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1页
沪科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2页
沪科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3页
沪科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4页
沪科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沪科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沪科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434 分分 1 2 分 学习物理需要特别细心 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1kg 9 8N B 1km h 3 6m s C 1g cm3 1kg m3 D 10W 10J s 2 2 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 s B 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中的 高 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市区内 禁鸣喇叭 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 2 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 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 2 分 关于光现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树荫下的小 光斑 是太阳的像 B 当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时 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渔民叉鱼时 将鱼叉对准看到的 鱼 叉去可以叉到鱼 D 矫正近视眼使用的是凸透镜 第 2 页 共 14 页 5 3 分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 则关于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手机里面的集成电路是由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B 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 长时间使用手机 手机会发热 这是电流的热效应 D 手机彩色屏幕是由红 黄 蓝三种颜色光混合形成的 6 2 分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 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 让风 高速流动的空气 迎面吹来 可 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 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 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7 2 分 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做 研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 在光屏 透镜及烛焰的相对应位置如图所示时 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 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A 一定大于 20cm B 一定在 8cm 到 10cm 之间 C 一定小于 8cm D 一定在 10cmg 到 16cm 之间 8 2 分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 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 体积 第 3 页 共 14 页 B 密度 C 质量 D 比热容 9 2 分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铁块的密度 其实验步骤如下 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 记下水的体积 将铁块放入量筒内记下水面升高后的刻度 计算铁块体积 将铁块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铁的密度 实验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10 2 分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 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 A 与 B B B 与 C C C 与 D D A 与 C 11 3 分 天平 温度计 刻度尺 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 图中的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 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 其中正确的是 第 4 页 共 14 页 A 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B 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C 测量水的温度 D 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12 3 分 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所有气体降到足够低温的时候都会液化 B 电风扇转动 使干燥的房间温度下降 C 0 的水还能蒸发 D 再严寒的冬天 冰冻的衣服不融化也可以晾干 13 2 分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 它在第一分钟内 第二分钟内 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距离都是 300m 在这 三分钟内物体做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运动 C 变速直线运动 第 5 页 共 14 页 D 不能确定 14 2 分 2002 年 5 月 11 日上午 11 时 重庆晴朗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耀眼的光环 如图所示 好圆好 漂亮哟 在人们的惊呼声中 光环持续显现了半小时 该现象属于 A 声学现象 B 热学现象 C 电学现象 D 光学现象 15 3 分 a b 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128g 60g 体积分别为 16cm3 12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 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 那么 A 这个实心球是 a B 这个实心球是 b C 该金属的密度是 5g cm3 D 空心球的空心体积是 4 5cm3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1010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16 1 分 如图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 从图形可知 图 是乐音的波形 17 3 分 玉兔 号月球车如果在月球表面匀速行驶 2 小时 可通过的距离为 0 4 千米 则它的速度是 千米 时 以月球为参照物 月球车是 的 选填 运动 或 静止 它通过 选填 无线电波 或 声波 接受北京指挥中心的指挥 第 6 页 共 14 页 18 2 分 重为 120N 的物体在 8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 1 所示 物体运动距离 S 时间 t 图象如图 2 所示 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 运动的速度是 m s 19 3 分 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的著名诗句 诗 中写的 倒影 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大小是 m s 20 2 分 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 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 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 变成了水 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21 2 分 如图 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 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 15N 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是 5N 则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 物块的密度为 kg m3 水的密度为 1 0 103kg m3 22 2 分 一容积为 6L 的氧气瓶中储存有密度 1 5kg m3 的氧气 现将氧气压缩为 3L 则压缩后氧气的质 量为 kg 密度为 kg m3 23 4 分 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 凹 透镜 来自物 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正立 倒立 的像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 会导致近视 可以佩戴 透镜来矫正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 是利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 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 的偏折能力变得 强 弱 些 24 3 分 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 若照相机镜头的焦 距为 50mm 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100mm 时 会得到一个 的实像 25 2 分 A B 两地相距 27km 甲乙两人骑车从 A 地出发前往 B 地 甲的速度是 10km h 乙的速度是 5m s 则 先到 B 地的是 他比另一个人先到 h 第 7 页 共 14 页 三 三 作图题作图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26 5 分 如图所示 AB CD 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M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 请在 图中标出光源 S 和像点 的位置 并完成光路图 27 5 分 如图 A 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 从 A 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 反射光线通过 B 点 并在水 面处发生折射 请画出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 四 解答题解答题 共共 6 6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28 3 分 在做 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时 甲 乙 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所示的 A B 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 来完成实验 实验室已准备多套 A B 装置 1 甲 乙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 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 C 所示 由图象可知 a b 两杯水开始 沸腾的时间不同 但沸腾时的温度都是 第 8 页 共 14 页 2 丙组同学选用了其中一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 他们选择的是 选填 A 或 B 套装置 因为用此装置后 水沸腾时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 小于 或 大于 时间 min 0123456789 温度 0C 92949698100101101101101101 29 2 分 夏天扇扇子 人会感到凉快 这是因为扇扇子加快了 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液的 30 4 分 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 但家里只有天平 空瓶 而没有量筒 他按照图甲中设计的思路进行 了测量 1 请按照图甲中的思路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 m1 2 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 则 m3 g 3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酱油的密度 酱 g cm3 保持小数点后 1 位 31 5 分 小芳同学用蜡烛 凸透镜和光屏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 第 9 页 共 14 页 1 实验时 应调整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 实验过程中 当烛焰距凸透镜 20cm 时 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 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 则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 当烛焰距凸透镜 35cm 时 移动光屏 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倒立 的实像 日常生活中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 照相机 投影仪 或 放大镜 4 实验中怎样操作 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32 5 分 欲测量声音在某金属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甲乙两人先用皮尺测出该金属物质的长为 1020m 甲站 在金属物质一端用锤子敲击铁轨 乙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 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 2s 求声音在这种金属物质 中的传播速度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 s 33 5 分 如图所示 边长为 0 2 米的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 0 03 米 2 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高 0 4 米 内盛有 0 3 米深的水 正方体甲的密度为 5 103 千克 米 3 求 1 甲的质量 2 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3 把一个底面积为 0 02 米 2 高 0 3 米圆柱体 A 已知 水 A 先后放置在正方体甲上和乙容器的 水中 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 求 A 物体的质量 第 10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434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1010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第 11 页 共 14 页 16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