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_第1页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_第2页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_第3页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_第4页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话题作文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4 篇 篇 第一篇 国史大纲 读后感 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很感兴趣 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中国历史有 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为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 国史纲要 这本书 下 面我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的感受 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 中国史纲 这本书确实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 更进一 步地通过经济 文化 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写 我后来才了解这本书本来是作为高中及 小学历史教科书而写 但遗憾地是其中只有上古篇完成 就作为一本教科书来说这是 一本很好的书 而且我发现老师上课内容有些观点及史实也来自于 中国史纲 所以 这本书很重要 也很有用 说起 国史纲要 便不得不说钱穆 以及当时的背景 1937 年抗日爆发 钱穆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 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 失散 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 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 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 国会赢得胜利 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 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 写 下国史大纲 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 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 亡 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 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 激励后人复兴 中国之心 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 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 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 历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 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 没有帝王将相的奇闻 轶事浮于纸上 而是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 己精辟的见解 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中国历史 从夏商周文明的探 索 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 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 到唐朝外交 经济 文化发展的中兴等等下来 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 对于历 史的更多的是敬意与冷静 而不是偏激与失之偏颇 如今事实是强势的西方文化盛行 国人数典忘祖 对自己古代灿烂的文化与优良传统的不自信 认为外国的才是好的 才是值得学习的 我们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 可是在书中钱穆先生铿锵 有力的表达了对中国文化无比的肯定及自信 这点让我敬佩不已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 四大文明中唯一流传下来的古文明 需要保护更需要继承和发展 认可并理解我们的 历史 对我们的历史文明抱有崇高的敬意 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这种民族的凝 聚力 会让我们走得更快更好 大多数人在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的 熏陶 熟 知不少无用的典故 却对其民族的精髓与意义懵无所知 这犹如空呼爱国 此其为爱 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 如农人之爱其牛 爱国是要有基础的 不知其源 怎知其性 不知其性 何谈爱国 知其原方能爱其本 不懂我国历史怎么能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国 家奉献 历史的意义在于知道我们国家的精神 学习民族的气质 正是这种内在精神 与气质 支撑着我们的历史延绵不绝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骨架 后人如若不知 谁来 继续这个庞大构架的扩充 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 就是独特 换句话说就是我 们民族的精神与气质 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 所以说历史并非毫无价值 相反 历史的价值是普世的 国史大纲 前言里指出了研究历史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为什么要学历史的时 候 都会说这么一句话 以史为鉴 问题是鉴个什么呢 当年明月在 明朝那些事 后记里说 已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历史总在不断的重复不断的上演 该发生的一千年 前会发生 一千年后还会发生 