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几何第六章各类考试中的几何1ppt课件.ppt_第1页
初等几何第六章各类考试中的几何1ppt课件.ppt_第2页
初等几何第六章各类考试中的几何1ppt课件.ppt_第3页
初等几何第六章各类考试中的几何1ppt课件.ppt_第4页
初等几何第六章各类考试中的几何1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1 1中考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1 注重基础知识 强调联系实际近年来 中考几何试题非常关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几何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强调人与自然 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密切联系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 注重促进学生几何学习方式的改善 几何学习效率的提高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就在我们身边 2 突出学科特点 加大探究力度近年来 中考几何试题突出了平面几何的两大内容 一是以图形为主 直观性强 所考查的图形生动形象 二是以推理为主 逻辑性强 通过概念 判断 推理 论证 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近年来 中考几何试题十分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 探索发现能力 抽象归纳能力的考查 3 关注知识整合 考查思想方法近年来 关注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几何知识的整体性 用具体的试题为载体考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是中考几何试题的一大亮点 初中阶段的几何学习要掌握的数学思想主要有 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 化归与转化等 主要数学方法有 构造法 面积法 换元法 代数法等 这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进行了多方位 多层次的考查 4 拓展思维空间 着眼学生发展近年来 各地中考的几何试题已不再拘泥于知识点的考查 而是注重拓展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情景 多角度 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通过变化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去分析 转化 联系 寻找解题途径 适度拓展 发散探究问题 让学生去联想 发现解题思路 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6 1 2中考几何问题的基本内容 新课程将初中几何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四大模块 从其研究方法上看 新课程将初中几何分为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 近年来中考几何试题的基本内容也主要包括四大模块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的问题主要是 与圆相关的问题 解三角形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计算与证明 与几何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其中实际应用问题将是构成中难度解答题的主要内容 三角形 四边形等内容的综合仍将是构成高难度题的主要内容 6 1 3中考几何问题的基本解法 中考几何问题是 按课标要求 不出偏题 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 突出对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强化应用 着重创新 强调几何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减少繁难的几何证明题 淡化几何证明的技巧 降低论证过程形式化的要求 中考几何问题的基本解法是 数形结合法 分类讨论法 化归法 反证法和构造法等 例1 南充 如图 已知AB是 O的直径 BP是 O的弦 弦CD AB于点F 交BP于点G E在CD的延长线上 EP EG 1 求证 直线EP为 O的切线 2 点P在劣弧AC上运动 其他条件不变 若BG2 BF BO 试证明BG PG 3 在满足 2 的条件下 已知 O的半径为3 sinB 求弦CD的长 分析 1 连接OP先由EP EG 证出 EPG BGF再由 BFG BGF OBP 90 推出 EPG OPB 90 2 连接OG由BG2 BF BO得出 BFG BGO得出 BGO BFG 90 得出结论 3 连接AC BC OG由sinB 求出r由 2 得出 B OGF 求出OF再求出BF FA 利用直角三角形来求斜边上的高 再乘以2得出CD长度 答 CD 例2 南充 如图 二次函数y x2 bx 3b 3的图象与x轴交于A B两点 点A在点B的左边 交y轴于点C 且经过点 b 2 2b2 5b 1 1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 M过A B C三点 交y轴于另一点D 求点M的坐标 3 连接AM DM 将 AMD绕点M顺时针旋转 两边MA MD与x轴 y轴分别交于点E F 若 DMF为等腰三角形 求点E的坐标 解 1 把点 b 2 2b2 5b 1 代入解析式 得2b2 5b 1 b 2 2 b b 2 3b 3 解得b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2x 3 2 由x2 