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6504982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4.3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4-01
上传人:qq77****057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10.8
积分
- 关 键 词:
-
117
我国
生态
补偿
法律
原则
制度
思考
- 资源描述:
-
117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117,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原则,制度,思考
- 内容简介:
-
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科毕业论文(设计)相相关表格资料关表格资料(1)课题申报审批表(2)任务书(3)开题报告(4)周进展记录(5)中期检查表(6)答辩记录(7)成绩评定表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学学 院:院:法学院法学院专专 业:业:法法 学学班班 级:级: 法学花法学花 041041 班班 学学 号:号: PB0404041055PB0404041055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倪倪 瑞瑞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王王 伟伟2008 年 6 月 23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设计设计) )课题申报审核表课题申报审核表(2008 届)学院(盖章):指导教师姓名王伟 职 称副教授课 题 名 称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 课 题 类 型课 题 来 源*论文设计科研真题生产或 社会实际导师 选题其它 说明:适用专业法学学生班级法学花041 班预计完成课题周数12 毕业实习地点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毕业论文 (设计)地点贵州大学1.课题基本内容及要求本课题要求详细论述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法律原则、实施现状等内容,分析并找出国内生态补偿制度各方面的理论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以便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要求学生认真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按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做好周进展情况记录。认真撰写论文,按时交给老师评阅,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修改,以达到一定的质量并定稿。做好准备工作,进行答辩。2.题目特点(表现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上、表现在结合省情方面、表现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表现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上) 本论文题目能体现当前法学理论界关于此课题研究的主流方向,从题目内容上能使学生接触到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最新知识观点,并能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有大致的了解,同时能对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与疑点加深了解并思考解决的方法。研究本课题必须使用国内外学者最新的观点,可以训练学生搜寻与和使用重要资料的能力。贵州省生态补偿制度正处于建设阶段,主要有“退耕还林”政策,从长期性和稳定性来看该政策缺乏可持续性,所以我省对于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任务还比较多。该课题可以让学生把知识、理论运用到对我省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和完善对策中,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此题目往届是否做过?若已做过,写明做过几次,本届有何新的要求?此题往届没有做过。 4.题目的难易程度、工作量(论文字数或说明书字数、图纸数量),以及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何要求等此论文题目在每一个阶段的难易程度不同,根据本届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题目的特点看,此题目难度适中。且论文字数要高于 10000 字以上才能将此论文的要点和精髓阐述清楚。同时,对此论文题目必须深刻理解,知识明确掌握,写作时论文层次清晰,研究重点突出。在此论文写作过程中要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深度理解生态补偿机制。 5.完成本题目的条件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如何解决?(含上机时数) 完成本题目的条件满足。院里的阅览室,提供了各类期刊杂志;学校的图书馆,提供了各种资料;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提供了便捷的查找资料的途径;省图书馆里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市内各个书店,提供了最新的文献资料和学术动态前沿;加上专业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修改论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6.系(教研室)审查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 (签字签字) ): 年 月 日7.学院毕业 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组长( (签字签字) ):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号PB0404041055学院法学院班级学生信息姓名倪瑞专业法学法学花041 班教师信息姓名王伟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任务书 发出时间2007 年 12 月 25 日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2008 年 3 月 3 日2008 年 5 月 31 日 共需周数12 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 主要内容:首先,应论述生态补偿概念及其特征。其次,论述构建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然后,论述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找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提出建议以便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主要要求:认真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明确生态补偿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此问题对法制完善的促进。并按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做好周进展情况记录,使论文的层次清晰明了。认真撰写论文,且论文字数要高于 10000 字以上才能将此论文的要点和精髓阐述清楚。按时交给老师评阅,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修改,以达到一定的质量并定稿。做好准备工作,进行答辩。 预期目标:生态补偿制度在社会发展与环境恶化这一矛盾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立法不够完善,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方式等科学概念都有待深化。不过这反而给了生态补偿研究很大的空间,为了完成论文,除了基本的立法制度应该了解,国内对此制度的论文主要观点应该了解,同时还应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对于立法不完善的议题,更能深入了解研究的课题的实际发展可能性和可行性。预期本论文完成后,可以深入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理论与时间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此外,按照论文撰写格式要求,严格按照论文步骤要求写作论文,并按时完成论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完成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与深度研究。计划进程:起止时间: 2008 年 3 月 3 日5 月 31 日(112 周)。2008 年 3 月 3 日3 月 31 日:阅读相关文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并完成文献综述。2008 年 4 月 1 日4 月 25 日:完成论文初稿。2008 年 4 月 25 日5 月 9 日:完成论文二稿。2008 年 5 月 9 日5 月 31 日:定稿,并修订论文格式。2008 年 6 月中旬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1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 汪劲.环境法律的解释:问题与方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3文同爱.