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说明书.doc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rar
英文摘要.doc---(点击预览)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目录.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中文摘要.doc---(点击预览)
动模固定板.dwg
动模座.dwg
定模.dwg
推板上.dwg
推板固定板.dwg
模架-动模板.dwg
模架-定模固定板.dwg
继电器外壳零件图.dwg
芯.dwg
装配图.dwg
零件-斜销.dwg
零件-浇口衬套.dwg
零件-滑块.dwg
顶部镶件.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4492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38.62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5-06 上传人:信达机械Q****3512... IP属地:江苏
39
积分
关 键 词:
继电器 外壳 注塑模 设计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资源描述: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30页 17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1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中文摘要doc

任务书doc

动模固定板dwg

动模座dwg

定模dwg

推板上dwg

推板固定板dwg

模架-动模板dwg

模架-定模固定板dwg

目录doc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doc

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说明书doc

继电器外壳零件图dwg

芯dwg

英文摘要doc

装配图dwg

零件-斜销dwg

零件-浇口衬套dwg

零件-滑块dwg

顶部镶件dwg

目录

1  引言

11 模具生产的重要性1

12 我国塑料模具技术现状1

13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2

2  电磁继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21  制品工艺性能分析7

22  PS的加工工艺及成型性能9

23  分型面的选择10

24  型腔数目的确定11

25  浇注系统的设计11

  251  浇注系统的组成11

  252  浇注系统的布置12

  253  主流道的设计12

  254  分流道的设计13

  255  浇口的设计13

26  注塑机的选择14

  261  最大的注塑量14

  262  注塑压力14

  263  锁模力15

  264  模板尺寸的确定16

  265  模具安装板的校核17

  266  开模行程的校核17

27  侧抽芯与侧分型面机构的设计17

28  排气问题18

29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19

  291  导向机构的作用19

  292  模架的选择20

  293  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20

210  顶出机构的设计21

  2101 顶出机构的驱动方式22

  2102 顶出机构的设计原则22

  2103 顶出行程23

  2104 顶出位置的设置23

  2105 脱模力的计算24

  2106 导向装置24

  2107 顶杆的形式24

211  复位机构的设置24

  212  温度调节系统对塑料件质量的影响25

  213  模具的作用原理27

结论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ie and mould industry,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concern。"The mold type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equipment foundation" has achieved consensus In electronics, automobile, motor, electric appliances, instruments and meters, home appliance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s, 60% ~ 80% of its molding part should rely 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is the shell injection mold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 process, the mould of organizations and system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die structure and the design of gating system, cooling system design, design, exhaust system demoulding mechanism design, core-pulling mechanism design, mould desig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etc In addition also introduces the injection molding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selection and injection of some parameters of the check

      This design is used more compact structure design, moul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manufacture,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design process using AutoCAD, UG software rendering such computer aided the major parts graph, products and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greatly shorten the cycle

Keywords:     Injection mold   PS    Relay shell

摘要:模具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模具式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也已经取得了共识。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本论文介绍的是电磁继电器外壳的注塑模具设计。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整个模具的设计过程,对各机构和系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排气系统设计、抽芯机构设计,合模机构设计,导向机构设计等。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注塑材料成型工艺和性能,以及注塑机的选用和对部分参数的校核。

此设计多采用标准件,结构设计紧凑,目的为了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设计过程中使用了AutoCAD, UG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了各主要零件图、制品图、以及大量结构设计图,大大缩短了设计的周期。

关键词:注塑模具  PS  继电器外壳

1引言

11  模具生产的重要性

模具生产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模具式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也已经取得了共识。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消耗,是其它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率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10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2009年,我国模具总产值超过800亿元人民币。

12 我国塑料模具技术现状

1) 塑料模

今年来,我国塑料模有很大的进步。在大型塑料模方面,已能生产34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模具,6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及汽车保险杆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和600腔塑封模具,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1模2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得以采用,少数单位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完全消除了制件的浇口痕迹。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已成功得到应用。在精度方面,塑料模具制造精度可达002~005mm(国外可达0005~001mm),分型面接触间隙为002mm,模板的弹性变形为005mm,型面的表面粗糙度值为Ra02~025μg,塑料模具寿命已达100万次(国外可达300万次),模具制造周期仍比国外长2~4倍。这些标志着模具总体水平的参数指标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2) 模具CAD/CAE/CAM

模具CAD/CAE/CAM技术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它使技术人员能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成本等进行设计和优化。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仅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实现了CAD/CAM集成,并采用了CAE技术对成型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等,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自开发的有上海交大的冲裁模CAD/CAM系统;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的CAXA系列软件;吉林金网络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的冲压CAD/CAE/CAM系统等,为进一步普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软件开发,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 模具标准件

模具标准件对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能起很大作用。因此,模具标准件越来越广泛地应得到采用。模具标准件主要有冷冲模架、塑料模架、推杆和弹簧等。新型弹性元件如氮气弹簧亦已在推广应用中。

