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_第1页
(2017年春季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_第2页
(2017年春季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_第3页
(2017年春季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_第4页
(2017年春季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能朗读 背诵 天净沙 秋思 2 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 能理解 天净沙 秋思 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 天净沙 秋思 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 一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之邦 在他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 曾涌现了许多 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文学家 诗词曲作家更是占据着举足重轻的地位 他们留下的浩如 烟海的文学作品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像李白 杜甫 苏轼 韩愈 范仲淹 欧阳 修 都是中国古代的文坛泰斗 他们的作品 影响深远 直至今天 仍光芒四射 而在 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元代 有一位散曲作家 他简短的二十八字小令 却同样赢得了非常高 的赞誉 今天 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 天净沙 秋思 去感受漂泊 羁旅的游子之心 二 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初步感知课文 二 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初步感知课文 三 文学常识三 文学常识 1 简介作者 课件 马致远 1250 一 1321 字千里 号东篱 大都 今北京市 人 元代戏曲作家 散曲 家 有 曲状元 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 语言凝炼 流畅自然 马致远年轻 时热衷功名 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 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 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 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 写下了 天 净沙 秋思 它的体裁是 曲 2 介绍 曲 这种文体 课件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 宋朝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 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 了宋诗独具的特点 而后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 宋词蜕变 形成一种新兴的体裁 就 是曲 很快 曲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散曲是曲的一种 音乐性很强 曲分为两种 一是剧曲 是供上演的一种歌剧剧本 一是散曲 是专供吟咏的诗歌 散曲没有动作 说白 也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令 即小调 一般结构单纯 一首曲只用一个曲调 曲牌 而且一韵到底 天净沙 秋思 就是这样 的小令 另一类是 套数 亦称 散套 由至少两首曲调联合而成 由于散曲中每句的 字数可以增多 所以比词更生动 更活泼 表现力更强 这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四 整体感知 把握大意 四 整体感知 把握大意 古人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现在有专家说 读书是与作家对话 总之 读书是走 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那么 就让我们依靠朗读 走近马致远 亲近这位名散曲作家 读懂 这颗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1 试读一遍 找出问题 课件 教师小结 正音 枯藤 t ng 瘦马 sh u 夕阳 x 2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 划出节奏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西下 断肠人 在 天涯 教师小结 这首小令一 三 五句押尾韵 a 二 四句押尾韵 ia 读来朗朗上口 大家喜欢吗 我们感受一下 朗读 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 结构相同 字数相等 句 式工整 要读出一气呵成 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 试一试 最后一句是散句 要读得曲折跌宕 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试一试 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 这样 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 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3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4 小组朗读 并推举代表在班级朗读 5 试着背诵 6 关于这首小令的整体感知 课件 指名回答 1 景物描写 通过朗读 我知道作者写到了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 家 古道 西风 瘦马等景物 这些景物 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2 感情的抒发 通过朗读 我感受到这首小令真切的表现出天涯沦落人思念家乡 孤寂愁苦的感情 3 主题理解 通过朗读 我觉得 这首小令的主题是 五 合作探究 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五 合作探究 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 小组讨论和交流 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晚景图与 天涯游子的心绪之间的联系 讨论结果 1 正面衬托 以哀景写哀 衬托凄凉无比 枯藤 给人一种荒凉感 老树 让主人公联想自己的人世沧桑 给人一种人生暮年的凄 凉感 昏鸦 黄昏归巢 增添凄惨之感 古道 道路苍凉 西风 冷风 吹在游子的 身上 吹冷身体 更吹凉孤寂的内心 瘦马 乃游子所骑 由马瘦自然可以联想到主人 的清贫 夕阳西下 日暮乡关何处是 天色渐晚 我将投宿何方 安身何处 看来 今天晚上 又是一个无比孤独 凄凉的夜晚 教师小结 你看 景物描写 不着一字 字字含情 这是衬托 正面衬托的效果 2 反面衬托 以乐景写哀 反衬悲意更浓 小桥 流水 人家 孤独的游子走上弯弯小桥 看到流水潺潺 人家屋顶炊烟袅袅 一派幽 雅 安宁 温暖的景象 这样安详温馨的画面 突然撩起主人公无尽的归思之情 使流落 异乡的 断肠人 更添悲愁 教师小结 这一句 同样景中融情 不过 与刚才那几句所不同的是 这里用的是反衬 从反面衬托 3 教师小结 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 又是一个深秋的黄昏 一天快要结束了 夕阳斜挂 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 它依依不舍地完成了一天的使命 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 藤 是枯萎的藤 已经没有了生命 树是千年老树 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 道是 荒凉的古道 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 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 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 断肠呢 你看这小桥 流水 人家都是那么安详 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 而我的家乡 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哦 他们还好吗 天气渐渐变冷 他们加了衣服吗 买了被子吗 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 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 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为了所 谓的前程吗 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 那功名离我近吗 远吗 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 我又 是那么的迷茫 在这样的黄昏中 在这样的古道上 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 我是继续去追 求功名呢 还是回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 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 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 漫漫得古道上了 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 又加上安详 温馨的小桥 流水 人家做反衬 使愁情更为深切 悲伤更为凄沥 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通过上面的探究 我们明白了这篇小令高妙的景物描写 下面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总结 作品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2 教师总结 作品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1 简约凝练 见教参 P138 2 动静结合 见教参 P138 3 情景交融 见教参 P138 教师小结 同学们 古人说过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因景而显 景因情而生 这个道理 这篇作品 真的是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的典范佳作 大家学了这篇作品以后 要学以致用 试着在今后的作文中自觉运用这一描写技巧 现在 我们轻松一下 提一个简单的问题 3 这首小令 最能体现主题的诗句是那一句 你认为 这篇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主题句 断肠人在天涯 主题 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