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2):三代的更替和制度旧人教版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2):三代的更替和制度旧人教版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2):三代的更替和制度旧人教版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2):三代的更替和制度旧人教版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2):三代的更替和制度旧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第 1 1 课课 三代的更替和制度三代的更替和制度 一 夏 商 西周的更替一 夏 商 西周的更替 1 夏朝 奴隶社会的形成 1 夏朝立国 BC 2070 年 禹 2 统治区域 都城 相传初建在阳城 今河南登封 中心 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3 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确立标志 禹死启继位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链接材料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大同之世 进入 小康之世 阶级社会 基本认识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从根本上讲 袭世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历史的进步 世袭制的实质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私有制政治制度 其特征是 家天下 世袭制是我国实行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沿袭近 4000 年 直到 1911 年清朝灭亡 主要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的产生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4 政权性质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依据 主要依据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 武装 官职 监狱 刑法 阶级关系 奴隶主与奴隶 平民对立 认识 奴隶制的确立 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的进步 4 夏朝亡国 暴君 桀 链接材料 夏王桀暴虐无道 狂妄自大 却自比太阳 天之有日 犹吾之有民 日有亡哉 日亡 吾亦亡矣 人民痛恨 诅咒说 时日曷丧 予及汝皆亡 灭亡 BC 1600 年 商汤灭桀 夏朝灭亡 原因 根本原因 夏桀暴虐无道 重要原因 百姓的反抗 直接原因 商汤灭夏 2 商朝 奴隶社会的发展 提示 商 位于黄河下游 1 成汤灭夏 商汤革命 具体时间 BC 1600 年 成功之因 主观原因 任用伊尹 发展国力 完成灭夏准备 客观原因 夏桀无道 夏民反抗 性质认识 奴隶主贵族反对暴君 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2 成汤建商 BC 1600 年 建都于 亳 今河南郑州 3 盘庚迁都 背景 商朝前期 社会动荡 屡次迁都 用心 爱心 专心 时间 商朝中期 BC 14 世纪 新都 殷 今河南安阳 意义 使商朝由动荡到稳定 由中衰到中兴 迎来了政治经济发展新时期 4 商纣亡国 标志 BC 1046 年 牧野之战 商纣战败自焚 原因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商纣王暴政统治 链接材料 商纣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而盈钜桥之粟 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 使男女裸相逐 其间 为长夜之饮 史记 纣王暴政表现 广建宫苑 肉林酒池 生活腐朽 炮烙之刑 残害人民 奴隶 商军陈前倒戈 夏亡商灭给后世之君的启示 任用贤臣 勤政爱民 反腐倡廉 5 残酷制度 商朝奴隶制度极其残酷 残酷刑法 镇压人民 如创炮烙之刑 人祭 杀奴隶作供品 祭祀神灵和祖先 人殉 奴隶主死后 杀死或活埋奴隶作为殉葬品 甲骨文中有关奴隶的字 表示奴隶对主人的俯首顺目 3 西周 奴隶社会的鼎盛 提示 周 位于黄河支流渭水流域 1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BC 1046 年 结 果 商朝灭亡 导致了王朝更替 成功之因 客观原因 商纣暴政导致商朝社会矛盾尖锐 成功基础 姜尚 周公旦改革 增强了国力 性 质 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政的正义战争 2 西周建立 BC 1046 年 武王建周 定都镐京 今陕西西安 3 国人暴动 国人含义 西周的平民 身份比奴隶自由 平时耕种 战时 执干戈以卫社稷 暴动原因 周厉王暴政 残暴表现 贪财好利 盘剥百姓 引出典故 道路以目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暴动时间 BC 841 年 暴动结果 厉王外逃 死于异地 西周出现 周召共和 行政 性 质 平民武装暴动 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 影 响 打击了西周统治 使西周由盛转衰 说明奴隶制出现危机 4 西周灭亡 社会危机 西周末年 王室衰微 诸侯不朝 战争连年 国力贫困 幽王宠褒姒 烽火戏诸侯 王室起内乱 灭亡标志 BC 771 年 犬戎破镐京 杀死周幽王 周王朝覆亡 平王东迁 BC 770 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今河南洛阳 史称东周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 西周的统治制度二 西周的统治制度 1 井田制 1 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 2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 3 实质 是周王土地私有制 晋天之下 莫非王土 4 演化 始于商朝 盛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瓦解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废除于战国 5 内容 内 容备 注 一切土地属于周王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土地由周王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 土地不得自由卖买和转让 受赐诸侯臣下须交纳贡赋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作 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 产品分配形式 6 作用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巩固了分封制的实施 井田制推动了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 为西周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 