4)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模具材料的质量、性能、品种和供货是否及时,对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以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近年来,国内一些模具钢生产企业已相继建成和引进了一些先进工艺设备,使国内模具钢品种规格不合理状况有所改善,模具钢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国产模具钢钢种不全,不成系列,多品种、精料化、制品化等方面尚待解决。另外,还需要研究适应玻璃、陶瓷、耐火砖和地砖等成型模具用材料系列。

模具热处理使关系能否充分保证模具钢性能的关键环节。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模具淬火时仍采用盐熔炉或电炉加热,由于模具热处理工艺执行不严,处理质量不高,而且不稳定,直接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和质量。近年来,真空热处理炉开始广泛用于模具制造。

13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1) 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模具软件功能的集成化要求软件的功能模块比较齐全,同时个功能模块采用同一数据模型,以实现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共享,从而支持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及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达到实现最佳效益的目的。如英国Deleam公司的系列化软件就包括了曲面/实体几何造型,复杂形体工程制图,工业设计高级渲染,塑料模设计专家系统,逆向工程系统及复杂形体在线测量系统等。集成化程度高的软件还包括:Pro/E,UG和CATIA等。

内容简介: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 - 模具生产的重要性 模具生产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随着我国加入 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模具式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也已经取得了共识。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 60 80的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消耗,是其它加工制造方法所不 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率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 10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 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2009 年,我国模具总产值超过 800 亿元人民币。 国塑料模具技术现状 1) 塑料模 今年来,我国塑料模有很大的进步。在大型塑料模方面,已能生产 34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模具, 6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多 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和 600腔塑封模具,还能生产厚度仅为 1 模 2 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得以采用,少数单位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完全消除了制件的浇口痕迹。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已成功得到应用。在精度方面,塑料模具制造精度可达 外可达 分型面接触间隙为 板的弹性变形为 面的表面粗糙度值为 g,塑料模具寿命已达 100万次(国外可达 300万次) ,模具制造周期仍比国外长 2 4倍。这些标志着模具总体水平的参数指标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2) 模具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2 - 模具 术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它使技术人员能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成本等进行设计和优化。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仅了相当数量的 现了 采用了 术对成型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等,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 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 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自开发的有上海交大的冲裁模 统;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的 列软件;吉林金网络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的冲压进一步普及模具 术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软件开发,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 模具标准件 模具标准件对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能起很大作用。因此,模具标准件越来越广泛地应得到采用。模具标准件主要有冷冲模架、塑料模架、推杆和弹簧等 。新型弹性元件如氮气弹簧亦已在推广应用中。 4)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模具材料的质量、性能、品种和供货是否及时,对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以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近年来,国内一些模具钢生产企业已相继建成和引进了一些先进工艺设备,使国内模具钢品种规格不合理状况有所改善,模具钢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国产模具钢钢种不全,不成系列,多品种、精料化、制品化等方面尚待解决。