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力度的控制范文_第1页
二胡力度的控制范文_第2页
二胡力度的控制范文_第3页
二胡力度的控制范文_第4页
二胡力度的控制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胡力度的控制范文二胡力度的控制范文 努力提高对力度的控制能力 是保证高水平演奏的重要前提之一 那么二胡的力度怎么控制 一起来学习学习 1 关于琴弓对琴弦的作用力 琴弓对琴弦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三个方面 其一是琴弓自身的重 力 是静态的 表现为向下的力 其二是身体各部位 包括腰部支 撑 肩 臂 肘部自然下沉的 通过手腕和手指传导于弓子的重力 这个力也是静态的 向下的力 这两个重力 可称为 自然重力 施加在琴弦上 就会增加对琴弦的压力 其三 是肩和臂作水 平运动 通过手腕和手指输送给琴弓的作用力 是起主导作用的力 这个力是动态的 平行的施加到琴弦上的压力 因此 琴弦上受 到的压力 是这三种力的合力 如果再细一点 还包括中指向外顶 弓杆的力以及中指 无名指向内勾弓毛的力 形成向下 向外 向内 向左 向右这几个方向的合力 前两种静态的重力 要通过左右 运动的力 在保持向下的方向 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均匀地与水平方 向的力共同施加在琴弦上 与主导作用力相辅相成 不要忽视这两 个重力的作用 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重力资源 借助于这种资源 可以有效地节省大臂小臂的作用力 实现以最少的力获得最大的琴 弦振动效果 如果不重视 或不会使用重力 势必会造成为克服这 种重力而付出多余的力 还会造成手指的紧张 这种多余的力是无 效的 既不能增加强度 又不能改善音色 只能在弓根部位消耗 在手指上磨成老茧 有些初学者常犯的通病 就是喜欢使劲加大音 量 以为二胡拉的越响越好 但不会放松 不懂得借用重力 使劲 发力的结果 得到的并不是圆润饱满坚实之音 而是生猛硬蛮虚噪 之声 在对琴弦施加压力的过程中 对右手各个部位的作用可以作一个比 喻 肩和手臂是力的源头 手腕是软阀门 手指是水龙头出水口 肩和大臂小臂是作用力发力之源 阀门的作用是在传输主导作用力 时 承上启下 调节流量 缓冲强弱 手指的作用只是一个出口终 端和界面 起到保持和稳定琴弓的正确位置 调节力的出口角度的 作用 增强力度 不是靠手腕手指加力 主要靠大臂小臂运动的力 演奏很弱的力度时 主要借用自然重力 手臂只要输送一点能够 推动琴弓走动的力就行了 充分的放松 正确的运用合力 巧用重 力 有利于马尾贴紧琴弦 增加摩擦力 有利于柔和饱满音色的形 成 有利于控制力度的变化 从而有效地控制摩擦力的大小和琴弦 振动的幅度 做到轻重有度 强弱自如 关于力度的弹性 琴弦的弹性 是琴弦对所施加压力的反作用力 任何物体在受力时都会产生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的大小与作用于物 体的力成正比 当琴弦受到压力时 也会产生反作用力 对琴弦施 加的压力越大 其反作用力也越大 如何处理好琴弦的反作用力是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吴晓勇先生在 论二胡的发音艺术 一文中 写到 所谓弹性用力 就是指演奏者的运弓用力恰到好处 既不 影响弦振动的频率 又能保证弦充分振动所应有的激发力 他把 施加于琴弦的外力而产生的振动 称为 受迫振动 把琴弦的反 作用力产生的振动称为 简谐振动 这种振动是 琴弦在弹性恢 复力作用下 离开了外在动力而凭借自身弹性所进行的振动 两 者的关系和作用是 受迫振动与简谐振动的频率相近时 则它们 之间会产生共振 这时简谐振动振幅最大 琴弦的振动也较为充分 