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之比较及成因分析_第1页
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之比较及成因分析_第2页
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之比较及成因分析_第3页
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之比较及成因分析_第4页
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之比较及成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之比较及成因分析以南京某高校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何玥指导教师 魏丰摘要:本文通过对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几个主要来源是学习问题、专业发展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情感问题和就业问题。 其中男女生对压力的表现和解决方法是不同的。总的来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个人自身压力方面,男生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在社会环境方面,女生的压力感显著高于男生。具体来看,女生在求职择业和学业压力感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在家庭、恋爱、身体健康、适应和挫折方面的压力感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些差异性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分析The Comparison and the Reasons For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Taking a university in Nanjing as a cas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He Yue Tutor Wei FengAbstract: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survey on the performance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e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s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n college students are of a variety of forms. The several main problems are lear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the associated problems, emotional problems and employment problems. Which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olution of pressure o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s different. Overall, the sense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n college students is in their own personal pressure, and pressure on boy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Howeve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ressure on girl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Specifically, the pressure flu on job seeking and academic problem of femal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And in the family, love, good health, and adapt to the pressure and frustration flu boy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 These difference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erformance; analysis引言大学生既是承载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在最终成才、体现自我价值等主观愿望方面,这个“特殊群体”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是,近年国内大学里出现了一些虽不普遍却也并不罕见的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苦闷、彷徨、焦虑、偏执、脆弱,于是乎休学者有之,退学者有之,轻生自杀者有之这些非同寻常的问题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尽管我们不能做出所有大学生事件都是由压力所导致的结论,但有研究认为,任何事件在发生前的一刹那,确实和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失衡有着必然的联系。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压力水平或压力指数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晴雨表。2005年的一项高校大学生心理调查显示,压力过大在心理问题中高居榜首,有20.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左右有严重程度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恐惧、忧郁、神经衰弱等。2006年由南京工业大学团委组织的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正式公布,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在校大学生存在较大和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其中仅有1.0%的学生采取向学校或老师寻求帮助的方式解压,绝大部分学生则是通过和同学交流、自我释放、与父母沟通等途径解决。与此相对应的,只有不到10.0%学生感觉压力不大或者没有压力。而且,在大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心理危机的表现是不同的,因为男女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所不同。因此了解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异同对于预防与缓解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有重大作用。有利于高校根据性别更加有效地解决男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一、文献回顾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这一整体的心理危机研究比较多,而且大多偏重于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与干预机制,而对于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在表现与成因方面的异同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比较。