另外,还需要研究适应玻璃、陶瓷、耐火砖和地砖等成型模具用材料系列。 模具热处理使关系能否充分保证模具钢性能的关键环节。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模具淬火时仍采用 盐熔炉或电炉加热,由于模具热处理工艺执行不严,处理质量不高,而且不稳定,直接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和质量。近年来,真空热处理炉开始广泛用于模具制造。 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模具 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1) 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3 - 模具软件功能的集成化要求软件的功能模块比较齐全,同时个功能模块采用同一数据模型,以实现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共享,从而支持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及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达到实现最佳效益的目的。如英国 实体 几何造型,复杂形体工程制图,工业设计高级渲染,塑料模设计专家系统,逆向工程系统及复杂形体在线测量系统等。集成化程度高的软件还包括: ,。 2) 模具设计,分析及制造的三维化。 传统的二维模具结构设计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和集成化技术要求。模具设计,分析,制造的三维化,无纸化要求新一代模具软件以立体的,直观的感觉来设计模具,所采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能方便地用于产品的 具可制造性评价和数控加工,成形过程模拟及信息的管理与共享。如 ,于特 征,全相关等特点,从而使模具并行工程成为可能。另外, 司的 司的 日立造船的 是 3D 专业注射模设计软件,可进行交互式 3D 型腔,型芯设计,模架配置及典型结构设计。澳大利亚 司的三维真实感流动模拟软件 经受到用户广泛的好评和应用。面向制造,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功能是衡量模具软件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如 司的注射模专家软件能根据脱模方向自动产生分型线和分型 面,生成与制品相对应的型芯和型腔,实现模架零件的全相关,自动产生材料明细表和供 工的钻孔表格,并能进行智能化加工参数设定,加工结果校验等。 3) 模具软件应用的网络化趋势。 随着模具在企业竞争,合作,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计算机软硬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具软件应用的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是使企业,跨院所在整个行业中推广,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设计,敏捷制造技术成为可能。美国在其 21 世纪制造企业战略中指出,到 2006年要实现汽车工业敏捷生产 /虚拟工程方案,使 汽车开发周期从 40个月缩短到 4个月。 (2)模具检测和加工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1) 模具向着精密,复杂,大型的方向发展,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越来越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4 - 高。目前国内厂家使用较多的有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并具有数字化扫描功能。实现了从测量实物 输出工程图纸 功实现了逆向工程的开发和应用。 2) 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 日本沙迪克公司采用直线电机伺服器驱动的 有驱动反应快,传动及定位精度高,热变形小等优点。瑞士夏米尔公司的 适应控制, 量控制及自动编程专家系统,另外有些 采用混粉加工工艺,微精加工脉冲电源及模糊控制( 技术。 3) 高速铣削机床( 铣削加工是型腔模具加工的重要手段。而高速铣削具有工件温升低、切削力小、加工平稳、加工质量好、加工效率高(为普通铣削加工的 5)及可加工硬材料( 60诸多优点。因而在模具加工中日益受到重视。 型模具加工,如汽车覆盖件模具,压铸模,大型塑料模等曲面加工。 4) 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研制和发展。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 已出现了模具自动加工系统,这也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模具自动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机具,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有质量检测控制系统。 (3) 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的广泛应用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传统模具加工技术相比,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具有制模周期短,成本较底的特点,精度和寿命又能满足生产需求,是综合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模具制造技术。 快速原型制造( 术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技术, 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材料科学与一体的新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零件及模具成型方法 之一。 有技术先进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成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 1/3和成本的 1/4左右。 现在是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时代,到下一个世纪,这种生产方式占工业生产的比例将达 75%以上。