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客车市场发展分析_第1页
旅游客车市场发展分析_第2页
旅游客车市场发展分析_第3页
旅游客车市场发展分析_第4页
旅游客车市场发展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客车市场发展分析旅游客车市场发展分析 1 我国旅游业及旅游运输市场我国旅游业及旅游运输市场 1 1 我国的旅游业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一个支柱行业 1978 年 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仅 181 万人 次 其中外国人 23 万人次 旅游创汇 2 63 亿美元 排名世界 41 位 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2002 年是中国的旅游业 最辉煌的一年 入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 9791 万人次 是 1978 年的 54 倍 其中外国人 1344 万人次 是 1978 年的 58 倍 旅游创汇达到 204 亿美元 是 1978 年的 78 倍 占 2002 年全国服务贸易创汇总额 397 亿美元的 51 2002 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5566 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增长 11 4 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3 个百分点 相当于 当年 GDP 的 5 44 目前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2002 年国内旅游 人数达到 8 8 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3878 亿元 出境旅游更是增长 强劲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 2002 年中国 出境旅游人数为 1660 万人次 2003 年达到 2020 万人次 首次超过 日本 成为亚洲出境人数最多的国家 1 2 我国的旅游客运市场 说到旅游业就不能不说到旅客运输行业 有目共睹的是 我国的 旅游运输行业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目前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 中国旅游客车主要是作为国营旅行社和国 家各级政府的商业车辆 因此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不高 同时由于当 时国内旅游客车产品品种非常少 且多数质量和档次较低 因此很 难适应国内旅游运输市场的需要 因此 那时作为旅游用车主体的 国营大型旅行社或者各级政府机关主要选择的车型是原装进口的日 野或北京北方等车辆 1996 年 11 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城市旅游汽车推荐会 经专家评议 的多种高档最佳旅游客车有安凯 西沃 北方 桂林大宇 沈飞等 5 家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 16 种客车产品 1997 年以后 旅游运输企业成为单独的核算单位后 投入效益 回报成为旅游客车关心的首要问题 进口品牌客车的购置费用高 车型过于陈旧等问题暴露出来 中国的旅游运输市场迫切需要一种 造型新颖 价格相对进口车较低 同时性价比又较高的全新产品来 对原来这批进口的日野和北京北方等产品进行替代 二 金龙客车的崛起二 金龙客车的崛起 现在大家都认为 金龙客车是靠旅游客车市场起家的 但是从另 一个角度看 金龙客车在中国旅游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 抓住了旅 游客车市场产生的新需求 新机遇而发展并壮大起来 现在很多业 内人士都为此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金龙客车为中国旅游行业作出了 自己作为民族客车品牌应有的巨大贡献 1992 年 金龙客车敏锐地意识到市场的需求变化 抓住机会 率先推出了金龙最早的旅游客车产品 XMQ6110 该车采用康明斯发 动机 造型新颖 底盘稳定 更为可贵的是 价格仅在 70 多万左右 因此该车型一推出就受到国内旅游客车市场的欢迎 随后金龙客车 又结合市场的需求 对该产品不断进行升级更新换代 相继推出的 XMQ6112 XMQ6113 XMQ6115 乃至目前的 XMQ6118 产品 已成为市 场的主打产品 三 目前国内旅游客车市场的一些新变化三 目前国内旅游客车市场的一些新变化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规范并发展壮大 我们旅游运输市场也 发生了很多变化 认真地研究这些变化 会对客车企业以后的发展 产生的影响 3 1 目前旅游客车市场处于一种相对饱和的状态 按照我们的判断 国内旅游客车市场从 1997 年开始到 2002 年是 一个 井喷 时期 这一阶段 国家明确地提出将旅游行业作为国 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来进行发展和规划 因此 这一阶段 一方面 各地的旅游运输公司也充满了投资的欲望 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 府对旅游行业的巨大的投入直接造成了中国旅游客车市场的火爆 2003 年春季 国内发生的 非典 疫情 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产 生了严重影响 各地的旅游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期 这也给 我们旅游运输行业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冷静观察的机会 回顾前 几年旅游客车市场火爆 投入的旅游车辆较多 各个地区的旅游客 车市场的保有量基本上已经趋于饱和 这两年 不少旅游运输企业 明显地感觉到每年的 五一 及 国庆黄金周 一过 不少旅游线 路透支 旅游客车已经处于过剩状态 3 2 旅游运输市场的购车心理需求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趋 向于更理性 金龙公司在 2004 年初曾经做过一个全国旅游市场调研 调研结 果显示 近年来 中国的旅游客车用户在购买心理上已经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原来的更注重产品的外型和内饰的美观转向更注重产 