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哀江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分析作者笔下残败、荒凉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深挚、强烈的亡国之恨。 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当堂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鉴赏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 品味本文历史兴亡的沧桑变幻之感。 教学重点: 鉴赏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现在是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是烟雨蒙蒙的,三月的江南绿水滔滔,三月的江南草长莺飞。三月的江南到底怎样?或许下面的一段画面可以告诉你们。(播放画面) 欣赏完之后,这些画面会让你们联想起哪些诗句呢? (学生活动)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菩萨蛮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可见在许多文人墨客心中,江南是个充满温情,充满画意的地方,可为什么在孔尚任的笔下江南却是个充满悲情的地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尚任的哀江南,去感受其间的哀切悲伤。 (二) 研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迅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体现作者悲情的语句。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2请学生齐读最后一节离亭宴带歇拍煞,思考:产生悲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信这舆图换稿。(江山易主) 3 当时是怎样的情况,请同学做简要了解。 (背景介绍)南京原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其间的五 十多年,南京一直是明朝皇权政治经济繁华的中心。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兵乘机入关后,明代宗室苏昆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目睹了南明的兴亡。南明灭亡之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 4在这样悲情之下的江南如今是怎样的景况?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课文16节,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今的江南。 (学生依次回答) 小结:如今的江南是个萧条、破败、冷清、凄凉的地方。 5你们来到这样的江南心情会怎样? 学生回答:沉重、悲痛、忧伤、心痛、欲哭无泪、无奈。 6你们看到这样的江南尚且会有这样的感受,何况是见惯了灯红酒绿,日日笙歌的教曲老师,明代的遗民苏昆生呢!他现在一路行来。看到的是断壁残垣,看到的是苦枝败叶,这样的景况怎能不让人心伤啊。在他所看到的这些景物中,有哪一处的景物描写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请同学找到之后读一读,背一背,然后再说一说自己欣赏的理由。 7 北新水令(原句)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改后)大军留废垒,战马卧战壕。 学生讨论,比较语句,得出答案。 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战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 读到这些语句会让你们联想起哪些诗句?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小结:这一曲为我们描绘出了南京战后的一片萧条,冷清的景象。 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出这种味道。 驻马听 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描绘出了景物的荒败凄凉,写出了物是人非,繁华不再。 通过今昔对比,满含黍离之悲。 折桂令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沽美酒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冷清清的落照,见一树柳弯腰。 (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请同学们读一读,进一步去感受这种悲凉的意境。 8小结:鉴赏曲词的方法:换词比较以诗解曲 诵读悟情(幻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幻灯) 本文处处写景,景中含情,用景物来说话,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让我们更深沉地体会到人世沧桑,历史兴亡的沉郁、悲怆。特别是到最后的直抒胸臆,让情感猛然爆发,动人心魄,把悲情推向了及至。本文堪称借景抒情的佳作。 (三)拓展 顾采桃花扇序:读至卒章,见“板桥残照”、“杨柳弯腰”之语,虽使柳七复生,犹将下拜。古人而谓千古以上、千古以下,有不拍案叫绝,慷慨起舞者哉?妙以至矣!蔑以加矣! 可见沽美酒这一段是备受推崇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朗诵。 假设自己是苏昆生来到半里桥和旧院,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沽美酒曲段进行扩写,或仿照马致远的秋思改写成诗歌。(学生写作交流) (四)总结 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明白了苏昆生的悲伤。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