生态社会的环境法保护对象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4 沈满洪.水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研究J.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 5万艳红.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立法思考J.石家庄经济报,2005,(12).6尤艳馨.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07,(4).7彭春凝.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政府干预J.西南民族大学报, 2007,(7).8李克国.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干部学报,2007,(3).9田义文、王宁军、孙永信.论生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的确立J.改革研究,2007,(7).10王凤远.对建立我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J.南都学坛,2007,(9).11杨道波.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9).12邢丽.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J. 财政研究,2005,(1).13薛惠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B/OL.中国人大网,2007-01-2914梁丽娟,葛颜祥.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软科学,2006,(4). 15幸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时代法学,2007,(4).16詹佳嘉.论生态补偿制度J.科技信息,2005,(4).17耿格峰,朱丹果.我国西部生态补偿立法构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18王欧,宋洪远.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农业经济导刊,2005,(6).19一些国家的生态补偿办法J.水利水电快报,2007,(8).20曹海英. 公平原则的环境伦理学阐释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论文(设计设计)名名称称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论文(设计)论文(设计) 来源来源教师选题论文(设论文(设计)类型计)类型A 指导教指导教师师王伟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倪瑞 学号学号PB0404041055班级班级法学花 041班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以及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方法和经验。研究意义: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现状:目前,生态补偿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生态补偿的科学定义许多学者也有各自的观点。环境科学大辞典定义自然生态补偿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即自然生态系统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所起的缓冲和补偿作用。叶文虎(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Z.中国环境科学,1998.4.298-301)认为生态补偿是自然生态系统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所起的缓冲和补偿作用。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 .现代法学,2005. (5):186-191)认为生态补偿指国家过社会主体之间约定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向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进行收费或向保护资源环境的主体提供利益补偿性措施,并将所征收的费用或补偿性措施的惠益通过约定的某种形式转达到因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或损害资源环境而自身收到损害的主体,以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的过程。对于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我国大多学者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补偿标准的制定,补偿途径的多样化,补偿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万艳红.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立法思考J.石家庄经济报,2005,(12): :813-816.)(杨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王凤远(对建立我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J.南都学坛,2007,(9):95-96.)结合国外生态补偿实践,提出通过生态宣传、非政府组织参与等方法促进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彭春凝(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政府干预J.西南民族大学报, 2007(7):105-109.)主要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政府干预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途径;李克国(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干部学报,2007(3):19-22.)主要从生态补偿政策上进行了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十七大报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中首次提出,要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即建立考虑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30 号),为进一步探索做好生态补偿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说明我国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一些地区已积极开展了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工作,研究制订了一些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环保总局也非常重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工作。但是,由于生态补偿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目前我国还处在原理性探讨阶段,针对具体地区、流域的实践探索较少,尤其是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三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研究内容:一、生态补偿的内涵 二、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分析(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二)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三、我国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 1 .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主导力量 2 .市场作用的发挥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关键(二)公平补偿原则(三)“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1.开发者保护原则2.受益者付费原则3.保护者获补偿原则(四)公众参与原则四、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现状1.法律法规不健全2.补偿资金融资渠道单一,难以保障生态补偿的持续进行3.现行补偿方式难以解决生态破坏的底层问题 4.没有统一的生态补偿体制管理部门。 五、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一)国外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及其启示(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的建议1.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法律体系2.处理好生态补偿的几个重要关系3.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生态补偿活动的参与4.加大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行多渠道融资5.