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G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体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难情境的评估。因此,心理危机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而是他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情境的情绪反应状态。1张光涛等认为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它是由一些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它包括:个体或群体面临的损失、危险、不幸、羞辱、不可控性、日常生活的崩溃、不确定性和隐性的沟通。2 目前,学术界关于心理危机内涵的看法是基本趋于一致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有三种分法: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3其中比较流行的是布拉默提出的三分法,即心理危机有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三种情况。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境遇性危机是个人无法控制或预测的突发或超常事件,例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存在性危机是一些人生重要而根本问题(人生目的、意义、价值、责任等)的出现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4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有: 个体与自我的冲突、5个体与他人的冲突、6个体与环境的冲突、7观念和文化的冲突等。8大学生危机干预策略包括: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9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10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部分都是从相对宏观的层面泛泛而谈,尚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大多以大学生这一整体为研究对象,而对于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表现异同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比较,所以本文从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异同及成因出发进行考察,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二、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心理危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体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难情境的评估。因此,心理危机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而是他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情境的情绪反应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就是指学生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不能化作动力或是已经给人带来困扰的压力,就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危机。(在本文中,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的概念是可以替换使用的。)(二)资料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南京某高校卫岗校区的所有本科生。抽取调查的总样本数为100份。抽样过程为:先随机选取10个学院,再在每个学院随机选取10个宿舍(男生宿舍与女生宿舍各5个),最后以在每个宿舍遇见的第一个人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2.访谈法本研究另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10个个案,男女生各5名,以了解男女生在心理危机表现方面有哪些异同以及产生异同的成因。(三)指标体系本调查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从学习、就业、经济、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来了解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表现及造成这种压力的成因,以比较男女大学生的差异。(四)资料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1.5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2.个案编码分析本研究采用十个个案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具体方法如下:A.编码记号:a.学生性别编码:该编码用来表示访谈时案主的性别。如果是男生,则用“M”表示,如果是女生,则用“F”表示。b.个案的编码:用“个案”一词的英文单词“CASE”的第一个字母“C”和个案排列顺序的序数组成,如个案1为“C1”。c.话题的编码:每个问题分别用Q1、Q2、Q4、Q5等表示。B.编码方法:第一组为学生性别编码,第二组为个案编码,第三组为话题的编码。比如,“M-C1-Q1”表示男生(M)个案1(C1)对问题1(Q1)的看法。(五)实施过程本研究在收集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的相关资料时候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以南京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总体,采取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0%。在调查的95位大学生中,男生44人,女生51人,大一学生21人,大二学生35人,大三学生17人,大四学生22人。个案的被研究者是问卷被调查者中的10位大学生。三、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不同表现所谓压力指环境对人的要求与人去应付这些环境能力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将导致严重的精神负担 ,从而产生压力。美国国家精神研究所菲利普.戈尔德博士说过:“世界上没有不存在压力的环境。”大学生在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心理压力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专业发展,就业问题,经济问题,情感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男女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诉求的方法有差异,主要表现有:1.女大学生对学习方面的压力感受明显高于男生关于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大家共同存在的,只不过男女生对于不同方面的强度不同。具体如下:表1 男女大学生关于学习压力情况反应男女是否是否学习效率低下是否感到烦躁56.8%43.2%76.4%23.6%考试前是否紧张63.6%36.4%88.2%11.8%紧张是否影响成绩45.5%54.5%92.2%7.8%压力对学习是否有影响59.1%40.9%68.6%31.4%成绩排名对学习是否有影响66.0%34.0%62.7%37.3%四、六级对心理是否有影响75.0%25.0%78.4%21.6%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43.2%56.8%66.7%33.3%表1显示,女生对考试成绩更在意。