由此运弓为何使用弹性用力也就不难理解 因为过大过小的用力 都会破坏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简谐振动的频率之间的协调关系 使弦 的振动规律受到破坏 弦也不可能得到充分振动 这种观点是很 有道理的 由于在运弓时 马尾始终压在琴弦上 琴弓在手的受控 状态 琴弦的反作用力是不易察觉的 但却是存在的 它反映在琴 弦的振动之中 体现在音色的效果上 我们要仔细感觉琴弦的反弹 力 在连续的运弓中 调整右手的放松 让琴弦的反弹力释放出来 与主导作用力融合在一起 以获得琴弦的和谐振动 产生出优美 的音色 我想 这就是力度的弹性 琴弦的自然弹性可以在跳弓中 明显的表现出来 这是由于手指放松了对琴弓的控制 琴弓恢复了 自然的反弹力的结果 2 左手对琴弦的压力 因为二胡没有指板 因此手指按弦时会对琴弦产生一定的压力 造 成琴弦张力的变化 张力的变化也会对琴弦的振动产生影响 在靠 近千斤的低把位时 按弦的压力对弦的振动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 但在高把位时 按弦点至琴马的弦长很短 按弦的压力过大会造成 琴弦振动的不和谐 易产生噪音 另外在高把位加大力度 也同样 会产生噪音 为了在高把位保证琴弦的充分振动 控制力度的变化 应减轻手指对琴弦的压力 并适当加快运弓的速度 为了进一步 消除高把位的摩擦噪音 还可以用揉弦的手法加以改善 3 琴弓擦弦的角度 琴弓擦弦的角度对力度的控制和琴弦的振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 保持正确的擦弦角度是很必要的 擦弦的角度有两个方面 一是琴弓运行的方向 要与琴弦的平面 即琴皮的平行面 保持垂直 成90度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力度的有效性 有利于琴弦的充分振 动 为保持琴弓的线性运动 在弓尖部位时 要特别注意将手臂伸 展开 否则会使弓子与琴弦的角度发生偏斜 二是马尾与琴弦的摩擦点的角度 现在的琴弓吸取了小提琴弓的优 点 将马尾制作成扁平状 以增大与琴弦的摩擦面 在马尾对琴弦 施压时 调整马尾平面与琴弦摩擦的角度 对力度的效果有直接的 影响 如果以马尾的扁平面完全平行地贴在琴弦上 与琴弦的接触 面最大 但施加的压力和摩擦力并不是最大的 如果将马尾的平面与 琴弦之间形成一个小的夹角 即马尾平面的上部贴住琴弦 马尾平 面的下侧离开琴弦一点距离 就形成了一个小的锐角 比如30度以内 以这种角度开始对琴弦施压切入作用力 这时在同等的压力下 摩擦力会最大 其原理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压 接触的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一个铁棒和一个钉子 用同样的力加在木版上 肯定 是钉子先钉进去 这就是尽量用很小的力 获得最大的摩擦力 达 到使琴弦充分振动的效果 在拉外弦时 让弓杆略低于马尾 轻贴琴筒 弓子的平面向外斜 弓毛与外弦便构成一个小的角度 这时弓子的状态恰好与琴弓形成 重力作用时的位置相一致 在静态时 弓杆在下 马尾在上 看上 去就像马尾斜挂在外弦上 这样的角度 非常有利于对琴弦施加向 下的重力 在拉内弦时 要保持弓子的重力 需把弓杆抬高一点 略超过马尾的高度 这样就使马尾的平面上侧贴住琴弦 下侧离开 琴弦 恰好与内弦构成一个小锐角 无论是内弦外弦 在运弓时 始终要保持各自的状态和与琴弦的角度 以便有效地增大摩擦力 控制力度的变化 4 力度与弓段 由于力矩的不同 在不同的弓段上力度的强弱是有差别的 靠近右 手的弓根部位 力度最大 中弓部位力度适中 弓尖部位距手部最远 运弓的力也就最小 弓根易噪 弓尖易飘 就是力度与弓段 关系的写照 了解各弓段与力度大小的关系 就能够在力度的控制 中 做到心中有数 演奏轻快的乐句时 宜用弓尖 演奏强烈的音 头时 最好用弓根 