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 国史大纲 前言里说 一个国 家的国民 尤其是知识线在水平线上的国民 对本国过去的历史 应该抱有一种温情 与敬意 不妄自菲薄 不狂妄自大 这样的人多了 对自己民族文化理解更深入 国 家才有向前发展的希望 评判历史人物或历史朝代之所作所为不仅要站在现代的高度 去俯瞰全貌 而且要走进当时的环境中去体察其目的 背景 有可能以现代标准谓之 野蛮的行为 在当时是进步是科学是有效的 秦皇汉武历来是争议极大的两个帝王 其实争议双方都有道理 暴君也好伟人也罢 因为彼此观察角度不同 我以为如果以 秦汉背景分析以后世之影响力去考核 秦皇汉武都是伟大的皇帝 比如始皇帝刑法苛 严 然背景是大乱之后的一统 乱世宜用重典 不严如何凝聚天下 何况苛严是有 法可依 并非任意妄为 当然重典也应有度 只是这个 度 两千年后无法精确计算 若以现代法律衡量 秦皇汉武枪毙一百次都不够 最符合标准的不是袁世凯就是伪皇 帝溥仪 如此岂不荒唐 再比如修秦陵 建长城 难道劳工们仅仅是被武力逼迫不得 已而为之吗 若如此 其工程质量可想而知 然结果却是千年不朽 民工的责任心何 来 关于秦暴政的来源多为汉代史家所载 如同清否定明一样 我们不能否认汉代史 家们有偏公允的可能 钱老提到了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两个概念 使我恍然大悟 我一直以来所谓的喜欢历 史原来只是喜欢历史资料 因为这样能显得自己很博学 在目前史学教育极度欠缺的 情形下比较能吸引人眼球 现在想想简直是亵渎了历史 可以说我以前对于历史是急 功近利的 其实一开始没想到这是本教科书 一直以来想看久远年代的史书 潜意识 里觉得只有这样才陪得上 历史 二字 可是钱老这本书虽是教科书 但其服务于政 治的意味不浓 其根本思想乃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探究中国是如何兴盛起来 又 是如何沦落到如今这种地步 钱老期望在这种反思中寻求拯救当下中国的方法及思想 本书的引论部分详尽地阐述了钱老的历史观 看后受益匪浅 本书成书于中华民族历 史上最黑暗最艰苦的时代 凝聚了作者对于本民族的强烈热爱以及对于当下的社会深 刻思考 当时史学界出现了三个派别 传统 革新 科学 作者认为时下的历史俨然 成为政治的宣传工具 例如 书中写到 革新派 主张 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年 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 又曰 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 他们眼中的中国历史 皆以 专制黑暗 一语抹杀 他们把当下之病症 一切归罪于两千年来之专制 显 然这是种很偏激的思想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篇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 论读后感 4 篇 然清帝退位 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改变 他们又把矛头指向文 化 曰 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年 思想停滞无进步 而一切事态 因亦相随停滞不 进 两千年来思想 皆为孔学所掩弊 而同时也有极力推崇古代思想的思想 由此 可见 当时的史学完全沦落为政治的工具 这是作者所不愿看见的 我们对于自己历 史要分清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而后择而取之 看到南北朝后我就开始看近代史部分了 我觉得目前官方的近代史教材都是经过过多 的处理过的 我们都希望知道真实的历史 我们认为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所享有 的了解我们民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的权利 钱老生活在那个年代 又以其高度严谨负 责的态度撰写的这本书 应该有很高的真实度 对比一下现行历史教材的基本体例 区别还是很大的 一是用词概念 钱穆沿袭的都 是传统史家的词汇 党争 王霸 民变 流寇 这些在今日教材的话语体系里或 已不用 或者变为农民起义 泾渭分明 二是基本立场 钱穆分析北宋军事积弱 包 括幽云屏障之失 内政不振 武备朽钝 兵制欠当 地方无权等等 而今日教材几乎 只论朝廷腐败一点 相比而言 钱穆至少部分地接受当时的进步观念 认为革命整体 是合理的 虽然仍旧视大多数民变为灾难 但事实上中国的全部农民起义的确都不曾 给社会带来本质的进步 倒是破坏极大 因为主导者往往本身只是流氓无赖 除非像 刘邦 朱元璋广得读书精英辅助 方能成事 而现行教材几乎是死守 人民必革命进 步 朝廷必腐败反动 的思维定势雷池不敢稍动 而很显然地 要成为 有知识之国 民 绝不应该满足于信守那些不许讲道理 不容置疑 的定见 除这两点外 在民 族观念 政治局面传承流变等方面 钱穆的观点也与现行教材不同 因为教材是以政 治观点为纲组织史实 而钱穆以历史观点为纲 虽然都是 信念决定论点 然而政治 观点显然要比个人化的历史观点僵硬 所以现行教材与这部六十多年前的教材相比 也要僵硬 枯索一些 国史大纲 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 其主旨 则在发现其相互影响 及先后之演 变发展 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这说明作者的主要意图 是记述历史以对时事及后世造成影响 钱穆先生写 国史大纲 可谓用心良苦 他通 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 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看本国历史呢 先生说要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 亦无一 处足以使彼满意 历史总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 鉴古而知今 历 史总能带给我们温情 亦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浅 薄狂妄的进化观 对历史毫无敬意可言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一切诿卸于 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前人不知后事 只是各行其是 焉能以己之过 而责之于前人之身 总而言之 我们应该带着温情与敬意 带着能够鉴古而知今的心 态去学习本国历史 才能学以致用 才能报效祖国 简单的举个例子 官方历史教科书中 打着 扶清灭洋 口号的义和团 是以一个正面 角色出现的 讲他们如何爱国 而没有提到他们的愚昧和残忍 而本书有较为详实的 阐述 不过我要说明一点 知道历史是一方面 如何看待又是一方面 我们知道了义 和团的残忍就可以了 毕竟在列强野蛮入侵我们的时候 给我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 害 对他们的任何残忍都是应该的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 我们要 