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7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7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7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7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7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粤教版必修语文粤教版必修 1 1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 1 1 1717 汉魏晋汉魏晋 诗三首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到最后熟背全诗 2 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 用口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 营造意境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结合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欣赏诗歌的画面之美和音韵之美 能 结合句子简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一个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老师总结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他们相遇是惬意的 相守是温馨的 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 无情的别离 难得的相会 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 古诗十九首 中就具雏形 一 同学习 迢迢牵牛星 二 相关背景知识 1 牛郎织女的故事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最早的记载是 诗经 诗经 小雅 大东 一诗写道 维天有 汉 汉 天河也 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 终日七襄 襄 次或行 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 不以服箱 意思是说 在天上有一条银河 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 河这边有 一位勤劳的织女 每天织出锦纹七行 虽说每天织出七行 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 因为 银河那边有牵牛郎 却不能用来驾车箱 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 迢迢牵牛星 化用了 诗经 这一内容 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 更加突出了织女相 思之悲苦 思念之哀怨 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 艺术手法更完美 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 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2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 巧 又吸取了 诗经 楚辞 的营养 把抒情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一些抒写融情入景 或寓景于情 情景相生 达到天衣无缝 水乳交融的境界 一些作品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 节和场景抒写作者内心的感受 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创造出动人的诗境 一些作品善 于运用比兴手法 把缠绵的情思和深沉的哀怨寄寓鲜明的形象之中 使读者感到言近旨远 语短情长 含蓄蕴藉 余味无穷 古诗十九首 的语言浅近自然 但又异常精练 风格温 厚和平 委婉含蓄 钟嵘说它 文温以丽 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 可谓一字千金 三 诗歌欣赏 1 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注意五言诗的节奏划分 2 结合注释 把握诗歌大意 明确 迢迢牵牛星 看似写神话传说 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 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 的真实写照 此诗产生的年代 正是社会动乱时期 男子从征服役 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 夫妻分别 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 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 离愁别 恨是她们的伴侣 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 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 这样 一种社会现实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 欣赏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参考 我觉得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写得最好了 牛郎织女 因一水之隔 只能隔河相望 盈 盈 指水的清澈见底 脉脉 指人的含情样子 好像连那浅浅的河水也被牛郎织女的爱情 所感动 流淌的满是深情的爱 景和情的结合非常好 4 欣赏叠词之美 明确 迢迢 形容牵牛星之遥远 皎皎 形容织女星之明亮 纤纤 形容手之细长 札札 形容织布之忙碌 盈盈 形容水波之晶莹 脉脉 形容注视之含情 叠词其他例子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盈盈 表现女子的美好姿态 皎皎 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 皎皎 既表现星的明亮 又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 真称得上 一字千金 盈盈 既表现水波的晶莹 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 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 让人 回味无穷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5 反复朗诵诗歌 总结全文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首先 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 诗 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 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 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 写人 写景 写情 写感 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 而又句句不离牛 郎 好似随意而实则匠心独运 文温以丽 意悲而远 其次 抒情和写景的结合 诗不拘于神话传说的故事 而立足于写织女的感情 不仅通过 织女怅望牛郎 无心弄机杼 泣泪落如雨 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 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 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 通过 皎皎河汉 清且浅 盈盈 一水间 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 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 全诗似句句在写景 又句句在写 情 情语景语融合无间 诗写景自然清秀 抒情委婉含蓄 却又谐调一致 浑然一体 再次 诗的语言优美自然 精练工切而又富于韵味 尤其诗中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 札 盈盈 脉脉 叠词 不论是对写景还是对抒情 都十分精练准确 韵味无穷 妙不 可言 景新意深 全诗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 不愧为古五言诗成熟之作 因而 古人在 读 古诗十九首 诗说 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 自然笔下高妙 四 布置作业 1 背熟此诗 2 赏析 青青河畔草 中的叠词 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短歌行短歌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背诵本诗歌 2 掌握 短歌行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4 短歌行 中 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 应介绍有关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使学生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及其对时间流逝 的感慨 对人才的渴望 注意曹操在诗歌里面体现的慷慨沉郁的风格 教学时要抓住关键 诗句 以点带面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观沧海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问 这都是谁的诗句 这些诗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 相关背景知识 1 乐府解题 根据 古诗 长歌正激烈 曹丕 燕歌行 短歌微吟不能长 以为长 歌 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 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 低吟短 唱 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 建安十三年 曹操已平定北方 率军南征至长江 与孙权决战 这年冬天 11 月 15 日夜 皓月当空 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 后置酒宴请诸将 酒至兴处 他横槊赋诗 吟唱了这首 短歌行 此诗格调高远 感情丰富 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三 作者及其成就 曹操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终于 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 丞相 封魏王 曹丕称帝后 追尊为武帝 他的文学成就颇高 与其子曹丕 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 开创了一代文风 