演奏优美如歌的乐段时 多用中弓 拉一个长 弓时 为保持力度的均衡 在弓根部应适当减轻力度 在弓尖处 要适当加大力度 5 力度与弓速 力度的强弱与速度有直接的关系 在同等的压力下 速度快 会增 强力度 速度慢 会减小力度 这是由于弓子在单位时间内与琴弦摩 擦的距离不同所产生的结果 速度快 弓子走距长 摩擦力大 力 度会增强 反之 摩擦力小 力度就会减小 根据这个道理 我们就 可以用调整运弓的速度 来控制力度的变化 例如在高把位时 弓 子施力过大 左手压弦力量过大 都会影响琴弦的正常振动 产生 噪音 而采用减轻两手对弦的压力 加快运弓的速度 就能较好地 解决这一难题 6 力度与音质 在二胡演奏中 还有声音的性质问题 除去音质的纯净度 为讨论 的方便 笔者把声音的大小 虚实 薄厚 也包括其中 在一般情 况下 力度越强 音量越大 在特殊情况下 音量大 不一定力度 就强 音量小 力度也不一定虚弱 音量大的时候 如缺乏强度 声 音会显得单薄 发虚 强度上去了 声音就显得厚实 在音量小时 适当增强力度 也不会感觉到轻飘 声音的这种大与小 虚与实 薄与厚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对声音质量的控制 与对琴弦的压力 和运弓的速度比例有关 也和下面要讨论的张力有关 为什么有的 人拉二胡很使劲 声音也很大 但听起来噪而不实 声音小的时候 就更加虚飘 而功夫深的人拉二胡 声音大而不噪 声音小而不虚 对力度的控制恰到好处 游刃有余 乐音的大小 虚实 薄厚 应根据乐曲的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情感的起伏而发生变化 掌握力 度的变化 要在琴弦的压力 弓速 摩擦力 琴弦的振动以及运弓 的手法等方面下功夫 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谙熟其规律 才能 对力度的控制运用自如 7 力度与张力 张力与力度有密切的关系 赵寒阳教授在 二胡技法 中讲到 力 度感包括音量的强弱感与张力感 张力感是力度感的高层次体现 是表示乐曲中内在的紧张度 通常 我们在左手按弦时 压弦的力 度可以改变琴弦的张力而影响音高 这个张力的作用比较容易理解 但在右手运弓对琴弦施压时 如何区分声音的强弱与张力似乎有 些说不清 在学习赵寒阳教授的教学文章中 常看到 音乐的内在 张力 一词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1 张力是内力的一种体现 犹如打太极拳 所用的力不是强猛的外力 而是缓缓而发的柔中带 刚的内力 这种力是含蓄的 浑厚的 有弹性的力 2 张力施加于 琴弦 使琴弦得到充分振动 因而能够增大琴弦的振动幅度 使音 色发生相应的变化 3 力度有强弱之分 张力有大小之别 张力的 大小取决于内力的输送程度 4 左手按弦可以改变琴弦的张力 右手 运弓的张力 体现在琴弓对琴弦压力的弹性之中 因此 张力是在 力度的运用之中更灵活 更有效 更富于表现力的手法 力度中的强弱感与张力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又 区别 力度的强弱不能完全代表张力的大小 赵寒阳先生对张力与 强弱的关系有一个生动的比喻 声音的强弱好比电压 张力好比电 流 电压高 电流小 其力度就不会很大 电压低 电流大也会有一 定的力度 这个比喻很形象 对我们理解声音的强弱与张力的关系 很有启发 张力的作用对二胡演奏的效果有实际的意义 对乐曲的气氛和情感 的表达很有帮助 张力大 有利于表现宽广和激动的情绪 如 三 门峡畅想曲 第二段中的高音段 27 6765 3535 37 6765 3535 乐句用很大的张力来演奏 能给人一种深情的 奋发向上的感染 再 如 江河水 第一段 低音乐句 53 5 3 3 最后一个内弦空弦 3 用推弓加大张力 能表现深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