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doc_第1页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doc_第2页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doc_第3页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doc_第4页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以美国为启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刚刚起步,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只能说初露端倪。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仍面临学习、借鉴的任务;另一方面,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起步虽晚,但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特征。一方面,各国从自己的教师素质现状和教育实际出发,不断地探索和出台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改革举措和政策,从而指导本国教师教育发展改革的实践进程,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出本土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也都关注其他国家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并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取长补短,从而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征。1杨天平,王宪平(2009)在综观美、日、英、德、法、澳等主要发达国家与“金砖四国”(BRICs)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亚洲四小龙”(Asia,four little dragons)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出如下特征和趋势:一是政府十分重视教师和教师教育;二是大力加强教师教育法制建设;三是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四是着力提高教师教育层次水平;五是充分重视教师教育质量;六是系统开展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七是不断强化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八是紧密联系基础教育教学实际,以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一、美国教师教育的最新发展(一)多元文化的视角与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计划在美国,民族差异、城郊差异等纠结一起,影响了教师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的视角。多元文化视角也已经渗透进了教师教育的研究之中。教师教育的研究者看到,由于城市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文化、民族、种族、社会和语言上的差异,存在着定位在郊区生活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化规范灌输给居住在城市中心的贫困学生和有色人种学生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南希辛弗尔(NancyZimpher)等研究者决定创立“用以改善教师教育的城市网络工程”(Urban Network to Improve Teacher Education),其中有一项是为初等教育教师设计的“城市/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计划”。这些初等教育教师以后都在城市/多元文化地区从事教学工作,面对的也基本上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贯穿整个计划的理念是多元文化教育(反种族主义教育),从而使未来教师能够审视学校和社区的、儿童发展的、课程的以及教学的社会文化背景,能在城市学校的教学实践改革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二)“世界公民”的提出与“反思性教师”的培养当反思在美国成为公民教育主题的时候,“培养反思性教师”自然成为了公民教育的重要延伸。研究者格里弗林认为,无论是在集权还是在民主的社会,儿童都是未经批判地接受一些信条。由此,教师要在这方面负起责任来,应该将不同层次及程度的反思引入到学生成长的经验中来,以唐纳德舍恩(DonaldSchon)于1983年出版的反思的从业者一书为标志,美国学者开始热衷于将教师作为智者和反思者的研究。 “反思性教师”成为许多著作、刊物文章、会议文集、博士论文的主题,被整合到教师认证的标准之中。研究者普遍认为要重塑教师的公民身份结构。教师在价值观取向上,要有全球化视角,宽容并愿与人合作,关心人类的基本权利和人类共同的问题(如环境的保护等);在知识储备上要丰富多样;在技能上,要具备读写技能、系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冲突解决的能力;在行为上,要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去。3(三)将教师教育看作是政策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末期,经过许多讨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教育是一个政策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确认中央政府、州政府和教师教育机构这些政策制定者中,哪一个或者哪一些是最主要的、最有积极影响的。将教师教育看作是政策问题意味着在教师教育机构和政府层面都有很多政策与实践问题。如,在教师教育机构层面,哪些人能来学习教师教育课程?课程的要求是什么?教师教育的课程及其结构是什么?在政府层面,怎样对教师进行测试?教师的准入机制是什么?教师资格证的要求是什么?等等。这些都要有大量的实证证据来支持,看究竟哪种政策是最好的或者是相对比较好的。如,在中小学,实践者在着力探索职前教师的哪些素质和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影响。在各州和更高层面,政策制定者在寻找证据,特别是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多元统计技术的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考查教师培养的哪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系统的、积极的影响,哪些没有影响。近年来,随着美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布什政府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提出要“提供高素质的教师”以来,教师教育作为政策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逐步成为共识。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正确的政策能够同时解决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的质量、学生的成绩等问题。正确的政策被认为是建立在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价值的教师培养方案和对有限的人力资源与经费投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目前的政策核心在于教育包括教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美国培养合格的劳动力和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4 (四)“学科教学知识”整合下的课程设置传统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教育学(pedagogy)、临床的教学实践(clinical experiences)。学理上逻辑严密的分类看起来能为教育实践界提供清晰的课程设置标准。大学非教育学院的学者认为,只要学好所要教的学科就能教出好学生,或认为教育学等学科的学习未必能教会学生毕业后教书,教学能力只需在教学实践中养成。更有甚者认为,美国社会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教育中学科知识欠缺的结果。这是传统的美国学科中心主义的观点,这个观点一直影响着美国的教师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但是,美国另外的学者认为这种观点掩盖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李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舒尔曼认为,教师教育课程中所能选择的最为重要的、特别有效的内容知识“包括学科内容和它的可教性方面的知识”,“是特定的内容与教育学的混合物,是教师独特的领域,是他们专业理解的特殊形式”,是学科知识在教学应用中的独特体现。舒尔曼显然不是增加了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而是用一种新的知识概念统整了传统的知识分类。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既包括学科内容,也包括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效果。学科教学知识突破了学术学科与教育学科知识通过教学法课程简单相加的方式,强调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上的结合。“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在学理层面消解了“教师教育中哪种知识最有价值”的争论,并且为教师赢得了专业化的空间。3(五)重视教师教育的系统化与一体化发展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十分重视将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培养联系起来。首先在职前培养阶段,高度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活动,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其次,以老带新,增设新教师入职辅导项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教师的培训过重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注重学员的参与性学习;最后,注意培养教师的批判思维能力,注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1二、美国教师教育最新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一)重新认识教师教育的政策范围,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的政策调整和政策研究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表明,教师教育政策对教师教育的质量或对教师的质量影响最大,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且,教师教育的政策十分宽广,既包括教师教育机构确定的录取标准、课程设置、修业年限、毕业要求,也包括地方政府的资格证要求、教师补充机制、教师队伍的稳定政策以及教育经费的分配、人力资源的配置等,还包括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等等。