以此时时勉励自己 努力让祖国富强 让中华民族迄立于世界的东方 读这本书以后我收获很大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得到了深刻知识 满足了我个人在这方 面的需求 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我没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但我了解还是比较深刻 通过读 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更加提高了 具有魅力的中国古代历史浮现了在我眼 前 虽然是过去但值得研究 第二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 钱穆老先生的书以前没完整地看过 看的都是节录 当然也读过对他的文章的评论 今天终于把厚厚的上下两册 国史大纲 看完了 以前只是觉得老先生是一个严谨的治史者 看过他的书后 才明白 老先生的胸中充 满了真正的爱国主义热忱 才明白 没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 是不可能做 好历史学的研究的 老先生的书开篇不是绪言 而是没有任何题目的一篇告示 我姑且这样命名它 我把 它摘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 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 上之国民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算一个有知识的人 不能算 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 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 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 所 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 虚无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 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 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 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 当信每一 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以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 所改进 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 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 此种改进 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 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 并非文化自身 之转变与发皇 我不一个国粹主义者 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相反的是 我可能是中国改革 开放后最早在学校里就接触外籍教师的中学生 更不要说我大学学的是被认为是最传 统最优雅的法语 也不必说我在大学实习时就和那些洋人们成天呆在一起 更不必说 我甫一工作就是几乎天天和外国人打交道 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学习工作经历让我不得 不成为一个从来就能跟上时代 愿意跟上时代的人 时至今日 年近不惑的我照样是 MSN 和 QQ 并用 周杰伦与莫扎特同听 偶 和 我 交替共使 欧洲史 和 蜡笔 小新 齐看的双子星 偶的星座 这个俺也了解 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 在思 考的过程中 老先生上面这番话挑动了我想说出我的想法的欲望 多年不写作的我冒 险拿起笔来 想直抒胸意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 我们这个社会一直都呈现出让人眩晕的高速发展 无数大戏的幕 布不断的拉开 让人目不暇接 天使和魔鬼交替出现 让人心浮气躁 几乎每天都有 最新的话题在报纸上 在杂志上 在电视上 特别是在网络上形成大规模的讨论 真 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现在几乎是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 国学 这不奇怪 一个 国家和民族 在它日渐复苏并走向强大的时候 必然会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必 然想从自己的文化中找出支撑自己走向强大之路的力量 同时也要向全世界宣示自己 这种强大的文化必然性 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喧嚣的讨论中 在激烈的 辩争中 关于四书五经我听得很多 关于国学启蒙我听得很多 关于国学进入义务教 育体系我听得很多 因此而特别火起来的 百家讲坛 对国学的宣讲我也听到很多 但是我却很少听到 国史 二字 仿佛我们这些 国学 精粹 只是我们的先人们在 山里挖出的一堆金子 一代一代的传到我们手里的物质财富而已 而不是一种和国家 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文化财富 我不明白 不读国史 不知道这些 国学 的历史 发展进程 不知道这些 国学 的生成的土壤的质地的人们 能够真正读懂 国学 继承 国学 传播 国学 和光大 国学 吗 今天在读丹纳 HippolyteAdolpheTaine 的 艺术哲学 的时候 我发现这个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史 学家和批评家对艺术 一般我们可以认为诗歌 雕塑 绘画 建筑 音乐是 艺术的五 大门类 的理解有这样的说法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 一群艺术家 必须 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 也是决定一切 的基本原因 我觉得这样的研究方法 同样适用于我们对 国学 的理解 继承 运 用和发场光大 读罢老先生的书 才发现以前脑子里的中国历史全然是支离破碎的一堆残砖断瓦 不 见地基 亦不见墙体 更不见屋檐 由此自己那点可怜的 国学 知识 亦不过是一 些断章取义的残汤剩水罢了 读罢老先生的书 才真正的清醒起来 才知道 国学 不和 国史 并联 只不过等 于是一堆支离破碎的 垃圾数据 没有放进一个数据库里 就算是放进了数据库 也 没有设定运算公式 也就无法得出什么运算结果 因此我做了决定 在翻出二十年前老爸给买的中华书局出的 四书五经 的同时 再 读一遍老先生的 国史大纲 在读 四书五经 的时候 旁边要放上老先生的 国史 大纲 第三篇 