其中最明显的有92.2%的女生认为紧张影响成绩,而男生只有45.5%的人觉得紧张影响成绩,仅相当于女生的一半。而与此相关的,如学习效率低下而感到烦躁,考前紧张等情况,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6.4%和88.2%,这也比相对应男生所占比例的56.8%和63.6%明显要高。至于在四、六级对心理的影响,成绩排名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压力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男女生差距不大。但是总体来说,女生对于学习方面的压力感受要高于男生。2.在就业方面,男女大学生期望不同,但女生就业压力高于男生 表2 对工作的期望男女工作稳定轻松27.3%45.1%收入高发展好54.5%19.6%专业对口13.6%21.6%兴趣4.55%9.8%其他0.05%3.9%表2显示,希望工作稳定轻松的男生有12人,占接受访问男生总数的27.3%,而女生则有23人之多,占接受访问女生总数的45.1%。对于工作收入和发展的要求,男生有54.5%的人希望工作收入高发展好,而对此方面有所期望的女生仅有19.6%。对于专业对口、兴趣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女生则多于男生。可见对于工作,女大学生期望工作稳定轻松,而男大学生期望收入高发展好。而对于就业形式的压力情况,数据统计如下:表3 对于目前就业形势的压力男女非常大20.5%25.5%大36.4%43.1%一般34.1%29.4%没有9.0%2.0%表3显示对于就业形势男女生都有压力,但是女生相对较高。认为压力大或者非常大的男生占56.9%,而女生占68.6%。可见男女生对于就业形势的压力感。而认为没有压力的男生有9%,而与之相对的,女生仅有2%。从这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女生对于就业形势的压力高于男生。3.在日常消费上,男女生消费重点不同;因攀比而造成的压力女生多于男生在大学虽然生活相对独立,但是大学生的经济并不独立。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费还是要依靠父母的给予。一些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习惯的人往往会有很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有些人虚荣心在作祟,和同学之间攀比成风,而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追随大流,这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攀比而造成的压力情况如下表所示:表4 大学生因攀比而造成压力男女经常11.4%15.7%有时25.0%33.3%较少47.7%35.9%无15.9%15.7%表4显示经常因攀比造成压力的女生有8人,占调查女生总数的15.7%,男生仅有5人,占调查男生总数的11.4%。而分别有25.0%和33.3%的男女生有时会因攀比造成压力。这两项数据女生均高于男生。而较少或不会因攀比造成压力的女生共有51.6%,男生有63.6%。不难看出女生因攀比造成的压力要多于男生。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支出的调查还发现,除了伙食费、学费、购书和文具等必需支出外,在服装和娱乐以及恋爱方面的支出也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女生在服装方面的支出明显多于男生,而娱乐方面的支出男生主要集中在电脑等方面,而女生旅游方面的支出略多于男生。恋爱方面的支出男生则比女生更多一些。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大学生追求独立,于是在外面租房子的花费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额外支出或多或少都会给尚没有收入的大学生造成经济压力,同时不难看出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很必要。4.在健康意识上男女生差别不大,但总体来说男生略高于女生当今社会各种竞争激烈,人们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也有体现。 表5 大学生认为健康的重要程度男女重要70.5%78.4%一般27.3%19.6%不重要2.2%2.0%表5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健康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认为健康很重要的男生有70.5%,女生有78.4%。27.3%的男生和19.6%的女生认为健康一般重要,这一比例男生明显较高。除此之外,均有2.0%左右的男女生觉得健康不重要。同时,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现在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表6 大学生对健康的担忧频率男女经常63.6%58.8%偶尔31.8%35.3%从不4.6%5.9%表6显示,男女生对健康担忧的频率差不多。经常担心的男生有63.6%,女生58.8%。与此相对的,仅有4.6%的男生和5.9%的女生对健康从不担忧。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各种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稍有不慎,很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5.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女生不如男生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主动追求开放式交往,以寝室为中心,社会工作和网络社交占主导,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的特点。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很可能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我来自农村,因为经济状况不好,而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很有钱,名牌衣服什么的,再加上本身性格就内向,这种差距更加重了我的孤僻,总觉得跟他们在一起相处有压力,虽然他们对我很好。”(M-C3-Q4)这种状况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从农村来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或多或少有这种心理压力。表7 大学生与同学相处状况男女很好68.2%62.7%一般25.0%25.5%有些问题6.8%11.8%表7显示,大学生中认为与同学相处很好的人并不是绝大多数,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和同学关系一般或者有些问题。有些问题这项中,女生所占比例为11.8%,明显高于男生的6.8%,余两项基本持平。可见女生在处理同学关系上不如男生。6.恋爱问题上,男女生都产生过苦恼和压力,但男生相对更多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人都有寻求爱和归属的需要,发展亲密关系就是满足这种需要的一种方式。恋爱是幸福的,失恋是痛苦的。但是失恋又是在大学生的恋爱中经常发生的。有人统计,近年来心理咨询的大学生中,失恋和恋爱受挫的共占到1/3。失恋不仅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因此而轻生。表8 大学生因恋爱问题而产生压力的情况人数所占百分比因恋爱产生压力6467.4%男生3453.125%女生3046.875%表8显示,有67.4%的同学表示对于恋爱问题产生过苦恼与压力。其中男生占53.125%,女生占46.875%。