我国还没有把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为政策因素来考虑,如,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师范生的录取标准等,而且对教师教育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看作是专业问题,如,教师的学习、师范专业的招生要求等,这些确实是重要的教育政策问题,如果能够将其上升到政策的层面来考虑,不仅有利于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国家意志在教师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单纯从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师的专业学习、专业发展等角度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其效果既不明显,也比较滞后;如果从整体上系统设计教师教育的改革,从调整教师教育的政策入手,如,优先保证教师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合理配置不同学校的师资、调整教师升职的条件等,会更为有效,且能够使其可持续发展。(二)教师教育的改革要建立在相关的事实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确立和转移,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事实或证据之上的,这些事实一方面来自教育实践领域,一方面来自教育研究的结果。由于有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使得教师教育的改革更有成效,更为深入。反观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对事实或证据的关注不够。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我国教师管理的水平尚不高,教育数据特别是教师队伍的数据统计尚不完善和准确,另外我国缺乏较好的教师教育的实证研究,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思辨或说理的层面,很难为决策提供服务。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统计数据包括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另外,要改进教师教育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相关研究等实证研究,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教育实验研究能够探明因果关系,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决策很有帮助,应该大力提倡并积极支持。4三、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取向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近几年,中国的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杨德广(2002)认为中国的教师教育将会呈现如下的发展走向:5 (一)教师教育向高层化发展 目前我国是三级师范并存,即高等本科师范院校、高等专科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今后应逐步由三级师范向两级、一级师范过渡。目前,中国的中等师范学校基本已经取消,教师教育的培养逐步走向高等本科师范院校、高等专科师范学校过渡。因为,教师的高质量需要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才来保证,只有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才能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今后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达到大学本科学历。而且要有一部分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充实其中。应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青年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以不断提高我国中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向一体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基本上实行分离制。高中教师由本科师范院校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小学教师由师范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工作则是另一个系统,即中学教师由教育学院培训;小学教师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导致本科生培训本科生,专科生培训专科生,这显然是他们力不能所及的。随着全国各地的教育学院逐步与高师院校的结合,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师或中专的整合,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都将在本科师范院校内完成,实行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发展。这样既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又可以增强本科师范院校的综合实力,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三)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力度很大,开设了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综合性课程,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必须改变单一的师范教育专业,向多科性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师范院校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渠道,努力提高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办学层次;有条件的院校还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设一部分非师范专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师范院校的功能,一方面可以让师范专业学生选学第二专业,选修各类课程,拓宽知识面。师范院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不仅体现在专业学科的综合化,而且还应体现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尤其是师范教育专业,应拓宽公共基础课,减少专业课,应加强人文教育、学科前沿教育和实践教育,给学生复合性知识。(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就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我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有七种: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包括四方面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要步骤,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任用教师不能仅凭学历的高低和学科知识的多寡,教师职业需要教师掌握教育规律,熟悉教育理论,有传授知识、发展学生个性的技能;还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只有通过严格选拔的人才能取得教师资格,担任教师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还有利于吸引非师范专业及社会上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形成多元化教师培养制度。四、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挑战可以说,每个国家的教师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美国教师教育最新发展表明,在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中,结合本国国情探讨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是必要的。中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很快成为了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发展势头正足。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化运动仍然面临以下问题与挑战。(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界定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教师专业的过程,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教师专业化”一词一般在两种意义下使用:一是指建立专业标准,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准发展和完善的 状况。 6 教师专业化得内涵和标准是什么?尽管目前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了专业智能、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有学者强调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师德等等;也有学者从研究型教师的角度对其专业发展的内涵体系进行了如下的界定,即教师专业化标准应该从知识、能力和专业精神为标准。在知识上具体是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研究知识;在能力上包括通用能力、学科能力、课程与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精神主要是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专业精神。但是,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教师专业化得内涵和标准。从教师这一职业群体来说,对于教师专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其中既有理念层面的问题,如教师是不是专业,教师可不可以替代等;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如教师资格证书的不完善,教师教育机构缺乏鉴定标准等;还有实践层面的问题,如教育理论的改造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等等。(二)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继续由于对教师教育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以在实践领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结构上,存在着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类课程、重理论知识学习轻教育实际、重技能训练轻科研能力培养等问题;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封闭式的整齐划一的培养,把教师教育看成是一次性、终结性的培养,忽视教师的职后教育和终身教育。又如,对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渠道狭窄,管理模式不够灵活,行政干预多而专业指导不足等。学术性是指教师不仅要谙熟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