一方面是制品使用周期短,品种更新快,另一方面制品的花样变化频繁,均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越快越好。因此,开发快速经济模具越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5 - 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研制各种超塑性材料(环氧,聚脂等)制造(或其中填充金属粉末,玻璃纤维等)的简易模具,中,低熔点合金模具,喷涂成型模具,快速模架,快速凸模等也将日益发展 。另外,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机械手操作的快速换模装置,快速试模技术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4)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因选材料和用材不当,致使模具过早失效,大约占失效模具的 45%以上。在整个模具价格构成中,材料所占比重不大,一般在 20%因此,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模具钢来说,要采用电渣重熔工艺,努力提高钢的纯净度,等向性,致密度和均匀性及研制更高性能或有特殊性能的模具钢,如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粉末高速钢等。粉末高速钢解决原来高速钢冶炼过程中产生的 一次碳化物粗大和偏析,从而影响材质的问题。其碳化物微细,组织均匀,没有材料方向性,因此,它具有韧性高,磨削工艺性好,耐磨性高,长年使用尺寸稳定等特点,特别对形状复杂的冲件及高速冲压的模具,其优越性更加突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钢材。模具钢品种规格多样化,产品精细化,制品化,尽量缩短供货时间亦是重要发展趋势。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能否充分发展模具钢材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主要趋势是:由渗入单一元素向多元素共渗,复合渗(如 )发展;由一般扩散向 子渗入,离子注入等方向发展;可采 用的镀膜有:2C 等,同时热处理手段由大气热处理向真空热处理发展。另外,目前对激光强化,辉光离子氮化技术及电镀(刷镀)防腐强化等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 (5) 模具研磨抛光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模具表面的精加工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抛光为主,不仅效率低(约占整个制造周期的 1/3),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制约了我国模具加工向更高层次发展趋势。日本已研制了数控研磨机,可实现三维曲面模具研磨抛光的自动 化、智能化。另外,由于模具型腔形状复杂,任何一种研磨抛光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应发展特种研磨与抛光,如挤压磨、电化学抛光、超声波抛光以及复合抛光工艺与装备,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6 - (6)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 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必将日渐广泛。为此,首先要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生产;其次要逐步形成规模生产,提高标准件质量、降低成本;再次是要进一步增加标准件规格品种、发展和完善联销网,保证供货迅速。 (7) 压铸模、挤压 模及粉末锻模比例增加 随着汽车、车辆和电机产品向轻量化发展,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挤压模及粉末锻模比例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8) 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 在成形(型)工艺方面,主要有冲压模具多功能复合化、超塑性成形(型)、塑性精密成形(型)技术、塑料模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及热流道技术、高压注射成形(型)技术等。另一方面,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模具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模具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生产、管理理念与模式 。具体主要有:适应模具单件生产特点的柔性制造技术;创造最佳管理和效益的团队精神,精益生产;提高快速应变能力的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及全球敏捷制造、网络制造等新的生产哲理;广泛采用标准件、通用件的分工协作生产模式;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要求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等。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7 - 本制品是电磁继电器外壳。材料选用透明 形状如图 图 2 2品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与注射成型工艺和模具结构的适应性称为制品的工艺性 /现在的注射生产,几乎能成型所有正式形状和尺寸的塑料件。但科学地设计注塑件并非易事。设计者必须熟悉注射材料和工艺,了解注射机和模具,注意注塑件与金属零件在结构上的区别。必须考虑塑料熔体在模具流道和模具形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8 - 腔内的流动充模特性,考虑塑件冷却固化中存在收缩、取向和残余应力。注塑件必须采用薄壁件的组合形体,保证壁厚均匀,必须考虑模具结构的简化和脱模的可行。该制品的特点是轻薄,小巧,表面质量、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故制品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 ( 1)在保证制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使用价格低廉和成型性能较好的塑料,同时还应力求制品形状、结构简单和壁厚均匀。 