分封制 1 基本含义 封邦建国 是西周王朝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 2 分封目的 众建亲戚 以蕃屏周 即建立统治屏障 巩固西周统治 3 分封办法 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下 建立诸侯国 4 分封对象 王族 功臣 先代贵族 5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周王 天下共主 是最高统治者 诸侯 周王臣属 率土之宾 莫非王臣 拱卫王室 镇守疆土 敬服王命 随从作战 定期朝觐 贡献财物 点拨认识 分封前提 土地王有 分封纽带 宗法血缘关系 分封核心 土地 分封制的实质 奴隶制国宾的地方行政制度 6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齐 鲁 燕 卫 晋 宋 姜 姬 姓 诸 侯 国 商 7 分封作用 积极性 巩固了周朝统治 扩大了周朝疆域 用心 爱心 专心 消极性 后来逐渐造成诸侯割据局面 3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分封制是政治制度 2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反过来巩固了井田制的实施 3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目的都是巩固奴隶制统治 4 井田制和分封制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土地和人民 5 井田制和分封制在西周前期 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促使西周走向强盛 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1 学者考证 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 最后一次迁徙后 定都二百多年 创造了辉煌的文 明成果 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 商汤 B 武丁 C 盘庚 D 商纣 2 古代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 下列早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 A B C D 3 周易 革 说 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 汤武革命 的性质是 A 商周两个国家之间的民族战争 B 商周两个国家争当霸主的斗争 C 奴隶主贵族领导的反抗暴政的斗争 D 奴隶和平民反统治者的斗争 4 夏朝和商朝亡国的共同原因是 A 奴隶制国家的更替 B 奴隶制度的衰败 C 国君的暴虐无道 D 反腐倡廉的必要 5 史书记载 封诸侯 班赐宗彝 作 分殷之器物 它最符合 A 禹建立夏朝 B 汤灭夏建商 C 西周分封制 D 春秋诸侯纷争 6 荀子 儒效篇 记载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 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 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土地和耕牛 B 封号和耕牛 C 人口和铁犁 D 土地和人口 7 时日曷丧 予及汝皆亡 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8 根据最新的夏 商 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 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 A 4070 多年前 B 3670 多年前 C 5000 多年前 D 2070 多年前 9 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 B 镐京和东都洛邑由周王统辖 C 周王是天下诸侯的共主 D 诸侯国是西周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下列最能说明西周分封制开始崩溃的历史现象是 A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王室衰微 大国争霸 C 尊王攘夷 D 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11 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 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人称卫鞅 姓公 孙氏 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 商 姓来源于 A 自然的崇拜 B 所在地方的地名 C 母亲的族姓 D 因功得到的封地 12 中国古代史书中盛行以西周褒姒 周幽王为褒姒 烽火戏诸侯 犬戎叛乱 诸侯不援 镐京陷落 幽王被杀 为典例的 女娲论 下列关于西周灭亡原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阶级矛盾激化 国人暴动打击报西周的统治 西周末年 王室衰微 诸侯不朝 战争连年 国力贫困 民族矛盾激化 犬戎杀死幽王 灭西周 赫赫宗周 褒姒灭之 A B C D 13 启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是 A 建立夏朝 B 开创王位世袭制 C 推行禅让制 D 实行分封制 14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 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 则齐鲁秦吴 氏于谥 则文武成宣 氏 于事 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 王 侯 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 族号 B 邑号 C 爵号 D 官号 15 图 6 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 蓟城纪念柱 礼记 载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 而 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丰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6 九鼎既成 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 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 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7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8 关于 牧野之战 与 国人暴动 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 都是自下而上的国人革命 C 都是反抗暴政的斗争 D 都体现了奴隶的反抗性 19 对右图的解说 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 发生于公元前 2070 年 B 是奴隶主贵族发动的争霸兼并战争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