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恋爱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对于减少和预防大学生因恋爱方面带来的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有积极作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体会大学时代的爱情。7.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造成的压力上男女大学生差不多在本次调查和访谈中,很多学生压力的来源还有家里或者父母给的压力。表9 因家庭或父母造成压力的原因男女期望过高75%76.5%经济问题22.7%21.6%其他2.3%1.9%表9显示,因家庭或父母造成的压力中最主要的就是父母期望过高,给子女带来心理压力。这一现象在男女生中都有所体现。而且程度差不多,分别为75%和76.5%,均已达到或超过3/4。8.在解压方式上,男女大学生是不同的当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都会主动寻求解压办法,但在面临不同压力时,解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男女生的解压方法也不同。通过调查发现:有学习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购物来排解压力,如果需要求助时,多数男女学生都会选择求助朋友和家人。 “学习上如果遇到压力,我一般都会和同学出去打球或者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这样状态就会好一些。不然也学不下去。”(M-C8-Q3)“我如果遇到学不会等情况,常去购物,这样回来心情和状态都会好很多。我觉得有助于我继续学习。或者会找朋友聊聊天,转移下注意力,回来继续投入学习。”(F-C1-Q3)有就业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娱乐。其中在“发脾气”和“痛哭”两个选项上,只有女学生选,说明在就业问题上女生会感到更多的无奈。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家人和同性朋友。 “面临毕业,我对于就业方面的压力感觉很大。考虑到用人成本和女生生理特点,现在很多企事业都不招女生。现在我深切地体会到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压力,大多会找同性朋友聊天,她们能更好的理解我的处境。”(F-C10-Q5)有人际关系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购物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运动。男学生在人际关系压力过大时也会选择哭泣来解压。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家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和不求人。 “当我面对人际关系的压力时,更多的是找异性朋友求助或者倾诉。因为觉得她们是很好的倾听者,能静静听我说我的烦恼和压力,然后帮我分析,想一个解决的方法。有时候也会向家人诉说。”(M-C9-Q2)有经济压力时,男女学生排解方式无显著差别,多会选择娱乐、运动和埋藏心底等方式。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同性朋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 “经济拮据的时候试着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尽量少花钱。如果不行,会找同性关系好的朋友暂时借钱。为了顾及面子,我不会找异性借钱。”(M-C6-Q4)四、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如今,我们处于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诱惑刺激我们的神经。而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多发期。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很多。(一)环境方面的压力很多造成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今社会的就业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还有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给的压力等等。具体分析如下:1.就业问题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一般的学生。然而,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这种情况的形成也与我国长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1985年戈萨德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职业选择的社会学模式,受到人们的重视。他依据其他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影响职业选择的八大因素,并划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包括社会-经济阶层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身体因素、智力水平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择业的首要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层次,包括教育因素、职业知识与职业指导因素、就业可能性因素,它们在职业选择中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根据这一理论,笔者认为在第一层次中,主要就是性别因素和身体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影响。女性生理条件的限制和女性整体素质问题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用人单位向一切要效益,必然要计算用人成本。许多企业领导考虑到招收一个女大学生到单位,要面临结婚、生育、抚育等一系列问题和各种福利,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拒收女大学生也顺理成章。女性群体因此而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在本次访谈中,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这样说道:“面临毕业,我对于就业方面的压力感觉很大。考虑到用人成本和女生生理特点,现在很多企事业都不招女生。现在我深切地体会到女生就业难的问题。” (F-C10-Q5)另外,女大学生对于事业的态度以及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就业的一方面原因。在事业的态度中女生,很多女生认为事业有成更好,一事无成也不会有多大的压力,进退自如。女大学生成就意识偏弱这一情况很容易看出来。她们在考虑未来是,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想将来能嫁一位令人羡慕的丈夫。“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我就想以后找个有事业有能力的老公,就不用为生活而发愁了。我倒是很希望当全职太太。”(F-C7-Q5)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社会里,心理素质欠佳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在心理素质上的某些不足却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突出的表现是她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以及抗干扰能力差。因此在这些方面,女大学生相比于男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毋庸讳言,在就业方面,女大学生依旧面临很多问题。而且远多于男生。因为我国传统观念里男生要事业有成,要肩负责任,因此男生在就业方面亦足以形成心理压力。