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2017/12/15,颞下颌关节,由髁突,颞骨关节面,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腔及周围包绕的关节韧带组成。,颞下颌关节可简称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唯一的左右双侧联动关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动性。在肌肉作用下产生与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有关的各种重要活动。,颞下颌关节的神经,来自咬肌神经及耳颞神经的耳前支。其血液供给来自上颌动脉、咽升动脉及耳后动脉等的分支,关节盘除其中央部分外,均有动脉供养。淋巴回流至耳前淋巴结、腮腺深淋巴结及颈外侧深淋巴结。,1.髁突 condylar process,呈椭圆形,顶部的水平嵴将关节分成前后斜面,前斜面是主要功能区,2.颞骨关节面 glenoid fossa,凹陷部位关节窝 articular fossa突出部分关节结节 articular eminence,关节结节的后斜面是主要的功能区,3.关节盘 articular disc,分成前中后三带,及双板区中间带最薄,是功能区。主要作用抗压抗剪力和稳定,4.关节囊和关节腔joint capsule and joint cavity,韧带 ligament:,蝶下颌韧带:起于蝶棘,止于下颌小舌颞下颌韧带:浅层(起于颧弓向后,止于颈部后缘外侧),深层(起于关节结节,止于髁突和关节盘外侧)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韧带 ligament:,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保护神经和血管颞下颌韧带:防止侧向脱位茎突下颌韧带:固定下颌角,蝶下颌韧带sphenomandibular ligament,颞下颌韧带temporomandibular ligament,茎突下颌韧带stylomandibular ligament,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形式,开闭运动前后运动侧向运动,开闭运动,小开口 大开口 最大开口 循原轨迹闭口,前后运动,前伸后退,开闭运动与前伸运动都是对称性运动,侧方运动,非对称性的,分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1、转动,滑动相结合的多轴心运动关节,必须双侧联动,2、受力强的区域有纤维软骨形成,比透明软骨好,3、TMJ,肌肉,牙合共同构成一功能整体,4、窝大,头小,韧带及关节囊松,运动十分灵活,但易脱位,颞下颌关节疾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个包含许多临床问题的集合术语,它涉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及邻近相关组织,或者两者以上。特征是以面部及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头痛、耳痛、眩晕、咀嚼肌肥大、开口受限、关节锁结及异常关节音等多种形式出现。Definition of TM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 is a collective term embracing a number of problems that involve the masticatory musculature,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 as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