2x 3 0 得x 3或x 1 A 3 0 B 1 0 C 0 3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 圆心M在直线x 1上 设M 1 n 作MG x轴于G MH y轴于H 连接MC MB MH 1 BG 2 MB MC BG2 MG2 MH2 CH2 即4 n2 1 3 n 2 解得n 1 点M 1 1 3 如图 由M 1 1 得MG MH MA MD Rt AMG RtDMH 1 2 由旋转可知 3 4 AME DMF 若 DMF为等腰三角形 则 AME为等腰三角形 设E x 0 AME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 M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MA ME MB E 1 0 例3 中考 如图 在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点A 0 2 点B 2 0 过点B和线段OA的中点C作直线BC 以线段BC为边向上作正方形BCDE 1 若抛物线y ax2 bx c a 0 经过A D E三点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正方形和抛物线均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同时向上平移 直至正方形的顶点E落在y轴上时 正方形和抛物线均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设正方形落在y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 求s关于平移时间t 秒 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运动停止时 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解 1 由题意可知 OB 2 OC 1 如图 1 所示 过D点作DH y轴于H 过E点作EG x轴于G 易证 CDH BCO DH OC 1 CH OB 2 D 1 3 同理 EBG BCO BG OC 1 EG OB 2 E 3 2 抛物线 注几何动态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出现较多的题型 它集质点的运动 线段的运动 图形的变化一身 集几何 代数知识于一体 是数与形的巧妙结合 在运动中分析 在变化中求解 这不仅反映了动态型命题的重要特征 而且还展示了动态型命题特有的发展功能和思维功能 6 2高考几何问题 6 2 1高考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高考几何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必修与选修中的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及平面几何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几何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近年来已形成 保持稳定 注重基础 突出能力 着力创新 的特点 这些特点 既有试题在几何基础层面上的呈显 又有试题在数学能力上的体现 1 试题在基础知识层面的特点 1 紧扣教材 注重基础 2 全面考查 重点突出 3 顾及体系 立意较高2 试题在数学能力层面的特点 1 考查思想 突出本质 2 低入高出 区分明显 3 注重思维 减少计算 4 能力立意 全面考查 5 文理试题 差异合理 6 稳中有进 适度创新 6 2 2高考几何问题的基本内容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 平面几何列入了高中选修课程 宁夏 江苏 广东 海南等省在高考中先后出现了平面几何题 这些试题虽然是选做题 但它却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 高考要考平面几何 高考复习也要复习平面几何 其主要内容包括初中平面几何的内容 高中补充的内容 如射影定理 平行射影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梯形中位线定理 圆幂定理等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 以基本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柱 锥 球的相关角 距离 体积计算为基础题 以证明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有关数量关系的计算 诸如空间线面平行 垂直的判定与证明 线面角和距离的计算 高考命题的载体可能趋向于不规则几何体 但仍以 方便建系 为原则 在高考中 立体几何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以中档题为主 兼有低档题 高考解析几何试题 既要考查直线与圆的方程 圆锥曲线的定义 方程与几何性质及图形等基础知识 又要将几何图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 借助方程研究曲线 体现 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既综合性强又有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数学高考题 平面解析几何问题常见的有 选择题 填空题考查基础知识 解答题分为解析几何中最值和参数范围问题 解析几何中定点 定值和存在性问题 圆锥曲线与向量问题 圆锥曲线的切线及弦长问题 解析几何交汇问题 求轨迹方程问题等 6 2 3高考几何问题的基本解法高考几何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一是数学逻辑方法 分析法 综合法 反证法 归纳法 演绎法等 二是数学思维方法 观察与分析 概括与抽象 分析与综合 特殊与一般 类比 归纳和演绎等 三是常用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转化 