读 国史大纲 有感 著名历史学者余英时在敬悼其师钱穆先生时 写了这样一幅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 当时捣麝成尘 为学斋中香不散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篇 文章话题作 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篇 出自 wk 78500000544913 html 此链接 万里曾家 山入梦 此时骑鲸渡海 素书楼外月初寒 联中 一生为故国招魂 道出了钱先生一 生的终极关怀 他尊重传统文化 一直希望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 他 的这种治史理路就是被后世称之为 以学术思想为中心的文化史观 陈勇 略论钱穆 的历史思想与史学思想 而且尤其在 国史大纲 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和集中的浓 缩 当然 作为一部大成之作 国史大纲 还普遍地包含了钱穆先生很多卓越的历史 思想 此文将主要就其 文化史观 作一初步认知 近代中国屡被列强凌弱 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 自然科学落后 文化受到社会的质疑 人们对传统开始反思 结果在西方文化强势的冲击下 很多人 对中国的文化失去信心 为答疑解惑 激发国人奋发自强的斗志 国史大纲 应时而 生 此即 国史大纲 之创作背景 通览全书 不敢谓已尽知先生之立意 然试述之 先 生此书以治诸子学奠基 走的是以史学贯通诸子学的道路 尤其书前载 引论 一篇 洋洋洒洒二万字 实乃蔚为大观 其时刊布 轰动一时 陈寅恪赞为 近世一篇大文 章 实不为过矣 不赘摘录 引论 开篇导言如下 细细读来 不胜复叹唏嘘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 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 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 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 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 的虚无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 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 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 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 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 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 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 系 换言之 此种改进 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 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 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黄 发凡体例 先生之史学关怀流露漫卷 全文亦如此 依书中所述 钱先生认为中国历 史是一个合理化的过程 是不断在迈向一种理想的境地 其根本的原因即在于 此种 政治社会各方面合理的发展 后面显然有一个合理的观念或理想为之指导 这种合理 的观念与理想 即是民族历史之光明性 即是民族文化推进的原动力 有学者据此指出 钱穆先生的社会文化史观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带有浪漫化的 理想色彩 不能正确地揭示和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容和规律 实则不然 钱先生虽然以 学术文化为历史研究的主体和核心 但却也很重视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他曾指出 当知政治事迹不当祥 然当祥于整个时代民族之盛衰起落 不得以一朝一 姓之盛衰兴亡为观点 钱先生还说 经济情形未尝非历史事项中极重要之一端 然 若某一民族之历史 其各时代之变动不在经济而别有所在 则治此民族之历史者 自 不得专据一项为之着眼点 换言之 在社会存在相对稳定时 治史者应该更加关注其 变动的方面 尤其是对社会存在反映敏锐的社会意识领域的关注 这样钱先生就突破 了传统史学专于政史的格局 也否定了将历史现象无限制的归咎于经济基础的教条 因为经济基础往往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 拓展了历史研究的思路 尤其 对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政治经济都相对稳定的国度 客观的偏重其文化思想在历史 过程中地位对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钱先生的社会文化史观 远非无懈可击 相反地还有诸多不完备之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求全责备 苛责先人 而应该以其在对历史研究中是否有利于回溯历史的真相 是否有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 本质规律 是否有利于历史学功能的发挥为标准进行评价 由此 钱先生之社会文历史观显然应该加以完善 因为 从古至今 世界一刻也不曾 被完全割裂 并且随着历史上表现的极微弱的文明之间的交往在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 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国史研究的世界器局已被广泛提出 那么国史研究应该建立 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呢 窃以为国史研究在立足于本国历史之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及 其关系之上外 更应该重视其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即站在该国历史长河之 畔不分褒贬地讲述历史演进的过程 客观地评价其价值 这就是历史的世界性对治国史的要求 然而也可能有两种反对的声音 一种是有人认 为即使专门研究一个国家的内部之历史 那也是很重要的 况且要准确掌握一国内部 之历史 即使尽其一生尚且不可能 想通过一国之历史穷尽世界之历史便显得很荒唐 另一种声音认为要认识一国之历史 必须立足于其内部 决不能站在其外部 前者否 定理国史之世界性器局的可能性 后者则否定其必然性 两者都从根本上忽视了时代 和历史的要求 殊不知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虽有国别性的历史意义 