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第 2323 课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 标 内 容识记理解运用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独立自主独立自主 的外交方针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的外交方 针 新中国初期 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 意义 步入世界外交步入世界外交 舞台舞台 日内瓦会议 万 隆会议 通过引导学 生分析新中 国外交的背 景和方针 回顾中国所 处的国际环 境和中国国 内建设任务 培养学生把 历史内容放 在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进 行分析评价 的能力 并 提高学生知 识迁移能力 和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新中 国成立初期 国际形势和 新中国外交 政策特点和 基本方针的 学习 培养 综合分析把 握历史事件 之间相互联 系的能力 使学生能对 所学内容进 行较为全面 的比较 概 括和阐释能 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通过对建国 初期国际环 境和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 策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 党和政府能 够面对纷繁 变幻的国际 形势 从国 家利益和世 界人民利益 出发 制定 成熟的外交 政策 通过 通过对建国 初期外交成 就的概括和 分析 增强 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自 信心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心 爱心 专心2 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 思考 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也利于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 运用史料为证据 培养 学生的分析 评价和辨伪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 1 课时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 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 推进双方 的互利合作 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 他国的关系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由此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一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 1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看书后回答 二战 使世界形势发生了 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 争重伤 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 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 赢得了独立 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 义战线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战 后 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 两大阵营 的格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 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 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书写中国外交史 的新篇章呢 在 1949 年 6 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 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 任何外国 政府 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 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 并向人民的中国 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 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 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 用心 爱心 专心3 则的基础之上 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接 着 在同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共同纲领 中 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 为保障本国独立 自由和领土主 权的完整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 政策 毛泽东的声明和 共同纲领 的规定 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 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 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 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 含义及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 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 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提问 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 反映了新中国 外交的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 教师概括 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 如 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 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反映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 新中国在成立之处为什么要实行 一边倒 这是因为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国际上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 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 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支持蒋介石打 内战 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我们 就不能不考虑到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 这就决定了 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 因此 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 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2 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 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先 是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中国派王稼祥为首任驻苏大使 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另有英国 荷兰等 8 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尤其是和苏联的 建交 是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的重要成就 1950 年初 双方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用心 爱心 专心4 约 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伟人为中苏邦交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 的政策 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 国外交的新局面 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 17 个国家 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 年 10 月 3 日 2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4 日 3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5 日 4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6 日 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6 日 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6 日 7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7 日 8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16 日 9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27 日 10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1 月 23 日 11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 年 1 月 18 日 12 印度共和国 1950 年 4 月 1 日 13 印度尼西亚 1950 年 4 月 13 日 14 瑞典王国 1950 年 5 月 9 日 15 丹麦王国 1950 年 5 月 11 日 16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 年 6 月 8 日 17 瑞士联盟 1950 年 9 月 14 日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 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问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 其内容是什么 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 学生思考回答后 教师作补充 周总理 1953 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即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后来 平等互惠 改为 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改为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 领土完整 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 它构成了核心部分 互不 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 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 和平共处 用心 爱心 专心5 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1954 年 6 月下旬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又分别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 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 系的基本原则 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提问 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为什么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 响 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学生思考后 教师概括指出 这是因为 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 最有生命力 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遵循这 些原则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 违背这些原则 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 生尖锐对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 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 表现出 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 是处理国与 国关系的最好方式 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新中国步入 50 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 1 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 50 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 在这次会议上 新 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 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 表的中国代表团 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 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终于达成了 关于 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 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 民战争 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 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 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 打乱了美国从朝鲜 台湾 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 的战略布署 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 重要地位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 2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万隆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起 了什么作用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许多亚非国家同中 用心 爱心 专心6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会后这种团结一致 反帝反殖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增进各国人民 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 万隆精神 1955 年 4 月 由印度 印度尼西亚 缅甸 锡兰 今斯里兰卡 和巴基斯坦五国政府 总理发起的 有 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 在印尼风景秀丽的山城万隆 召开了 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 陈毅 章汉夫 叶季壮 黄镇为代表组成的代表 团出席会议 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阻挠会议获得成功 西方舆论极力贬低这次会议 认为 它 将在愈益混乱和犹豫不决的状态中结束 美蒋特务还在会议前夕制造了 克什米尔公 主 号客机的爆炸事件 尽管出现了种种的不利因素 会议还是如期举行了 4 月 18 日上午 亚非会议正式开幕 印尼总统苏加诺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 接着会议主席 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发表演说 说明了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促进 亚非各国间的亲密合作 讨论社会 经济与文化问题 讨论民族主权 种族和殖民主义等 问题 这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 全体会议继续进行 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围绕着促进世界 和平 经济合作和谴责殖民主义三个方面进行 但在这和平友好的气氛中 也出现了不协 调的音符 有的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了 反对共产主义 的问题 有的代表提出了所 谓 颠覆活动 和 宗教信仰自由 等问题 这些言论在与会者心中留下了阴影 人们担 心 这次大会是否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而得不到什么结果呢 特别是因为人们知道 会前 各国代表团团长已经达成协议 会议上的任何决议必须全体一致通过 4 月 19 日下午 中国代表团团长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走上了讲坛 在分发了早已准备 好的书面发言后 他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造谣中伤作了补充发言 他的讲话驱散了几天 来留在人们心中的阴影 获得了与会代表普遍的欢迎和赞扬 当周总理回到自己的座位时 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纷纷离开座位 同他握手 拥抱 表示祝贺 会议绕过了暗礁 得以 顺利进行 从 4 月 20 24 日 代表们分为政治 经济 文化三个委员会分别举行会议 到 24 日 下午 终于通过了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完成了会议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当 日晚间 亚非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大会秘书长宣读了关于经济合作 文化合作 人权和自决 附属国人民问题 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决议 当会议主席问有没有人反对 这些决议时 全场掌声四起 十分热烈 会议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致通过了 亚非会议最 后公报 当地时间 21 点 30 分 会议主席宣布大会闭幕 亚非会议在中国代表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