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_第1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_第2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_第3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_第4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马克思主义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 制定单位 哲学教研室 执 笔 者 曹勇 审定时间 2014 年 3 月 9 日 审 定 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 课程说明 1 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国外马克 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引导学生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逻辑 以及这一逻辑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 要著作 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比较开放的把握 拓宽视野 创新思维 3 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它与其他各门社会科学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明显的区别 为了学好这门课程 应该先 修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 学习 将有利于本课程的深入学习 4 教学时数分配 32 学时 章次章目讲授时数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2 学时 第二章法兰克福学派 5 学时 第三章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5 学时 第四章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5 学时 第五章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5 学时 第六章后马克思主义 5 学时 第七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启示 5 学时 5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 15 期中考试占 35 期末论文占 50 6 教学方式 适应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 必 要时应用现代教育手段 使课程教学内容更丰富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同时改革教学内容 使其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求相一致 力求反映本学 科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使教学内容更具学术性 7 教材 俞吾金等编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 西方马克思主义卷 复旦 大学出版社 2002 二 课程内容 绪论绪论 教学要求 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 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知 识 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概念由来 理论的一般特点 本章重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本章难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这特别表现在 它既是对第二国际的反动 又 是对苏俄马克思主义模式的疏离乃至反动 在这个过程中 它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关系 相当微妙 讲授内容 讲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概念由来 理论的一般特点 及 其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 参考书目 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麦克莱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别索诺夫 在 新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人民出版社 1981 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9 第一章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教学要求 阐明卢卡奇对总体性的吁求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联的追溯 葛 兰西对知识分子 霸权 市民社会等概念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明他们的共同旨 趣和各自的特点 知 识 点 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 柯尔施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葛兰西 狱中札 记 的主要思想 本章重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特征 本章难点 哲学的转向 或者说求助于黑格尔 马克思的理论工作是从哲学转向政治经 济学 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则转向哲学 阐明这一转向的积极意义和可 能引发的消极效应 讲授内容 结合 20 世纪初年的历史境况 讲述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 柯尔施 马克思主义和哲 学 葛兰西 狱中札记 的主要思想 参考书目 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麦克莱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别索诺夫 在 新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人民出版社 1981 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9 第二章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 教学要求 首先 阐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成立过程 特别是作为犹太人思想共同体 的意义所在 其次 阐明霍克海默 阿多诺 哈贝马斯和施密特各自的理论重心 以及他 们之间的合作和传承关系 知 识 点 法兰克福学派兴起的时代背景 理论特征 本章重点 霍克海默 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 本章难点 对启蒙和现代性的反思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考不再局限于 20 世纪初年西欧革 命的失败问题 而是扩展为现代思想的总体反思 特别是作为现代思想核心的启蒙的反思 这在相当程度上引导了后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讲授内容 讲述法兰克福学派兴起的时代背景 理论特征 其代表人物霍克海默 阿多诺 哈贝马斯 和施密特的主要思想 参考书目 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麦克莱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别索诺夫 在 新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人民出版社 1981 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9 第三章第三章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求 阐明赖希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性分析 马尔库塞的 新敏 感性 思想和弗罗姆对 健全社会 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 介绍马尔库塞等人对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西方学生运动的巨大影响 知 识 点 赖希 马尔库塞和弗罗姆的基本思想 本章重点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 本章难点 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 嫁接 马克思强调自由自觉的活动对社会和 个人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马尔库塞强调人可以通过劳动的方式来最终达到满足爱欲的目 的 这样 爱欲和劳动就建立了关联 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也就得以 嫁接 起来 讲授内容 讲述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特征 其代表人物赖希 马尔库塞 和弗罗姆的基本思想 参考书目 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麦克莱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别索诺夫 在 新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人民出版社 1981 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9 第四章第四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求 阐明萨特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的思想核心 一是与自然辩证法相对立 的 人学辩证法 一是 历史人学 进而阐明它对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性意 义 知 识 点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 理论特征 本章重点 阿尔都塞对萨特的反动 并没有回到机械的 经济决定论 而是为通往 后 马克思主义 开辟了道路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意味着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的没落 在某种程度上 也预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本章难点 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和契合 萨特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 合起来 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思想体系和哲学之 间的关系 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现在处于 僵化 或 停滞 状态 存在主义能够使它获 得重生 阐明萨特这种思路的意义和问题所在 讲授内容 讲述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 理论特征 其代表人物萨特的 基本思想 参考书目 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麦克莱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别索诺夫 在 新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人民出版社 1981 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9 第五章第五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structuralstructural MarxismMarxism 教学要求 阐明萨特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特别是在这种批评过程中提出的 问题式 征候式阅读 等新颖的阐释方法 知 识 点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特征 本章重点 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 本章难点 征候式阅读 讲授内容 讲述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特征 其主要代表人物阿 尔都塞的思想 参考书目 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麦克莱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别索诺夫 在 新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人民出版社 1981 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9 第六章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 PostPost MarxismMarxism 教学要求 阐明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一般的理论特征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 后马克思主义 从现代性反思的角度来看 也就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过程 不仅仅是经典 的马克思主义 甚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初衷本身 都和不断变迁的时代境遇发生了疏离 因而导致了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知 识 点 詹明信 德里达 拉克劳和墨菲的哲学思想 本章重点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本章难点 20 世纪 70 年代后 经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及其新的理论关怀 讲授内容 讲述以柯亨和罗默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以高兹 阿格尔 莱易斯和 佩珀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以詹明信 德里达 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现代的马克思主 义 参考书目 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麦克莱伦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别索诺夫 在 新马克思主义 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人民出版社 1981 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9 第七章第七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启示 教学要求 阐明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纳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意义 在当今中国了解西方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 不单单是因为它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 而主要在于它提出了一系 列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 提示了马克思主义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知 识 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启示 本章重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国内近年来讨论的核心议题 简单地 说 就是 西马 是否 真马 要避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 既不能简单地指斥西方马克思 主义为 反马克思主义 或 非马克思主义 也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作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本章难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