完善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生态补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那些,以及从各方面完善我国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具备的工作条件:学校的阅览室,提供了各类期刊杂志;图书馆,提供了各种资料;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提供了便捷的查找资料的途径;省图书馆里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解决的办法:1、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并做记录;2、到网上数据库查阅相关的资料,下载资料;3、向老师咨询更多的信息指导,以便更好地完成论文;4、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起止时间: 2008 年 3 月 3 日5 月 31 日(112 周)。2008 年 3 月 3 日3 月 31 日:阅读相关文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并完成文献综述。2008 年 4 月 1 日4 月 25 日:完成论文初稿。2008 年 4 月 25 日5 月 9 日:完成论文二稿。2008 年 5 月 9 日5 月 31 日:定稿,并修订论文格式。2008 年 6 月中旬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主要参考文献:1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55.2 汪劲.环境法律的解释:问题与方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3文同爱.生态社会的环境法保护对象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4 沈满洪.水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研究J.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184-194. 5万艳红.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立法思考J.石家庄经济报,2005,(12): :813-816.6尤艳馨.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07(4):62-64.7彭春凝.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政府干预J.西南民族大学报, 2007(7):105-109.8李克国.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干部学报,2007(3):19-22.9田义文、王宁军、孙永信.论生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的确立J.改革研究,2007(7):28-33.10王凤远.对建立我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J.南都学坛,2007,(9):95-96.11杨道波.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9):57-59.12邢丽.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J. 财政研究,2005(1): 20-22.13薛惠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B/OL.中国人大网,2007-01-2914梁丽娟,葛颜祥.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软科学,2006(4):66-70. 15幸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时代法学,2007(4):38-42.16詹佳嘉.论生态补偿制度J.科技信息,2005(4):227-228.17耿格峰,朱丹果.我国西部生态补偿立法构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155-156.18王欧,宋洪远.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农业经济导刊,2005(6).19一些国家的生态补偿办法J.水利水电快报,2007(8): 8-9.20曹海英. 公平原则的环境伦理学阐释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指导师意见和建议:指导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所属学院:法学院 填表时间:2008 年 月 日学生姓名倪瑞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其他(具体职称)学号PB0404041055王伟专业及班级法学班题目名称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认真比较认真一般不够认真很不认真学生学习态度很好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作业质量超前完成完成计划基本完成落后计划没有进展工作进度指导教师意见倪瑞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收集生态补偿的相关论文及案例资料,进行认真地研读,并进行归纳总结。按计划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进行了论文开题报告答辩,论文初稿也完成,现正在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该生态度较认真,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下一阶段对论文进行修改时,注意:1、要论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2、格式要符合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指南的要求;3、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对学者的观点能有评析 签字:责任心强比较强一般比较差很差指导教师工作态度检查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学院意见 分管院长签字(盖章):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倪 瑞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王 伟学号PB0404041055专业法律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第 1 周进展情况记录:在准备阶段,先就论文题目的相关概念进行熟悉了解并分析,在掌握大概的脉络之后,开始构思论文的结构,并拟出初步的提纲,确立写作方向与初期写作目标。然后,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中找到了论文写作的基本资料,并确立文章写作的主要观点。指导教师检查意见:“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是一个有实践意义的论题。根据论文题目在图书馆以及书店和网络多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让自己准备更充分。同时注意所收集资料的取舍。认真学习,尤其注意不同学者可能观点是不一样的。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2 周进展情况记录:此周是基本的准备阶段,此阶段必须确立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主要研究的内容,并就这些问题确定材料清单,到各大资料库搜寻论文写作所需要的基础性参考资料。同时根据查找的文献,写文献综述概要。指导教师检查意见:文献综述应是对所查资料的总结。阐述对该课题已有哪些学者做了研究,他们的观点如何,你的文献综述还需要修改。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倪 瑞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王 伟学号PB0404041055专业法律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第 3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根据老师要求修改文献综述的内容。同时,到校图书馆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与书籍。指导教师检查意见:文献综述的结构基本符合要求。同时应该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4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填写开题报告。主要对论文大纲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修改,并继续查阅资料,增加了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内容。 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开题报告的研究内容其逻辑性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计划完成这周工作。多收集相关外国关于生态补偿的资料。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倪 瑞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王 伟学号PB0404041055专业法律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第 5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根据答辩老师对开题的意见进行修改。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开题报告表符合要求。注意继续资料的收集。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6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开始论文初稿写作。主要对“前言” 、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的写作,主要从 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2.