“想想毕业以后,心理压力挺大的。我是男生,以后要养家,肩负重大的责任。虽说女生找工作难,但是男生还期望有好的工作,做出一番事业。这样一来,男生也不轻松。”(M-C2-Q5)2.人际关系问题重要的人际关系主要指与家人、朋友,特别是异性(恋人)的关系。而大学生之间往往形成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这种关系一旦丧失或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极大的影响到他们对自身及今后人生的看法。而且进入大学,要适应新的环境。而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而女生在处理这方面关系的时候明显不如男生。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多变性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方面的危机。这可以通过奥尔特曼和泰勒的理论解释。他们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因素还有许多。例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社会化、复杂化,习惯和思想观念的个性化,人际交往理想化等等。同时,由于缺乏处理人际交往摩擦的经验,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出现与同学的矛盾后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形成强烈的心理压力。有些同学,个性内向,缺乏交往技巧,显得比较孤僻,容易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有些同学,个性太强,可能与教师发生矛盾,也会给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我性格内向,与别人不太爱说话。他们因此也不怎么理我,使我觉得很孤独。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的心理压力。”(M-C9-Q2)由于女生天性敏感,而且自尊心强,在产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时候,比男生更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女生在处理同学关系上不如男生。3.家里(父母)给的压力问题对于父母给的压力,男女生程度差不多。现在家庭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而言,父母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了他们身上。但是,由于逆反心理独生子女在这个年龄段常常与家庭对立,与父母对抗,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这是由于青年因独立支配自我的不能实现,遂通过逆反家长、老师等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成人感和独立性。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身上肩负着一家两代人的希望,父母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取代了孩子的理想,这经常造成学生才能与理想的偏差。从而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烦恼和冲突,于是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最严重的是父母过高的期望给我的压力。”(F-C4-Q2)(二)文化方面的压力对于大学生的我们来讲,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了。但是学习也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校是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学校是现代社会个人通往社会的必由之路。造成女大学生对学习方面的压力感受明显高于男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社会文化模式是解释心理异常原因的模式之一。社会文化模式是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适应能力所造成的压力。学校生活条件的变化,例如大学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大学有较大差距 ,产生心理落差 ;从高中到大学 ,课程设置有很大区别 ,专业性相对突出 ,专业课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等等最终都会作用于个体,构成一种适应压力。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变化 ,从而觉得学习负担加重。而女生对于变化往往更加敏感,这就会更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刚到大学,发现很多条件都没有高中好。再加上由于高考失误,一直有一种失落感。而且一旦学习遇到困难,就会感到些许压力。可能是最初还不适应吧。希望以后可以更好。”(F-C5-Q1)现在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的同时,也感到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当问到为什么学习时,有的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而这种情况,当面临考试的时候,就会给不少学生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了。一位大二的学生说到:“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M-C2-Q3)其次 ,是竞争压力 ,大学中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不同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在学校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学习竞争、各种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高低的竞争、班干部竞选、学生会、团干等各种各类繁多的竞争 ,会使学生感到压力就在身边。而女生在以前一直被人认为学习比男生用功,努力。而且女生对于学习的要求相对更多,因为花的时间相对男生要多,所以企求收获更多。一旦遇到困难,总会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付之东流,产生情绪波动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三)生理方面的压力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健康被人们关注的越来越多。这点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男女大学生对于健康的担忧程度差不多。这是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生活不规律,熬夜玩牌,通宵上网等等。而且心理压力给健康带来的影响亦是不可忽视。很多人都有焦虑、睡眠质量不高、烦躁等表现。这些都是亚健康的症状。为此很多大学生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担心,从而造成健康方面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压力也在扮演着健康的“杀手”这一角色。下面这个公式被用来阐述压力和慢性疾病的关系:疾病=S*C*F其中,S=情感压力源;C=你的个人压力、管理方式、健康的整体状态;F=其他因素,如环境、药物史、基因等。这个公式是1967年由H.Lagerlof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竞争与压力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男女大学生对于健康的担忧程度差不多,均有90%以上(详见表6)。