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简况_第1页
长江经济带简况_第2页
长江经济带简况_第3页
长江经济带简况_第4页
长江经济带简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长江经济带的简介 1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 西 江苏 湖北 浙 江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 江西 安徽 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 武汉为 龙腰 重庆为龙尾 2 城市分布 上海 1 个 江苏 南京 镇江 扬 州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通 浙江 杭州 嘉兴 湖州 宁波 绍兴 舟 山 6 个 安徽 合肥 芜湖 铜陵 安庆 池州 马鞍山 7 个 江西 九 江 1 个 湖 一 长江经济带的简介 1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 西至云南 涉及上海 重庆 江苏 湖北 浙江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 江西 安徽 9 个省 2 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成渝城 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 重庆 湖北武汉三大航运中心 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 地开发 四是促进 两头 开发开放 即上海及中巴 巴基斯坦 中印缅经 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 武汉为龙腰 重庆为龙尾 这三大城市也分别是上 海协调会 上海市 江苏省 安徽省 武汉协调会 湖北省 湖南省 重庆协调会 重庆市 四川省 的中心城市 2 城市分布 上海 1 个 江苏 南京 镇江 扬州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通 泰州 8 个 浙江 杭州 嘉兴 湖州 宁波 绍兴 舟山 6 个 安徽 合肥 芜湖 铜陵 安庆 池州 马鞍山 7 个 江西 九江 1 个 湖北 黄石 鄂州 武汉 荆州 宜昌 黄冈 咸宁 恩施 8 个 湖南 岳阳 1 个 重庆 重庆 万州 涪陵 3 个 四川 泸州 攀枝花 成都 宜宾 4 个 云南 水富 其中 一级中心城市 上海 二级中心城市 南京 武汉 重庆 苏州 杭州 南昌 成都 无锡 宁波 长沙 合肥 地区中心城市九江 岳阳 黄石 常州 舟山 南通 芜湖 宜昌 扬州 池州 镇江 安庆 铜陵 一般城市 万州 涪陵 荆州 攀枝花 嘉兴 黄冈 巢湖 湖州 马鞍山 宜宾 泸州 绍兴 鄂州 咸宁 水富 二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历史 1985 年 9 月 七五 计划提出东中西部的概念 要求加快长江中游沿岸地 区的开发 大力发展同东部 西部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 2005 年长江沿线 7 省两市签订 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 但因各省市行政 壁垒等因素 使得长江流域的航运和经济一直被割裂 该协议效果不大 2013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召开关于 依托长江建设中国 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 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 当时包括上海 重庆 湖北 四川 云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等 9 个省市 2014 年 3 月 5 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 告中首次提出 要依托黄金水道 建设长江经济带 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建设 明确为国家战略 将给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 年 4 月 25 日 政治局会议提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 展 2014 年 4 月 28 日 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座谈会 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 长江经济带 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 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等 11 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 市 政府主要负责人 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 贵州和浙江两省确定被纳入 三 长江经济带的规模 长江经济带被誉为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带 流域面积占 全国 18 人口占 全国 36 201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这 11 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 GDP 总 量接近 26 万亿 占全部 GDP 总量的 41 2 专家预测 在本世纪的战略机遇 期内 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速将保持 8 左右 而长江经济带在未来 15 年经济增 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 到 2020 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 到全国的 50 四 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一是交通便捷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 经 济腹地广阔 不仅把东 中 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 而且还与京沪 京九 京 广 皖赣 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 承东启西 接南济北 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 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 其次是拥有储量大 种 类多的矿产资源 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 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 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 我国钢铁 汽 车 电子 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 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 大 运量 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 此外 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 位 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 40 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 人才荟萃 科 教事业发达 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 市场广阔 1995 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 216 个 占全 国城市数量的 33 8 城市化水平约为 50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1 个百分点 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 2 16 倍 五 长江经济带的结构特点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发展并不均衡 从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依次向西 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不同于近 30 年来的改革开放 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的珠三角 长三角 京津环渤海等发达地的经济圈状区域 长江经济带纵贯我国东中西部 长江横向经济带将触角伸入了欠发达的广袤 的内陆地区 将我国的经济串联成 T 型结构 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和增 长极 六 长江经济带所面临的问题 1 生态环境问题 流域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水资源严重污染有关部门测试 全国水资源污染严 重的城市几乎集中于长江流域 它们是 上海 南京 杭州 南通 武汉 黄 石 重庆 成都等 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酸雨造成长江流域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有 工业废气及二氧化硫 工业烟尘污染 能源结构不合理 汽车尾气污染等 2 流域协调发展问题 东西向交通基础设施滞后 长江流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了水运 铁 路 公路 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 但尚未形成综合大交通体系 运输设 施相对落后 由于沿江东西向交通基础设施滞后 造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 经济联系薄弱 经济发展整体性差 资源优势转化渠道不畅 缺乏快速有效的 交通通信纽带和紧密的经济互动 工业与城市大多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 沿江 产业带明显断开 地区封锁与诸侯经济突出 长期以来 长江流域内地区封锁与 诸侯经济一直比较突出 导致沿江各省市产业结构明显趋同 成为阻碍和制约 沿江经济带形成和整体实力提高的突出问题 七 应对策略 1 建设长江防护林带 改善长江流城生态环境 长江两岸应大力开展植 树造林 抓紧建设长江防护林带 提高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 全力保护和恢复 上游水源林地 增加植被面积 使长江流域日渐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尽快趋向 良性循环 强化环境管理 提高环保意识 2 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立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 是促进区 域经济联合 整体优势发挥和流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 应将长江流域 地区建成我国运输量最大的东西向综合运输大通道 长江流域东西向交通干线 的建设重点 一是水运方面 形成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联合整治长江航 道 加强长江水网航道开发 提高通航能力 在长江沿岸建设一批对能源 钢 铁 石化工业和外贸物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和具有江海联运 铁水中转 水水 中转功能的重点港口 以促进长江产业带的发展 二是陆路交通方面 建设沿 江铁路干线和现代化的沿江高速铁路系统 发展沿江高速公路主干线 立体交 通体系的建设 特别是高铁 港口 码头的建设需要大量投入 可以考虑引入 社会资金甚至海外资本 3 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协调管理机构 国内外流域开发经验表明 流域开发是否能顺利而迅速地实现 关键在于 组建具有法人地位的和权威性的机构 组织开发并协调管理 因此 必须对流 域开发实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 建立具有法人地位和权威性的机构 全面负责 此项工作 它不仅负责对全流域进行规划 开发与管理 而且负责建设项目的 经济运营 现在沿江地区间的经济合作还是初步的 不同程度地存在地区封锁 和诸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