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_第1页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_第2页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_第3页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_第4页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苏教版第三板块苏教版第三板块 历史的回声 千古江历史的回声 千古江 山 诗歌鉴赏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山 诗歌鉴赏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教案 苏教版第三板块 历史的回声诗歌鉴赏 赤壁 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赤壁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的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 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 分析能力 诗词吟诵 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理解 文中用典的作用 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 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以 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 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 指导如何把握意境 分析对比归纳感 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 2 3 教学过程 赤壁怀古 一 导入 播放 三国演义 主题曲 滚滚长江 东逝水 叶振棠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 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 第 2 页 共 12 页 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文学常识 1 复习回顾苏轼相关文学常识 背诵 赤壁赋 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 名的歌妓 调也因此得名 它有双调 有平韵 仄韵 两体 仄体有 100 字 较为常用 平韵用者较少 此 词牌高亢 适合抒情 赤壁怀古 是题目与内容相 关 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 作 二 学习研读 1 齐读正音 2 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浪 喻时光 苏轼劈头一句 非常有气势 江 直接用一个 大 字来修饰 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 气势 如此的气势 如此的磅礴 让我想起了李白的 一句 写黄河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 不复回 把倾注不尽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 联系起来 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 背景 它既使人们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 又使人想见 风流人物的气概 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 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 气魄极大 笔力非凡 第 3 页 共 12 页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在长江这里 自古出现过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 事 在开始寻找英雄们遗迹的时候 词人终于找到了 他心中最景仰的英雄 周郎 但他在这里却先 埋下一笔 暂时不展开写 引起悬念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作者写赤壁时 为了岩石的陡峭 就夸张为 穿 空 为了写江涛汹涌 浪花怒卷 就夸张为 千堆 雪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赤壁的壮丽景色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用此句感叹语轻轻结住 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 融合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 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 的激荡 颇有 天风海雨迫人 之感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1 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 年纪很轻 2 以美女衬托英雄 更表明他当时春风得意 3 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 所以周瑜和 孙权外看是君臣之别 内观则是连襟之亲 周瑜能够 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 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 要条件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 第 4 页 共 12 页 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 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斗 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胆怯 反而从 容闲雅 谈笑之间 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 指挥镇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 作者这样称颂周瑜 表明他也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 业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作者的情绪不断变化 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 慕英雄豪杰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 的理想很明显地透 露出来 词意至此 已经达到高潮 但这些都是 神 游 眼前现实却是 我 的 多情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我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从 36 岁起 就开始过贬谪的生活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他第一次出判杭州 44 岁时再贬黄州 1085 年宋宪 宗时 司马光为相 一度奉召回朝 章敦为相时 苏 轼因坚持他的见解 被贬广东惠州 北宋哲宗绍圣四 年再次被贬海南岛昌化军 人生如梦 是作者在遭 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我安慰之语 但他并没有想到 要 及时行乐 他的 一尊还酹江月 不过是要向 江月 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纵观全词 可以说豪放中略见 第 5 页 共 12 页 苍凉 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 二者并不矛盾 3 问题研讨 A 豪放风格的体现 B 为什么 一时多少豪杰 独写周瑜不写曹操 C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与史是否一致 D 是否与苏风格冲突 E 把 风流人物 换成 英雄人物 觉得可 以不可以 风流人物 就是 英雄人物 都是杰出的 有成就的人物 F 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 周瑜 遥想公瑾 当年 小乔初嫁了 公瑾 周郎 公瑾是字 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再用 周郎 就与前面重复了 G 词下阙为什么写小乔 初嫁 出嫁 新婚新婚燕尔 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 刚 刚嫁给周瑜 周瑜还在度蜜月呢 如果用 出嫁 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 而是老乔了 可是 我要告诉 大家 这里 苏轼是真的 错 了 在指挥赤壁之战 的时候 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 而是已经嫁给周 瑜十年了 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 而小乔嫁给 周瑜是建安三年 已经真的不是小乔 的确是老乔了 第 6 页 共 12 页 苏轼这里是故意为错 有意如此去写 大家是否 忘了开头我提的 4 个字 为什么苏轼偏偏用 风流人 物 而不用 英雄人物 风流人物 须得有 儿女情长 正如刚才同学所说 懂得感情 懂得爱情 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 风流人物 不但要有武胆 还 得要有柔肠 如果说 美女陪衬英雄 也不能说错 所以 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 跟十 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 突出自己所敬 佩所向往的周瑜 风流人物 那 儿女情长 的一面 雄姿英发 描写的是风流人物的一面 即英雄 气概的一面 羽扇纶巾 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 而 是文臣的装扮 既能武 又能文 苏轼心目中所敬仰 所向往的 