经济外部性理论;两个方面对生态补偿建立作了理论上的论证。从我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重点论述了四项原则:1.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2.公平补偿原则;3.“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指导教师检查意见:应该修改前言部分使其语言更加流畅。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部分写得详细,论证充分。缺点在于缺乏自己的见解。可以开始下一部分写作。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倪 瑞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王 伟学号PB0404041055专业法律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第 7 周进展情况记录:这周完成了“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的写作,主要根据我国生态环境补偿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文章存在的问题在于国外部分的论述稍稍肤浅,还要加强;对我国的完善建议部分显得单薄,有待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8 周进展情况记录: 本周完成了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进行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重新查阅资料对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的一些做法和相关规定,增加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关于生态补偿做法的内容。初稿完成交与指导老师审阅。指导教师检查意见:根据老师的要求,对“国外关于生态补偿制度的相关做法”部分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关于生态补偿做法的内容。使得全文内容更加丰富与完整。下周应该对论文整体仔细阅读,从宏观上对论文之间的矛盾和段与段之间衔接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倪 瑞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王 伟学号PB0404041055专业法律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第 9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根据老师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了仔细阅读。在阅读中发现了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论文的有些观点缺乏论据的支撑,有些段落段之间缺乏过渡,感觉比较突兀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修正。将修改好的二稿交由老师评阅。指导教师检查意见:经过修订后的二稿,论据有所加强,丰满了论文内容;对段落之间的承上启下进行修改,完善段落之间的衔接,增加连接句与连接语,使上下文内容更加和谐。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10 周进展情况记录:本周继续对文章进行细微处的修改。对不大连贯的地方再加以修改,对文章中显得生硬的地方予以加工,对单薄的地方加以圆润,认真阅读与分析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作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并根据毕业论文格式指南修改论文格式。指导教师检查意见:通过这一周的工作,对文章进行细微处的修改。通过修改,文章的内容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下周对文章的脚注,参考文献,关键词等进行修改。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周进展情况记录周进展情况记录学生姓名倪 瑞学院法学院指导教师王 伟学号PB0404041055专业法律班级法学花041 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第 11 周进展情况记录:经指导,因关键词的定位不太准确,对其进行了修正。指导老师同时指出,应该注意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区别,在文章中应该注意参考与引用的安排,对细节修改后,确定定稿。指导教师检查意见:这周经过对脚注,参考文献,关键词等进行修改,使文章的结构与内容都得到了提高。论文符合要求,可以定稿。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 12 周进展情况记录:根据学校的格式要求对论文进行最后修正,并检查论文中是否还存在错别字和病句,同时检查外文翻译是否更加通顺、流畅,再交由指导老师审阅。准备答辩。指导教师检查意见:经过 12 周的认真仔细写作,圆满完成论文写作任务。可以准备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答辩组成员姓名职称签名答辩组成员姓名职称签名学生姓名倪 瑞学号PB0404041055专业及班级法学花 041 班指导教师王 伟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学院(盖章):学院(盖章):学号学号PB0404041055姓名倪瑞专业专业法学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与制度思考班级法学花041 班记录: 记录人: 年 月 日指指导导教教师师意意见见评语:评语:倪瑞同学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组织纪律较好,论文格式符合学校规范化要求(倪瑞同学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组织纪律较好,论文格式符合学校规范化要求(85*15%85*15%) ;在整个论文写作;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按照老师的要求,对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书籍进行阅读,认真写出过程中,按照老师的要求,对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书籍进行阅读,认真写出 300030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字以上的文献综述(80*15%80*15%) ;基本完成规定的外文翻译(基本完成规定的外文翻译(65*10%65*10%) ;对于生态补偿是现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进行生态补偿,如何进行生态;对于生态补偿是现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进行生态补偿,如何进行生态补偿,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该论文选题有一定的价值(补偿,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该论文选题有一定的价值(70*25%70*25%) ;观点正确,论述有理有据,但独立研究体现;观点正确,论述有理有据,但独立研究体现得不足,尤其对为什么生态补偿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为什么对生态补偿设计这样的法律制度缺少自己的观点得不足,尤其对为什么生态补偿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为什么对生态补偿设计这样的法律制度缺少自己的观点(70*2570*25) ;论文结构基本合理,文章层次比较分明,语言通顺(;论文结构基本合理,文章层次比较分明,语言通顺(75*10%75*10%) 。综合以上各项评分,倪瑞同学最后论文得分为:综合以上各项评分,倪瑞同学最后论文得分为:85*15%+80*15%+65*10%+70*25%+70*25%+75*10%=7485*15%+80*15%+65*10%+70*25%+70*25%+75*10%=74成绩:成绩: 7474 (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评评阅阅教教师师意意见见评语:评语:成绩:成绩: (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评阅教师(签名):评阅教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论文论文(设(设计)计)答辩答辩小组小组意见意见成绩:成绩: (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院答院答辩委辩委员会员会审核审核意见意见三项累计总成绩(百分制):三项累计总成绩(百分制): 综合评定成绩(五级记分制):综合评定成绩(五级记分制): 主席(签名):主席(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注:1、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所给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并分别按 40%、20%、40%记入总评成绩 2、总评成绩一律采用五级记分制,具体换算规定如下:优秀(90100 分) 、良好(8089 分) 、中等(7079 分) 、及格(6069 分) 、不及格(59 分以下)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I 页目录摘要.3Abstract.4前 言.5一、生态补偿的内涵 .5二、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6(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6(二)经济外部性理论.6三、我国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7(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71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主导力量.72市场作用的发挥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关键.7(二)公平补偿原则.8(三)“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81开发者保护原则.92受益者付费原则.93保护者获补偿原则.9(四)公众参与原则 .9四、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存在的一些问题.9(一)法律法规不健全.10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II 页(二)补偿资金融资渠道单一,难以保障生态补偿的持续进行.11(三)现行补偿方式难以解决生态破坏的底层问题.11(四)没有统一的生态补偿体制管理部门.11五、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11(一)国外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及其启示.11(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的建议.131.