品的性能价格比 2 旅游客车用户对产品的价格敏感程度变大 3 由原来的更注重产品的生产企业转向更注重产品的品牌 4 车辆的安全性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旅游客车用 户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3 3 性价比合适的中型旅游客车成为旅游客车市场的新宠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旅游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奢 侈的消费形式 旅游团队多为外宾团 政府公务人员和团队行为较 多 那时旅游市场的竞争相对还比较单一 因此旅游运输公司在选 购车型的时候多会考虑以大型旅游车辆为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 不断发展 从 1999 年开始 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工薪阶层节假 日休闲的新方式 随团游 自助游等多种方式纷纷产生 中等团队 增多 不少旅行社为了保证车辆的最大限度使用 更倾向于选择车 长 8m 左右 座位数在 37 座左右的中型客车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 这已经成为旅游客车运输市场的一个新宠 3 4 随着奥运经济的逐步体现 体育旅游业将会成为今后几年 内一个新的增长点 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 现在很多专 家学者都在研究奥运对各个行业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即所谓的 奥运经济 按照我们的分析 2008 年以前 中国的旅游市场应 该能够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增长势头 这种良好的大前提决定了今 后的 2 3 年内旅游运输企业的繁荣 3 5 国家对规范旅游行业的政策预期 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旅 游客车的增长热点 目前旅游运输行业的一个现象是 旅游运输公司相对分散 实 力相差也较为悬殊 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据国家旅游局 2000 年旅游企业经营统计报告 到 2000 年 末 纳入统计范围内的旅游车船公司有 240 家 客车保有量在 1 万 台左右 据 2001 年度会员注册登记表 统计 资产在 5 亿元以上 的集团公司只有 2 家 即北京首旅汽车集团 上海锦江汽车服务有 限公司 资产在 1 亿元以上的有 7 家 资产在 1000 万元以上的有 44 家 资产在 1000 万元以下的有 17 家 从旅游车保有量看 车辆 总数在 1000 台以上的有 3 家 在 500 台以上的有 2 家 在 100 台以 上的有 19 家 在 100 台以下的有 46 家 各自为战的分散性经营局面 导致旅游客车生产行业在相对恶 化的竞争环境中无法采取自我调整手段 有些地方的旅游客车生产 企业已经营不下去 被迫停业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旅游客车市场这种不规范的局面 除了需要旅游运输企业行业 内部自律外 同时 按照我们的预期 国家很有可能在不长的一段 时间内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整顿和规范的力度 并相应出台一些政策 和法规 这对于旅游运输市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利好期望 四 旅游客车生产企业的对策四 旅游客车生产企业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的种种分析 作为旅游运输市场参与者以及旅游客 车产品的提供者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如何为这个行业的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我想现在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每一个旅游客车企业必须 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我们认为 要想在今后的旅游客车市 场上有所作为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加强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宏观和微观研究 才能充分了解 旅游客车市场的需求变化规律 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努力为市场提 供合适的产品 第二 加强对旅游客车产品的研发力度 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加强对旅游客车的稳定性设计 旅游客车市场需求状况 已发生了变化 以往一般都是短距离的运输 同时路况不是很好 又不是高速连续运营 所以旅游客车对于车辆的持续行驶性能要求 不高 随着跨省 跨地区旅游项目的增多 旅游客车对于车辆自身 的稳定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 提高对旅游客车的制造工艺水平 旅游团成员对于旅游质 量的评价更多决定于旅行社的服务 宾馆的档次以及旅游客车的舒 适程度 对于乘客而言 在目前国内各种旅游线路的设计过程中 旅客平均有 30 40 的时间是在旅游客车上度过的 因此旅游客 车的新旧 漂亮程度以及乘坐舒适性能是最重要的 也是具有决定 性的环节 这就要求旅游客车企业提高对旅游客车的生产工艺水平 保证在旅游客车使用周期内 年限一般为 6 8 年 保持良好的车 况 为旅游客车用户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车辆的安全性能需要深入思考 对于公路运输客车安全性 的问题 国家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 旅游用车的安全性能问题 同 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 加强对 奥运经济 的关注和研究 努力提升国内旅游 运输市场的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 第四 旅游客车企业应该勤练内功 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