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艺术特色分析_第1页
瞻园艺术特色分析_第2页
瞻园艺术特色分析_第3页
瞻园艺术特色分析_第4页
瞻园艺术特色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瞻园艺术特色分析 1 1 瞻园的介绍 瞻园的介绍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 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素以假 山著称 以欧阳修诗 瞻望玉堂 如在天上 命名 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国 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瞻园是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 也是唯一开放的明 代王府 与无锡寄畅园 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 江南四大名园 瞻园曾 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 也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 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 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 布局典雅精致 有宏伟 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 陡峭峻拔的假山 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 清幽素雅的 楼榭亭台 奇峰叠嶂 瞻园原系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花园 为嘉靖初年徐达七世孙太 子太保徐鹏举新筑 经徐氏七世 八世 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 至万历年间 已初具规模 顺治二年 1645 清廷设江南行省 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 安徽布政使署 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十月三日 安徽布政使迁安庆 于此新设 江宁布政使署 瞻园开始由封闭的私人宅园 变为半开放型衙署花园 乾隆帝 第二次 1757 巡视江南 曾驻跸此园 并御题 瞻园 匾额 且谕内务府仿瞻 园造园艺术 在京城长春园内建如园 咸丰三年 1853 太平军攻陷南京 瞻 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 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肖友和府 清同治三 年 1864 清军夺取天京 该园毁于兵燹 同治四年 1865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瞻园两度重修 但已非原园景况 民国改元 该园成为江苏省长公署 国民政府内政部 水利委员会 中统局 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瞻园历经侵削 范围日狭 花木凋零 峰石徙散 虽曾几度修葺 均不能制其圮落 两朝名园 遂又沦为败庑荒草 建国后 公安三分局曾驻斯园 1957 年夏 太平天国历史 博物馆迁入 1958 年 2 月 瞻园修缮工程开始 由市修建工程公司承包 造价 5 万余元 是年 6 月 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彭冲参观瞻园时指出 不但要将瞻 园妥善保护 且要起废兴坠 供人民游览娱乐 还要为接待国际友人提供一个 适当场所 以利宣传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进行文化交流 修缮工程于当年 11 月 24 日通过验收 1960 年 南京市人民政府委托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桢教授 南京工学院 建筑系与建筑科学研究院合办的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的部分成员 负责对瞻 园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整修工作 一期工程修建瞻园西部 工程自 1960 年起 由刘敦桢教授负责 苏州园林管理处古典园林修建队承建 1966 年 5 月 整个 工程除北假山东北角峭壁尚差一截外 