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法律体系.132.生态补偿方式应注重的两个关系.133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生态补偿活动的参与.144加大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采取各项政策,进行多渠道融资.145完善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15参考文献.17致 谢.18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III 页摘要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生态补偿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宏大的任务,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地方和区域间协调合作,还需要长效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的详细阐述,针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主要从法律问题、补偿资金和生态补偿管理问题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提出几点建议:1.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法律体系;2.生态补偿方式应注重的两个关系;3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生态补偿活动的参与;4加大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采取各项政策,进行多渠道融资;5完善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关键词:生态补偿 经济外部性理论 基本原则 思考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IV 页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of growing crisi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a very difficult and ambitious task, it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need for coordination among local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also need the legal system as a long-term protection. so as to better adjust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related to ecological And th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interests, and promot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 details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in allusion on taking the existing main issues of China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ponder,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n China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by learning from advanced foreign experience. 1.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sound legal system; 2.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hould focus on two relations; 3. Strengthe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publics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4.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creases the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and takes active policies, a multi-channel financing; 5.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Key wor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 external economic theory ; basic principles ; thinking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 页前 言1997 年黄河出现 200 多天断流和 1998 年长江发生特大水灾,给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和生态造成重大影响,究其根源主要是上游生态环境的恶化; 2000 年以来北方地区遭受沙尘暴的严重袭击,也说明生态恶化对环境的破坏力之强;另外,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和过度砍伐,使得水土流失加剧等状况,将生态问题推倒了全国关注的前沿。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如 2000 年国务院颁布的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 2003 年颁布的促进西部开发建设的重要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江河源区保护、生态移民等国家级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得我国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生态管理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如环境资源开发者无偿占有生态资源,对破坏生态的行为也未承担相应责任;环境资源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奖励,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宏大的任务,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地方和区域间协调合作,还需要长效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以长期,稳定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一、生态补偿的内涵尽管生态补偿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学术界就其内涵仍未达成共识。最一般地,则将生态补偿理解为一种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将生态补偿机制看成调动生态建设积极性,促进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1有学者认为,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生态补偿则还应包括因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的优惠,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21 梁丽娟,葛颜祥.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软科学,2006,(4):66-70.2 幸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时代法学,2007,(4):38-42.