其诗语言质朴 情感深沉 格 调苍凉悲壮 被称誉为 建安风骨 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继承汉乐府民歌 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如 蒿里行 薤露行 苦寒行 却 东西门行 等 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 如 观沧海 短歌行 著有 魏武帝集 四 快速通读全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1 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 读准字音 把握语调 读出慷慨之情 2 结合注释 疏通诗句 教师巡回点拨 五 梳理情节脉络 整体感知课文 诗歌结构 第一层 从 对酒当歌 到 唯有杜康 作者借酒抒情 以悲凉的情感感慨时光易逝 人 生短暂 第二层 从 青青子衿 到 鼓瑟吹笙 作者抒发对贤才的渴望 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 遇 第三层 从 明明如月 到 心念旧恩 继续写对人才的渴望 写 忧思 的原因 第四层 月明星稀 到 天下归心 表明作者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不遗余力的态度 六 诗歌赏析 1 整体把握 全诗反复出现一个 忧 字 诗人 忧 什么 明确 人生短暂 人才难求 2 具体研讨 第一层 作者的 对酒当歌 的忧思来源于哪里 明确 源于内心的焦急 正因人生短暂 才更渴望招纳贤才 为己所用 建功立业 第二层 这一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这一句出自 诗经 郑风 子衿 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 诗 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 浑然天成 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这四句选自 诗经 小雅 鹿鸣 雅 是宫廷乐曲歌辞 小雅 鹿鸣 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选句意为 野鹿呦呦不停地叫 在那野外食青苹 我有高贵宾客 吹笙鼓瑟悦宾朋 这四 句诗信手拈来 却与全诗融为一体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 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字面意为 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 什么时候才可以 摘取呢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将贤才喻为明月 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 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 才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 忧 从 情感上照应第一层 越陌度阡 四句句意呼应第二层 仍是想像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 可理解 为连年战乱 百姓流离失所 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彷徨 不知何去何从 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 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 山不 厌高 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化用 管子 形势解 的话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 是出自 史记 鲁周公世家 的一 个典故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 曾 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 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 一定会热切殷勤地 接待贤才 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 归纳明确 此诗气调高远 感情丰富 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中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 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 生命的悲剧 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 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 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 人才之情 全诗以感慨开始 继之以慷慨 沉吟 再继之以忧愁 开朗 一忧一喜 忽徐 忽急 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4 拓展研讨诗歌的艺术技巧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 参考 1 引用成句 不露痕迹 2 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 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七 布置作业 1 背熟全诗 2 选择诗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 写下你的感受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 辞官归田 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 热爱田园生活的精 神 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 欣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学习其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教学前 适当复习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 让学生对陶渊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熟读全 诗 明确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倾向 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初中学过的陶渊明诗文 如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诗歌语言质朴 平淡 自然 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 境 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 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归园田居 组诗中的第一首 二 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 427 又名元亮 世号靖节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 他的创作开创了 田园诗一体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所以梁 钟嵘说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这一句话 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 朱自清也曾说过 中国诗人里影响最 大的似乎是陶渊明 杜甫 苏轼三家 他们的诗集 版本最多 注家也不少 可见 陶诗 在我国诗史上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 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 由于门阀制 度的存在 庶族寒门出身的人 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 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如现实的泡沫湮灭无声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 高龄 才出仕为官 但终其一生 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 参军 县丞一类芝麻小官 不仅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 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 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到他三十九岁时 多年来有深刻影响的老庄思想和隐逸的社会风习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 变化 他说 先师有遗训 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 转欲志长勤 癸卯岁始春怀 古田舍 可见 道之不传 的理想幻灭使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灵的宁静与淡 泊 此后 他又为彭泽令 就在他上任八十余日之时 逢郡都邮来巡 属僚告之应束带进 见 他长叹到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并即日解印挂职而归 从此 他结束 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 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也给后人留下了其人 不为五 斗米折腰 的佳话 三 背景知识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 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 405 年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 做县令 不过八十多天 便声称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 时隐时仕 身不由己的生活 终老田园 归来后 作 归园田居 诗一组 共五首 描绘 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 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四 梳理情节脉络 整体感知课文 1 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 互相呼应 中间有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田园 承上启下 关联过渡 首尾记叙抒情 中间写景抒情 整首诗合缝接榫 丝 丝入扣 精巧玲珑 浑如天成 2 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 写自己热爱田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