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7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7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7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7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7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2 高一历史学案 高一历史学案 1 2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67 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必修 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采用皇帝称号 创立了一套皇帝制度 基本内涵为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 力中心 2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1 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 三公九卿 三公 分别是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虚设 九卿 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 相互配合 彼此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 军政大权操纵在皇 帝一人之手 第二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九卿 中奉常 宗正 郎中令 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 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 地方官僚机构 废分封 立郡县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设郡守 郡尉 郡监 分别负责政务 军务 监察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设县令 县尉 县丞 分别负责政务 军事和治安 司法 县下设乡 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意义 郡县制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4 秦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1 颁布秦律 2 统一度量衡 货币和车轨 3 统一文字 4 修驰道 开灵渠 筑长城等 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都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经纬 1 夏商行政管理示意图 5 2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要点精析 全面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 目的 为了对西周境内 王 直辖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地统治 主要内容 分封即封邦建国 意思是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 由周王直接统治 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 建立诸侯国 被分封的诸侯王 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 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并随周王参与出征 祭祀 吊丧庆贺等事项 同时 诸侯王在自己国内实行再分封 最终形成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衰落 到西周后期 王权衰落 分封制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的 楚王问鼎 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意义 1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巩固了王权 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在分封制下 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3 但是 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 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如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等 极易形成君弱臣 强的局面 对周天子统治不利 宗法制 概念 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作用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度 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 社会活动 例如 1 祭神 结婚 丧葬等 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 礼 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 维护等级制度 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关系 分封制 宗法制和礼乐制 三者互为表里 紧密相连 以血缘为纽带 宗法体系与国家系统相结合 辅之以礼 乐制度 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建构 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 在当时对巩固国家政权 扩大统治范围 都起了重大作用 但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 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 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 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削弱 到西周 末年 这套制度就出了问题 典例透析 1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 A 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 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切入 本题考查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理解 找出二者之间的共同特点 解析 上述四个选项都是二者的相同特点 但题干限定 最突出 的相同特点 因此需要选择二者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答案 B 点拨 解答此题要准确把握二者的含义和关系 2 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 下列最能体现孔子这一说法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父权家长制 切入 本题通过一段材料考查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状况 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革 周朝又继承了商代的制度稍有变革 礼 字作制度解 宗法 制在商朝就已形成 西周时将其与分封制相结合 发生了重大变革 答案 B 点拨 本题一定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才好做答 3 北京广安门桥北有一座蓟城纪念柱 礼记 载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 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切入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分封对象 1 解析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材料中 黄帝之后 就是古 代帝王的后代 答案 C 点拨 本题比较简单 掌握好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秦始皇所创建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僚机构组织十分严密 其特点是选官不问身份 实行俸禄制度 官位概不世 袭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这套官僚体制的建立 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这不仅确 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 得到加强和完善 典例透析 4 20 世纪 90 年代 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 代郡 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史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史实 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史实 D 用泥制陶的史实 切入 本题通过设置情景考查秦朝的地方制度 解析 注意题干中 秦代上郡 代郡 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的有效信息 可以否定 A 项 肯定 C 项 因为 秦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B 项造纸业的出现 是在汉朝 与史实不 符 D 项用泥制陶原始社会早已出现 答案 C 点拨 掌握好基础知识便可以不变应万变 5 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 不符合史实的是 A 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 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切入 本题考查符合秦朝历史的现象 解析 秦朝规定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 严禁私学 所以 D 选项是不符合史实的 应该当选 答案 D 点拨 有秦一代 必定实行的是法家思想 以法治国 实行愚民政策 私学是不可能教授律令的 史料研习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私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1 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 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 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 禹 汤 文 武 成王 周公 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 著其义 以考其信 著有过 刑仁讲让 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 在埶者去 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 尉 监 更名曰 黔首 大酺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锺鐻 金人十二 重各千 石 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地东至海暨朝鲜 西至临洮 羌中 南至北向户 北据河为塞 并 阴山至辽东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诸庙及章台 上林皆在渭南 秦每破诸侯 写放其宫室 作之咸阳北阪上 南 临渭 自雍门以东至泾 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所得诸侯美人锺鼓 以充入之 二十七年 始皇巡陇西 北地 出鸡头山 过回中焉 作信宫渭南 已更命信宫为极庙 象天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