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在综合已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生态补偿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对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所以可以对生态补偿做这样一个定义,即指国家或社会主体之间约定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向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主体进行收费或向保护资源环境的主体提供利益补偿性措施 ,并将所征收的费用或补偿性措施的惠益通过约定的某种形式转达到因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或保护资源环境而 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主体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的过程。1 二、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包含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固有的自然资源价值,即未经过人类劳动参与的天然产生的那部分价值,它取决于个自然要素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二是固有的生态环境价值,即自然要素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价值,包括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等。三是基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其中也包括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所需要的人类劳动投入。2因此,对于生态环境资源应该有偿使用,即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应支付相应的补偿。(二)经济外部性理论 经济外部性理论是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经济外部性指某项经济活动给予这项经济活动无关的第三方带来的影响。3经济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两种。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经济外部性应该内部化。具体来说,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行为人应该向受害者支付相应的补偿;产生外部经济性的行为人,应该从受益人那里获得相应的补偿。4在环境资源的生产(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所形成的外部成本)和消费(生态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外部效益)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未能得到很1 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现代法学,2005,(5):186-191.2 詹佳嘉.论生态补偿制度J.科技信息,2006,(12):227-228.3 田义文,王宁军,孙永信.论生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的确立J.理论导刊,2007,(7):28-33.4 李克国.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干部学报,2007,(3):19-22.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3 页好的体现,从而导致了破坏生态环境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被他人无偿享用,使得生态环境保护陷入尴尬局面。根据经济外部性理论,这两类经济外部性都应该内部化,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就是将经济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措施。经济外部性内部化后,就可以纠正生态保护领域中因为经济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1构建这种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就是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标。笔者认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和经济外部性理论作为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提高了环境资源的法律地位,不再把环境资源视为无价值的物,这样能促使企业在进行商品生产时将全面考虑环境资本的消耗。为了降低生态成本,企业必须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污染和占有。另外经济外部性理论体现了政府进行环境保护的责任,为国家向环境资源使用者征收一定税费,用于生态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市场失灵。三、我国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是指生态保护法规定的或体现的调整生态补偿的指标性准则。其特点是不设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对调整所有生态补偿关系的立法和实施整个过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集中体现生态补偿的本质目的。根据我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原则比较多,本文主要对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公平补偿原则、“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公众参与原则进行探讨。(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 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生态补偿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事业,不仅资金巨大,而且涉及多方面的合作。需要政府在生态补偿中发挥主导作用,如制定生态补偿管理制度,提供生态补偿资金,加强对生态补偿的监督管理等。另外要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政府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推进生态补偿制度。1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主导力量1 李克国.生态环境补偿最初的理论与实践J.环境科学动态,2000,(2):8-11.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4 页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和制度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市场难以自发解决的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等方面。因此,要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必须明确生态管理部门的责任,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采用综合生态管理方法指导生态保护与建设活动。2市场作用的发挥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关键不同的市场主体在不同的领域通过不同的途径各自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它满足了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奋斗的一切归根接底都是为了追求利益的需要,因而是当今社会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制。1在我国要使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主动化、自觉化并长期保持下去,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生态规范范围内,将生态资源合理定价,使生态投资者得到合理回报,促进生态资源市场交易、生态资本增值,以成本效益模型考察人们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价值。(二)公平补偿原则环境资源是人类的共有财富,所有人利用环境资源是平等的。任何人从事环节活动时,都负有责任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一个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否则,就应该给受害者相应补偿。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同一代之间在利用环境资源方面的公平性)和代际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利用环境资源方面的公平性)。代内公平主张人们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要求人类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环境健康发展的责任;代际公平主张当代人承担起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是要给后代人留下足够的生存资源。2由于世际公平和代际公平涉及自然及整个人类存在和发展,它们必然要被法律所确认,因而生态补偿法必须将其确认为基本原则。(三)“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1 田义文,王宁军,孙永信.论生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的确立J.理论导刊,2007,(7):28-33.2 曹海英. 