注塑性的壁厚是塑料件结构的最基本要素。其他的形体和尺寸如圆角等,都是以壁厚为参照。注塑件的壁厚均匀的薄板组合的形体。如果壁厚不均匀,会使塑料熔体的充模速率与冷却收缩不均匀。由此产生许多质量问题,如凹陷、真空泡、翘曲,甚至开裂,壁厚均匀一致是注塑件设计的重大原则。通常热塑性之间的壁厚在 15制品平均壁厚为 外,在取较小的壁厚时还要考虑制品在脱模顶出过程中, 塑件变形损伤的限制和制品在使用装配坚固时的强度和刚度。 ( 2)制品的脱模斜度 在确定脱模斜度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三点。第一,在必须保证塑件尺寸精度,脱模斜度造成的制品尺寸误差必须必须限制在该尺寸精度的公差之内。第二,为避免或减少脱模力过大而损伤注塑件,对于收缩较大,形状复杂,对型芯包紧较大的塑件,应考虑较大的脱模斜度。第三,为使塑件在开模后仍留在动模一侧的的型芯上,可以考虑塑件的内表面脱模斜度取略大于外表面。一般情况,塑件沿脱模方向的脱模斜度为 1塑件沿脱模方向有几个孔使脱模阻力较大时,宜采用 45的斜度。该制品为 于制品在型芯侧有较多凸台与凹孔,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取 表 2用塑料成型的脱模斜度推荐值 塑料种类 脱模斜度 塑料种类 脱模斜度 凹模(型腔) 凸模(型芯) 凹模(型腔) 凸模(型芯) 聚酰胺 25 40 2040 0 120 35 1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9 - 聚乙烯 25 45 2045 聚碳酸酯 35 1 3050 聚苯乙烯 35 1 30 30 1 聚甲醛 35 130 30 1 有机玻璃 35 130 30 1 氯化聚醚 25 45 2045 ( 3)转角处以圆角过渡 在塑件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塑件强度,改善塑件的流动情况,便于脱模。塑件除了使用上要求必须采用尖角外,其余所有转角处均应尽可能采用圆角过渡。一般采用 能使塑件的强度大为增强。在塑件结构无特殊要求时,各连接处的圆角半径均不应小于 用圆角过度时,其外壁 R=应注意,在分型面上,在顶杆和推块的运动配合表面上,通常不设置圆角,以防止漏料和飞边。本制品由于壁厚平均只有 采用较小圆角 R= ( 4)选择合适的精度 注塑件的设计图用公差标明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这关系到塑料制品装配时的互换性和使用性能,也关系到模塑工程的经济性。本品为高档产品,因此表面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但是过分强调精度会给模具生产和加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制品采用 3 级精度,查参考文献 6表 2 ( 5)设计制品时还应考虑成型进的分子取向问题,除特殊要求应尽量避免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 ( 6)设计出的制品形状应利于模具分型、排气、补缩和冷却,同时在成型以后最好不要在进行机械 加工。 加工工艺及成型性能 化学和物理特性 大多数商业用的 晶体材料。 稳定性、光学透过特性、电绝缘特性以及很微小的吸湿倾向。它能够抵抗水、稀释的无机酸,但能够被强氧化酸如浓硫酸所腐蚀,并且能够在一些有机溶剂中膨胀变形。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0 - 典型的收缩率在 间。 注塑模工艺条件 : 干燥处理:除非储存不当,通常不需要干燥处理。如果需要干燥,建议干燥条件为 80、 23小时。 熔化温度: 180280。对于阻燃型材料其上限为 250。 模具 温度: 4050。 注射压力: 200600 注射速度:建议使用快速的注射速度。 流道和浇口 : 可以使用所有常规类型的浇口。 典型用途 : 产品包装,家庭用品(餐具、托盘等),电气(透明容器、光源散射器、绝缘薄膜等)。 型面的选择 在注射模具中,用于取出塑料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通称为分型面。常见的取出塑料件的主分型面与开模方向垂直,也有采用与开模方向一致的分型面。分型面大都是平面,也有倾斜面,曲面或阶梯面。 分型面的选择不 仅 关系到塑料件的正常成型和脱模,而且还关系到模具的结构与制造成本 ,在选择分型面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 1)分型就选择在塑料件的最大截面处。 ( 2)尽可能将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 3)有利于保证塑料件的尺寸精度。 ( 4)有利于保证塑料件的外观质量。 ( 5)考虑满足塑料件的要求。 ( 6)长型芯应位于开模方向。 ( 7)尽量减少塑料件在合模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少所需的锁模力。 ( 8) 有利于排气。应将分型面置于熔体充模流动的末端。 ( 9)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 10)非平面分型面的选择,就有利于型腔加工和脱模方便。 基于以上原则,该制品的分型面选择在制品的下底面。如图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1 - 图 2腔数目的确定 最经济型腔数的确定,实质上是注塑件的生产成本核算。但在注射模设计初始方案决定阶段,由于浇注系统等技术参数尚属未知,型腔数的确定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估算预测,在模具设计完成后,可根据这个方法再细化,进行生产总成本和每个塑料制品成本的核算。考虑到本制品体积较小,且需要在两侧侧抽,导致模具结构复杂,经过综合分析,宜采用一模两腔。 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作用,是将塑料熔体顺利地充满到模腔深处,以获得外形轮廓清晰,内在质量优良的塑料制品。因此 要求充模过程快而有序,压力损失小,热量损失小,排气条件好,浇注系统中凝料容易与制品分离或切除。 注系统的组成 本模具的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侧浇口和冷料穴组成。 ( 1) 主流道 主流道是连接注射机的喷嘴与分流道的一段通道,通常和注射机的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断面为圆形,带有一定的锥度。 ( 2) 分流道 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模具中应具有一定设置的分流道。 ( 3)浇口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2 - 指分流道末端与型腔入口之间狭窄且短小的段流道。它的功能是使塑料熔体加快流速 注入模腔内,并有序地填满型腔,且对补缩有控制的作用。 注系统的布置 在多型腔模中,分流道的的布置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类,一般以平衡式布置为佳。