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谢华.ppt_第1页
动脉血气分析谢华.ppt_第2页
动脉血气分析谢华.ppt_第3页
动脉血气分析谢华.ppt_第4页
动脉血气分析谢华.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什么测定动脉血气 维持生命的指南针 血气分析仪 直接测定计算推算 SaO2 HCO3 BE PaO2 PaCO2 pH AaDO2 分流量 血氧含量 CaO2 心排血量 QT 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取决于三个环节1 分析仪的准确性 常保养 2 取血 准备 患者安静 减少穿刺疼痛 避免屏气或气促 坐卧 睡醒 运动 进餐 小儿哭闹 容器 玻璃针管最佳 抗凝 肝素 钠 取血后 隔绝空气 转动混匀 3 送检与贮存 原则上 即时测定 不易存放无条件时 0 4 C 但不宜 30 温度对血气的影响 气体的容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T 1 C PO2 1 2 PCO2 4 3 T pH O2解离曲线右移 报告分析 对呼吸功能状态作出判断 对组织氧合状况适当估计 对酸碱平衡类型作出判断 MeasuredParametersPH7 40PCO244mmHgPO265mmHgDerivedParametersSO293 HCO327mmol LSBE3mmol LSBC27mmol LTCO264Vol AaDO225mmHg 海平面 平静呼吸 空气条件下 型呼吸衰竭PaO2 60mmHgPaCO2正常或下降 型呼吸衰竭PaO2 60mmHgPaCO2 50mmHg 1 判断呼吸衰竭及其类型 吸O2条件下 1 若PaCO2 50mmHg PaO2 60mmHg可判断为吸O2条件下 型呼吸衰竭 2 若PaCO2 50mmHg PaO2 60mmHg可计算氧合指数 其公式为氧合指数 PaO2 FiO2 300mmHg提示呼吸衰竭 鼻导管吸O2流量2L minPaO280mmHgFiO2 0 21 0 04 2 0 29氧合指数 PaO2 FiO2 80 0 29 276 300mmHg提示呼吸衰竭 举例 2 判别急慢性 急性常有pH改变慢性pH接近正常 代偿 一般持续1月以上 3 对通气状况的判断 PaCO2作为肺泡通气量的指标 反映通气状况PaCO2 0 863 CO2产生量 Vco2 VA 0 863 200 4 5 38记住 PaCO2 肺泡通气量不足 4 对换气状况判断 AaDO2 alveolar arterialdifferenceofoxygen AaDO215mmHg 换气功能障碍 通气血流比 吸纯氧15min后 PaO2 100mmHg吸纯氧20min后 PaO2 500mmHg 有显著的肺内分流 排除分流 弥散功能 肺功能 DLCO影像学 小结 判断呼吸功能状态 判断呼吸衰竭及其类型判别急慢性对通气状况的判断对换气状况判断 心衰呼吸衰竭特点I型 弥散障碍 肺水肿 肺毛细血管内血液进入肺间质和肺泡 II型 大量渗出 气管粘膜充血 水肿 气道痉挛 分泌物阻塞中小支气管 报告分析 对呼吸功能状态作出判断 对组织氧合状况适当估计 对酸碱平衡类型作出判断 MeasuredParametersPH7 40PCO244mmHgPO265mmHgDerivedParametersSO293 HCO327mmol LSBE3mmol LSBC27mmol LTCO264Vol AaDO225mmHg 反映氧合的指标 PaO2 意义 反映氧合状态评介低氧分级 概念 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80 100mmHgPaO2 102 0 33 年龄 mmHg 10 0 90岁的老人预计PaO2 102 0 33 90 10 0 62 3 82 3 P50 半饱和氧分压 P50 氧离曲线左移 氧与Hb结合紧密 P50 氧离曲线右移 氧易于释放 正常值 25 29mmHg SaO2 意义 与氧分压及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有直接关系 概念 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之比 正常值 96 3 动脉氧气含量CaO2 Arterialoxygencontent 意义 与氧分压及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有直接关系 概念 血液实际结合的O2总量单位为ml 或mm L 正常值 96 3 CaO2 HbxSaO2x1 34 PaO2x0 0031 血红蛋白结合 物理溶解 SO2 90 PO2 60mmHg 环境通气 肺泡通气量 肺泡水平的气体交换 大气压与氧浓度 潮气量 呼吸频率 死腔量 通气血流比弥散能力静脉性分流率 气体交换过程 PaCO2为肺泡通气量指标 PaCO2 0 863 CO2产生量 肺泡通气量 PaO2与3因6素 1 环境 大气压和吸入气氧浓度2 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 呼吸频率和死腔量3 肺泡水平气体交换 通气血流比 气体弥散能力 静脉性分流率 PO2 PCO2 AaDO2正常PO2 PCO2正常 AaDO2 肺功能正常 PO2正常 或吸O2后PO2可相应升高 组织仍可缺O2 通气不足 