公平原则的环境伦理学阐释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13-15.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5 页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第二十八条关于排污单位要“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的规定,第二十九条“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的规定,都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生产者、经营者、开发者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实行这样的原则,有利于推动污染者治理污染,有利于筹措污染治理资金,有利于保护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永续利用。1开发者保护原则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因而,开发者应该支付相应费用,使得环境消耗的所有外部成本内部化。2受益者付费原则生态环境资源的效益具有扩散性,即生态环境改善会使许多人受益。因此,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受益者应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支付相应的费用,以此鼓励人们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如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江大河源头区、防风固沙区、洪水调蓄区等区域的保护与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地质遗迹或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受益范围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国家应当承担其保护与建设的主要责任。同时,国际社会亦应承担相应责任。3保护者获补偿原则对生态建设的保护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对其投入的直接成本和丧失的机会成本应给予补偿和奖励。(四)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公众参与原则的确立具有内外两层原因:就外因而言,在传统经济理论影响下,环境保护被视为仅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而形成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垄断,并将广大民众排斥在外。而政府本身也存在着失灵现象,特别是实现任期制的政府,为显示政绩甚至可能会采取破坏环境的短期行为。再加之环境问题本身具有广泛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就内因而言,环境权是公民重要的基本权利,其核心在于保证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环境是人类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环境权因此也成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6 页为人首要且基本的权利,是不容限制或被剥夺!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保护,成为环境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1四、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生态补偿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措施的实践也普遍面临法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使我们对生态补偿的研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许多理论上十分清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许多制度性缺陷。(一)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责任界定及对补偿内容、方式和标准规定不明确。补偿是多个利益主体(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权利、义务、责任的重新平衡过程,实施补偿首先要明确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身份和角色,并明确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内容。目前涉及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利益主体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定,对其在生态环境方面具体拥有的权利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强制性补偿要求少而自愿补偿要求多,导致各利益相关者无法根据法律界定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权、利关系,致使生态环境保护陷入“公地悲剧”的陷阱之中。其次立法落后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对新的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方式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生态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生态问题、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也层出不穷,有些很快就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内容或发展方向,应该尽快纳入国家管理范畴。而法律法规则由于立法过程旷日持久,考虑问题面面俱到而远远落后于生态问题的出现和生态管理的发展速度。再次一些重要法规对生态保护和补偿的规范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并明确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应该保护环境、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对废弃矿区进行复垦和恢复,但在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财建 2001809 号)中却没有将矿区复垦和矿区人们生产生活补偿列入矿产资源费的使用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了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制度 ,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费管理条例,但大多没有将水资源保护补偿、水土保持纳入水资源费的使用项目。最后法规的刚性规定需要一些因1 吕忠梅. 环境法新视野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127.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7 页地制宜的柔性政策进行补充。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巨大,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制定因地制宜的梯度政策 ,而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以实行差别对待,使得全国通行的法律法规难以保护“弱势地区”的权益 。1(二)补偿资金融资渠道单一,难以保障生态补偿的持续进行生态建设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以国家投入为主的融资显然不可能满足长期生态补偿的需要。然而,我国的生态补偿融资渠道主要有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其中财政转移支付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资金是生态补偿的首要任务。(三)现行补偿方式难以解决生态破坏的底层问题我国目前所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有“三多三少”现象:一是部门补偿多,生态保护区农牧民得到补偿少;二是直接物资、资金补偿多,扶持生态保护区产业、生产方式转换补偿少,输血多,造血功能弱;三是直接向生态建设补偿多,相应的经济发展、扶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少。生态补偿资金不仅数量少,而且资金使用不到位。如果不致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方式,减少生态环境资源压力,所有的生态环境建设都难以真正凑效。1(四)没有统一的生态补偿体制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分别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这些部门主导着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生态补偿实际上成为“部门主导”的补偿。以部门为主导的生态补偿,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分工,管理职责交叉,在监督管理、整治项目、资金投入上难以形成合力,资金使用不到位,生态保护效率低,生态保护与受益脱节等问题比较严重。个别地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弄虚作假,挪用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办公用房的租赁、改造、建设,以及参与非法高息吸存和投资典当行,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浪费。