其他部分基本完成 因 文革 开始 一期修复工程被迫停止 历时 6 年 耗资 9 万余元 用太湖石 1800 吨 修建后 的瞻园面貌一新 1985 年 国家旅游局拨瞻园扩建经费 250 万元后 市委市政府决定瞻园第 二期修建工程上马 首先迁出园内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住户 28 家 由叶菊华 总工程师任总设计与监造 吴县古建公司承建 至 1987 年竣工 共增园林面积 近 4000 平方米 修建楼台亭阁 13 间 建筑面积 2882 平方米 扩建后的瞻园 东西二园合一 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 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 术精华 形成瞻园兼容并蓄之特色 园内有乔灌木 810 株 竹类面积 400 平方 米 2 2 下面我们说说瞻园的一些布局特点 下面我们说说瞻园的一些布局特点 山石布局奇巧山石布局奇巧 瞻园以山石取胜 假山是全园的主景和骨干 全园有南 北 西三座假山 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 岁寒 或 三友 亭 扇面亭隐黔在香樟 女贞 等常绿乔木中 南假山则采用土 石并用做法由绝壁 主峰 洞盒 山谷 水洞 瀑布 步石 石径等组合而成 表现出 一卷代山 一勺代水 的艺术效果 达到雄 壮 峭拔 幽深 自然的意境正是 循自然之理 得自然之趣 山前池畔 溪涧多植花草 灌木 藤萝 以免遮挡观赏视线山后黑松成林 并兼以红枫 银杏点缀其间 这样既可形成古木参天的山林气氛 又有四季色 彩的对比与变化并可遮蔽一墙之隔园外的楼房 电线杆 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 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 山谷 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 这是中国园林中的唯一一例 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壁挺拔高耸 石矶生动自然 另有高出 水面 9 5 米的石屏置干平台之上 轮廓起伏明显气势磅礴从静妙堂远观效果尤 佳 山之东北角临池耸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径 游人行于其上向上仰视 顿觉石壁耸峭悬崖险峻 而低头俯视峭壁之倒影又反衬水池之深同时又打破了 园墙的平淡呆板 其艺术处理可谓妙矣 整个北假山体量得宜 轮廓丰富 山 重山水重水 佳山妙水层出不穷 池水以小见大池水以小见大 瞻园是山为主 水为辅的山水园水体以聚为主 这样在较小的空间方能显出水 面宽广 开朗 并为山林 亭 榭展开美妙的景色 再辅以分 使得水体漾泪 曲折似断似续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北池水面最大 与池周山林 建筑交相辉映 成为全园水景中心 在其池 面处理方面则采用开与合的对比法以取得 小中见大 的艺术效果 北池之西北角水面弯入处 架立四折平桥 桥面低矮 濒于水面既可增加 游览趣味 又使水池一角更显得生动自然 产生广阔中蕴含深幽的意味 东北角由一孔平桥分隔出一小水池 环绕至北假山后山脚下尽头处以狭窄 的水湾收尾并伸入峡谷间 藏而不露有深远不尽之意境体现出 一水之漂 有 江湖万里之情 北池之西南角接一水涧经静妙堂西与南池相连 瞻园的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孟子的哲学理念 有着深沉的文化积淀 南池 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 池南濒临假山绝壁 池面也分大小二池 两池间 散点步石代桥 维持小池水位略高于大池 瀑布下泻时 于步石间形成散泉 步石贴近水面 并与池周石径相通 立于步石仰头南望 绝壁高耸 洞盒幽暗 石钟乳下垂显出山景奇观 步石造成水体远近二重空间 也增加了园景的深度 水池西南角藤萝掩映 池岸蜿蜒曲折 凹凸相间 似与东部景区的水廊 水院一脉相承 3 3 这是一些景物的图片 并附上介绍 这是一些景物的图片 并附上介绍 扇亭扇亭 扇亭是王府的一大奇迹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空调建筑 铜亭 是最早的 取暖设备 仙人峰仙人峰 仙人峰是南门后庭园中置立着一块玉立多姿的太湖石 仙人峰是瞻园名石 的代表 瞻园的奇石还有缔云峰 友松石 步石 炸石等 为江南园林山石之 珍品 有些还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 倚云峰倚云峰 倚云峰是一块突兀灵秀的太湖石 在花篮厅东南角的桂花丛中 和仙人峰 齐名 静妙堂静妙堂 静妙堂建于明代 为三开间附前廊的硬山建筑 檐口高 3 82 米 面积 195 75 平方米 室内以隔扇划厅为南北两鸳鸯厅 东西山墙均开小窗 