可见了解压力的应对措施非常必要。(四)心理方面的压力由于心理因素造成压力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由于攀比心理而造成的经济压力。还有恋爱问题等等。1.经济问题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追逐潮流,例如: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形成攀比心理。大学校园高消费蔚然成风。造成女大学生之间攀比往往是由于女大学生好面子,喜欢争强,比如买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攀比而引起的经济压力。通过调查显示,不会或者较少因攀比而造成压力的女生共有51.6%,男生有63.6%。(详见表4)。可见女大学生因攀比造成的压力高于男生。攀比现象还可以用美国理论家凡伯伦提出的消费理论来解释。他说消费各种物品的动机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创造自己与众不同(让人羡慕)的基础。拥有这些东西代表有较高的地位。换言之,这就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在大学生中,这个理论亦可以推广使用。很多大学生一味追求名牌,而不考虑其他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条件等等。这种行为可以说就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希望以此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但是,这也让绝大多数条件一般甚至不好的同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家在农村,很穷,在中学与别的同学家庭情况差别不大,倒没什么。可到大学后,同寝室的同学家庭条件都比我好,使我有了沉重的压力。有一次我去打篮球,穿了一双破布鞋,遭到别的同学的嘲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耻辱感,而且经济方面的压力油然而生。”(M-C3-Q4)2.恋爱问题恋爱是很多大学生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的过程。而在爱情中一系列复杂、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对于单纯的大学生来说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地方。有的同学想恋爱,但又担心父母不同意,担心对方不接受自己,种种心理冲突,都让大学生不能轻松。在恋爱问题上,男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与我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对男生的要求总是高于女生,男生要有作为有担当,要对家庭负责任等等。因此在恋爱的时候,男生会更多的考虑到以后,或者是尽可能满足女朋友的要求等等。而男生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选择沉默,这就成为心理压力形成的另一种因素。“女朋友总是不知足,嫌我这不够好那不如人。我只好不断努力,但是她又不理解,又嫌我没时间陪她。我要不断平衡这两方面。这种生活真的让我觉得有压力。”(M-C8-Q1)单恋或者暗恋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一旦失恋,有些人不能接受如此之大的打击,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扰,更有甚者出现报复等不健康心理。还有一些内心脆弱的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而轻生。在本次的调查和访谈中,就有67.4%的同学表示对于恋爱问题产生过苦恼与压力。其中男生占53.125%,女生占46.875%。可见男生恋爱压力高于女生。(五)大学生的解压方式面对压力,男女生反应各有特点。这与男女生生理心理是分不开的。看到女性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男性在语言情感形象思维记忆等能力方面也有劣势。女性的思维倾向是收缩、保守、合作、直觉和综合,而男性总的思维倾向与之对立,是伸张、扩张、竞争、理性的分析,从而各有优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难看出,男生的科研能力明显强于女生,而考试成绩总体却比女生逊色。虽然女生记忆力占优势,但是男生在抽象水平上加工信息,具有先天优于女性的排序能力。而且男生读书兴趣广泛,一部分女大学生囿于课本和笔记的狭窄的学习状态、过分地死啃书本限制了思维的拓展。鉴于男女大学生不同的心理优势及特点,我们应该广泛涉猎书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扬长避短,尽可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尽可能减少心理危机,这样才能在当今社会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五、结论与思考(一)结论通过此次对南京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调查,笔者发现,一方面男女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的表现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1.共同性造成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学习问题、专业发展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情感问题和就业问题等。其中学习方面,四、六级、成绩排名以及压力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男女生差距不大。就业方面男女生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压力。而经济方面由于男女大学生追求的从众心理,造成因同学间的攀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当今社会各种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健康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大学生对健康担忧的频率我们不难看出,男女生对健康担忧的程度差不多。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对男女大学生造成的压力差不多,均已达到或者超过了3/4。2.差异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表现不同。其中,男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压力感高于女生,在处理同学关系上要比女生强。而女大学生在求职择业和学业方面的压力感高于男生。另外,男女大学生在就业方向的侧重点也不同:男生期望收入高,发展好,而女生期望工作稳定轻松。这种种差异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有关。社会更多地赋予男性要承担“主外”的重任,所以男生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适应和成就竞争任务更重,自然心理压力感更大,而女生则因面对当前社会择业形势上明显的男女差别,更多地感受到学业和择业的心理压力。当面对压力时,男女生的解压方式也并不相同。发脾气和痛哭这两个选项只有女生选择。男生更多的依靠运动或者娱乐来缓解压力,而女生则更喜欢购物或者倾诉等方式。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十分必要。而且应充分利用大学的科学人文环境形成并确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以成功地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选择。(二)思考由于男女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要根据男女大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1.