平衡式布置就是从主流道末端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其长度、断面形状和尺寸都是对应相等的。这种设计可使塑料均衡地充满各个型腔。考虑到本模具采用一模两腔,模流动距离较长且制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精度要求较高,故分流道应采用平衡式布置。 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的设计要点如下: ( 1)便于从主流道中拉出浇注系统的凝料以及考虑塑料熔体的膨胀,主流道设计成圆 锥形,其锥角为 24,对流动性差的凝料,也可取 36过大会造成流速减慢,易成涡流,内壁粗糙度为 ( 2)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其半径常取 r=13减少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 ( 3)在成型良好的情况下,主流道的长度尽量短,否则将会使主流道的凝料增多,且增加压力损失,使塑料熔体降温过多而影响注射成型。 ( 4)为了使熔融塑料从喷嘴完全进入主流道而不溢出,应使主流道与注射机的喷嘴紧密对接,主流道对接设计成半球形凹坑,其半径 r=r+(12凹坑深度常取 34 ( 5)由于主流道要与 高温的塑料熔体和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所以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的主流道衬套,以便先用优质钢材单独加工和热处理。如大端兼作定位环则圆盘突出定模端面的 H=510常有将模具定位环与主流道衬套分开设计的。 本模具安装在卧式的注射机中,故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且呈圆锥形,具有2的锥角,其大端直径为 端直径大于喷嘴直径的 3的长度取决于定模板及脱流道板的厚度。 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浊的塑料和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所以模具的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的浇口套,以便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本 模具采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3 - 用的浇口套如图 2 4所示。 图 2 分流道的设计 常用的分流道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梯形、 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流道的截面大,表面积小,以减少传热损失。因此可用流道的截面积与周长之比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其中圆形截面的效率最高(即表面最小)。本模具的分流道采用 分流道的长度取决于模具型腔的总体方案和浇口的位置,从输送熔体时的减少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及减少浇道凝料的要求出发,应力求缩短。对于壁厚小于3量在 200g 以下的制品,可用以下经验公式确定分流道的直径: 中: D 各级分流道的直径 ( W 流经该分流道的熔体重量( g); L 流过 由于本制品的材料为 度为 测出制品的体积为 W= 0么 09 6 ,其修正系数为 f=分流道直径为 D =D f= 流 道直径取 口的设计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一段细短的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形状、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制品的质量影响很大。浇口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塑料熔体流经的通道,二是浇口的适时凝固可控制保压时间。浇口有点浇口、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4 - 潜伏式浇口、侧浇口、重叠式浇口、扇形浇口等多种形式。由于侧浇口保压补缩作用较好,且不易产生塑件残余应力变形,翘曲,易成型薄壁,复杂形状的塑件。所以本制品采用侧浇口比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侧浇口注射压力损计模 失大,融料流速高,对壳型塑件排气不便,易产生熔接痕, 缺料。缩孔,气孔等弊病。在设计 的时候要尽量不让这些弊病产生。 塑机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注塑机是注塑加工进行的的前提,在选择注塑机时要以下列参数校核为依据 大注塑量 注塑模集一次成型的塑料重量(制品和流道凝料之和)应在注塑机理论注射量的 1080%之间为宜;既能保证制品质量,又可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则选在5080%之间为好。 柱塞式注塑机按一次注射聚苯乙烯( 料的最大克数为标准。 螺杆式注塑机的最大注射量通常以螺杆在料筒内最大推进容积 M( 表示。本模具所采用的是螺杆式注塑机。 计算零件的体积、质量是为了选择注塑机。本次设计的制品的体积和投影面积由 影面积为 560积为2741道的体积计算如下: 冷料穴和主流道的体积: 分流道体积: 道总体积: 次注射体积: 5855 制品的质量为: M= V=注射量为: V 注 =V/80%= 注射压力 注射加工时所需注射压力与塑料品种、制品的开关及尺寸、注塑机类型、喷嘴及模具流道的阻力等因素有关。选择的注塑机的注射压力为必须大于成型制品所需的注射压力。根据经验,成型所需注射压力范围如下: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5 - ( 1) 制品形状简单,熔体流动性好,壁厚者,所需注射压力一般小于 70 ( 2)制品形状一般,精度要求一般,熔体流动性好者,所需注射压力通常选 70100 ( 3)制品形状一般,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熔体粘度中等(如改性 所需注射压力选 100140 ( 4)制品壁薄、尺寸大,壁厚不均,精度要求高 ,熔体粘度高者,注射压力选为 100140 合分析,本制品的注射压力应选为 100 模力 锁模力为注塑机锁模装置用于夹紧模具的力。所选的注塑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由高压熔体注入模腔而产生的胀模力,胀模力等于制品和流道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型腔压力的乘积,即: 1000 (式中 : T 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 F 塑件与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总投影面积( q 熔融塑料在模腔内的压力( kg/ K 安全系数,通常取 腔压力因塑料品种、制品复杂程度和精度不同而不同。