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输血和献血_第1页
血型、输血和献血_第2页
血型、输血和献血_第3页
血型、输血和献血_第4页
血型、输血和献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型、输血和献血临 泉 平 安 医 院夏 省 杰,血型的发现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Karl Landsteiner卡尔 兰德斯特纳,国籍:美国出生地:维也纳(奥地利首都)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发现ABO血型:1900年获奖:1930年获诺贝尔医学及生理性奖发现Rh血型:1940年,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抗原(antigen,简写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与致敏淋巴细胞等,并能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体(Antibody,简写Ab) 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 Ig),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就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特异性就是单一性、非选择性这种特异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结构所决定的,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 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不出现可见反应。第二阶段:可见反应阶段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适当的温度、PH值、电解质等影响下,出现凝集、沉淀、细胞溶解等肉眼可见的反应。此阶段反应慢,往往需数分钟至数小时。,血型的定义血型(blood group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血型;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中,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主要用于输血等方面。但在器官移植上至少还要查HLA(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型的分类 血型一般分为ABO血型,另外还有Rh血型、MN、MNSs、P和D缺失型血型等极为稀少的30余种血型系统。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根据血型的定义,是一种遗传性状。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血型(blood group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那么ABO血型就是红血球上存在有不同的抗原,血浆中存在有不同的抗体。,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IgM、IgG、IgA、IgE、IgD五类。抗体的特点:1、专一性2、特异性,遗传学小知识,遗传学,是一门学科,研究生物起源、进化与发育的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功能与演变及其规律,经历了孟德尔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而进入了系统遗传学研究时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是遗传学鼻祖,孟德尔定律(遗传规律)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后来发现的许多遗传学规律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近代遗传学发展的前途。,DNA作为最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自我复制在物种的上下代之间进行传递,是维持物种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使物种不断繁衍与发展的必要条件。1944年 Avery,Macleod 和 McCarty 等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中发现,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1952年 Hershey 和 Chase 证明,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而大多数蛋白质留在外面。这些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特别是1953年 Watson 和 Crick 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用来阐明有关基因的核心问题-遗传物体的自体复制,从而开创了分子遗传学这一新的领域。DNA的研究揭示了有机生命体生生不息的奥秘。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它是双螺旋结构,是由四种碱基相互配对而形成的,这四种碱基是A 胸腺嘧啶 G 胞嘧啶 T 腺嘌呤 C 乌嘌呤,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XY,雌性则为XX。,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染色体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圆柱状或杆状,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XY,雌性则为XX。,男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这样,对于女性来说,正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是XY。这就意味着,女性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都含有一个X染色体;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有X染色体,而另一半含有Y染色体。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上携带着遗传基因,上面记录着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信息。同样,当性染色体异常时,就可形成遗传性疾病。男性不育症中因染色体异常引起者约占2%21%,尤其以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多见。,常见生物染色体数目列表人类 Homo sapiens 46 弥猴 Macacamalatta 42 黄牛 Bostaurus 60 猪 Susscrofa 78 狗 Cantis familiaris 78 猫 Felis domesticus 38 马 Equus Calibus 32 山羊 Capara hircus 60 绵羊 Ovis aries 54 小家鼠 Mus musculus 40,DNA双螺旋结构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年月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年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 泽 民 年月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 2000年10月1日施行,第16条 除机器单采血小板同型输注外(不做交叉配血),其余都要做。第18条 两人值班,交叉配血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时自己复核。第22条 保存期及保存温度 血液42 ACD: 21天,CPD:28天,CPDA :35天 血小板222 震荡 普通袋1天,专用袋5天。 冰冻新鲜血浆及冷沉淀 20 以下,一年。 冰冻普通血浆 20 以下,四年。第27条 输血后,双方的血样保存于2 6 冰箱内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第32条 输血前、后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也要生理盐水冲洗。第33条 先慢后快,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1、减慢或停止,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医师及时检查、治疗、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第34条 疑为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师,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要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2、核对受、供双方ABO、Rh血型鉴定。3、采集受血者血样与小辫子血样重新测血型及简写、交叉配血实验。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胆红素含量。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无偿献血,绝对不能献血的,除患有传染性、重症疾 病外,还有:1、皮肤病(黄癣、湿疹、牛皮癣等)。2、眼底有变化的近视。3、有吸毒史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 者,这些人属于高危人群。4、有献浆史人员。,暂时不能献血的: 半个月内拔牙的 5年内输过血的等,自体输血,贮存式(择期手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麻醉时抽取血液并输入等量的胶、晶体,稀释血液,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术中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减少。)回收式(回收、抗凝、过滤等),非那根和地塞米松,使用的目的是想预防一种叫“非溶血性发热”的输血反应。但其预防效果至今尚未得到证实。据多数临床研究表明,输血前给药组与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