换气障碍 休克 贫血 氰化物中毒等 休克的新概念 休克是全身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 引起组织器官灌注量急剧减少 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低血压并非诊断所必须反应组织灌注和氧合的指标 如血乳酸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和 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碱剩余等是判断和监测休克的重要指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大于4mmol L 病死率可达80 AntonelliM etal IntensiveCareMed2007 33 575 590 BemardinG etal IntensiveCareMed1996 22 17 25 静脉血 PvO2 PvO2正常值40 3mmHgSvO2正常值75 意义 大约25 的氧被组织利用 75 的氧被血红蛋白结合SvO2下降 氧需要量超过供应量SvO2增加 氧供应量增加 组织需要量下降或组织利用氧降低SvO2大于90 无效灌注或组织无功能 问题 吸入室内空气患者的PaO270mmHg PaCO240mmHg 想乘车到某山顶 标高3026米 气压525mmHg 可否 气体分压 大气压PB 760mmHg氧分压PBO2 159mmHg氮分压PBN2 601mmHg大气中氧浓度0 21 氮浓度0 79 1 4 21 79 吸入气的氧分压 大气压PB 760mmHg水蒸气分压 47mmHg氧分压PBO2 760 47 0 21 150mmHg高山 240 47 0 21 40mmHg高压氧仓 2280 0 21 469mmHg 1 4 21 79 宝贵3点 1与7 氧浓度增加1 PaO2上升7mmHg8与10 PaCO2如变化8mmHg PaO2反方向变化10mmHg室内空气的PaO2 150 PaCO2 0 8 AaDO2AaDO2 150 PaCO2 0 8 PaO2 答问题1 吸入室内空气患者的PaO270mmHg PaCO240mmHg 想乘车到某山顶 标高3026米 气压525mmHg 可否 解答 AaDO2 150 PaCO2 0 8 PaO2 30mmHgPaO2 525 47 0 21 PaCO2 0 8 AaDO2 20mmHg您放心去吧 不可以 低氧血症的区分方法 报告分析 对呼吸功能状态作出判断 对组织氧合状况适当估计 对酸碱平衡类型作出判断 MeasuredParametersPH7 40PCO244mmHgPO265mmHgDerivedParametersSO293 HCO327mmol LSBE3mmol LSBC27mmol LTCO264Vol AaDO225mmHg 反映酸碱状态的主要指标 pH 概念 溶液中H 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 动脉血pH7 35 7 45 意义 pH 失代偿性酸中毒pH 失代偿性碱中毒 PaCO2 意义 原发性 呼酸原发性 呼碱 概念 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35 45mmHg SB standardbicarbonate 意义 原发性 代碱原发性 代酸 正常值 22 26mmol L AB actualbicarbomate 意义 原发性 代碱原发性 代酸 正常值 22 26mmol L SB与AB关系 HCO3 包括AB和SB正常人 SB AB呼酸 AB SB呼碱 AB SB BE 意义 BE正值增大 代碱BE负值增大 代酸 正常值 0 3mmol L 概念 标准条件下 将1升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 4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AG 血Na 浓度减去血Cl 和HCO3 的浓度 等于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 UA 与未测定阳离子 UC 的差值 正常值 10 20mmol L 如何分析酸碱失衡 PCO2作为判定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pH作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 看法一致判定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无一致意见美国波士顿的Schwartz派主张用HCO3 丹麦哥本哈根的Astrup派主张用BE 混合型酸碱失衡 传统认为四型 呼酸 呼碱 代酸 代碱 混合型酸碱失衡 新进展 混合性代酸 代碱并代酸 高AG或高Cl 性 三重酸碱失衡 呼酸 呼碱 代酸 代碱 高AG代酸 高Cl 代酸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代酸 公式 PCO2 1 5 HCO3 8 2代偿极限 10mmHg代偿时间 12 24小时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代碱 公式 PCO2 0 9 HCO3 5代偿极限 55mmHg代偿时间 