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_第1页
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_第2页
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_第3页
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_第4页
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 某一事件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 彼 由表及里 的分析研究 揭示出本质 寻找出规律 总结出经 验 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下面 为大家分享农村葬礼习俗调 查报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调查目的与方法 随着新农村建设 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许多农 民的思想并没有改变 许多传统的习俗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 习俗总是两面性的 这其中也肯定存在着一些封建迷信的行为 因 此我们需要改变不好的东西 继承良好的东西 因此开展了一次关 于农村葬礼习俗的调查 俗话说 人生三件事 出生 结婚 死亡 可是葬礼一般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及其发展的混合体 千百年 来一直在民间流传 形成各地风俗民情 出门三五里 各处一乡 风 三门各地的丧葬习俗不尽一致各有特点 为展现三门农村地区葬礼 习俗 让更多的人了解三门 本人于20XX年7月中旬以花桥镇上潘村 为样本 通过聊天的方式 对村中多次参与葬礼并熟悉葬礼习俗且1 5名年龄在45 60岁的男女行家进行了采访 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人7 月12日亲自参加亲戚的葬礼 二 葬礼的内容和形式 葬礼习俗一直存在于当地农村 具体起始年代已不清 可能有千多 年 当地凡有老人去世的人家 出殡时大家要行此习俗 表示对逝 者的悼念 也希望逝者在阴间生活如意 此习俗主要内容与形式 1 做坟 人去世后 棺材要寄放在野外几月 年 才可做坟下葬 本户人家 请风水先生选好山中一块地方 再选好日子等吉时下葬 在当地人 们选地方和日子非常重要 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如果地方和时间选的 好 则可以让逝者在阴间生活如意 而且可以让逝者保佑活着的家 人永远平安 2 送终 长辈要去世时 家人召集回子女 孙辈后代等亲人来见最后一面 在断气时 要喊着称呼 如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等 3 离床 老人去世后 由拾棺材的人 当地称呼棺材头 给死者换过寿衣 帽 鞋 将尸体抬出放在中堂的长板上 并且用红线绑住死者的手 与脚 旁边点上青油灯 同时把死者睡过的床上物品搬出室外 把 垫被 稻草垫 席等烧掉 4 守夜 老人去世 尸体摆放在中堂长板上后 本户的子孙或亲戚要来陪夜 一方面 表示对死者行孝之礼仪 另一方面 预防动物 如猫 老鼠等 来偷食 但也有传说四脚动物跑在尸体上过 死人要座起 来 是不吉利的 5 入殓 入殓也叫落棺 择日子先生择出吉辰 尸体入殓后儿子拿来一碗米 饭 用筷子夹一口在死者嘴上 然后把碗打在地上 当地称海材头 接着棺材头按顺序盖上子孙被 女儿被 媳妇被 客被等 6 报丧 报丧也称报信 丧家差亲戚朋友的男人 戴白帽带雨伞 雨伞要侧 夹 报丧人到客人 亲眷 家 雨伞钩要朝上 吃点东西或喝碗茶 报丧人走出客人家 客人要哭几声或把报丧人座过的凳子扳倒 但是报丧人不能回头 现农村有50 左右用通信设备代替 7 吊孝 遗体 现骨灰盒 摆放在中堂 设孝堂 亲戚朋友前来吊孝 儿媳 女儿答谢亲戚朋友要哭 还要每天早晚各哭一次 8 送葬 送葬这天下午 长子穿麻布孝衣 头戴白帽加 稻杆帽 腰缚稻 草绳 长媳穿麻布孝衣 头戴麻布孝头丝 其余儿子和儿媳 还包 括女儿和女婿都应穿白长衫戴白帽 举行祭礼仪式 由道士先生主 持祭礼 一边念祭语一边传食祭品 意思是要求晚辈敬献给死者食 用 儿子跪接祭品 再送上供桌 一件件传食完毕 再三叩头敬拜 接着儿媳 亲戚 女儿等其他孙子 亲戚成横行跪拜 叩拜完毕 道士先生宣读祭文 颂经超度 这样棺材 现骨灰盒 才可以被 抬出大门处 引路长幡 旗 喇叭 棺材 儿子护棺材左右 送 行队伍跟着行至 但有个别村还有村口祭 桥头祭 9 下葬 棺材 现骨灰盒 抬到山上 道士灵前祭语并行子孙米和讨彩 回 家时 男子孙的孝衣孝帽不能脱下 其他送葬人员都要在回家路上 脱掉白衣白帽 丧家派亲戚在回路口发钉 钉表示子孙兴旺 和红 布或红纸 表示吉利 并泼几滴香火水 表示干净 好运回来 10 做七 人死后 第六天做第一个七 为死者树魂开路七 共七个七 分什 么子孙七 女儿七等 做七要叫道士念经 11 念佛经 晚上 道士和和尚主持念经 儿子 儿媳 女儿等下跪朝拜 直行 之下半夜 三 调查情况的分析 1 葬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 是民 族个性 民族审美习惯的 活 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 以声音 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 延续 是 活 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农村葬礼习俗是 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 从农村习俗看 是民族特殊的表现方式 在农村扎根 生长 发展 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是被大家采纳的传承中不可剥离的载体 从过程看 既是信仰 又是习俗 同时又是艺术 意取团结 和谐 使人有笼罩天地 点击万物 触及芸芸众生之感 所以葬礼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要辩证地 历史地看待 只有 从科学的方法去改进 如七个七合起来做 既达到习俗礼节 又减 少人力 物力和财力 2 增进家族情感与和谐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 团结 互助 友 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 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 我们才 能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和谐发展 社会和谐的基础 就是人与人之 间的理解 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 葬礼习俗给家 庭搭建了平台 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 在我们家族生活中 也时常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的发生 在调查中得到一例 有一家族的二兄弟因为一件芝麻大点儿的事儿 而伤感情 发生矛盾二年多 在父亲去世的葬礼上 设孝堂都为兄 弟着想 这样多一份关爱 少一些争执 多一份真情 少一些矛盾 让生活中不和谐的状况通通没有了 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中快乐的拥抱着 这也让他们的母亲激动不已 并说 没有他们父 亲的葬礼 等到何年何月才能亲情相辅而行 再比如近年来的 黄 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 祭孔大典 女娲祭典 太昊陵人祖祭典 等 无不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 增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活动 3 弘扬孝道文化 孝 这一中国的传统美德 孝子膝下有黄金 滴水之恩 当涌泉 相报 孝道 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 品德 事实上 就是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 因为 父母对我们有养 育之恩 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 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 社会对 我们有关爱之恩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也许 很多家长与老师 已习惯了付出 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 其实这是一种可能会误导 孩子 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 所以用农村传统习俗道德教育塑造孩子的孝道意识意义重大 农村 习俗葬礼 一是过程贯穿着 孝 字 如穿和戴 行和礼 祭品和 祭语等 二是孝道美德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并不是仅仅将孝语背得 滚瓜烂熟 说得好听 而在实际行动中做不到 容易从自我出发 忽视了他人 也就是说 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 只有在下水后才 会游泳 四 现实的思考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 葬礼既然是文化 当然应该保护 一些人认为 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唯物主义 葬礼存在着佛教及 神 灵 因此 对所有与宗教和信仰有关的文化 都应该斗争而不是 保护 当然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它本身便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核 心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存在大量的宗教文化及与原始信仰有关的 文化 当然要传承与发展 但并不等于弘扬 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 步 葬礼要不断改进 对有些迷信及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必须考虑 一是死者为大和遵守法律的关系需进一步落实监督 如送葬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