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1《孔子与老子》基础训练与能力测试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1.1《孔子与老子》基础训练与能力测试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1.1《孔子与老子》基础训练与能力测试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心 爱心 用心 1 岳麓版必修三岳麓版必修三 基础训练与能力测试基础训练与能力测试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第 1 1 课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 典型例题 例例 1 1 仁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 非攻 主张的思想基础 解析 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时孔子最早提出 仁 的思想 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 以缓和阶级矛盾 所以说其进步作用在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而 不可能成为推动各国变法的理论论据 所以可排除选项 C 选项 D 体现的是墨家的思想 春 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所以 仁 的思想不可能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A 项排除 答案 B 例例 2 2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解析 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历史事实和阅读 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 于是否能够读懂材料 本段材料的意思是如果仅以行政命令和刑罚来治理百姓 他们要能免 受刑罚 但没有道德意识 如果用道德和礼来对待百姓 则老百姓有道德意识 有自我约束 力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的德政理论 基础练习 一 选择题 1 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 他所指的 礼 是指 A 和谐的人际关系 B 礼貌待人 C 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C 2 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因桀亡 B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C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D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A 3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 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 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 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 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 的学习方法 A 4 孔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 深奥的学问 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这里孔 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A 启发诱导 B 因材施教 C 学习思考相结合 D 择优而教 B 5 称誉孔子为 万师世表 的皇帝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康熙帝 D 乾隆帝 C 6 孔子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 A 书经 B 礼经 C 论语 D 春秋 C 7 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 小国寡民的理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朴素辩证法思想 D 专心 爱心 用心 2 8 老子 中载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这段话体现了其 A 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思想 C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A 二 问答题 9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其贡献分别是什么 9 1 思想方面 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 仁 仁即爱人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提出 遵循 忠恕 之道实现 爱人 其思想核心之二是 礼 主张通过 克己 实现 复礼 他理想中的 礼 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 政治方面 提倡 为政以德 主张对鬼 神敬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 教育方面 在教育对象的 选择上主张 有教无类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 因材施教 对学习方法上要求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 把学与思相结合等 4 文化事业 整理 诗 书 易 礼 乐 春秋 等典籍 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 论语 中 10 老子的 道 是指什么 10 老子将 道 抽象化 认为 道 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提出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的思想 在天之前已有 道 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 道 派生出来的 它无 形无迹 玄秘莫测 是无意志 无为的自然本体 能力测试 一 选择题 1 孔子强调 仁者爱人 最能体现他赋予 爱人 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C 有教无类 D 诲人不倦 C 2 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 遇事退缩 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 要立刻去做 而仲由 敢作敢为 但做事鲁莽 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 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 这充分体现了孔 子的什么教学理念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温故知新 D 择优而教 B 3 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 克己复礼 贵贱有序 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 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 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B 4 事愈烦而天下愈乱 法愈滋而奸愈炽 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 这种观点属于 A 孔子的 仁 学思想 B 孔子的 克己复礼 思想 C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D 老子的 无为而治 思想 D 5 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高平之相盈也 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 一派观点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C 二 材料解析题 6 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 回答问题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 以 仁 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 重现世事功 重实践理性 重道德修养 具体说来 在天道观上 儒家承继西周史官文化以 天命 与 人德 相配合的思路 宣扬 畏天命 畏圣人之言 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 淡化处理 甚至声明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未知生 焉知死 实际上是把超自然的 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在历史观方面 它标榜 信而好古 每每试图恢复 周 公之礼 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 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 专心 爱心 用心 3 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在社会伦理观方面 它以 仁 释礼 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 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 在修身治国方面 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 由近及远的发展 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 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守旧而又维新 复古而又 开明 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 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 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 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 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 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 而 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 儒学几经变化 礼教德治的精神 始终一贯 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请思考 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7 儒家学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是因为 它以 仁 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辩证 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 重现世事功 重实践理性 重道德修养 1 在天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