化归 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之间 可以说 知识 是基础 方法 是手段 思想 是深化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 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 能力 例1 四川 如图 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 侧棱AA1 底面ABC AB AC 2AA1 BAC 120 D D1分别是线段BC B1C1的中点 P是线段AD的中点 在平面ABC内 试作出过点P与平面A1BC平行的直线l 说明理由 并证明直线l 平面DD1A1 设 中的直线l交AB于点M 交AC于点N 求二面角A A1M N的余弦值 与AA1相交 所以直线l 平面ADD1A1 设AA1 1 则由AB AC 2AA1 BAC 120 有 BAD 60 AB 2 AD 1 例2 四川 三棱锥A BCD及其侧视图 俯视图如图所示 设M N分别为线段AD AB的中点 P为线段BC上的点 且MN NP 1 证明 P是线段BC的中点 2 求二面角A NP M的余弦值 解 1 由三棱锥A BCD及其侧视图 俯视图可知 在三棱锥A BCD中 平面ABD 平面CBDAB AD BD CD CB 2设O为BD的中点 连接OA OC于是OA BD OC BD所以BD 平面OAC BD AC因为M N分别为线段AD AB的中点所以MN BD 又MN NP故BD NP所以AC NP在 ABC中 N为AB的中点所以P为线段BC的中点 2 2 以O为坐标原点 OB OC OA分别为x 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于是设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由 设 则由设 则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 例3 四川 已知椭圆C a b 0 的焦距为4 其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 1 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 设F为椭圆C的左焦点 T为直线x 3上任意一点 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C于点P Q i 证明 OT平分线段PQ 其中O为坐标原点 ii 当最小时 求点T的坐标 解 1 依条件 有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所以O N T三点共线 即OT平分线段PQ 其中O为坐标原点 6 3竞赛几何问题 6 3 1竞赛中的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竞赛中的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 组合几何与图论初步四方面的问题 这些竞赛几何问题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竞赛中几何问题的交叉性所谓 交叉性 这里仅指 1 中学几何知识与大学数学方法的交叉 2 学校几何与研究几何的交叉 3 严肃几何与趣味几何的交叉 2 竞赛中几何问题的研究性所谓研究性 这里仅指 1 内容的新颖性 2 方法的创造性 3 问题的研究性3 竞赛中几何问题的艺术性所谓艺术性 这里仅指 1 构题的趣味性 2 解法的技巧性4 竞赛中几何问题的教育性 6 3 2竞赛中几何问题的基本内容竞赛中的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 组合几何与图论初步中的相关问题 以平面几何问题为主 在初中 高中联赛 二试 冬令营及IMO中必有平面几何试题 在IMO的几何试题中 从第22届 1981 开始 立体几何在竞赛中已有20多年没有出现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组合几何的涌入 另一方面是难于命制适度而新颖的立体几何题 在初 高中数学竞赛大纲中 几何问题基本内容是 1 常规的平面几何问题 包括证明题 计算题 轨迹题 作图题等 着重在共线点 共圆点 共点线 轨迹 几何变换 几何不等式 几何极值和充要条件等方面 强调运动变化的观点 2 组合几何问题 所谓组合几何 就是用组合数学的成果来解决几何学中的问题 是几何与组合数学的综合和交叉 主要研究几何图形的拓扑性质和有限制条件的欧几里得几何性质 所牵涉的类型包括计数 分类 构造 覆盖 递推关系以及相邻 相交 包含等拓扑性质 这是近几年来数学奥林匹克中热门而极具挑战性的新颖题型 这类问题离不开几何知识的运用以及几何结构的分析 但更重要的是在于精巧的构思 3 立体几何问题 包括证明题 计算题 轨迹题 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包括直线与平面 多面角 四面体与多面体 旋转体等 4 解析几何问题 包括证明题 计算题 轨迹题 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包括整点 面积 区域 直线束 圆系 圆锥曲线等 6 3 3竞赛中几何问题的基本解法 竞赛中的几何试题 是具有接受性 障碍性 探究性的 问题 需在一般思维规律指导下 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才能解决 表现为一种创造性活动 解答竞赛几何问题 既要经常使用一些中学常见的方法 如综合几何法 包括全等法 面积法等 几何变换法 包括对称 平移 旋转等 代数方法 包括解析法 复数法 向量法 三角法等 以及分析法 综合法 同一法 枚举法 反证法 归纳法和类比法 又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构造 染色 极端原理 对称性分析 包含与排除 特殊化 一般化等方法 在图形中巧添辅助线等技巧 例1 四川初二 如图 已知AB AC BAC CDE 90 DC DE F是BE的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