12 24小时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呼酸 公式 HCO3 0 35 PCO2 5 58代偿极限 42 45mmol L代偿时间 3 5day 酸碱失衡预计公式 呼碱 公式 HCO3 0 49 PCO2 1 72代偿极限 12 15mmol L代偿时间 3 5day 单纯性酸碱失衡判断 呼吸性酸中毒 特征 原发的PCO2增高及pH降低病因 通气障碍 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道梗阻肺部疾患胸部创伤 呼酸常见情况 急性 呼吸中枢麻痹 呼吸肌麻痹 急性呼吸道阻塞 心跳骤停等 慢性 COPD 呼吸性酸中毒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症状神志变化心血管系统改变 呼吸性碱中毒 特征 原发的PCO2减少及pH升高病因 肺泡过度通气休克 高热 昏迷应用人工呼吸机或麻醉时辅助呼吸颅脑损伤或病变 呼碱常见情况 中枢 N精神病 癔病 高热水扬酸中毒 妊娠呼吸机使用不当 呼吸性碱中毒临床表现 呼吸由深快转为快浅和短促叹息样呼吸头痛 头晕及精神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 pH 7 35 HCO 3 21mmol L病因 H 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或HCO 3丢失过多 代酸常见情况 体内 H 积蓄 如休克 糖尿病等 HCO3 丢失 如腹泻肾功不全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 呼吸深快 通气量增加面部潮红 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减退 代谢性碱中毒 诊断 pH 7 45HCO 3 26mmol L病因 失酸 H 或得碱 HCO 3 H 丢失过多HCO 3摄入过多利尿排氯过多 代碱常见情况 H 丢失 胃液丢失碱性药物K CL丢失 如利尿等 代谢性碱中毒临床表现 呼吸浅漫精神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HCO3 7 40呼碱HCO3 24mmol LPaCO2 40mmHgpH7 40代碱 举例pH7 32 HCO3 15mmol L PaCO230mmHg分析PaCO230mmHg 40mmHg可能为呼碱HCO3 15 24mmol L可能代酸但因pH7 32 7 40偏酸结论 代酸 举例pH7 42 HCO3 19mmol L PaCO229mmHg分析PaCO229mmHg 40mmHg可能为呼碱HCO3 19 24mmol L可能代酸但因pH7 42 7 40偏碱结论 呼碱 举例pH7 45 HCO3 32mmol L PaCO248mmHg分析PaCO248mmHg 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 32 24mmol L可能代碱但因pH7 45 7 40偏碱结论 代碱 举例pH 7 35 HCO3 32mmol L PaCO260mmHg分析PaCO260mmHg 40mmHg可能为呼酸HCO3 32 24mmol L可能代碱但因pH7 35 7 40偏酸结论 呼酸 混合性酸碱失衡 1 PaCO2升高同时伴HCO3 下降举例pH7 22 HCO3 20mmol L PaCO250mmHg分析PaCO250 40mmHg HCO3 20 24mmol L 呼酸合并代酸 2 PaCO2下降同时伴HCO3 升高举例pH7 57 HCO3 28mmol L PaCO232mmHg分析PaCO232 40mmHgHCO3 28 24mmol L 呼碱并代碱 3 PaCO2和HCO3 同步升高或者下降的病人也有合并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需用酸碱失衡的公式计算来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虽对酸碱失衡的判断甚为重要 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 有时难免有错误的 为使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 必须结合临床 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结合临床表现 病史综合判断 心衰常见酸碱失衡类型 呼碱呼碱 代酸代酸代碱呼碱 代酸 代碱代酸 呼酸 静脉血替代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可行性 血气分析原则上应采用动脉血特殊情况下静脉血可替代动脉血牢记静脉血气分析可判断酸碱失衡不能判断呼吸功能 静脉血pH较动脉血pH低0 03 0 05静脉血PCO2较动脉血PCO2高5 7mmHg动 静脉血HCO3 大致相等 当微循环障碍时 血液在毛细血管停留时间延长 组织利用氧增加表现为PaO2正常PvO2明显下降 PvO2受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双重影响 如何分析酸碱失衡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