如表 22示: 表 2常用塑料选用的型腔压力 (S A 1015 20 35 1520 30 30 30 35 本模具的型腔压力取为 20A 为 560所选的注塑机锁模力应大于K P 腔 A/1000= 2 条件 易成型塑件 普通塑件 高粘度塑件, 高精度塑件 特高粘度塑件,高精度塑件 型腔压力 25 30 35 40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6 - 举例 壁厚均匀日用品 薄壁容器 精度塑件 高精度机器零件 板尺寸的确定 在成型过程中型腔和动模板的底部都会因受到压力而变形,如果这种变形太大则会影响制品的精度,所以这些地方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考虑到需要设置水道和安装较多的滑块,故模板的厚度取大一些。其尺寸如下: 定模板:长宽高: 160 100 40 动模板:长宽高: 160 100 25 模架一般 都是采用标准模加,因定模板和动模板的尺寸确定,故可根据其尺寸选择模架。本设计采用国标 16012556 由模架规格可取其它值如下: 定模固定板:长宽高: 160 100 16 动模固定板:长宽高: 160 100 16 顶杆固定板:长宽高: 160 58 10 该模具的总厚度为 180 根据上面的参数可选注塑机机型为: 5 表 2塑机机型及其参数 注 射 部 分 锁 模 部 分 螺杆直径 注射容量 注射压力 注射速率 注 射方 式 锁模力 移模行程 拉杆间距 最大模厚 最小模厚 顶出行程 顶出力 g/s 柱塞式 kN mm mm mm mm mm 0 30 116 38 250 160 235 180 60 140 12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7 - 具安装尺寸的校核 注射模具安装尺寸的需校核项目有:喷嘴尺寸、定位圈尺寸、模具外形尺寸。 ( 1)喷嘴尺寸 注射模主流道衬套始端凹坑的球面半径 r,以保证同心和紧密接触,通常 R=r+() 流道孔小端直径 d,通常取 D=d+( ) ( 2)模具外形尺寸 模具长宽尺寸应与注塑机的拉杆内间距相适应,以保证模具至少能从一个方向穿过拉杆间的空间安装在注塑机上。 模具厚度必须在所选注塑机的最大模厚和最小模厚之间。本模具的厚度为180所选的注塑机的要求之内。 ( 3)模具的固定尺寸 注塑机固定及移动模板上有许多不同间距的螺钉孔和“ T”型槽,用于固定模具。模具的固定方法有两种:第一,螺钉直接固定(本模具采用此法),此时模具动、定模固定板上的螺钉过孔及其间距必须与注塑机模 板台面上对应的螺孔一致;第二,压板固定,只需模具动、定模固定板附近有螺孔即可。 模行程校核 本模具为双分型面注塑模,其开模行程按下式校核, S 2+( 510) 式中: S 注塑机的最大开模行程 (制品的脱出距离 包括流道凝料在内的制品高度( 该处: 311+= 89 S=140此模具满足该注塑机的技术要求。 抽芯与侧向分型机构的设计 当制品上具有与开模方向非一致的孔或侧 壁有凹凸形状时,必须首先将成型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8 - 这部分的型芯或型腔脱离制品,才能将整个制品从模具中脱出。通常将这种型芯或型腔称为侧抽芯或侧型腔,并加工成可动形式。开模时推动侧抽芯外移脱离制品,合模时推动侧型芯复位的机构称为抽芯机构。这类模具脱出制品的运动有两种情况:第一,开模时首先完成侧向分型和抽芯,然后推出制品;第二种是侧向抽芯与制品的推出同步。本模具使用了滑 块 外侧抽芯机构 抽芯机构 : 本设计采用斜销侧抽机构,由滑块及滑块定位装置等组成,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动作安全可靠。 开模时,动定模分离,使得滑块受到斜销对其的 作用力,沿导轨向外分离,完成抽芯动作。本模具所采用的抽芯机构如图所示。 图 2气问题 从某种角度而言,注塑模也是一种转换装置。即塑料进入模腔的同时,必须转换出型腔内空气和从物料中逸出挥发性气体,排气系统是注塑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气和排气槽设计不合理将会产生下述的弊病: ( 1) 增加熔体充模流动阻力,使型腔不能充满,塑料制品棱边不清。 ( 2)在制品上呈现明显可见的流动痕迹和熔合缝,其力学性能降低。 ( 3)滞留气体使制品产生 银纹、气孔等表面质量缺陷。 ( 4)型腔内气体受到压缩后产生瞬时局部高温,使塑料熔体分解变色,甚至碳化烧焦。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19 - ( 5)由于排气不良,减低了充模速度,延长了注塑成型周期。 排气系统的设计方法: ( 1)面排气是最简便的方法,排气效果与分型面的接触精度有关。 ( 2)气孔的配合间隙排气,必要时对顶杆作排气的结构措施。 ( 3)合金颗粒烧结块渗导排气,烧结块有足够的承压能力,设置在制品的隐蔽处,并须开设排气通道。 ( 4)开设冷料穴,有贮留冷料前也滞留了少量气体。 ( 5)大型模具,可利用镶拼的成型零件的缝隙排气。 本制品除了 一个型芯成型其内腔外,还有放多成型孔。 排气槽。利用定模和动模的微动,顶杆与顶杆孔的配合间隙逸气。 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向机构是保证动定模或上下模合模时,正确定位和导向的零件。合模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形式,本模具采用导柱导向定位,如图所示。 图 2 导向机构的作用 ( 1)定位作用 模具闭合后,保证动定模或上下模位置正确,保证型腔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导向机构在模具装配过程中 也起了定位作用,便于装配和调整。 ( 2)导向作用 合模时,首先是导向零件接触,引导动定模准确闭合,避免型芯先进入型腔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20 - 造成成型零件损坏。 ( 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塑料熔体在充模过程中可能产生单向侧压力,或者由于成型设备精度低的影响,使导信随了一定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若侧向压力很大时,不能单靠导柱来承担,需增设锥面定位机构。 架的选择 通过制品尺寸,注射机技术参数的比较,本模具选用国标 6012556中各标准件都已给出。 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 1)导柱 导柱的结构形式 如图所示,本模具采用的带头导柱是所选模架中已给出的这种形式,其结构较为简单,用于精度不高,生产批量大的模具。导柱与导套相配合,导柱固定孔的直径与导柱固定孔直径相等,两孔可同时加工,确保同轴度的要求。 图 2 导柱结构和技术要求 长度 导柱导向部分的长度应比凸模端面高出 612避免出现导柱未导正方向而型芯先进入型腔。 