对女大学生在平时就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个性,锻炼她们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正确悦纳社会和自我的良好认知习惯,最大限度地认识和发展自我。在女大学生中建立沟通有效的人及支持网络,以确保消极应激事件发生时能给予她们最快速和有力的支持。还可以在女大学生中建立健康档案,普及营养知识,提倡她们调节睡眠、饮食和运动以缓解压力所造成的影响。当女大学生产生过大心理压力时,亦可以用女性主义疗法治疗抑郁。女性主义疗法和其他心理治疗相比,更重视检验引起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而不仅仅是心理的因素,如性别因素的影响和跨文化因素的影响。2.对男大学生男生比女生更有远大的理想,对于工作和今后的压力明显高于女生,因此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且要常问自己“来大学干什么”、“今后要成为怎样的人”等 ,有利于角色定位 ,适应环境。很多男生喜欢玩游戏等,到了大学有意无意的放纵自己会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此时想到自己那远大的目标,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他们确立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为今后的成功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且男生大都不善表达,把所有的压力和苦闷都埋在心中。所以我们可以在男生之中建立一个互相沟通谈心的平台,男生与男生之间往往更容易沟通和产生共鸣。很大程度为男生缓解心理压力。靠运动来缓解压力也是很多男生所爱,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最后,笔者认为通过这次的调查分析,为掌握男女生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建立不同的预防和解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高校能因性别而异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亦可帮助大学生更加从容的应对大学生活形成健康稳定的人格和成熟坚定的处事风格,更好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非常感谢魏丰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对本篇论文进行悉心指导。魏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外,论文的完成是要靠四年学习的积累,在四年的学习中,社会学系的每一位恩师都给予我不同程度的鼓励和指导,在此一并感谢。感谢您们对我的培养。参考文献:1 GCaplan,McCartney, Concepts of Health and DiseaseM.Massachuset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81:143-208.2 张光涛,李海红.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及危机干预研究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5):18-19.3 陈秋燕.对建立学校心理危机管理机制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35.4 蔡哲,赵冬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7-8.5 樊富民.“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1.6 张金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及预防措施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4-26.7 陈道明.现代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干预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06(6):15-16.8 安少华.试论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5):29-31.9 吴远,姚飞.文化价值观视野下的心理危机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6):9-11.10 黄蓉生.以预防为主建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5(8):36-37.11 陶玉芳,江立成.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绿色通道”的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3.12 尧新瑜.高校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三种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1999(12):39-40.13 刘杰.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05(6):57.14 楼仁功,潘娟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6):65.15 RGomez, K Holmberg, J Bounds et al. Neur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as predictors of coping styles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999 (27):48-50.附录A 问卷大学生心理危机(亦称压力)调查问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竞争的加剧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既有生理上的又有心理上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大学生又会有哪些压力甚至危机呢?大学生在学习、经济、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心里压力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性别ngbie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你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来不会 2.考试前后你总会心情紧张吗? A.总是 B.有时,特别在考前 C.偶尔 D.从不 3.你认为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 B.没感觉 C.些许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 D.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无心向学 4.学业成绩的排名是否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影响? A.肯定会 B.大多程度上会 C.偶尔会 D.不会 E. 无所谓 5.你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否会给你带来心理压力? A.会 B.一般 C.不会 D.无所谓 6.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一般 C.有所不满 D.非常不满 7.学校的综合测评会带给你压力吗?A.很大B.有些C.不会 8.你认为考研压力大吗? A.很大 B.一般 C.不太大 D.无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