但其在人类历 史进程中是普遍其作用的 由此我们才能把握一国 一民族事实上的历史的世界性特征和意义 那么这样一种国 别史应采取何种形式呢 首先 应突破意识形态的栅栏 让历史历史地流露和呈现 或者说在用语方面要采用能容纳属于不同意识形态的相类似语言 亦即要采用像最小 公倍数一样的语言 其次 就研究方法而言 历史学家应在对国别史进行充分认识之 后 再将本国史与其他文化圈中的历史比较之后 将其放在世界史中去评价 然后再 来揭示国别史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意义和地位 最后 在体 例方面 正如钱先生所说 历史 有持续 亦有变动 而自有起讫 而成一大事业 成为一生命 历史为一大事业 为一大生命 要突破传统历史之记叙模式 将历史视 为一有机生命 系统的看待其起作用的个因素 并对其各因素的作用作符合系统变化 发展的表述 兹以不才而论巨擘之作 万分惶恐 谨存一份敬畏与体悟而观明日之史学 第四篇 国史大纲 读后感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 国史大纲 是如何的振聋发聩 充满着真知灼见 只是一直没 有心思拜读 直到最近 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 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 繁体的历史教科书 不过 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 多 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 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 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 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 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 阶级斗争为轴线 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条目虽然清晰 但文字干枯发 涩 千篇一律 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死记硬背 不许质疑书本 不许有独立思考 这根本不是学历史 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 们的潜意识中去 我常常在想 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 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 烂熟 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 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 像义和团运 动那部分 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 如何轰轰烈烈 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 愚昧 如何残忍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 文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 但不 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 只知帝国主义罪恶 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 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 在全书的序言中 先生就说的很清楚 他反对两种倾向 一是全盘否定 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 没有任何光明可言 一 种是全盘美化 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 前 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 先生看来 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 的 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 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 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 准进行生搬硬套 自然看来事事不顺 后者则是抱残守缺 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 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 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 的话 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 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的情况下 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 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 要对 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 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 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 根源 作为一本教科书 国史大纲 达到了目的 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 进 步的历史观 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 反对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 这是最大的 不同 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 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 梁漱溟在 中国 文化要义 中指明 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 以为社会 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 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