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 文武双全 风流人物 毛泽东的 沁园春 雪 里面有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是指才能出众 品格超群 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武略 文韬 F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 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学术界争论 樯橹 有的版 第 7 页 共 12 页 本作 强虏 哪个更好 故国神游 神游者 是谁 周瑜还是苏轼 多情应笑我 这句怎么理解 存在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 应笑我多情 即苏轼在人生失意 人生低潮 年华老大的时候 还怀想什么 风流人物 太多情了 也就是说 是苏轼 多情 第二种 理解是 多情应笑 后面应当是逗号 我 应当 归属下面 形成 我早生华发 多情 实际是 多情人 多情人 指的是 周瑜 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过程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 导入 东坡词豪放 有铁板铜琶之称 看下 面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 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一 片忠诚 同样一首怀古古词 一起学习 背景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杰出的 爱国诗人 山东历城人 其词题材广泛 风格以豪放 第 8 页 共 12 页 为主 与苏轼接近 世称 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 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 稼轩词 又名 稼轩 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秋天 辛弃疾已 66 岁 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 高谈伐金而不作 实际准备 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 闲废已久的辛 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 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 出防 要地京口 表面看來 朝廷队他似乎很重视 实际上 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 但辛弃 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 故到任后 他积 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 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 到忧心忡忡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 辛弃疾登上此楼 面对着破碎的山河 感慨着历史的兴亡 忧虑着复杂 的形势 百感交集 写下了此词 二 赏读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上阕 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 感叹 时无 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 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 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 热情 第 9 页 共 12 页 下阕 借刘义隆 廉颇的故事 抒发对南宋王朝 的愤懑 以及自己抗金救国 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 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有着抗金 救国 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 也表现 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 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 刺和不满 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这首词借 怀古 赞扬孙权 刘裕的抗敌业绩 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 伐的冒险行动 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 恢复中原统一 国家的热切愿望 运用典故 十分恰当 是它的一大 艺术特色 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 为什么 英雄业绩与可 悲现实对比 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 气吞万里如虎 与刘义隆 赢得仓皇北顾 对比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 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四十三年前的 烽火扬州路 与眼下的 佛狸祠 下 一片神雅社鼓 对比 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四 拓展 念奴赤壁怀古 与 永遇乐京口北固 第 10 页 共 12 页 亭怀古 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 讨论这两首词的 异同 1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 地点 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 不同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阕中 用 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和 一时多少 豪杰 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 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 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 深度不同 苏轼词作纵横决荡 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 层面 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 辛弃疾的词作扣紧 现实 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 表现自己的爱国情 怀 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 旷达乐观 辛词用事 多 层层转折 显得隐晦 附 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 算是个英雄 1161 年 金国 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XX 多人在家乡 起义 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 担任 掌书 记 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 他表现出非凡的勇 敢和坚定 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是 一个叫 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 辛弃疾亲往追捕 亲手斩了这 个叛徒 另一件是 亲率 50 骑兵 直逼驻有 5 万 第 11 页 共 12 页 大军的金营 活捉了杀害耿京 瓦解起义军的叛徒 内奸张安国 渡过淮水 到达建康 辛弃疾到了南方 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 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后 他继续坚持主战 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 宣传北伐抗金 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 以 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 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 歌舞升平的生活 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 直害怕 辛弃疾渡江之后 首先被解除了武装 后来 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 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辛弃疾 被迫退隐江西上饶 空怀一腔忠贞热情 却报国无门 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 篇怀古词 是突出的一首 宋宁宗喜泰三年 辛弃疾 64 岁退居江西乡 司已有十多年 被执掌大权的韩 伉胄所起用 当时蒙古已崛起 金则日益衰败 并起 了内乱 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 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第二年任他 作镇江知府 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 辛初到镇江 积极为北伐作准备 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 胄一伙采 纳 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 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 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