形状 导柱端面应做成锥面形或半球形, 以使导柱顺利地进入导向孔。 材料 导柱应具有硬面而耐磨的表面,坚韧而不易折断的内芯,因此多采用 经渗碳淬火处理或 经淬火处理,硬度为 5055柱固定部分表面粗糙度 向部分表面粗糙度 米。 数量及布置 导柱应合理均布在模具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高度(导柱中心到模具边缘距离通常为导柱直径的 1)。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21 - 为确保合模时只能按一个方向合模,导柱的布置可采用等直径导柱不对称布置或不等直径导柱对称布置。导柱既可 设置在动模一侧,也可以设置在定模一侧,应根据模具结构来确定。在不影响脱模取件的条件下,导柱通常设置在型芯高出分型面较多的一侧。 配合精度 导柱固定端与模板之间一般采用 H7/ H7/柱的导向部分通常采用 H7/间隙配合。 ( 2)导套 导套的结构形式 本模具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为带头导柱,结构较简单,用于精度较高的场合,导套的固定孔便于与导柱的固定孔同时加工。 图 2 导套结 构的技术要求 形状 为使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在导套的前端应倒圆角。导柱孔最好作成通孔,以利于排出孔内空气及残渣废料。如模板较厚,导柱孔必须作成盲孔时,可在盲孔的侧面打一小孔排气。 材料 导套用与导柱相同的材料或铜合金等耐磨材料制造,其硬度一般应低于导柱硬度,以减少磨损,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导柱固定部分和导滑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 固定形式及配合精度 可用 H7/7/ 出机构的设计 在注射成型的这一循环中,塑件必须由模具型腔中取出。完成取出塑件这个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22 - 动作的机构就是顶出机构,也称为脱模机构。 出机构的驱动方式 ( 1)手动脱模 手动脱模就是当模具分型后,用人工操纵顶出机构(如手动拉杆)取出塑件,对一些不带孔的扁平塑件,由于它与模具的粘附力不大,在模具结构上可不设顶出机构,而直接用手或钳子夹出塑件,使用这种方式时,生产效率低。 ( 2)机构脱模 利用注塑机的开模动力,分型后塑件随动模一起移动,达到一定位置时,脱模机构被机床上固定不动的顶杆顶住,不再随脱模机构移动,此时脱模机构动作,把塑件从动模上脱下来。本模具采用的是这种顶出方式。 ( 3)液压或 气动顶出 在注塑机上设有顶出油缸,由它带动顶出机构实现脱模,或设有专门的气源和气路,通过型腔里微小的顶出气孔,靠压缩空气吹出塑件。这两种顶出方式的顶出力可以控制,气动顶出时塑件上还不留顶出痕迹,但需要增设专门的液动或气动装置。 ( 4)塑件的顶出机构 成型带螺纹的塑件时,脱模前需靠专门的旋转机构先将螺纹型芯或型苤脱离塑件,然后再将塑件从动模上顶下。脱螺纹机构也有手机和机动两种形式。 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 1)顶出机构的运动要准确、可靠、灵活、无卡死现象,机构本身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足以克服脱模 阻力。 ( 2)保证顶出过程中塑件不变形,这是对顶出机构的最基本要求。在设计时要正确估计塑件对模具粘附力和所在位置,合理的设置顶出机构,使顶出力能均匀合理地分布,要让塑件平稳地从模具中脱出而不会产生变形。顶出力中大部分是用来克服因塑料品种、性能以及塑件的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型腔深度、壁厚还有模具温度、顶出时间、脱模斜度、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关。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很难准确地进行计算。一般原则是塑料的收缩率越大,塑件壁越厚,型芯尺寸越大,形状越复杂,型腔深度越深,脱模斜度越小,模具温度越低,冷却时间越长,成 型零件表面粗糙度越大,其对模具的包紧力越大。此时就应选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23 - 择顶出力较大的顶出方式。 ( 3)顶出力的分布应尽量靠近型芯,(因型芯处包紧力最大),且顶出面积应尽可能大,以防塑件被破坏。 ( 4)顶出力应作用在不易使其产生变形的部位,如加强筋、凸缘、厚壁处等。应尽量避免使顶出力作用在塑件平面位置上。 ( 5) 若顶出部位需设在塑件使用或装配或基准面上时,为不影响尺寸和使用,一般使顶杆与塑件接触部分处凹进 右,而顶出杆端面则应高于基准面,否则塑件表面会出现突起,影响基准面的平整和外观。 出行程 顶出行程一般规定使被顶出的制品脱离 510 h=510成型一些形状简单且脱模斜度较大大桶形制品,也可使顶出行程为制品厚度的 2/3。本制件为长方体,体积小,于是取 5于制件的最大高度为 33顶出行程为38保险起见,实际取 40 出位置的设置 正确的顶出位置,应设置在脱模阻力大的地方,盒类零件,由于包紧力的作用,侧面的脱模阻力最大,所以应在四周多布置一些顶杆。当塑件各处脱模阻力相同时,顶杆应均匀布置,使塑件脱模时受力均匀。顶杆不宜于设在塑最薄处,以免塑件变 形或损坏。对于冷料穴,下面应设顶杆,其余在型芯附近设置,有筒形的地方用顶管顶出。本模具的顶出位置如图所示在其中一腔中顶出位置如图所示,且齐是平均分布在制品两边(制品是对称的)。 由于制品顶出方向面积小,故设置 4个顶出杆 图 2 南 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 24 - 模力的计算 要将塑件从模腔中推出,必须克服推力所遇到的脱模阻力,因此,塑件脱模时必须有一个足够大的脱模力,计算脱模力可用下式计算: F= 式中 F 脱模力( N) a 脱模斜度取 1 A 塑件包容型腔的面积 3905f 塑件对钢的摩擦系数,通常通常通常取为 塑件对型芯的包紧力,取 P=( 812) 取 12脱模力为 F=9566N 向装置 对大型模具设计的顶杆数量较多或由于塑件顶出部位面积的限制,顶杆必须做成细长形时以及顶出机构受力不均匀时(脱模力的总重心与机床顶杆不重合),顶出后 ,顶出板可能发生倾斜,造成顶杆弯曲或折断,此时应考虑设置导向装置,一般采用导柱也可加上导套到到实现导向。 导柱与导向孔或导套的配合长度不应小于 10动模垫板支撑跨度大时,导柱还可兼起辅助支撑作用。 杆的形式 本模具所采用的顶杆形式如图所示。材料为 部淬火,硬度要达到 图 2位机构的设置 脱模机构在完成塑件顶出后,为进行下一个循环,要求它必须回复到最初始位置,目前常用的复位形式主要有复位杆复位和弹簧复位两 种形式。 ( 1)复位杆复位 本模具采用复位杆复位。除推板脱模外,其他脱模形式一般均需该复位装置。 南 昌航空大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继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4492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