挪用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也是最普遍、最不被人注意的形式是,根据管辖权限收费,安排使用。这就造成位于一地的开发者向在另一地的管辖者交费,1 万军,张惠远.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05,(2):1-8.1 万军,张惠远.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05,(2):1-8.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8 页这样,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就不能得到补偿,这部分价值实际是被挪到别处使用了。2五、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一)国外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及其启示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强生态补偿,都出台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政策法规,这些成功的管理模式对我国生态补偿的完善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借鉴经验。美国联邦政府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通过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来进行环境补偿。在水资源保护的补偿方面,1971 年提出了一个农村清洁水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政府与那些减轻无定点污染而自愿执行最佳管理措施的农场主分摊部分费用。1977 年的土地恢复法规定,企业在申请采矿量缴纳矿山恢复基金。地下煤炭开采每产 1 吨煤需要缴纳 15 美分,地面采矿则是每吨 35 美分。美国年产煤炭 10 亿吨,一年可以收入 2.5 亿美元的基金,立法以来已累计有 40 亿美元用于煤矿修复。1日本将生态补偿资金融入到对农业生态治理中:一是对积极从事环境保护型农业导入的农户,由都道府县贷放无息资金,贷款最高额在都道府县规定额度的 80%以内。通过农业改良资金中的环境保护型农业不成哪个生态资金:二是对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资金的农林渔业设施改良、建造中进行生态资金补偿,比如以优惠利率对共同利用设施予以贷款,年利率为 1.9%,偿还期限分为 20 年和 15 年。三是对农业生产综合对策事业中增进自然循环功能的事业项目进行生态资金补助,补助率分别在1/2、1/3、5.5/10 以内。四是对促进家畜排泄物管理适当化及其利用新设资金项目,进行长期和低利息的资金融通,优惠利率为年 2.O,偿还期限分别为 20 年和 15 年。五是对家畜排泄物等有机资源再生利用推进事业项目进行生态补偿。六是对绿肥和堆肥的土壤改造的持续旱作农业项目进行生态补偿等。此外,政府从政策、贷款、税收上给予支持以提高环保型农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欧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态补偿:一是将经济补贴运用于保护环境,如对休耕、种植可再生原料和实施严格的载畜量规定等保护环境的行为实施经济补贴。二是通过资金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减少化肥和植物保护剂的使用、把农田改作粗放型2 薛惠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B/OL.中国人大网,2006-10-25.1 王欧,宋洪远.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5,(6):32-34.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9 页绿地、降低每块饲料田的牛羊载畜量和使用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其他生产技术,或培育饲养濒临灭绝的当地畜种来减少环境污染。三是政府规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四是对地区补贴来调整农业结构,减轻环境压力。1988 年和 1993 年欧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把调整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结构、发展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2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为我国进行生态建设提供了如下启示:第一,完善的法律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例如,美国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各项法律和计划的实施使生态保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立法落后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对新的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方式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完善相关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使生态补偿工作依法规范地开展。第二,坚持政府对生态补偿的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生态补偿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要使其长期、持续开展,不但要有宏观层面上的政策支持,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积极主动性。(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的建议1.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法律体系我国应加快生态保护立法研究,为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科学的、系统的安排,确定不同地区的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对象,确立生态环境税的统一征收、管理制度,规范使用范围。突出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突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需要实行抢救性保护的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受野生动物危害人类难以生存地区开展补偿试点;同时,有必要对环境保护法等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废止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环境形势的条款。2.生态补偿方式应注重的两个关系2.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 彭春凝.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政府干预J.西南民族大学报,2007,(7):105-109. 贵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第 10 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和市场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生态保护和市场发育的实际情况而言,政府在建立生态补偿中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调控。政府就有必要制定生态补偿的政策、法规,促进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此,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家关于生态补偿实施政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如美国退耕项目虽然选择了“由政府购买生态效益、提供补偿资金”政策,但同时借助竞标机制和遵循农户自愿的原则来确定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想适应的租金率(补偿标准) 。竞标者可以对参加竞标时上报的愿接受的租金率与政府估算的租金率进行比较,选择不参加或不被政府纳入退耕项目。美国的保护性退耕计划共包括五大工程,各个工程以合同方式分阶段实施,每一阶段的保护目标不尽相同。合同期一般为 0-5a,合同期满时农户可以根据当时农作物的市场行情来确定是否继续参加下一阶段的退耕项目。此外,政府还制定了法定蓄积量的可交易权计划,在行政调节下由私人组织开展森林采伐的交易。1可见,美国政府是生态补偿的主要购买者,同时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实现了政策与市场二者的协调,从经济利益上激励人们的行为,从而引导公众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2.2“输血”补偿与“造血”补偿的关系“输血”补偿是指政府或补偿者将筹集起来的补偿资金定期转给被补偿方。这种支付方式的优点是被补偿方拥有极大的灵活性,缺点是补偿资金不可能转化为消费性支出,不能从机制上帮助受补偿方真正做到“保护生态致富” 。 “造血”补偿是指政府或补偿者运用“项目支持”或“项目奖励”的形式,将补偿资金转化为技术项目安排到被补偿方(地区) ,帮助生态保护区群众建立替代产业,或者对无污染产业的给以补助以发展生态经济产业。2现阶段我国应该努力创造“造血”补偿的条件,将补偿转化为地方生态保护或提升地方发展能力的项目,而“输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