南北皆 为落地隔扇门 厅南建月台与坐栏 可观水池游鱼与南假山景色 为瞻园观景 西瞻园全貌 静妙堂是一座面临水池的鸳鸯厅 它将全园分成南北两大空间 并置有南 北两大水池 南水池紧接静妙堂南沿 略呈葫芦形 靠近建筑一面大而南端收 小 北水池 空间比较开阔 曲折而富变化 东临边廊 北濒石矶 西连石壁 南接草坪 在静妙堂西侧 有一泓清溪沟通了南北两大水池 使南北两个格调 鲜明的空间有聚有分 相互联系 南假山南假山 瞻园是著名的假山园 全园面积仅 8 亩 假山就占 3 7 亩 瞻园分为南假 山和北假山两组 全是假山堆叠而成 但堆造之精 面积之大 确是巧夺天工 3 南假山的假山上伸下缩 形成蟹爪形的大山岫 钳住水面 进入假山内还 可看到暗处有仿自然石灰岩的溶蚀景观 悬坠了几块钟乳石 造成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 层次丰富 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观 山上的植物让这座假山透出了勃 勃生机 水池东北各有古树两株 栽种于明代 已饱经 600 年风霜 紫藤盘根 错节 女贞翠绿丰满 另有牡丹 樱花 红枫等点缀其间 衬托了南石山秀丽 多姿的特色 6 北假山北假山 北假山系明代园林遗存 由体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成 临水面壁 纵深山 谷 谷上旱桥 桥长 1 4 米 宽 1 18 米 北假山坐落在北部空间的西面和北端 是全园的制高点 西为土山 北为 石山 两面环山 东抱曲廊 夹水池于山前 山中还有著名的普静泉 水面清 澈澄静 宛若明镜 在水池的北部 有一座紧贴水面的石平桥 沟通了东西游 览路线 石山体积虽大而中空 山中有瞻石 伏虎 三猿等洞壑 西假山西假山 西假山从北逶迤向南 横贯瞻园西边缘 达南假山西侧 西假山以土为主 仅临池一侧用湖石驳岸 水院水院 水院的中心为二开间歇山顶二层楼的一览阁 阁匾额系张爱萍书写 坐北 朝南 面积 78 平方米 居园最高处 登临可远眺近览 全园尽收眼底 草坪区草坪区 草坪区以 375 平方米的草坪为中心 地面铺爬根草 周围布置太湖石 配植花 木 并点缀着各式花卉 草坪北为一高出地面 1 35 米小亭 其飞檐翘角似鸟翼 名翼然亭 额为启功手迹 籁爽风清堂面阔三间 单檐歇山附前后卷棚式 檐高 3 91 米 面积 112 平 方米 籁爽风清堂 匾额为沙孟海书 西侧与花篮厅连接 东部为一览楼 南部为小院 一览楼二层 面积 104 平方米 楼上北侧有一梁台 与翼然亭相 对 楼下南侧为落地长隔扇 一览楼是瞻园最高建筑 登临楼阁 园中湖光山 色 一览无余 簌爽风清堂南面小院面积 200 平方米 鹅卵石组成 花阶铺地 图案 院 东侧有 迎翠轩 轩名为赵朴初书写 面积 53 75 平方米 虎字碑虎字碑 虎字碑 瞻园的观鱼亭入口处右边墙壁上有一巨形草书 虎 字碑 是王府中珍存 着镇宅之宝 堪称 百年古碑 天下第一 这块碑宽约两尺 高一米半 碑 上的虎字乃一笔挥就一气呵成 字是虎 形也似虎 犹如一只猛虎在咆哮 这虎字里暗藏玄机 虎字里藏有四个字 富甲天下 细观此 虎 字 一 虎端立 雄视生威 虎头 虎嘴 虎身 虎背 虎尾 清晰可辨 仿佛仰天长 啸 人称其为 天下第一虎 虎字碑是民国时期担任汪伪南京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江亢虎题写的 江亢虎 是中国社会党首领 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 文采斐然 思想曾一度激进 江亢 虎一直附庸风雅 常刻碑题词 总统府 煦园内有一碑亭 内有一块汉白玉 石碑 石碑正面刻有唐张继的 枫桥夜泊 碑的背面有清末学者俞樾考证该 诗的碑文 此碑就是当年江亢虎任汪伪政府考试院院长时为讨好日本侵略者 仿照苏州寒山寺碑复制的 民间传说摸摸瞻园的虎头 吃穿不愁 摸摸虎嘴 驱邪避鬼 摸摸虎身 步步高升 摸摸虎背 荣华富贵 摸摸虎尾 十全十美 虎谐音福 实乃威武 镇邪之灵物 传统园林艺术也往往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 为忌浅露而求意境的深邃 则 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 或隐于山石之间 让其虚虚实实 实实虚虚更多几分意境 给人以联想 4 4 总结 总结 在瞻园中构造的藏与露是相辅相成的 藏少露多或藏多露少给人的感觉是 不同的 藏少露多谓浅藏 可以空间层次感 藏多露少谓深藏 可以给人极其 幽深莫测的感受 瞻园中的景极力避免开门见山 一览无余 把 景 的部分 挡起来亦有用狭长的游廊引导暗示 而使景平淡 甚至忽隐忽现 若有若无 瞻园中采用内向布局形式 建筑物 回廊 亭榭等均沿园的周边布置 建 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院 从而形成一个以内院为中心的格局形式 从外表看极 其平淡 甚至根本就看不到 致使来到园外 只一墙之隔 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