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银川一中银川一中 20142014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 卷 选择题 140 分 本卷共 35 个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右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 造型雄伟凝 重 威仪万端 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 其作为 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A 青铜冶炼技术 B 青铜造型艺术 C 铭文书法艺术 D 铭文具体内容 25 史载 后 武则天 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狄仁杰 与王方庆 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 王 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 三思 立 庙不袝 新死者附祭于先租 姑 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 后 曰 还尔太子 武则天之所以改变初衷是主要是因为 A 李唐旧臣的压力 B 传统宗法制度的束缚 C 政治经验的不足 D 继承人执政能力的差异 26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 今富商大贾 多放钱货 收税 获利 与封君比入 这这表明 A 东汉初年 重农抑商 的经济思想初步形成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 地方势力膨胀 C 东汉初年政府鼓励商人借贷 民间金融业健康成长 D 东汉初年富商巨贾与地方豪强把持国家政权 27 论语 载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 认识你自己 B 知识即美德 C 因信称义 D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28 郭嵩焘在 伦敦与巴黎日记 中说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 日本仿行西法 大小取 法泰西 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专注于造船 制器 练兵 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 自以为安 这表明中日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主要差异在于 A 器物层面 B 制度层面 C 文化层面 D 实践层面 29 1932 年 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 据资耀华回忆 当时银号 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 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 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 1933 年 4 月 1 日 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 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 究其根源在 于 A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 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2 C 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 民国政府控制金融 巧取豪夺的图谋 30 1919 年 5 月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 时报 撰文说 余与蔡孑民 即蔡元培 志不同 道不合 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 因环顾中国 除蔡孑民外 亦 无能用余之人 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 循超逸之快感 为普遍之断定 B 与其守成法 毋宁尚自然 C 与其求划一 毋宁展个性 D 循 思想自由 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31 马克思指出 在梭伦改革后的 80 年间 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 以及地 产的无限制的集中 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 业和工艺 都成了流行的职业 这主要得益于梭伦改革 A 依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 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 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32 有学者描述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 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 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种局面最早应该出现 在 A 蒸汽时代 B 电器时代 C 电子时代 D 信息时代 33 一位西方政治家曾说 政府经营商业将损害政治平等 此观点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 重农抑商 B 重商主义 C 自由主义 D 凯恩斯主义 34 斯大林曾说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 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 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 因 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 苏联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35 据统计 从 1980 年到 1986 年 英国共有 100 万套地方当局的住房卖给了个人 私房 在全国住房中的比例上升到了 65 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在当时主要目的在于 A 摆脱 滞涨 困局 B 实现英国人居有其屋的梦想 C 强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D 重建自由市场经济 第 卷 非选择题 共 16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 36 4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 42 46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 一 必考题 5 题 共 135 分 40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 到 1940 年代 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 我相信思想界 学 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 主流 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 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但是 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 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一 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 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 第二个是激励 那么庞大的系 统 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 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 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 可 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 事实证明 苏联模式在 1960 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 和这两点是 有关系的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 之间 到底是谁影响了谁 现在也没有说清楚 有人认为 罗斯福受凯恩斯的影响 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 也 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 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 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 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 在这个意义 上 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 从过去五十年来看 历次的危机 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 家 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 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 需求 好像是有一定效果 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 这对发达国家来说 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 因为你过度开支 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 欧洲很多国家的债 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 以至于经济潜力完全被透支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 张军谈 1929 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1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8 分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兴起的共同历史原因 9 分 3 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8 分 41 12 分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 抗战爆发后 他随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 中国 在云南昆明岩泉寺 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 1939 年撰写完成 国史大纲 一书 随即发表 引论 一文 钱穆在文中指出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 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 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 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 弱点 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请结合 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 评述钱穆的这一观点 12 分 二 选考题 共 25 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地理题 2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 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4 45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55 年 3 月 9 日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 现行的农业计划 过于集中 规定的指标过多 国家应放弃对农业发展计划作不必要的详细规定 由各区执 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 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 以及畜牧业的产品率和各种牲畜的数量 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 协调平衡工作 材料二 1957 年 7 月 4 日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 规定从 1958 年 1 月 1 日起 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 改由国营和集 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材料三 1955 年 1 月 31 苏共中央决定 四 同意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 在 1956 年将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播种面积扩大到 2800 3000 万公顷的决议 保证及时完 成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任务 因为开垦这些荒地是增加我国谷物总产量的巨大来源 五 鉴 于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 全会认为到 1960 年必须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 2800 公顷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苏联五十年代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8 分 2 你如何评价 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农业改革 7 分 46 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 年 9 月 27 日 侯仁之几乎是踏着建国大典的鼓点返回北京 10 月 1 日 侯仁之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 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 毫无疑问 这是一种政治待 遇 是新生的共和国对他的接纳和肯定 卞毓方 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 1955 年 9 月 17 日 钱学森和夫人蒋英 带着他们的孩子 搭乘 克利夫兰 总统号 邮船 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 起航前 钱学森当着记者的面发誓 再也不踏上美 国的土地 卞毓方 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三 我们如果要逃跑 不是无路可走 可是 一个人在紧要关头 决定他何去何 从的 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情感 我们不愿意逃跑 只是不愿意离去父母之邦 撇不开 自家人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 跑出去仰人鼻息 做二等公民 我们不愿意 我们是文 化人 爱祖国的文化 爱祖国的文学 爱祖国的语言 一句话 我们是中国的老百姓 不 愿做外国人 杨绛 我们仨 5 1 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国意义何在 7 分 2 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8 分 银川一中 2014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DBBABADABCCA 40 25 分 1 苏联模式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通过政府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 和管理生产 否定了市场的作用 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缺乏创新 4 分 苏联模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容易滋生平均主义和特权思想 不利于生产者 劳动积极性的发挥 4 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 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 各国通过调整或变革经济关系 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 分 19 世纪以来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 疑 各国致力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3 分 20 世 纪 30 年代 法西斯势力的战争威胁越来越大 各国通过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努力发展经济 为反法西斯创造物质条件 3 分 3 观点一 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过多的干预 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政府通过扩大开支刺激有效需求导致通货 膨胀 福利国家建设客观上造成 惩勤罚懒 的后果 造成政府财政紧张 8 分 观点二 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在经济生活 中要有所作为 克服盲目竞争对经济的破坏 适度通胀 有利于经济增长 福利国家 的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缓和社会矛盾 8 分 41 12 分 论证思路提示 钱穆的核心观点 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 树立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自 豪感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表明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 使部分国人在看到西方文 明的优势的同时 产生了对中华文明的质疑 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度态 度 加剧了国人的 文化自遣 抗战时期 钱穆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 和 文化自遣 论 有利于树立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豪感 增强抗日必胜的信心 评分标准 一等 12 10 分 紧扣评论对象 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 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 一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二等 9 5 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 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 评论角 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 表述清楚 三等 4 O 分 偏离评论对象 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 45 15 分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回眸 1 主要内容 减少对农业的指令性计划 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 取消农 产品义务交售制 开垦荒地 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8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